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12
380三相4线正确接法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三相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三相电力系统可以有效地提供大功率电力,并减少电力传输中的功率损耗。
而在三相电力系统中,正确的接线方法非常重要,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对于380V三相电力系统,最常见的接线方式是4线制。
它包含三个相线和一个零线,用于提供电力供应同时保持电路的平衡。
下面将介绍380V三相4线正确接法的具体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电源的相序。
三相电力系统中的三个相线通常被标记为A、B和C。
正确的相序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常,电源供应商会提供关于相序的信息。
如果没有这些信息,你可以使用一个三相电压表来测试相序。
确保相序正确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接线工作。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好三个电源插座和一个三相插头。
电源插座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并且能够承受所需的电流负荷。
三相插头应与电源插座匹配,并且应正确连接到电源线缆。
在进行实际的接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将三根相线(A、B和C)分别连接到三个电源插座上的线框(L1、L2和L3)。
确保接线牢固,并紧固好接线螺母。
2.接下来,将零线连接到三个电源插座上的零线框(N)。
在连接过程中,要确保零线与相线的连接是正确的,以避免电流回流的问题。
3.最后,将三个电源插座上的地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接地线上。
接地线的作用是为了保障安全,并防止电路中出现漏电等问题。
完成以上接线步骤后,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确保所有接线都连接正确,并且没有松动或暴露的电线。
在接线完成后,我们可以插入三相插头,并将其连接到三个电源插座上。
此时,三相电力系统便可以正常供电。
总之,正确的380V三相4线接法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进行接线工作时,我们必须注意相序的正确性,并确保所有接线牢固可靠。
通过遵循正确的接线方法,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三相电力系统,并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母线接线有几种方式?有何特点?母线接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单母线。
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加旁路和单母线分段加旁路。
(2)双母线。
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双母线加旁路和双母线分段加旁路。
(3)三母线。
三母线、三母线分段、三母线分段加旁路。
(4) 3/2接线、3/2接线母线分段。
(5) 4/3接线。
(6)母线一变压器一发电机组单元接线。
(7)桥形接线。
内桥形接线、外桥形接线、复式桥形接线。
(8)角形接线(或称环形)。
三角形接线、四角形接线、多角形接线。
电力系统母线接线方式有以下特点:(1)单母线接线。
单母线接线具有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小、运行操作方便且有利于扩建等优点,但可靠性和灵活性较差。
当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必须断开母线的全部电源。
(2)双母线接线。
双母线接线具有供电可靠、检修方便、调度灵活或便于扩建等优点。
但这种接线所用设备(特别是隔离开关)多,配电装置复杂,经济性较差;在运行中隔离开关作为操作电器,容易发生误操作,且对实现自动化不便;尤其当母线系统故障时,须短时切除较多电源和线路,这对特别重要的大型发电厂和变电所是不允许的。
(3)单、双母线或母线分段加旁路。
其供电可靠性高,运行灵活方便,但投资有所增加,经济性稍差。
特别是用旁路断路器带该回路时,操作复杂,增加了误操作的机会。
同时,由于加装旁路断路器,使相应的保护及自动化系统复杂化。
(4) 3/2及4/3接线。
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
任一母线故障或检修,均不致停电;除联络断路器故障时与其相连的两回线路短时停电外,其他任何断路器故障或检修都不会中断供电;甚至两组母线同时故障(或一组检修时另一组故障)的极端情况下,功率仍能继续输送。
但此接线使用设备较多,特别是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投资较大, 二次控制接线和继电保护都比较复杂。
(5)母线一变压器一发电机组单元接线。
它具有接线简单,开关设备少,操作简便,宜于扩建,以及因为不设发电机出口电压母线,发电机和主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电流有所减小等特点。
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
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接地,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线和接地体与人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运行需要而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某一点接地。
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避雷器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备的某一点接地。
如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互感器二次线圈接地等。
接地方式主要有2种,即直接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一一又称人电流系统;适于UOkV以上的供电系统,380V以卞低压系统。
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是会使保护马上动作切除电源与故障点。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和系统容量增人,设备绝缘费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人。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优点已居于次要地位,主要考虑降低绝缘投资。
所以,UOkV及以上系统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对于380V以下的低压系统,由于中性点接地可使相电压固定不变,并可方便地获得相电压供单相设备用电,所以除了特定的场合以外(如矿井),亦多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对于高压系统,如UOkV以上的供电系统,电压高,设备绝缘会高,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单相接地时,未接地的二相就要能够承受J 3倍的过电压,瓷绝缘子体积就要增大近一倍,原来1米长的绝缘子就要增加到1.732米以上,不但制造起来不容易,安装也是问题,会使设备投资人人增加;另外11ORV以上系统由于电压高,杆塔的高度也高,不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因而就是出现了接地就跳闸也不会影响多少供电可靠性,因而从投资的经济性考虑,在llOkV以上供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第五节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电压等级一、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一)系统发展的基本结构型式近代电力系统的接线是很复杂的,这是由于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力系统常常是逐步发展壮大的,往往包括了各种新旧设备,反映了新老技术的结合,这是电力系统的有一个特点。
下面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系统结构的基本型式。
通常,根据电源位置、负荷分布等的不同,电力系统的结构是各不相同的,但大致可区别为下列两类。
(1)大城市型。
这类系统是面向大城市为中心的负荷密度很高的地区供电的电力系统,它以围绕城市周围的环形系统作为主干(见图1—9)。
其电源中既有一些地区性火电厂,也有从远方水电厂、矿口火电厂以及核能电厂输送来的功率。
(2)远距离型。
这类系统一般是指通过远距离输电线路把远处的大型水电厂、矿口火电厂、核能电厂的功率送往负荷中心的开式系统,如图1—10所示。
这这种大容量、远距离的功率输送,既可以采用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也可以用超高压直流或交、直流并列的输电线路。
(二)电力网络的接线电力网络的接线大致可以分为无备用和有备用两种类型。
(1)无备用网络接线。
用户只能从一个方向取得电源的接线方式,也成为开始电力网。
这类接线方式可以分为单回路放射式、单回路干线式、单回路链式等,如图1—11所示。
无备用接线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经济、运行方便,主要缺点是可靠性差,因而不能用于对重要用户供电。
(2)有备用网络接线。
它是指用户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取得电源的接线方式,如双回路的放射式、环网以及两端供电网络等,如图1—12所示。
有备用接线的特点是供电可靠,缺点是运行操作和继电保护复杂、经济性也较差。
但是由于保证对用户不间断供电是电力系统的首要目标之一,所以目前以有备用网络接线(尤其是两端供电方式)采用较多。
二、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我们知道,电力系统中的电机、电器和用电设备都规定有额定电压,只有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时,其技术经济性能才最好,也才能保证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在三相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运行方式: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前两种合称小接地电流系统,后一种称大接地电流系统。
1. 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3.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由接地点通过大地形成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很大,故又称其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我国广泛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从系统中引出中性线(N)、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N)。
低压配电系统按保护接地形式分为TN系统、TT系统和IT系统。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中规定:TN系统—在此系统内,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通过PE线与该点连接。
TN—S系统—在TN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C—S系统—在TN 系统中,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C系统—在TN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在TN—C、TN—S和TN—C—S系统中,为确保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外,对PE线和PEN线还必须设置重复接地。
低压配电TN系统如图9-6所示。
三、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4.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a.TN—C系统b.TN—S系统c. TN—C—S系统。
简述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进行电气互联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将不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信号进行连接,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和能量传输。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单线制、电气柜式和集中控制柜式。
其中,单线制是最简单的一种电气主接线方式,它是通过将电气设备直接与电缆或导线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电气互联。
它的缺点是线路复杂,难以维护,不易管理。
因此,在大型电力系统中使用比较少。
电气柜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它是通过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的电缆或导线连接到一个电气柜中,并在电气柜中完成信号转换、集中控制和电流保护等功能。
电气柜式电气主接线具有结构简单、灵活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工业和民用电力设施中。
集中控制柜式是一种高端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它是通过将所有的电气设备连接到一个集中控制柜中,并在该控制柜中实现电气信号转换、数据采集、集中控制和电流保护等功能。
集中控制柜式电气主接线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控制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通常应用于大型的物流、制造业、石化和航空等领域。
综上所述,不同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气系统规模、应用需求和技术要求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以提高电气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确
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电力系统接线图是电力系统整体性质的图形表示,分为地理接线图与电气接线图。
地理接线图是在地理图上布点布线,可与地理图较好地吻合,显示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形式。
因此,由地理接线图可获得对该系统的宏观印象。
但由于地理接线图上难以表示主要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的联系,这时则需要阅读电气接线图。
电气接线图一般表示为单线电气接线图,显示电力系统的各个能量变换元件、能量输送元件的联结,显示出组成电力系统主体设备(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的概貌。
因此,由电气接线图可获得对该系统的更细致了解。
实际应用时,一般将地理接线图与单线电气接线图相结合,可以了解整个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负荷等的相对位置及电气连接形式。
图1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有备用接线方式和无备用接线方式两种。
无备用接线方式是指负荷只能从一条路径获得电能的接线方式。
根据形状,它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网络。
有备用接线方式是指负荷至少可以从两条路径获得电能的接线方式。
它包括双回路的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和两端供电网络。
图2无备用接线图(a)放射式(b)干线式(C)链图3有备用接线图(a)放射式(b)干线式(C)链式(d)环式(e)两端供电网无备用接线的主要优点在于简单、经济、运行操作方便,主要缺点是供电可靠性差,并且在线路较长时,线路末端电压往往偏低,因此这种接线方式不适用于一级负荷占很大比重的场合。
但在一级负荷的比重不大,并可为这些负荷单独设置备用电源时,仍可采用这种接线。
这种接线方式之所以适用于二级负荷是由于架空电力线路已广泛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而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相当高。
有备用接线的主要优点在于供电可靠性高,供电电压质量高。
有备用接线中,双回路的放射式、干线式和链式接线的缺点是不够经济;环形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都不够,但其缺点是运行调度复杂,并且故障时的电压质量差;两端供电网络很常见,供电可靠性高,但采用这种接线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电源,并且各电源与各负荷点的相对位置又决定了这种接线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