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2020届材料科学基础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固体中的扩散第一节概述1 扩散的现象与本质(1)扩散:热激活的原子通过自身的热振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过程。
(2)现象:柯肯达尔效应。
(3)本质: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
(不是原子的定向移动)。
2 扩散的分类(1)根据有无浓度变化自扩散:原子经由自己元素的晶体点阵而迁移的扩散。
(如纯金属或固溶体的晶粒长大。
无浓度变化。
)互扩散:原子通过进入对方元素晶体点阵而导致的扩散。
(有浓度变化)(2)根据扩散方向下坡扩散:原子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上坡扩散:原子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进行的扩散。
(3)根据是否出现新相原子扩散:扩散过程中不出现新相。
反应扩散:由之导致形成一种新相的扩散。
3 固态扩散的条件(1)温度足够高;(2)时间足够长;(3)扩散原子能固溶;(4)具有驱动力:化学位梯度。
第二节扩散定律1 菲克第一定律(1)第一定律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某一单位面积截面的扩散物质流量(扩散通量J)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2)表达式:J=-D(dc/dx)。
(C-溶质原子浓度;D-扩散系数。
)(3)适用条件:稳态扩散,dc/dt=0。
浓度及浓度梯度不随时间改变。
2 菲克第二定律一般:∂C/∂t=∂(D∂C/∂x)/ ∂x二维:(1)表达式特殊:∂C/∂t=D∂2C/∂x2三维:∂C/∂t=D(∂2/∂x2+∂2/∂y2+∂2/∂z2)C稳态扩散:∂C/∂t=0,∂J/∂x=0。
(2)适用条件:非稳态扩散:∂C/∂t≠0,∂J/∂x≠0(∂C/∂t=-∂J/∂x)。
3 扩散第二定律的应用(1)误差函数解适用条件:无限长棒和半无限长棒。
表达式:C=C1-(C1-C2)erf(x/2√Dt) (半无限长棒)。
在渗碳条件下:C:x,t处的浓度;C1:表面含碳量;C2:钢的原始含碳量。
(2)正弦解C x=Cp-A0sin(πx/λ)Cp:平均成分;A0:振幅Cmax- Cp;λ:枝晶间距的一半。
第6、7章总结、思考题与作业题一、本章总结1、凝固与结晶、相变、固态相变、组元、系、相图、单元相图、相平衡、相律(及表达式)及应用2、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过冷度对结晶过程和结晶组织的影响;3、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包括:一些更要的公式,以其应用4、过冷现象、过冷度、理论凝固温度、实际凝固温度、临界过冷度、有效过冷度、动态过冷度;5、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二者有何异同点。
结构起伏(相起伏)、能量起伏、浓度起伏、晶胚、晶核、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的计算。
形核率及影响因素、变质处理。
非均匀形核时影响接触角θ的因素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
6、光滑界面、粗糙界面;正温度梯度、负温度梯度;平面长大、树枝长大。
晶体长大的条件和长大的机制。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有何关系?7、能用结晶理论说明实际生产问题。
如:变质处理和其它细化晶粒的工艺;单晶的制取和定向凝固技术。
(1).凝固理论的主要应用;(2).控制结晶组织的措施。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1. 金属结晶的过程;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2. 界面的生长形态与L/S前沿的温度梯度的关系。
三、思考题1. 简述金属结晶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条件和结构条件。
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冷却速度与过冷度的关系是什么?能否说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为什么?2. 何谓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
何谓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简述纯金属枝晶的形成条件和长大过程。
)3. 在同样的负温度梯度下,为什么Pb结晶出树状晶,而Si结晶平面却是平整的?4. 何谓均匀形核?何谓非均匀形核(异质形核)?试比较二者有何异同?叙述异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选择什么样的异相质点可以大大促进结晶过程?5. 指出形核过程的驱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大小和形核率的大小,说明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1. 填空题:
1) 液体结构的重要特征 ;
2) 非均匀形核模型中晶核与基底平面的接触角2/πθ=,表明形核功为均匀形核功
的 ,=θ 表明不能促进形核;
3) 相平衡时,系统内的相数可以通过系统自由度、 和对系统平衡状态能够产生影响
的外界因素数目的关系式来进行计算;
4) 过冷度是指 ;
5) 液固界面按原子尺度,可分为 界面和 界面
2.
判断题: 1)
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的减小只能补偿新增表面积的1/3。
2)
非均匀形核时,临界晶核(曲率)半径决定了晶核的形状和体积大小 3) 非均匀形核总是比均与均匀形核容易,因为非均匀形核一般是以外加固体杂质作为现成
晶核,不需要形核功。
4)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是:0V G V G S σ∆=-∆+<
5) 无论固-液界面微观结构呈粗糙型还是光滑型,晶体生长时液相原子都是一个个地沿着固
相面的垂直方向连接上去的。
6) 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可根据杰克逊因子α来判断:当α≤2时,固-液界面为光滑界面;
当α≥5时,固-液界面为粗糙界面。
7) 从宏观上观察,若液-固界面时平直的称为光滑界面;若液-固界面时由若干小平面组成,
呈锯齿形的称为粗糙界面。
8) 无论温度如何分布,纯金属都是以树枝状方式生长。
3. 简答题:
1) 请简要的分析晶体凝固过程中晶核形成能的能量变化。
2) 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
之一表面能,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
3) 具有粗糙界面的金属,在何种温度梯度下以平面方式长大?在何种温度梯度
下以树枝状方式长大?分别说明其长大过程。
4) 细化金属铸件晶粒的方法有哪些?说明其基本原理。
4. 计算题:
1) 已知纯铜的熔化潜热为29/1088.1m J ⨯,熔点为1089℃;点阵常数为
A 4167.3,发生
均匀形核的过冷度为230K ,21/1044.1m J SL -⨯=σ求铜的临界晶核半径*r 及临界晶核中所含的铜原子数。
2) 考虑在一个大气压下液态铝的凝固,对于不同程度的过冷度,即:ΔT=1,10,100和
200℃,计算:
(a)临界晶核尺寸;
(b)半径为r*的晶核个数;
(c) 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单位体积的自由能变化ΔG*(形核功);
(d)从液态转变到固态时,临界尺寸r*处的自由能的变化 ΔGv 。
铝的熔点Tm=993K ,单位体积熔化热Lm=1.836×109J/m3,固液界面比表面能δ=93mJ/m2,原子体积V 0=1.66×10-29m3。
3)已知液态纯镍在1.013×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
设临界
晶核半径为1nm,纯镍的熔点为1726K,熔化热Lm=18075J/mol,摩尔体积V=6.6cm3/mol,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