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36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生药的理化鉴别一、目的要求1、熟悉生药化学成分的显微化学实验法2、掌握生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鉴别反应3、掌握用荧光分析法鉴别生药二、材料与试剂材料:粉末:黄连,大黄,秦皮,麻黄,槐米试剂:镁粉,浓盐酸,5%-甲萘酚,浓硫酸,稀碱液,95%乙醇,碘化铋钾,碘-碘化钾,硅钨酸,稀盐酸三、实验内容1、黄连、大黄的显微化学反应2、槐米、麻黄粉末的理化鉴别3.秦皮水提液的荧光反应四、作业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
(包括实验步骤)一、生药的显微化学反应:1、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试液,稍加热,加浓盐酸,木化细胞显红色(内皮层细胞壁上的凯氏点、凯氏带、导管、纤维)。
2、草酸钙结晶:取大黄粉末,用稀醋酸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不溶解,用稀盐酸装片,草酸钙簇晶溶解,不产生气泡;用30%硫酸溶液装片,镜检,可见草酸钙簇晶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硫酸钙针晶。
3、其他:取黄连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滴,放置片刻,使微干,加稀盐酸,放置5-10分钟,加盖玻片,镜检,可见析出黄色针簇状盐酸小檗碱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溶解,加30%硝酸则析出黄色针簇状硝酸小檗碱结晶。
二、生药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及鉴别反应:1.糖类:Molish反应黄芪粗粉0.5g,置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于80℃水浴中温浸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5%α-萘酚、浓硫酸试液,交接面显紫红色环。
2.黄酮苷类:槐花粉末约0.5g,加乙醇5ml,60-7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滤液加HCl-Mg粉,显樱红色。
3.蒽醌苷类:取大黄粉末0.1g粉末,加1%氢氧化钠溶液2ml,振摇,溶液显红色,滤过,滤液加10%盐酸酸化,溶液变为黄色,加乙醚2ml,振摇,醚层黄色,吸取醚层置另一试管中,加氢氧化钠溶液1ml,振摇后碱液显红色。
4.皂苷类:取桔梗粗粉1g,在水浴上提取20分钟,取滤液,置试管中,振摇约1分钟,观察泡沫。
5.生物碱类:取麻黄粉末1g,加1%盐酸提取,振摇后,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碘化铋钾(桔红色沉淀)、碘-碘化钾(棕色沉淀)、硅钨酸(灰白色沉淀)。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一、引言生药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因此对于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的了解,对于生药的分析和质量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介绍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物理性质鉴别法1.1 外观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来初步判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结晶物质,具有明显的颜色特征。
如果生药呈现明显的黄色或黄褐色,那么很可能含有黄酮类成分。
1.2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性质鉴别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常在220-400nm波长范围内出现。
通过与标准品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存在与含量。
三、化学性质鉴别法2.1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质鉴别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通常具有特有的化学反应,如与酸性溶液产生颜色变化、与碱性溶液生成盐类等。
通过与已知的黄酮类标准品进行反应比对,可以鉴别生药中是否存在黄酮类成分。
2.2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性质鉴别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将生药样品与标准品一同进行薄层色谱分离,比对色谱图的相对位置、色带的颜色和Rf值等,可以确定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类型和含量。
四、仪器分析法3.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法,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柱和检测器,可以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从而确定其存在与含量。
3.2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是一种高级的仪器分析方法,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复杂化合物。
通过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的联用,可以得到黄酮类成分的质谱图和质谱峰,进一步确认其分子结构和碎片。
结语:通过物理性质鉴别法、化学性质鉴别法和仪器分析法,我们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
生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报告第一类:多糖类(polysaccharides)多糖类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组成的,通常由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
根据组成是否为单一的多糖可分为均多糖和杂多糖。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外,还是合成其他有机物质的前提。
第二类:苷类(glycosides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苷元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1、根据苷键原子不同,可以分为氧苷(O---苷),硫苷(S—苷),氮苷(N—苷),碳苷(C —苷)。
(1)、氧苷1)、醇苷和酚苷:醇苷的苷元为脂肪醇或芳香醇的衍生物,酚苷的苷元是苯酚类化合物。
2)、氰苷:是一类羟基腈与糖分子的端基羟基间的缩合衍生物。
3)、酯苷:是苷元的羧基与糖上端羟基缩合而成的苷类,此类苷键既有缩醛的性质,又有酯的性质,易为烯酸或稀碱水解。
(2)、硫苷:硫键原子为硫,是糖上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巯基缩合而成的苷。
(3)、氮苷:糖上端基碳与苷元上氮原子相连的苷称为N —苷。
(4)、碳苷:是糖基直接接在碳原子上的苷类。
2、根据苷的某些特殊性质和生理活性可将苷分为皂苷和强心苷等(1)、皂苷类(saponin):水溶液经振摇后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因而得皂苷之名。
皂苷由皂苷元和糖或糖醛酸组成。
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以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1)、三萜皂苷(triterpenoidal saponins ):是由三萜类和糖或醛酸等结合的苷类。
三萜皂苷有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两类。
(三萜属于萜类)2)、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以螺甾烷为苷元的皂苷类化合物。
根据螺甾烷结构的构型和环的环合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和变形螺甾烷醇类。
(甾体属于生物碱类)(2)、强心苷类(cardiac glycoside):存在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结构可分为强心甾型(甲型)、海葱甾型(乙型)。
实睑二生药理化鉴别(二)[目的要求]掌握生药化学成分的主要性质与理化鉴别方法。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试管、试管架、天平、量筒、水浴、烧杯、酒精灯、微量升华装置、显微镜;蒸储水、1%盐酸、碘化铀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鸨酸溶液、30%硝酸、45%乙醇、三氯化铁溶液、醋酸铅试液、澳水、石灰水、1%香草醛浓硫酸试液。
【实验材料】百部、黄连、槟榔、五倍子、冰片。
【实验内容】一、生物碱1.沉淀反应:取百部(RadiXStenIonae)粉末1g,力口1%盐酸15ml,水浴加热10分钟,滤过,将滤液分置于5个试管中(其中一管做空白试验),分别滴加以下生物碱沉淀剂:碘化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硅鸨酸试液,观察有无沉淀,并注意沉淀的颜色。
2.显微化学反应⑴取黄连(RhizomaCoptidis)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滴润湿,微干,再加1%盐酸或30%硝酸1〜2滴,放置5〜10分钟,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颜色(小槃碱)。
⑵取槟榔(SenIenAreCae)粉末O.5g,加水2ml及1滴10%硫酸,水浴中煮沸数分钟,放冷后过滤,取滤液1滴于载玻片上,加碘化例钾试液1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放置数分钟,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颜色(槟榔碱)。
二、糅质沉淀反应:取五倍子(GalIaChinenSiS)粉末O.5g,置试管中,加水IOnI1,40~50C水浴中浸润10分钟,滤过,滤液分置于5个试管中(其中一管做空白试验),分别滴加三氯化铁溶液、醋酸铅试液、滨水、石灰水,观察有无沉淀产生及沉淀的颜色。
三、挥发油微量升华试验:取冰片(BOmeoIUmSyntyeticum)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将载玻片取下,反转,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状,加数滴乙醇溶解,然后滴加新配制的1%香草醛浓硫酸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作业】记录各类化学成分的反应过程及结果。
【思考题】生物碱、鞍质、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常用理化鉴别方法。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绪论一、名词解释生药学: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生产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科学。
生药:也称“天然药物”,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药材。
从广义上说,生药包括一切来源于天然的中药、草药、民族药和提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
道地药材: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二、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四大皖药(牡丹皮、木瓜、菊花、白芍)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三、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准确识别、鉴定生药基源种类同名异物东北蓼科蓼蓝华东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华南蕨床科植物马蓝江西、湖北等地马鞭草科路边青同物异名穿心莲:一见喜、榄核莲、苦草、四方莲、圆锥须药草人参:古名:鬼盖、神草、人微、土精、人衔、地精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高丽参、长白参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三七: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2、调查、考证生药资源新药用植物或同种植物新的用途、新的成分、功效不断被发现:萝芙木(降血压利血平)、长春花、喜树、红豆杉(抗癌成分长春新碱、喜树碱和紫杉醇)。
3、评价生药品质、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真实、有效、安全)4、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服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生药的分类按自然系统分类法优点: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如蓼科大多含蒽醌类成分、五加科大多含皂苷。
缺点:生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定不易掌握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优点:商品学角度比较便利(药房管理)。
便于比较各类生药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有利于学习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缺点:生药的化学成分不易记忆如:何首乌主要含蒽醌类成分,人参主要含有皂苷按化学成分分类优点: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缺点:对有效成分不明或含有成分不详的生药难以分类。
生药鉴定的四大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药鉴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对药材或中药材料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估的过程。
在不同领域中,如中医、药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生药鉴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准确地鉴定生药材料,我们可以确保其品质、纯度和安全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概述四种主要的生药鉴定方法,并提供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
首先介绍形态学鉴定方法,它依靠对生物特征进行观察来确定植物的物种。
接下来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生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定。
然后讨论生物学检验及活性测定方法,它通过测定组织细胞或生物样品的特殊功能来判断其质量和纯度。
最后探讨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生药鉴别和检验手段中的新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生药鉴定的概述,深入解释四种主要的鉴定方法,并展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生药鉴定工作,以确保药材质量和有效性的标准化。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以期推动生药鉴定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生药鉴定方法一:形态学鉴定2.1 基本原理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生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其真实身份和品质。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眼对植物组织、器官和其它形态结构的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解剖知识进行判断。
2.2 鉴定要点一在进行形态学鉴定时,首先需要对待鉴定的生药材进行分类,确定其植物类别。
然后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根茎、茎叶、花果等部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和特性。
其中,根茎的形状、颜色、纹路、断面等可以提供重要线索;茎叶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如毛发、腺体等以及叶片的排列方式也是鉴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花果部分则可以通过颜色、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判断。
此外,还需注意生药材各个器官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细微差异可能存在的地方,例如不同种类之间或同一种类不同时期生长的花果形态。
生药的理化鉴别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
生药的理化鉴别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包括色谱鉴别、光谱鉴别和化学反应。
1. 色谱鉴别:利用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定。
TLC法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生药理化
鉴别方法。
GC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鉴别。
HPLC法较少用于鉴别,若含量测定采用了HPLC法或其它方法无法鉴别时,可同时用于鉴别。
2. 光谱鉴别:在生药鉴别时,由于多数药材的提取物在270~280nm左右
均可能有最大吸收,因而不能构成某一药材的鉴别特征,或特征性不强。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光谱直接用于鉴别的不多。
如在特定的情况下,在与类似品或掺伪品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能构成鉴别特征的,也可应用。
3. 化学反应:如费林(Fehling试验)试验、α-萘酚试验(Molish试验)等,可以根据特定化学反应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总的来说,在进行生药的理化鉴别时,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哪种方法最为合适。
如果仍不确定如何操作,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