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529.50 KB
- 文档页数:6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一):概述(完整版)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
儿童经历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以及身体迅速发育的过程[1],有着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
肺功能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在喘息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2]。
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3],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牵涉呼吸力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上复杂。
但经过一定的测试和计算机计算后,能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回答临床问题[4]。
目前,国内儿童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医院更低,检测质量参差不齐,亦无统一规范的儿童肺功能指南。
故中国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经过多年努力,就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方式推出如下系列指南。
本系列指南将从概述、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法、潮气呼吸法、脉冲振荡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激发试验、舒张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领域进行阐述。
1 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肺功能技术最早是在古罗马时期,希腊医生Claudius Galen进行了最简单的肺容量测试。
19世纪中期,伦敦的John Hutchin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定标的肺容量计。
20世纪初期,丹麦的Christian Bohr提出弥散学说,并采用静态法完成了使用一氧化碳作为测试气体的弥散测定。
一氧化碳弥散测定法现在仍然是大多数肺功能设备的首选方式。
21世纪,气道阻力(Raw)的测定理论和测试技术逐渐成熟。
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测方面,1890年Eckerlein成功测定每分通气量(MV);1970年第一台婴幼儿体描仪问世;1980年Turner等发明强迫呼气(Squzee);20世纪8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儿童肺功能技术才开始广泛普及。
肺功能检测仪中,流速-容量传感器至关重要。
最早出现的是水封式容量传感器,然后在水封式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干式滚桶式,之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涡轮式、热丝式及压差式、超声式流量传感器,并一直使用至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压差式的流量传感器。
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潮气呼吸肺功能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tidal breathing flow volume curve,TBFV)法检测婴幼儿肺功能在我国开展20年来[1,2],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医院可进行此项检测,但一直缺乏相关的技术操作指南及检测报告解读指南或共识,供技术人员及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本指南主要就TBFV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可获得的参数及其在不同疾病改变的特点与临床意义等进行阐述。
1原理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原理与传统用力呼吸肺功能检测类似,即采用流量传感器(压差式或超声式流量传感器)获得流量信号,由流量信号积分获得容积信号,从而描绘出流量-容积曲线[3]。
因无法要求受试者用力呼吸,检测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获得的是受试者潮气呼吸状态下的流量-容积曲线。
此检测采用面罩扣住患儿口、鼻,所描绘的流量-容积曲线中,其流量信号来源不仅包括下呼吸道,也包括上呼吸道,因此,TBFV技术检测结果反映的是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变,而不是单纯下呼吸道的功能改变。
2检测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设备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生产的仪器所设置的肺功能参数不同,同一参数的名称亦有所不同[4]。
本指南内容主要参照国内使用较多的Jaeger公司生产的肺功能仪,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所购设备的不同。
2.1患儿的准备及注意事项(1)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测量身长、体质量等。
(2)检查在进食后1~2 h,无明显腹胀时进行。
(3)清除鼻咽分泌物,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加用呋麻滴鼻液。
(4)检查在婴幼儿充分睡眠状态下进行,选用100 g/L水合氯醛胶浆口服,推荐常用剂量为0.5~1.5 g,最高剂量不超过2 g/次[5],为安全起见,儿科临床上常按0.5 mL/kg剂量给药。
服用水合氯醛时,患儿容易哭闹,呕吐,建议在镇静室或在医护人员看护下进行,防止发生误吸。
(5)检查时体位:小儿呈仰卧位,颈部略伸展。
儿童肺功能指南标准
儿童肺功能检查是一种评估儿童肺部健康状况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儿童是否存在肺部疾病。
根据年龄不同,儿童肺功能检查中的通气功能正常值也会有所不同。
- 0-6岁儿童:正常值一般在80-160L/分钟。
如果检查结果低于此范围,可能存在气道阻塞、胸肺扩张受限等情况。
- 6-12岁儿童:正常值一般在80-90L/分钟。
如果检查结果低于此范围,可能存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 12岁以上儿童:正常值一般在80-90L/分钟。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和白菜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同时,应避免孩子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总之,儿童肺功能检查是评估肺部健康的重要手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孩子的肺部健康。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郑劲平1、高怡1、宋元林2、孙兴国3、蒋雷服4、王惠妩5、李琦6、阙呈立7、韩江娜8、赵桂华9、杨文兰10、周明娟11、赵海涛12、梁斌苗13、刘志军14、汪涛15、谢燕清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肺功能检测中心,4 江苏省人民医院,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7北京大学第一医院,8 北京协和医院,9河南省人民医院,10上海肺科医院,11广东省中医院,12沈阳军区总医院,1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4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通讯作者:郑劲平()、高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120一、概述呼吸生理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是近代医学科学的重要成就之一。
疾病诊断从病理诊断、病因诊断进一步深入至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诊断,因而更趋完善。
胸部X线影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呼吸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反映的是静态的组织学改变,而呼吸生理却是研究活体动态的功能学改变。
生理功能的维护与修复是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
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功能状态的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检查包括肺容积检查、肺量计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弥散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方法。
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对胸肺疾病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内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麻醉科、儿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
二、肺功能检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呼吸功能检查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有70多年历史。
1939年,蔡翘等首先报告大学生及中学生肺活量的测定。
婴幼儿肺功能对于每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他们的健康都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在婴幼儿的健康领域中,肺功能是一个至关重要却又相对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婴幼儿肺功能。
简单来说,肺功能指的是肺脏进行呼吸,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能力。
对于婴幼儿,他们的肺仍在不断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
在婴幼儿时期,肺的发育速度非常快。
从出生时相对简单和不成熟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复杂而完善的呼吸系统。
刚出生的宝宝,肺部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工作。
他们的肺泡数量较少,而且肺泡壁较厚,这就限制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但随着宝宝的成长,肺泡会不断增多,肺泡壁也会逐渐变薄,使得肺功能逐渐增强。
那为什么要关注婴幼儿的肺功能呢?这是因为良好的肺功能对于婴幼儿的整体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肺功能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比如,呼吸急促、咳嗽、喘息,甚至会影响到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孩子容易疲劳、抵抗力下降等。
影响婴幼儿肺功能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呼吸道疾病的遗传史,那么婴幼儿患相关疾病、影响肺功能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其次,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空气污染、二手烟、家庭中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都可能对婴幼儿的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早产也是一个常见的影响因素。
早产儿的肺部往往发育不成熟,可能会在出生后出现呼吸问题,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
如何评估婴幼儿的肺功能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由于婴幼儿不能像成年人那样配合进行复杂的肺功能测试,医生通常会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来评估。
比如,观察孩子的呼吸频率、呼吸模式、是否有喘息或咳嗽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借助一些特殊的设备,如脉搏血氧仪,来测量孩子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以此来间接了解肺功能的情况。
对于那些怀疑有肺功能问题的婴幼儿,可能会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比如,胸部 X 光、CT 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查看肺部的结构是否正常。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进行肺功能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来确定是否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或气道阻塞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