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
1. 既往有相应生产史,死胎 2. 孕妇及其丈夫血型 3. 孕妇血清特异性血型抗体: 妊娠16周以后 效价逐渐↑ 4. 28周以后羊水中胆红素浓度
新生儿贫血:
胎一胎输血综合症 胎-母输血 内出血
生理性贫血 先天性肾病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宫内输血 酶诱导剂 提前分娩
新生儿治疗
光疗 药物治疗 换血疗法 其他治疗
Rh溶血病:
Rh抗原只有人类及恒河猴(rhesus)才有 6种抗原,依抗原性强弱依次为 D>E>C>c>e Rh阳性定义: 凡D抗原(+)。如DD. Dd 国汉族绝大多数为Rh阳性 多数情况: 母亲Rh(-),胎儿Rh(+),
Rh溶血病:
- 抗原初次致敏(妊娠末期或胎盘剥离时)需0.5-1ml血→Rh(-) 母血中 - 初发免疫反应产生IgM,待产生少量IgG时,胎儿已娩出 - 再次怀D抗原胎儿,孕期只需0.05-0.1ml血→次发免疫反应 - 几天内产生大量IgG→胎儿(新生儿)循环
新生儿治疗
(一).光照疗法 (二).药物疗法 (三).换血疗法:
作用: 1.减轻溶血 2.防止核黄疸 3.纠正贫血.
(三).换血疗法:
指征: 1.产前已诊断,出生时已黄疸,Hb<120g/L,水 肿肝脾大,心衰 2.总TB>342μmol/L(20mg/dl) 3.已有核黄疸早期表现 4.早产儿,放宽指征 方法:1.血源可用同型血,O型血 2.换血量2倍血(2×85ml/kg) 换出85%致敏红细胞,60%胆红素及抗体
3.肝脾大:常见Rh溶血病伴骨髓外造血。
4.胎儿水肿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Kernicterus):
特点: △ 由高UCB血症引起,常为新生儿溶血症 所并发 △ 多于生后4-7天发生 △ 早产儿更多见 发生核黄疸的有关因素: - UCB水平 - UCB与白蛋白联结状态 - 血脑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