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00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3.灭火的方法原理:【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灭火】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
;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
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燃料
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称为化石燃料。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或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都会造成空气污染,如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可导致酸雨。
3.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潮汐能、
可燃冰和氢气等。
三、最友好、最环保清洁、最高效新能源——
氢气
1.氢气只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最小的气体),难于水的气体。
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用来作燃料和冶炼金属等。
2.制取方法:通常可用锌片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来制取,采用固液混合常温下制气体装置作发生装置。
由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且难溶于水,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四、防治空气污染的具体措施:
1.开发使用新能源;
2.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使燃料充分燃烧(如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再排放;
4.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
1。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1.燃烧(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1)灭火的实质:根据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如果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3)灭火的方法:①隔离可燃物。
例如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②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例如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油锅着火盖上锅盖等;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
例如建筑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4)常见的几种灭火器材及适用范围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②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③水基型灭火器:适用于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④高压水枪:适用于一般火灾。
(5)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
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3)易燃物和易爆物①易燃物:指的是易燃气体(氢气、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液体(酒精、汽油等)和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硫、白磷、面粉等)。
②易爆物:指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或受热、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是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一、什么是燃料燃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产生热能或动力的物质。
燃料主要为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
常见的燃料有化石燃料、木炭、天然气等。
二、常见的燃料种类2.木炭:木炭是由木材等植物有机物经过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燃料。
木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高,但燃烧产物中会有很多固体颗粒物。
3.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主要指石油和汽油,它们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但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4.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三、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焓变为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一般包括燃料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热能和光能)。
燃烧反应具有自燃性、连续性、放热性和产物不稳定性等特点。
四、燃料的效能燃料的效能指用于产生能量的燃料利用效果的好坏。
常用的衡量燃料效能的指标包括燃烧的热效率和排放的污染物。
炉具和发动机等的效能主要取决于其热损失的多少,减少热损失可以提高燃料的效能。
五、燃料和环境的关系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燃料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选择清洁和高效的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节约能源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总的来说,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包括了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1)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在500mL烧杯中加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者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有燃烧。
②对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者空气)后,水中的白磷也燃烧。
【实验分析】①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
③观察步骤二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或者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氧气(或者空气)。
(2)燃烧的三个条件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者空气);【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有助燃物就行】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1)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者空气);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爆炸(1)爆炸的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2)爆炸的预防在油库、面粉厂、加油站等地区应该注意通风,严禁烟火。
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2)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2、化石燃料(1)煤①煤的组成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
②煤的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出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物质。
其中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2)石油①石油的组成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
②石油的综合利用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如沥青、石蜡、润滑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汽油、溶剂油等。
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燃料及应用初三期末化学知识点总结:燃料及应用
1.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
b.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a.消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或空气)
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a.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b.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CaO+H2O=Ca(OH)2 放热反应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蓝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
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优点:
a.减少环境污染
b.节约化石燃料
c.促进农业发展
(3)新能源:氢能源(最清洁的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知识点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和空气3.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煤和汽油燃烧对空气造成污染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五、能源1.化石能源2.氢能3.太阳能4.核能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一、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二、金属材料1.纯金属铜铁铝钛2.合金定义:在金属中加热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常见合金: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
三、金属性质1.物理性质:有光泽,能导电,能导热,延展性,弯曲性2.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3Fe+2O2==Fe3O4;2Mg+O2==2MgO;2Cu+O2==2CuO金属与酸反应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2Al2(SO4)3+3H2↑Zn+2HCl==ZnCl2+H2↑Zn+2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金属与溶液反应2Al+3CuSO4==Al(SO4)+3CuCu+Al(SO4)==Cu(NO3)+2Ag四、金属资源的利用1.铁的冶炼:1.原料: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2.原理:Fe2O3+3CO==2Fe|+3CO23.设备:高炉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变化2.防止铁生锈地方法:1.干燥,2.加一层保护膜3.改变其内部结构3.金属资源保护措施:1.防止金属腐蚀;2.金属的回收利用;3.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4.金属的代替品【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作用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涉及燃料及其利用,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燃料的定义:燃料是用来产生热能或者做功的物质。
2.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光、声等现象的化学变化。
3. 燃烧所需的条件:燃料、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4.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温度。
5. 燃料的分类:- 有机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是从化石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碳和氢。
- 无机燃料:如氢气、氧气、臭氧等。
6. 燃料的利用途径:- 燃烧发电:利用燃料的热能产生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 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
- 工业生产:生产钢铁、化肥等。
- 生活用途:取暖、烹饪等。
7. 燃烧产物:燃料燃烧后会产生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硫化物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 燃料的利与害:- 利:燃料可以提供能量和动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 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同时,燃料的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9. 节约能源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保护生态环境。
- 方法:科学使用能源,开展节能宣传,推广节能技术,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10.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热量,形成类似温室的作用,使地球温度上升。
- 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
除了了解这些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实践经验、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加深对燃料及其利用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化学知识点是同窗们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局部,大家一定要仔细掌握,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让我们一同窗习,一同提高吧!一、熄灭的条件1、熄灭的定义:熄灭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发作发光发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响2、熄灭的条件可燃物到达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熄灭所需的最高温度)的温度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沛接触(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响反响方程式:2Mg+CO2(扑灭)C+2MgO现象结论:具有猛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响都是熄灭(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响反响方程式:2Na+Cl2(扑灭)2NaCl现象置换反响: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响即A+BCB+AC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答:由于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3、特殊的熄灭自燃白磷:大批白磷保管在冷水中(隔绝氧气)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物蜕变、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肯定有氧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二、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降低火场温度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2、常用灭火器水酸碱灭火器:化学方程式干粉灭火器:化学方程式STOP30灭火器:价钱昂贵附:STOP30有多项优点胜过传统灭火器,它能彻底扑灭不同类型的火灾(例如因纸、油、溶剂和燃料惹起的火灾),且可以平安地运用在最高达380伏特的电器用品上。
它是高度耐热的。
STOP30尺寸小巧,重量只725公克,高26公分(厘米),直径73公厘(毫米)。
STOP30于数秒内立刻失效,运用者只需求摇晃罐子,取下卡笋,再按下去喷出泡沫。
STOP30 主要由含多价添加剂(阴离子及酸硷性兼备的张力活性剂、甘油及防腐剂)的水组成,以氮气推进, 该成分会构成快速掩盖火焰的泡沫。
泡沫发生一层薄膜,阻绝氧气,防止死灰复燃,令火焰在几秒钟内熄灭。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燃烧(1)燃烧的定义: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可通过右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试管里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使可燃物充分燃烧(或燃烧更剧烈):①增加氧气的量;②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如将煤做成蜂窝煤等)2.灭火(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方法:①移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例如:用CO2灭火的原理就是隔绝空气。
油锅着火时立即盖紧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3.爆炸(1)爆炸原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并非所有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2)预防措施: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先检验其纯度(验纯),防止爆炸。
②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和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含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均伴随有能量的变化)(1)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如:燃烧、金属与酸反应(如镁与盐酸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如CaO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反应。
如:碳与CO2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如煅烧石灰石)是吸热反应。
5.化石燃料与能源的开发利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均为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
(2)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还含有H、N、S、O等元素,如果直接燃烧煤,可能会产生CO、NO2、SO2、烟尘等污染空气的物质,其中NO2、SO2会引起“酸雨”(所以燃烧时最好使用脱硫煤)。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运用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燃烧是否剧烈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氧气浓度有关,与物质本身化学性质有关。
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隔离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或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灭火器种类: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6.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化学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与热量1.化石燃料混合物:煤,主要含有C元素;石油,主要含有C、H元素。
纯净物:天然气(甲烷),化学式CH4甲烷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甲烷化学性质:CH4+2O2点燃CO2+2H2O2.放热反应:燃烧,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3.燃料充分燃烧: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不仅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的燃烧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
不充分燃烧:CO、烟尘。
2.酸雨的危害:①腐蚀建筑物;②破坏植物生长;③损害人的身体健康;④影响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⑤土壤酸化,使农作物减产。
3.汽车燃料(汽油,柴油)充分燃烧:氮的氧化物,铅的氧化物。
不充分燃烧:CO、炭黑、烟尘。
4.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5.使用开发清洁能源:酒精(乙醇C2H5OH) C2H5OH+3O2点燃2CO2+3H2O氢气(H) 2H2+O2点燃2H2O2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一燃烧及灭火【注意事项】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称为自燃。
(一些可燃物在空气中会发生缓慢氧化,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聚越多,如果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会发生自燃)1、词语中蕴藏的化学原理(1)煽风点火、风助火威——未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2)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增加可燃物(3)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清除可燃物)(5)杯水车薪——温度不能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电器设备或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或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知识点二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爆炸包括两种:物理性爆炸(气球爆炸、轮胎爆炸)化学性爆炸(火药爆炸、煤矿瓦斯爆炸、天然气爆炸)知识点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4,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H2作为高能清洁原料的原因:(1)H2本身无毒;(2)燃值高;(3)产物为水【巩固练习】1.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都是化学反应B、都发光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2.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A、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D、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4.某同学给危险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A )A、危险品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B、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5.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D )A、动植物呼吸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生石灰与水的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6.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天然气是混合物B、石油是可再生资源C、石油是一种化工燃料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7. 家庭用煤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D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 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知识点一:燃烧和灭火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2.(1)炒菜的油锅着火了,可用采用的方法灭火;图书、档案等着火了,可以用灭火器;(2)森林着火时,常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刀,原理是;(3)加油站、面粉厂、纺织厂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目的是防止这些地方的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引发爆炸。
知识点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着能量的变化,有些反应热量,有些反应热量。
2.下列属于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有,属于吸热的化学反应的有①燃烧②光合作用③生石灰和水④镁和稀盐酸⑤碳和二氧化碳⑥食物腐烂⑦金属生锈⑧呼吸作用3.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的是()A. 乙醇燃烧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苹果腐烂4.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的是()A.铁钉生锈B. 生石灰和水C. 镁和稀盐酸D.碳和二氧化碳5. 能量可以相互转转化,氢气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电解水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能;请列举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被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个实例。
知识点三:化石燃料的利用1. 化石燃料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和,它们都是(填“可”或“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都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1) 煤主要含有元素,将煤做燃料,主要利用元素与氧气反应所放出的。
(2)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煤的加工产品:煤焦油、、,该过程属于(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其中可以用做生活燃气。
3. (1)石油主要含有两种元素,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的产品有、、,该过程属于(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石油的加工产品中,可以用做汽车燃料的有、;可作为家用燃料的是;可用于铺路的是。
4. 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_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5.(1) 有时燃气灶或煤炉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中的碳不能燃烧,并会产生。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知识清单一、燃烧与灭火1.燃烧:(1)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需满足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条件灭火满足任意一个条件即可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但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等;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做饭、取暖、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四、燃料的合理利用1.化石燃料:(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其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具有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
2.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五、能源的利用和开发1.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可燃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
九年级燃料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燃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了解燃料是九年级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燃料以及它们的应用。
下面将对九年级燃料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料的种类1.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地壳中埋藏着的古植物、古动物遗体经过长期作用而形成的。
2.生物质燃料:如木材、秸秆等,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而成的物质。
3.核能燃料:如铀、钚等,是能够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巨大能量的物质。
4.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是能源的可再生来源,对环境影响小。
二、燃烧过程1.点燃温度:不同燃料的点燃温度不同,即开始燃烧的温度。
2.燃烧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等。
3.助燃剂:在燃烧过程中起到促进燃烧的作用,如氧气、空气等。
4.火焰结构: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局部氧化带、熔融带和可燃物质带。
三、燃料与环境1.燃料燃烧产生废气: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2.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产生的废气会导致大气污染,加速气候变化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环保燃烧技术:在使用燃料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减少废气的产生,如提高燃烧效率、使用清洁能源等。
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效率:指能源利用的效果与投入的能源之比,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3.节约能源:倡导合理使用能源,通过科技手段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五、燃料的利用与开发1.燃料的利用价值:燃料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可以用于发电、加热、燃料汽车等方面。
2.燃料的开发:鼓励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
六、纠正燃料使用误区1.对燃料的正确认识:认识到燃料的有限性和环境影响,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中考化学燃料知识点总结1. 燃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燃料是指能够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充足的热能,从而用于供热或做功的物质。
燃料主要用于供能和照明,并且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态。
能够在相对较低温度下燃烧产生大量热量的物质称为燃料。
2. 燃烧的基本过程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一般来说,燃烧的基本过程包括点燃、火焰的形成、燃烧的持续等阶段。
点燃是指燃料受到足够的热量后能够自行进行氧化反应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火焰的形成是指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迅速燃烧后产生的可见的热现象,通常伴随着光和热的放出。
燃烧的持续则是指燃料和氧气的持续供应,使燃烧过程能够持续进行的过程。
3. 燃料的分类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燃料可以被划分为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清洁能源。
其中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燃料包括木材、秸秆等植物资源;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4. 化石燃料的性质和应用(1)煤:煤是一种固体燃料,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能。
煤中主要成分为碳,同时含有硫、氧、氢和少量灰分。
煤主要用于发电、供暖、冶炼等领域。
(2)石油:石油是一种液体燃料,是动植物残骸经过长时间埋藏压制形成的。
石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热量和机械能。
石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化工、农业等领域。
(3)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气体燃料,主要成分为甲烷。
燃烧时产生清洁的热能和水。
天然气主要用于生活用气、城市燃气、工业用气等领域。
5. 生物质燃料的特点和利用生物质燃料是指天然植物在光合作用后累积的能量,如木材、秸秆、豆粕等。
生物质燃料具有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特点,主要用于生活取暖、烧饭做饭、工农业生产等领域。
6. 清洁能源及其应用(1)太阳能: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的代表,是可再生能源。
(2)风能:风能是通过风力发电技术转化为电能的能源。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条件】(缺一不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充足的O 2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自身着火点。
3、【影响燃烧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③O 2的浓度。
4、【促燃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O 2的接触面积。
例:工厂锅炉煤加工成粉末状、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②增大O 2的浓度。
(或加快空气流动)例: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炉内鼓入空气、炼钢时不断向炉内鼓入富O 2空气Fe 在纯O 2种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5、【爆炸】①原因: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
化学爆炸四要素:可燃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
②分类: 注意:锅炉的爆炸是因为炉内循环不畅通,使热量聚积,导致气体膨胀,达到锅炉无法承受的高压,最后产生爆炸。
属于物理变化引起的。
6、【灭火原理】(一条即可)①移除可燃物。
例:森林失火,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以形成隔离带②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例:高压水枪喷水灭火③隔绝空气(或O 2)。
例: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灭火器灭火7.【注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镁条既可以在O 2中燃烧,也可以在N 2和CO 2中燃烧。
【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