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804.29 KB
- 文档页数:21
目录概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截面尺寸错误!未定义书签。
使用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阶段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定建模环境、定义截面及材料10设定建模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截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时间依存材料特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桥梁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边界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支撑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有效宽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施工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定结构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立施工阶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各个施工阶段的联合截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分析结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内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查看应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要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联合截面,要进行考虑联合效果后的结构分析。
特别是包含混凝土的联合截面必需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
本例题为混凝土桥面板和工字钢梁组成的联合截面桥梁,使用联合截面功能和施工阶段功能建立模型和查看结果。
桥梁基本数据如下:桥梁类型: I-girder 联合截面三跨连续桥梁(PSC桥面板)桥梁长度: L = 45.0 + 55.0 + 45.0 = 145.0 m桥梁宽度: B = 12.14 m斜交角度: 90˚(直桥)图 1. 分析模型在MIDAS/Civil为了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的分析,提供了施工阶段联合界面功能。
通过本例题学习包括施工阶段和联合截面同时存在的结构分析方法。
联合截面桥梁的施工阶段分析步骤如下:1.定义材料及截面2.定义结构组、边界组、荷载组3.定义施工阶段4.各个施工阶段的边界组、荷载组的激活5.各个施工阶段的桥面板的激活6.查看各个施工阶段的结果截面尺寸图 2. 标准断面图在本例题为了建模方便,主梁或横梁都采用等截面。
材料荷载➢ 联合前恒载- 钢材自重 : 用程序的自重功能自动输入- 桥面板自重 : 用梁单元荷载功能输入➢ 联合后恒载-用梁单元荷载功能输入[单位 : mm]施工阶段的构成➢定义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图 3. 桥面板的浇筑顺序及范围在主梁的转弯点(距离内部支座0.2L的位置)即应力最小的位置做桥面板的新旧混凝土的连接点。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 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大汇总第一篇: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大汇总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大汇总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施工阶段联合建模midas建模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建模钢混结合梁midas建模一: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的疑问:(1)不能随施工阶段显示分层截面的逐步形成过程。
(2)同一施工阶段内不能激活多个分层截面。
(3)不能同时考虑非线性,PSC设计、梁单元细部分析、温度自应力也有问题。
(4)各分层截面的理论厚度如何考虑?(5)[截面特征调整系数]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中的[刚度系数]是什么关系?(6)能否进行PSC设计?使用阶段截面应力验算中的P1~P10对应联合截面的什么位置?您好!现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逐一回复如下:1、如果您采用的是标准的联合截面建模,是可以分阶段显示结构形状的,除此以外只能显示建模用截面形状;2、同一阶段只能激活一种截面,如果要激活两种截面,可以另定义一个空阶段;3、PSC设计可以执行,但对于施工过程的应力验算不能做,对于成桥的抗力验算是按建模用截面进行验算的,因此我们始终建议用联合后截面建立模型。
不能给出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因此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计算结果是分位置输出的,因此结果内容相对于单梁的梁单元内力和应力结果内容要详细。
温度计算时,注意建模截面要采用联合后截面,否则得到的温度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动力分析中。
)4、构件理论厚度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中只能指定一次,因此不同分层的不同构件理论厚度问题现在还不能模拟,建议使用联合后截面的构件理论厚度,毕竟施工过程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
这个问题我们会再做研究。
5、两者都用于对所指定截面的特性的调整,不同的是刚度系数仅用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针对的是当前激活截面的特性的调整;而截面特性调整针对的是该阶段所有的截面,因此如果既在刚度系数中定义了调整系数,也在截面特性值系数中定义了调整系数,这两个系数取叠加作用。
------本例题使用一个简单的两跨连续梁模型(图1)来重点介绍MIDAS/Civil的施工阶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等。
主要包括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化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图1. 分析模型------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分析模型为一个两跨连续梁,其钢束的布置如图2所示,分为两个阶段来施工。
桥梁形式:两跨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梁长度:L = 2@30 = 60.0 m图2。
立面图和剖面图------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步骤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步骤如下。
1.定义材料和截面2.建立结构模型3.输入荷载恒荷载钢束特性和形状钢束预应力荷载4.定义施工阶段5.输入移动荷载数据6.运行结构分析7.查看结果------使用的材料及其容许应力❑ 混凝土设计强度:2ck cm /k gf 400=f 初期抗压强度:2ci cm /k gf 270=f弹性模量:Ec=3,000Wc1。
5 √fck+ 70,000 = 3。
07×105kgf/cm 2 容许应力:❑预应力钢束 (KSD 7002 SWPC 7B —Φ15.2mm (0.6˝strand)屈服强度: 2py mm /k gf 160=f →strand /tonf 6.22=P y 抗拉强度: 2pu mm /k gf 190=f →strand /tonf 6.26=P u 截面面积: 2387.1cm A p = 弹性模量: 26p cm /k gf 10×0.2=E 张 拉 力: fpi=0。
7fpu=133kgf/mm 2 锚固装置滑动: mm 6=s Δ 磨擦系数: rad /30.0=μ m /006.0=k------荷载❑ 恒荷载自重在程序中按自重输入❑预应力钢束(φ15。
本例题使用一个简单的两跨连续梁模型(图 1)来重点介绍MIDAS/Civil 的施工阶
段分析功能、钢束预应力荷载的输入方法以及查看分析结果的方法等。
主要包括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时定义钢束特性、钢束形状、输入预应力荷载、定义施工阶段等的 方法,以及在分析结果中查看徐变和收缩、钢束预应力等引起的结构的应力和内力变 化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图1.
分析模型
桥梁概况及一般截面
分析模型为一个两跨连续梁,其钢束的布置如图
2
所示,分为两个阶段来施工
桥梁形式:两跨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
桥梁长度:L = 2@30 = 60.0 m
区分
钢束艮坐标
x (m)0122430364860钢束1z (m) 1.50.2 2.6 1.8
钢束2z (m) 2.0 2.80.2 1.5
图2.立面图和剖面图
——1
mJ
m
3
CS2
6 m 6 m
L=30 m L=30 m m
5
1
CS1
12 m。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和User type。
Normal type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Normal type User type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 (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 (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概述联合截面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梁、柱、板等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截面的一种施工方法。
与传统的单独施工方法相比,联合截面施工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同时减少施工周期和工程的投资成本。
在施工阶段分析中,需要考虑联合截面的设计、施工工序、节点连接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设计要点分析在联合截面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要点:1. 结构刚度联合截面的设计应确保结构的整体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大跨度结构,联合截面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变形,并有利于控制结构的振动响应。
2. 节点连接在联合截面的设计中,节点连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节点连接应能够保证联合截面的刚性传递,同时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
常见的节点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等。
3. 板厚度在联合截面的设计中,板厚度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
板厚度的选择应满足结构的承载能力要求,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板厚度应根据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进行选择。
4. 施工工序联合截面的施工工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安排。
一般来说,施工工序包括分段施工、板件安装、焊接或螺栓连接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预应力和应力等因素,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工序分析在联合截面的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工序:1. 分段施工分段施工是指将梁、柱、板等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段施工。
在分段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构件的刚性传递和节点连接等问题。
2. 板件安装板件安装是指将构件板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在板件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板件的位置和垂直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 焊接或螺栓连接焊接或螺栓连接是将构件板件进行连接的一种方式。
在焊接或螺栓连接过程中,需要确保连接的刚性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
质量控制在联合截面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的达到设计要求。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应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Midas 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方法(针对用户定义截面)联合结构是指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或者即使是一种材料但强度和材龄(如混凝土)不同的构件联合所构成的结构。
从前的分析方法是对联合前的各构件分别建立不同的模型,联合时对各构件进行刚性连接。
这种方法在进行静力分析时误差比较少,但考虑徐变和收缩等进行时间依存性分析时,就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考虑材料时间依存特性时,对于联合截面分析结果的准确性,MIDAS/Civil 提供了对联合截面进行施工阶段分析的方法。
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有两种,Normal type 和User type 。
Normal type 是指利用截面数据库中提供的联合截面(Composite section)或组合截面(SRC section)等已知联合前后各截面特性值的截面来定义的方法。
User type 是指由用户来定义任意截面的特性值并将其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联合的方式。
关于Normal type 的分析方法请参照技术资料「工字型钢混联合梁桥的施工阶段分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在使用用户定义的方式进行联合截面施工阶段分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查看结果的方法。
下图为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图1. 定义联合截面施工阶段的对话框Note!! 以上画面只有在定义了施工阶段和截面后才可以显示。
User typeNormal type输入步骤建模步骤与一般的施工阶段分析建模步骤类似,只需在此基础上再定义联合截面的施工阶段即可。
其定义步骤如下。
1. 定义材料和截面2. 定义时间依存性材料特性(选项)3. 建立结构模型(几何形状、边界条件、荷载)4. 定义施工阶段5. 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这里结合例题重点介绍根据施工阶段定义联合截面的方法。
☐例题例题模型为一由主梁和桥面板构成的两跨连续梁桥,施工阶段如图2所示由4个阶段组成。
18-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联合截面,要进行考虑联合效果后的结构分析。
特别是包含混凝土的联合截面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时必须要使用施工
阶段联合截面功能。
首先采用联合后截面建立结构模型,并定义施工阶段
信息,然后才能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选择荷载→施工
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功能来定义。
本文以钢管混凝土为例(图1),钢管直径1m ,钢管
壁厚0.1m ,钢管采用Q235钢材,内部填充C40混凝土。
采用的施工顺序为:架设第一跨钢管→灌注第一跨混凝土
→架设第二跨钢管→灌注第二跨混凝土,其中混凝土考虑
收缩徐变效果。
在定义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时,首先要选择联合截面开
始的施工阶段,对于建模时采用的截面为组合截面或联合截
面时,联合形式包括标准和用户两种方式,当建模时采用的
截面为一般截面时,联合方式
只有用户这一种方式。
本例题
中采用的是普通截面,所以联
合形式只有用户一种形式,分
两次联合,所以位置号输入2。
在施工顺序一栏中输入联合
前各截面的材料类型、参与联
合阶段、材龄、联合前截面相
对于联合后截面位置、联合前
截面刚度等数据。
这里要注意
的是联合前截面的相对位置
参考点是联合后截面轮廓的
左下角。
每个位置处对应的刚
度是联合前的截面刚度,可以
数值输入,也可以通过建立联
合前截面并在刚度定义中导入联合前截面即可。
图1 钢管混凝土截面(单位,mm) 图2 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midas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大汇总————————————————————————————————作者:————————————————————————————————日期: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大汇总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施工阶段联合建模midas建模\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建模\钢混结合梁midas建模一: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的疑问:(1) 不能随施工阶段显示分层截面的逐步形成过程。
(2) 同一施工阶段内不能激活多个分层截面。
(3) 不能同时考虑非线性,PSC设计、梁单元细部分析、温度自应力也有问题。
(4) 各分层截面的理论厚度如何考虑?(5) [截面特征调整系数]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中的[刚度系数]是什么关系?(6) 能否进行PSC设计?使用阶段截面应力验算中的P1~P10对应联合截面的什么位置?您好!现就您提出的几个问题逐一回复如下:1、如果您采用的是标准的联合截面建模,是可以分阶段显示结构形状的,除此以外只能显示建模用截面形状;2、同一阶段只能激活一种截面,如果要激活两种截面,可以另定义一个空阶段;3、PSC设计可以执行,但对于施工过程的应力验算不能做,对于成桥的抗力验算是按建模用截面进行验算的,因此我们始终建议用联合后截面建立模型。
不能给出梁单元细部分析结果,因此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计算结果是分位置输出的,因此结果内容相对于单梁的梁单元内力和应力结果内容要详细。
温度计算时,注意建模截面要采用联合后截面,否则得到的温度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动力分析中。
)4、构件理论厚度在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分析中只能指定一次,因此不同分层的不同构件理论厚度问题现在还不能模拟,建议使用联合后截面的构件理论厚度,毕竟施工过程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
这个问题我们会再做研究。
5、两者都用于对所指定截面的特性的调整,不同的是刚度系数仅用于施工阶段联合截面,针对的是当前激活截面的特性的调整;而截面特性调整针对的是该阶段所有的截面,因此如果既在刚度系数中定义了调整系数,也在截面特性值系数中定义了调整系数,这两个系数取叠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