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宋初期与中期的词
- 格式:ppt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57
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况,真是异军突起,华彩纷呈,使宋词显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而与唐诗、元曲相映成辉。
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共一千三百多家,词作共一万九千九百余首。
作家之众,作品之多,艺术之成熟,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空前绝后。
以致于“歌台舞榭,竞睹新声”(吴曾《能改斋漫录》),故有一代文学之称。
同时宋词派别林立,风格纷呈。
从宋以来,人们对此研究颇多。
宋词的时代特色也非常显著,人们所说的宋人“男子作闺音”的现象,确定了词体不同于诗歌的阴柔美特征。
下面就宋词的昌盛气象、宋词繁荣昌盛的原因、宋词的词体派别研究以及宋词的时代特点分别论之。
第一节宋词的昌盛气象词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历史过程:起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昌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中兴于清代。
唐五代是宋词的准备时期,元明是宋词鼎盛之后的衰微时期,固然不能与宋词比盛;即使是清词号称“中兴”,毕竟是鼎“盛”之后的复“兴”,已落于第二位,难以与宋词之“盛”并驾齐驱。
宋词的鼎盛表现于下面几个方面:一、创作成果繁荣丰硕首先表现在作家作品数量空前。
宋词作家与作品的数量是非常大的,据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宋词》与孔凡礼先生辑补的《全宋词补辑》来统计,现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共1493人,词作共21055首,其中有1569首为姓氏失传的无名氏之作。
这个数字既反映了宋词创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宋词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数量而言,宋词与清词相比,不可言多;但是与唐五代词相比却大显盛况。
据新编《全唐五代词》统计,《正编》共收有姓氏可考的词人83家,性质确定的词作有1962首(不计《副编》所收作者60余人、性质不定的作品863首)。
可见,宋代词人词作的数量巳在唐五代词创作的基础上翻了十倍有余,显示出宋词创作的空前盛况。
其次表现在宋代词人别集也大量涌现。
别集也就是作家的个人专集,它既是检验一个作家创作成就大小的标志,也是衡量一种文体繁荣与否的指标。
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1.宋代文学分体:以诗、词、文最为发达,话本次之、戏曲又次之。
2.宋代文学分期:北宋初期: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词:晏殊、柳永北宋中期:诗:欧、苏、王等词:苏轼北宋末期:诗: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秦观、张耒、晁补之)词:秦观、黄庭坚南宋初期:诗:江西诗派词:李清照南宋中期:诗:陆游、范成大、杨万词:辛弃疾南宋末期:诗:姜夔词:刘克庄等1、宋初有哪三体,代表人物分别是谁?(1)白体。
代表人物:徐铉、李昉、王禹偁,改革晚唐五代诗弊,倡导白居易平易流畅的诗风。
(2)西昆体。
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3)晚唐体。
“晚唐派”诗人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
代表人物:1、林逋等隐逸诗人2、“九僧”和寇准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意义和影响。
1、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
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2、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
3、发展阶段:A. 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4、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C.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六一风神。
“六一风神”是北宋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3、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风比较。
诗风之异:1、苏诗直陈时弊,痛快淋漓。
梅诗触及时弊较平和含蓄。
2、苏诗感情奔放,充满激情,意境广阔。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发展至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学变革。
在唐朝末年,诗歌已经达到了巅峰,但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诗歌逐渐失去了对人们情感表达的能力。
北宋初年,文人开始追求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于是诞生了宋词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的文学变革。
二、宋词的发展1. 宋词的初期发展(北宋初年)北宋初年,宋词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当时的词人主要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追求古朴、简约的表达方式。
他们以唐代的诗歌为基础,借鉴古文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宋词的中期发展(北宋中期)北宋中期,宋词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期。
这一时期,文人开始更加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们注重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的表达,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词的内容,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和自然景物,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 宋词的晚期发展(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宋词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三、宋词的特点1. 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宋词以其真实感和情感表达成为独特之处。
词人们通过对自身情感的真实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词人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2. 音乐性和韵律感宋词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词人们通过对词的音韵美的追求,使词的表达更加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初唐词的影响(北宋初期)北宋初期,受到初唐诗的影响,宋词开始形成初步的风格。
初唐诗的特点是豪放、奔放,宋词在这一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感情表达和细腻的描写。
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他们的词作大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追求。
第二阶段:宫廷词的兴旺(北宋中期)北宋中期,宫廷词开始兴旺起来。
宫廷词是指在宫廷中创作的词作,题材多以宫廷生活、宴会、宫女等为主题。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更加严谨,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他们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思量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第三阶段:江南词的繁荣(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宫廷词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江南词的繁荣。
江南词是指在江南地区创作的词作,题材多以江南水乡、田园体面、爱情等为主题。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陆游、杨万里等。
他们的词作以自然景色的描写为特色,通过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爱情的表达,展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第四阶段:元曲对词的影响(南宋晚期)南宋晚期,元曲的兴起对宋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元曲是指元代创作的戏曲作品,它在形式上更加灵便多样,内容上更加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李时中、郑光祖等。
他们的词作在形式上借鉴了元曲的特点,增加了对话的成份,使词作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宋词的发展脉络经历了初唐词的影响、宫廷词的兴旺、江南词的繁荣和元曲对词的影响等几个重要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思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简述北宋词的发展历程
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期北宋词的发展(公元960年-公元1030年)。
在这个阶段,北宋词仍受到唐诗的影响,因此风格较为古朴、正统。
词人通过对生活与情感的描绘,表达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和思考。
代表词人有李商隐、柳宗元等。
第二阶段为中期北宋词的发展(公元1030年-公元1127年)。
在这个阶段,北宋词开始脱离唐诗的影响,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风格。
词人开始注重语言的婉约、略带委婉的表达方式,同时追求曲调的优美和声韵的和谐。
代表词人有柳永、晏殊等。
第三阶段为晚期北宋词的发展(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在这个阶段,北宋词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巅峰。
词人开始追求审美的极致,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爱情、自然、山水等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思考。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总的来说,北宋词的发展经历了从唐诗的古朴正统到逐步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北宋词融合了古词的遗风,并注入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追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一章北宋前期词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 ,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
第一节晏欧与北宋前期词一、宋仁宗时期词坛复兴的缘由宋初60年词坛沉寂,到宋仁宗时期,著名词人柳永、晏殊、欧阳修、宋祁、张先等登上词坛,宋词的创作才逐渐步入高度繁荣并迅速发展的轨道。
仁宗朝,词坛复兴的两大缘由:1.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最高统治者有意倡导士大夫歌舞享乐之风。
到了仁宗时期,政治得到巩固,新一代的文人在新朝环境中成长,在这种歌舞享乐的文化环境中,最适合用词的形式进行创作。
2.王易《词曲史•衍流第四》:“有宋词流之盛,多由君上之提倡。
北宋则太宗为词曲第一作家,真、仁、神三宗俱晓声律;徽宗之词尤擅胜场。
”如宋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宋史乐志》)统治者的提倡,燕乐新声的大盛,是宋词复兴最直接的文化背景。
二、小词观念在宋前期,一般人的词学观念还是承袭晚唐五代,还是把词看作是“小道”、“薄技”,是个人的玩意儿。
因此,词技虽有发展,词境虽有提高,但还没有大的突破。
(三、渊源和成就冯煦《蒿庵词话》:“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
”冯氏所指宋初诸家,实只是以晏欧为代表的一批词人,并没有兼包柳永和张先。
如果说,晏欧主要源自南唐的话,那么张先就更多地接受了花间词风,柳永又在花间词之上远承早期民间词。
但就其主流而言,宋词的第一渊源自是五代词。
1. 多数词家熟于小令,对慢词少有涉猎。
2. 歌者之词在五代词的基础上有发展,张先走得不远,柳永则把宋词引入了一条新路。
此下章详论。
3. 宋前期词引人注目的贡献还在于,把传统的歌者之词逐渐发展为士大夫之词。
他们的词,在绮席歌宴中,浓艳的脂粉气淡化了,清雅的文人意趣加重了。
四、晏殊:北宋倚声家初祖1、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一节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北宋前期的词风,仍然沿袭了晚唐五代词的风格,内容上依然是男女恋情,形式上多写小令。
但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词,形式与风格,虽还继承南唐的遗风,但他们的作品都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没有花间词的轻薄华艳。
北宋年寿最长的词人张先,字子野。
生性浪漫。
有“张三中”、“张三影”之称。
其写影名句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被历代词评家赞赏。
词集名《张子野词》。
他的词多写长调,风格也逐渐背离婉约的传统,趋于明白爽快、铺张详尽。
讲授篇目: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苏幕遮》[碧云天]欧阳修:《卜算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蝶恋花》[庭院深深]、《踏莎行》[候馆梅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第二节晏殊和晏几道北宋初年的晏殊和晏几道父子二人,以其词作著名于当时,世称“二晏”或“大小晏”。
他们的词上承南唐遗风,但不卑俗、淫艳、轻薄,在词的发展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大晏是以从容淡雅之笔,写升平富贵之态;小晏则以深婉低回的吟唱,抒写“古之伤心人语”。
词情体貌各呈异彩,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晏殊(一)生平:晏殊,字同叔。
临川人(今属山西),谥元献。
他在十六岁时,就因才学出众,以神童招试,擢秘书省正字,受知赏于真宗,仕途一直非常顺利。
官至仁宗朝宰相。
他在政治上虽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曾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等,王安石也受过他的奖掖,号称贤相。
他对文学格外关心,所交往的多达官文学之士。
叶梦得《避暑录话》:“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二)晏词的特点1、晏词虽有富贵气,也有华丽的色彩,但绮而不俗,一洗花间词的浓艳,情调闲雅,怀抱旷达,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轻佻,表现了风雅人士的情趣。
名篇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2、晏殊词能将理性的思绪,融入抒情之中,使其词极具语言张力。
二、晏几道(一)生平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
北宋词是宋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按时间,可以初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
在三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三位对词“改朝换代”的词坛星宿———柳永、苏轼、周邦彦。
词到了他们手里,分别进行了三次重大“变革”。
一、北宋初期,在经过宴氏父子、张先等多位词人的推波助澜下,词至柳永,词风为之一变,即从艳丽之词变为歌者之词。
柳永是北宋初期一位大力填词的“专职”词人。
他长期出入于秦楼楚馆之中,恣情游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死后又一直被视为轻薄浪子。
生活的艰辛、处境的坎坷、生命的不幸,使他的词走向了民间,成为真正的“歌者之词”。
由此,柳永堪称中国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首先,柳永词在内容上进行了“变革”。
柳词虽然还残留了有许多依红偎翠、歌舞升平之作,但其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词的新动向。
(1)将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之词,转向了民间,特别是转向了青楼市井。
虽然其中有写得露骨、直透的一面,但寄予了柳永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也使词人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更浓了,如《定风波》。
(2)有关男女情感与相思的艳词,这部分作品很多。
有以女性口吻来写的,其中女子个性鲜明,个个敢怒、敢怨、敢说、敢爱,如《定风波》;也有以男子口吻来写的,其中男子打破前代隐晦含蓄表现手法,毫不避讳男子思念的心态,如《小镇西》。
(3)柳永最擅长的是描写“羁旅行役”,抒发羁旅行役之苦,其中融入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感受与思考。
这部分作品艺术成就很高,影响也最大。
如著名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就是代表。
(4)有许多对繁华都市风光描写的美词,如《望海潮》就是其中代表作。
其次,柳永发展了大量慢词,创作许多新词调。
“慢词”本指音乐而言,一般而言指字数比较多的词,有时也叫“长调”,即是指90个字以上的词。
在敦煌曲子词里出现过一些长调,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壮大,小令一直是词坛主旋律。
而柳永在慢词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慢词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力,突破了五代以来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的局面,为词更好表现细腻的情感作了很好铺垫,如有《八声甘州》、《木兰花慢》等词为其代表,他的《中吕调戚氏》甚至达到了212字。
词在北宋的发展轨迹一、北宋前期词及柳永的贡献1.因革晚唐五代词风2.词为艳科的词体观念3.小令体制为主4.开拓词境的尝试一般来说都是承袭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等人的词风,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以小令为主并无多少新的发展。
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
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但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柳永,宋代第一位大量写词之人,创制了大量慢词。
柳永词的艺术贡献:(一)、词体创制:大量创制慢词与对词调的丰富(音乐体制的改变)1.新曲调的大量采用两宋词坛用词调最多的人,存词213首,用调133种,多数是采用新流行的曲调。
两宋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为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2、创作慢词87调125首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二)、变“雅”为“俗”: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创作方向的改变)1、内容方面的“俗”柳永长期生活在俗的环境:市井具有商品性质,取悦受众2.语言表达的“俗”语言:俚俗语、俗不伤雅、雅不避俗(取悦受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取悦受众三、铺叙与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屯田蹊径”(“柳氏家法”)白描手法四.独特的结构方式1、时间结构方式2、空间结构方式“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的影响:1、社会影响“凡有井水饮进,即能歌柳词”2.文坛影响:(1)“相继有作,慢词遂盛”(2)俗词创作在文人中成风气(3)柳词艺术对后世词家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4)对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的重大影响二、北宋中期词及苏轼的贡献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导言宋词概说一、宋词兴盛的原因。
1.由词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欧阳炯《花间集序》)词的主要功用是于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是一种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
2.宋初社会安定、城市经济繁荣。
(p10)大城市;取消坊和市的界限;不禁夜市。
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
3.宋代社会享乐之风盛行。
士大夫轻歌曼舞,浅斟低唱。
寇准、晏殊、张鎡、范成大、欧阳修、张先、苏轼等。
4.宋代文人的人生态度。
宋代文人社会责任感和个性自由相整合。
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词体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
5.社会对词有广泛的需求。
二、宋词繁荣与成就的表现:1. 全社会普及。
皇帝填词谱曲。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2. 新创词调大量出现。
多达千余种,形式有令、慢、近、犯、歌头、摊破、减字、偷声等。
3. 思想内容有了根本性突破,填写技巧也有了很大提高。
苏、辛:“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把诗、文、论、赋中的种种手法都移植到词中: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d.流派众多。
“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等。
婉约派与豪放派:明张綖《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
婉约词:宋词的一大流派。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韵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此种词风沿袭五代而来直到南宋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张炎等。
豪放词:宋词的一大流派,题材广阔,不独描写花前月下,男欢女爱,喜欢以军国大事等重大题材入词,象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做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第二章北宋词第一节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
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
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7岁能作文,14岁“神童”,官至宰相。
他出身高贵,历官显要,生活豪华,其词内容不外乎留连诗酒,歌舞升平。
但他的一些描写离情和个人抒怀之作,在表现落寞惆怅之感的同时,却能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义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这类词的佳句。
有《珠王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
他的词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较深,内容上写伤春惜别者较多,同他的诗文相比,题材甚窄。
但他的一些抒写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感慨之作,极能显示出北宋前期小令的抒情特点。
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已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
如歌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
这类词语言精美,色调明丽,意境清新,洗涮了完唐五代词的脂粉气。
这些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对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有《六一居士词》。
范仲淹(989-1054),字希文。
苏州吴县人。
他两岁父病故,母改嫁朱姓,(朱说)27岁考进七后恢复本性,改名仲淹。
自小苦学“断齑划粥”。
江苏泰州“范公堤”。
仁宗时,提为谏官,被贬。
读书,敬佩严光。
写《严先生祠堂记》。
不但政债突出,而且善于用兵。
西北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是宋初杰出的政治革新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史称“庆历新政”。
他的词不多,但词风刚健,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
他用词来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政治怀抱,表现出开阔而深沉的意境。
第二章北宋词第一节北宋前期词人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
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
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
7岁能作文,14岁“神童”,官至宰相。
他出身高贵,历官显要,生活豪华,其词内容不外乎留连诗酒,歌舞升平。
但他的一些描写离情和个人抒怀之作,在表现落寞惆怅之感的同时,却能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义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便是这类词的佳句。
有《珠王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
他的词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较深,内容上写伤春惜别者较多,同他的诗文相比,题材甚窄。
但他的一些抒写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感慨之作,极能显示出北宋前期小令的抒情特点。
特别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已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
如歌咏颖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
这类词语言精美,色调明丽,意境清新,洗涮了完唐五代词的脂粉气。
这些作品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对词风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对北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有《六一居士词》。
范仲淹(989-1054),字希文。
苏州吴县人。
他两岁父病故,母改嫁朱姓,(朱说)27岁考进七后恢复本性,改名仲淹。
自小苦学“断齑划粥”。
江苏泰州“范公堤”。
仁宗时,提为谏官,被贬。
读书,敬佩严光。
写《严先生祠堂记》。
不但政债突出,而且善于用兵。
西北歌谣:“军中有一韩,(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是宋初杰出的政治革新家,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史称“庆历新政”。
他的词不多,但词风刚健,在北宋词坛独树一帜。
他用词来反映边塞生活,抒写政治怀抱,表现出开阔而深沉的意境。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前期发展阶段(北宋初期)北宋初期,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以乐府民歌为基础,受到《乐府诗集》的影响较大。
词作内容以田园、山水、爱情等为主题,形式上多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代表性的词人有苏洵、苏轼等。
二、中期发展阶段(北宋中期)北宋中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除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外,还浮现了律诗和长短句等形式。
词作内容也更加广泛,不仅有田园、山水、爱情等主题,还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代表性的词人有辛弃疾、陆游等。
三、后期发展阶段(南宋时期)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词作在形式上继续丰富多样,除了前期的形式外,还浮现了新词、词牌等。
词作内容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内涵的深度。
代表性的词人有杨万里、杨维桢等。
四、总结发展特点总体来说,宋词的发展脉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1. 形式多样化: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到律诗、长短句等,宋词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 内容广泛化:宋词的内容涉及田园、山水、爱情等传统主题,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政治抒发等方面。
3. 意境营造:宋词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精细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4. 词牌创新:宋词的发展中浮现了许多新的词牌,丰富了词的形式和内容。
5. 个性化表达:不同的词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他们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发展脉络展示了丰富的艺术成果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宋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