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基本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61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医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
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成就,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特别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3、社会医学性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
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选背)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5、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高度概括。
是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高度哲学概括,核心是医学观,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发展并完善,指导医学实践、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与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科学技术、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它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2、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普遍提高和多样化以及医学的社会化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1、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2、综合健康医学模式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恢复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2、更加准确地肯定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地探求影响人类健康因果关系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P28、(P29看一下)1、消极健康观(仅是认为没有疾病)2、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证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医疗卫生服务四个方面的扩大: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社会服务。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和人群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社会卫生状态及其变动规律;研究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2)研究影响人群的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三次卫生革命: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 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3.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
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分为社会生理学、社会病理学、社会卫生学及社会治疗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 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家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3.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社会卫生策略主要通过制定国家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工程措施,提供有效疫苗和生物制品,推广免疫接种计划,开展消毒、杀虫、灭鼠计划等。
通过综合性卫生措施,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意外伤害和精神疾病等。
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倡三级预防,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控制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控制吸烟吸毒酗酒,提倡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大力加强各种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推行综合性社会干预措施,防治慢性非传染病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5.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念;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用;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是人类在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7.综合健康医学模式:8.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DH :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1、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4、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5、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核心是医学观。
6、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经常作用(3)积累性:累加作用(4)交互作用8、经济发展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双向促进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卫生投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2)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突出;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3)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9、文化的类型:(1)智能文化: 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2)规范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3)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阐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五〕【HY高级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陈慧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
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
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
这促使我们考虑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展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适宜?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
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那么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好的意境。
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展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
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
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入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
生应该承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修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
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抚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
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
社会医学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笔记社会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1)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2)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3)保护促进健康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3.社会医学的性质: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社会医学的实践性。
第二章1.医学模式:是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去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
医学模式的核心科学的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概念①整体医学观②身体和精神的结合③多因多果—病因链④个人与社会的联系⑤从预防医学到健康保护(2)产生背景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3)内容(综合健康医学模式)①生物遗传②环境因素③行为生活方式④卫生服务3.积极健康观: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
4.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状态:亦称无症状疾病,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出现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与生理性代偿反应。
第三章1.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与积累性(3)交互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①改善居民营养②改善居住环境③增加卫生投入(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①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②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③社会负性事件增多④现代社会病的产生⑤社会流动人口增加⑥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3)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①健康状况影响个人劳动市场的表现②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③促进教育收益的实施④减少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4.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第一章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P1)2、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P4)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㈠、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㈡、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㈢、胜利、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㈣、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㈤、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㈥、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P9-12)第二章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P15)2、医学模式的演变: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㈢、机械论医学模式;㈣、生物医学模式。
(P16-19)3、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P25)㈠、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㈡、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㈢、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7)㈠、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改变过去“只见疾病,不见病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治疾病而不治病人”的倾向;㈡、对预防工作的影响:改变预防工作只重视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环境因素作用,而忽视不良的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的认识误区和工作盲区;㈢、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员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㈣、对医学目的的影响:在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反思传统的医学机器目的,将其纳入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系统中去重新审视、调整和完善。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部分社会医学一、知识点复习精要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健康观:(理解)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基本问题。
健康观是建立在一定医学模式基础上的,是对健康与疾病的本质认识,并随着医学模式的演变而转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疾病观以传染病的发生、变化和转归的关系为依据,是消极的健康观。
而现代医学模式讲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积极的健康观。
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与积累性;交互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居民营养、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卫生投入);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效应(1.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大量化学合成物进入人类生活,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4.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健康状况影响个人的劳动市场的表现,2.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利用,3.促进教育收益的实现,4.减少疾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023《社会医学》课件: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社会医学概述•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社会因素与健康关系目录01社会医学概述社会医学是一门以社会学、医学、健康学为基础,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手段来促进健康的跨学科综合性学科。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探索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社会策略和方法。
社会医学的定义社会医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医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主要是在20世纪。
20世纪中叶,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开始大力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20世纪初,随着医学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医学开始受到重视。
21世纪初,社会医学逐渐成为医学教育、卫生管理和健康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社会医学的理论框架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社会干预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包括正向和负向两方面的影响,如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健康水平提高,但也可能带来如慢性病等新的健康问题。
社会干预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政策、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02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生命质量论定义生命质量论是一种医学理论,它强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适应能力,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生命质量论的起源和发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它关注病人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强调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生命质量论的意义生命质量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将病人的健康需求和生命质量放在首位,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社会适应论的内涵包括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角色定位、个体的社会技能和沟通技能等方面。
社会医学第五版pdf社会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研究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以及改善社会条件,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社会医学第五版将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等因素纳入框架,以提供全面、深入的社会医学概述,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影响健康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1. 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指研究影响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诸如社会环境和社会行为等,以及改善社会条件,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的医学分支。
2. 健康社会学:健康社会学是指利用社会学方法来研究健康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以及社会因素和医学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对健康的影响。
二、社会医学框架1. 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是社会医学的核心,它建立在社会观念的基础上,探讨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环境和行为。
2.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个体的社会活动行为,如职业、家庭、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等。
3. 社会环境:指个体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因素,以及个人感受到的实际环境。
三、社会医学理论1. 社会道德理论:社会道德理论指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健康会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2.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指出,人们的健康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会服务系统等社会支持的影响。
3. 社会风险观念理论:社会风险观念理论指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地位和社会风险的影响。
四、社会医学研究1. 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可以探讨社会因素对人们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个体社会特征如性别、年龄、地域的影响。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使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因素如社会支持和社会风险等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3. 模拟研究:模拟研究是指利用技术模型研究不同社会系统下人们的健康状况,如使用计算机程序模拟某种社会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总之,社会医学第五版以社会环境与社会行为等因素为重点,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社会医学概述,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影响健康的复杂过程。
社会医学填空题第一章绪论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四大类。
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现代研究认为,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是造成健康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框架中将影响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分为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性因素两种因素。
高危性观点包括高危人群、高危因素、高危环境。
第四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
对于敏感性问题,非随机化应答技术主要包括剔除法、匿名法和编辑法。
第五章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卫生状况内容广泛大体上可分为下列六类: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卫生资源、卫生行为等。
婴儿死亡率是一个敏感、综合的指标,不仅直接反映影响婴儿健康的卫生问题,而且也反映母亲的健康状况、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以及婴儿保健水平和环境卫生状况等。
第六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因素大体上可将其归为环境、人口和文明三个类别。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阶层主要由个人的教育、职业和收入等因素来决定。
职业生涯中对人们精神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状态主要有职业倦怠、失业和退休。
社会支持的构成要素有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和凝聚力。
第七章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压力是由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管理三方面要素构成。
第八章生命质量评价根据评价目的分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分为鉴别量表、预测量表、评估量表。
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是: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指标主观性、生命质量动态性。
十一章社会卫生政策分析SWOT分析就是为了了解组织的优势、劣势、威胁、机会。
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群生老病死的医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社会医学的任务1.一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其变动规律,2,发现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
3.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促进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和措施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决定作,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的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的特征一,是医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指导思想。
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健康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变化而演变发展。
三,是一种关于疾病、健康的自然观和方法观。
医学模式的演变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三,机械论医学模式,四,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化为慢性非传染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占据了疾病谱和死因谱的主要位置。
一,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二,健康需求的提高,三,医学的社会化,四,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疾病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通常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测量。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行动的国际经验一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二,关注社会结构性因素,改善权力、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健康的内涵及衡量指标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社会医学简答题及答案第一章1,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2.社会医学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答:1.建立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学实践。
2.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群健康状况及医学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4.学习研究人群健康及评估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法,研究评估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险性的观点5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6.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4.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像协调的发展区域卫生规划,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殊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章1.为什么医学模式会发生转变答:医学模式转变是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和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等相关联,最初人们的医学模式是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理解人与坏境关系并能够对健康与疾病有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产生了粗浅的理性概括,这促进了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发生,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直接联系起来。
生物科学的进步,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遗传学等生物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这就使人们抛弃了机械论的医学模式,转而采纳生物医学模式但是随着医学社会化的发展,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内部的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
社会医学――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一、授课章节:第三章社会医学基本理论二、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七年制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和疾病的社会性;掌握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掌握健康的公平性、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医疗保障体系的公平性的意义;掌握现代医学目的的原则与内涵;熟悉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关系;熟悉卫生事业的生产性、公益性与社会功能;社会资本的三个层次的定义;社会资本的卫生保健功能。
了解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特点;五、重点和难点:健康的社会性,疾病的社会性;现代医学目的的原则与内涵;卫生事业的社会功能;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卫生事业的生产性和公益性;社会资本的保健功能。
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课堂讲授为主。
七、主要外文词汇:diseasegoals of medicine,GOM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health risk index,HRI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social capital theory八、思考题:1.疾病的社会性对疾病防治有什么作用?2.如何理解现代医学的目的?3.如何从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其社会功能?4.如何理解社会资本的卫生保健功能?九、教材与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卢祖洵主编:《社会医学》十、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的主要特点:1.创新性;2.预见性;3.实践性;4.政策性。
(二)健康与疾病的社会性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1)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2)疾病: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
历史上多种疾病的定义共同之处:以细胞病理和基因病理为基础而提出的。
(3)医学目的研究计划。
2.健康的社会性(1)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2)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3)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3.疾病的社会性(1)病因的社会性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降低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生活》:――全球40%的疾病负担是由10种危险因素所导致,其中绝大多数与社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