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刘洋马其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48例的临床护理资料,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结果46 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查体均为阴性,2例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 试验弱阳性。
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经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关节早日康复。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髁间嵴骨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98—02胫骨髁间嵴骨折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因运动、训练和车祸引起的交叉韧带(ACL)松弛,导致膝关节不稳及功能障碍[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复位及固定已成为治疗胫骨髁间嵴的主要方法。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2]。
本科从2009年到2012年在关节镜下对48例患者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治疗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住院膝关节关节镜下髁间嵴骨折患者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7-68岁,平均32.5岁,左侧32 例,右侧16 例。
按Meyers-Mckeever 分型[3]:Ⅱ型6 例,Ⅲ型24 例,Ⅳ型18 例。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 例,运动伤28 例,跌倒摔伤9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8 d,平均8.2 d。
2 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因伤势突发,疼痛和功能障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如恐惧、紧张、无助,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方式、目的及效果,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举例同类患者治好病例,并让其与手术成功患者面对面交流,积极消除家属及患者思想负担。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12), 3233-323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12484关节镜下治疗儿童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研究进展李振宇1*,秦国岳2,张泽坤1,段国庆2#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济宁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7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9日摘要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临床中相对少见一种关节内骨折,也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殊类型,青少年多见,常见于运动和意外事故,可分为4种类型。
I型和无移位的II型骨折一般选择保守治疗,而III型及IV型骨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成人的髁间棘骨折治疗已趋于成熟,可以选择钢丝、缝线、克氏针、可吸收螺钉等固定物,儿童由于骨骺尚未发育成熟,膝关节解剖和生理特性也与成人有所区别,治疗方式及固定物的选择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本文就近年来关节镜下儿童髁间棘骨折的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髁间棘,骨折,儿童,关节镜Research Progress of ArthroscopicTreatment for Tibial IntercondylarEminence Fractures in ChildrenZhenyu Li1*, Guoyue Qin2, Zekun Zhang1, Guoqing Duan2#1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2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ShandongReceived: Nov. 27th, 2020; accepted: Dec. 22nd, 2020; published: Dec. 29th, 2020AbstractTibial intercondylar spine fracture is a relatively rar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and a special type of *第一作者。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
方法:完成手术30例。
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关节镜可吸收钉锚钉胫骨髁间棘骨折微创2007~2011年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48岁,平均35.6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胫骨髁间棘止点撕脱性骨折。
其中运动致伤10例,交通事故损伤14例,砸伤6例。
按meyers-mckeever分型其中:ⅱ型1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
入院时所有病例均关节不稳、关节疼痛、前抽屉试验阳性。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选择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取平卧位使用气压止血带,手术入路取常规前内、外侧入路进关节镜操作器械,依次进行关节探查如发现合并伤者一并治疗。
清除髌上囊区、清理髁间窝、清除髌下滑膜系带、部分膝横韧带及髌下脂肪垫,让髁间棘骨折充分显露在关节镜视野下。
仔细清理骨折间隙凝血,如见碎裂小骨块则将其取出,骨膜起子分离骨折块,仔细清理瘢痕及瘀血块及增生的肉芽组织,磨钻加深骨床,适当咬切骨折块周围直至骨折块能完全进入骨床;屈曲膝关节90°位,前内切口置入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复位骨折块,胫骨内侧平台小切口,沿着导向器打入可吸收钉专用钻头垂直于骨折基地部开钻,可吸收钉视骨块大小选择3~5mm直径,钻入深度大约5cm左右,然后在导向器内进行攻丝,后通过导向器垂直于骨折基地部旋入一枚双尾纤锚钉深度选择将锚完全旋入胫骨平台不露钉尾为准,而后在骨块上用1枚1.0克氏针呈四边形钻取4个孔,后将锚钉尾纤十字插入骨块后,将骨块复位后沿事先钉道旋入1枚可吸收钉将骨块旋紧,后将锚钉尾线打外科结打紧,固定完毕后,关节镜下观察伸屈关节情况,并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固定良好。
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作者:韦寿繁,金先跃,吴毅华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7例,Meyers-MckeeverⅡ型3例,Ⅲ型4例。
结果 7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对位对线良好,随访6~15个月,骨折无再移位,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无膝屈伸受限。
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2.6)分。
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镜手术有助于关节内其他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创伤小,早期可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膝关节;髁间嵴骨折;关节镜;骨折固定术
随着车祸和运动损伤的增加,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越来越常见。
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移位的程度将其分为3型:Ⅰ型,骨折块轻微移位;Ⅱ型, 骨折块向后掀起;Ⅲ型,骨折块完全移位。
目前对于Ⅰ型骨折多采用非手术的治疗方法,如石膏、支具固定等。
但对于Ⅱ型及Ⅲ型骨折,需要坚强内固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关节不稳、髁间撞击症及膝关节伸直受限等并发症[1]。
我院自2007年5月~2008年2月,收治Meyers-MckeeverⅡ、Ⅲ型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7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临床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闭合性胫骨髁间嵴骨折,男4例, 女3例,年龄25~53岁,平均33.6岁。
其中Meyers-Mckeever Ⅱ型3例,Ⅲ型4例。
手术时间为伤后6~12天,平均8天。
术前经X线、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检查,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2例。
1.2 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肢大腿固定气囊止血带,按关节镜常规入路操作,通过髌下前内、外侧入路,分别插入关节镜及刨削系统或等离子刀,在关节镜监视下清除关节内凝血块、骨折脱落的小碎骨片及组织碎屑等。
根据内侧副韧带挫伤程度进行修补,根据半月板的损伤类型镜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
活动膝关节用探钩检查并将髁间嵴骨折块拉向胫骨骨折床处,试行复位,检查关界面平整后,用等离子刀清理骨折周围挫伤组织并修整固缩部分挫伤的前交叉韧带。
在髌韧带入路置入导向定位器并插入套管,利用套管压迫髁间嵴骨折块致使骨折复位,用两枚1mm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周边,加大膝关节屈曲至适宜角度,在骨折块中央钻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套入螺丝钉套管压迫防止骨折块移位,拔除克氏针,然后经套筒在髁间嵴骨折块中央克氏针孔处钻骨道并攻丝,将匹配的可吸收螺钉(日本刚子)拧入固定骨折块于胫骨骨床上。
再拔除固定骨折块周边的2枚克氏针。
检查螺钉尾端未高出软骨面,反复屈伸膝关节,检查骨折块无分离及移位。
大量盐水冲洗关节腔,并用等离子刀修整固缩骨折周围组织,关节腔内注入2ml玻璃酸钠,缝合皮肤。
1.3 术后处理及康复所有病人术后膝关节弹力绷带加压包
扎,术后第3天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1周后扶拐不负重行走,术后5周内连续每周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2.0ml,可适当配合理疗等。
1.4 疗效评定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2],每项均按症状严重程度(由重—轻—无)予记分:①有否跛行(3~5分);②是否需支撑物(0~5分);③有无交锁(0~15分);④关节是否出现不稳(0~25分);
⑤有无疼痛(0~25分);⑥有无肿胀(0~10分);⑦上下楼梯有无困难(0~10分);⑧下蹲有无困难(0~5分)。
2 结果
本组7例,术后复查X线片示髁间嵴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术后2周,可调膝关节支具屈膝15°固定,进行股四头肌和绳肌等收缩训练。
第3~4周膝关节15°~60°活动度训练。
第4~8周0°~90°训练,8周后去除支具活动。
随访6~1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复位、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正常,无伸屈受限。
膝关节评分为(93.5±2.6)分。
3 讨论
3.1 手术指征及固定方法选择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完善,微创条件下行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块的复位和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该类骨折常规手术。
固定方法较多,冯华等[3]应用可吸收线,敖英芳等[4]应用拉出钢丝法,赵金忠等[5]应用Aesculap不吸收缝线固定,Vladimir等[6]用空心钉固定,均取得较好疗效。
不同的固定方法各有特点,用松质骨螺钉可牢固固定较大骨块,术后即可进行患膝的负重及屈伸锻炼,但
需取出螺钉。
钢丝具有价格低廉、硬度高、蠕变性小、骨折块在术后不易移位等优点。
可吸收缝线不用二次取出、不易断裂、固定可靠。
Meyers-MckeeverⅡ型、Ⅲ型骨折我们主张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因可吸收螺钉具有较强把持力、便于关节镜下操作、不用二次取出的特点,选择用于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达到了理想的固定效果。
3.2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优点既往切开手术创伤大,切开关节囊造成关节囊的完整性破坏,引起关节囊内术后出血,关节囊挛缩。
关节囊缝合后瘢痕影响关节活动,导致术后粘连、疼痛。
制动及康复时间较长,关节粘连发生率高。
通过关节镜手术不仅损伤程度轻,骨折判定准确,而且组织结构得以放大,加上适当力度的牵引解剖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均易实现[7]。
该法既避免关节切开手术损伤大的缺点,又保证其准确复位及可靠固定,还可同时检查是否有合并伤的存在。
对此,国内外均有成功的报道[1~5]。
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骨折固定时,通过螺钉螺纹的把持及对骨折块的挤压,将骨块固定于胫骨骨折床上。
该方法对较大骨块固定都较为可靠,能够有效防止骨块前缘翘起,可吸收螺钉具有较强把持力,固定牢靠,不用二次取出,操作简单、便利,术后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更全面地恢复;可吸收螺钉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植入人体后产生横向膨胀、纵向收缩,产生自动加压作用,固定强度能有效维持6个月[8]。
但对于较小骨块或者粉碎骨块,该方法就难以实现。
本组术后采用可调膝关节支具按2、4、
6、8周行膝关节功能训练,康复训练较为积极,并未出现骨折移位,经随访,膝关节评分为(9.35±2.6)分,表明该固定方法的可靠性。
3.3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注意事项在拧入螺钉前应先将骨块复位,用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在骨块中央钻孔、攻丝,再拧入螺钉。
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引导下克氏针固定,可吸收钉完全穿过骨折块固定在下方的骨床上。
应注意螺钉帽必须紧贴骨折块,否则因螺钉无法挤压骨折块,使骨折块无法加压而不能完全复位。
3.4 螺钉进钉技术方向与前交叉韧带成70°~90°角为宜,可避免螺钉退出。
为达到该进钉角度可经侧方入路打钉。
对于陈旧性骨折,我们不主张应用内固定治疗,应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参考文献】
[1] Stephen YC. An eas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reattaching 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vulsion fracture from the tibia eminence [J]. Arthroscopy,2004,20:96-100.
[2]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0.
[3]冯华,高波,王满宜.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94-296.
[4]敖英芳,肖健,印钰,等.膝关节镜下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2):146-149.
[5]赵金忠,蒋,沈灏,等.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
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3,17(3):205-208.
[6] Vladimir S, Matjaz V. Anterograde arthroscopic fixation of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 tibia eminence with a cannulated screw: five-year results [J]. Arthroscopy,2003,19(1):54-61.
[7] Quyang ZH, Liu XL Huang B.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on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of 84 cases of femoral condylar fracture [J]. Chin J Orthop Traund,2004,6(6):690-692.
[8] Markolf KL, Slauterbeck JR, Armstrong KL, et al.
A biomechanical sduty of replacement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ith a graft. Part 1:Isometry, pre-tension of the graft, and anterior-posterior laxity [J]. J Bone Joint Surg Am,1997,79(3):37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