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计学原理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461.63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
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第二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二、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审计学讲义(DOC 136页)第一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诚信诚实、守信。
二、独立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
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三、客观实事求是、没有偏见。
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一)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既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又要求其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
(二)应有关注注册会计师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勤勉尽责,认真仔细,保持合理怀疑。
五、保密在公众领域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能在没有取得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泄露任何客户的商业秘密。
以下情况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1.取得客户的授权;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3.有义务披露:(1)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2)答复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询问和检查;(3)为自己辩护;(4)遵守执业准则。
六、职业行为不得有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不夸大宣传,不贬低别人。
第二节职业道德概念框架一、内涵二、威胁及防范措施可能威胁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情形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界压力等。
三、道德冲突解决第三节职业道德框架的具体运用一、对道德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一)自身利益1.在鉴证客户中存在直接经济利益;2.过分依赖某一鉴证客户的收费;3.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7、发现事务所人员以前的重大错误。
(二)自我评价1.事务所为客户设计财务系统,为系统有效性出具鉴证报告;2、事务所为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3、鉴证小组成员现在或最近曾经是鉴证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4.鉴证小组成员现在或最近曾经受雇于客户,且对鉴证对象产生重大影响。
审计学基础讲义关于本课程的几点说明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审计监督越必不可少!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尤其是审计专业,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及作用。
1.通过《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有初步的审计基本方法的运用能力。
2.通过《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审计作为一门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经济监督学科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现实作用。
3.通过《审计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明确《审计学基础》课程在整个审计学学科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地位以及它在整个审计学学科体系中所起到的重要的基础作用。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拓宽渠道例:据中华英才网预测未来十种高薪职位全曝光注册会计师:年收入将在10万元左右国内目前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
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收的高校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更为抢手。
注册会计师有望成为高人气“金领”族。
职业薪酬:现在,拿到内地注册会计师资格,整体薪金水平可以达到每年5万到10万元人民币;而拿到一个洋证书,则意味着平均50万元,甚至超百万的年薪。
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ACCA资格)——中国最值钱的五大证书之一(IT审计师资格(CISA资格,CISA是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的简称,又称IT审计师;北美精算师资格(FSA资格);特许金融分析师资格(CFA资格);注册金融策划师资格(CFP 资格))如今的会计行业早已不是拿着算盘打天下的账房先生了。
电算化是必备的武器,而本土的上岗证对会计师而言就像身份证那样平常:没有,则立即驱逐出境;有了,也难保拥有一方沃土。
审计相关基础知识讲义好的,那咱们就开始聊聊审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吧。
审计这东西啊,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在查案。
企业或者组织呢,就好比是一个大的庄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事务,就像庄园里的农田、仓库、账房之类的。
审计人员就是那个侦探,要把这个庄园里的经济事务都查个底儿掉。
你可能会问,为啥要查呢?这就好比你自己家里,有时候你得数数钱,看看东西有没有少,有没有被浪费或者被偷了,企业也是一样啊。
企业有股东,股东投了钱,就想知道这钱都花到哪去了,有没有被合理地利用,能不能赚到更多的钱。
这时候审计就登场了。
那审计都查些啥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就像是这个庄园的账本,记录着这个庄园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情况。
审计人员得像挑刺儿一样,仔细地看这个账本有没有记错的地方,有没有故意把数字写大或者写小的情况。
比如说,一个农场说自己种了好多好多粮食,卖了很多钱,但是审计人员去仓库一看,没剩下多少粮食,也没看到有很多钱进账,那这里面可能就有问题了。
审计人员还得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
这内部控制啊,就像是庄园里的各种规矩。
比如说,仓库管理员要按时盘点货物,进出仓库要有记录,账房先生记账要有凭证。
要是这些规矩乱了套,那很可能就会出乱子。
就好比家里没有个家规,孩子们可能就会乱花钱,东西乱放。
审计人员要检查这些规矩是不是被好好执行了,如果没有,那就可能存在风险。
审计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之分呢。
内部审计就像是庄园自己请的管家来检查家里的情况。
这个管家比较了解庄园的内部事务,他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让庄园的管理更好,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和错误。
而外部审计呢,就像是从外面请来的公正的评判者。
外部审计师通常是来自专业的审计事务所,他们比较独立,会更客观地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给股东、投资者等外部人员一个准确的信息。
在审计的过程中啊,审计证据可是很关键的。
这就像侦探查案时找到的线索。
比如说,一张发票、一个合同、一个仓库的出入库记录,这些都是审计证据。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
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第二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二、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一、审计的概念关于审计定义的不同观点:中国审计学会1989年定义:“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依法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中国审计学会1995年定义:“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
”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
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
”上述各项定义所包括的共同含义是:(1)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2)审核检查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是审计工作的核心;(3)审计对象必须明确;(4)审计工作过程是收集和整理证据,以确定实际情况;(5)审计工作必须有对照的标准和依据,才能从中引出审计结论;(6)审计结果向各有关利害关系人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关于独立审计的定义作如下表述: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第二节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二、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客体,即审计监督的内容和范围的概括。
(一)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审计的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