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54.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7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开展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 动。
1941年起,日军进攻扫荡和自然灾害,使 中共抗 日根据地遭受严重困难。1941――1942年成为抗 战最困难时期。1942年,中共中央号召在此开展 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
第七章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1927年*----1949年)
一、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域背景 二、老解放区教育的总体特点 三、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政策与实施
一、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域背景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 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到1930年,经过三年战 斗,在全国10余省300多个县,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 据地。 主要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 命根据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琼 崖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 除以上主要根据地外,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创建过东江革 命根据地、江苏的南通、如(皋)、泰(兴)游击根据地 和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等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华东大片 国土。无数家庭、学校毁于一旦。幸存的难童,流离失所, 饥寒交迫。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他们成长为抗日建国力量, 1938 年10 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建立。至抗战结束。 • 保育会由中共长江局妇委邓颖超和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 刘清扬诸君联络国民党、各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知名的爱国人 士184人联名发起、筹备成立。具有特殊身分的宋美龄应邀主 持这项工作被选为理事长,李德全被选为副理事长。邓颖超、 郭秀仪等17人任常务理事。是各党各派合作和国共两党合作 的创举 。
群众教育 教育对象是成人,认为是提高军队战斗力 和政府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冬学、 民校、识字班、业余补习学校、俱乐部、 夜校。从识字、扫盲出发、提高群众文化 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军事技术。 冬学 (利用冬天农闲对群众进行教育)、民校 (民众学校)的形式是最普遍、最广泛的。
wk.baidu.com
儿童教育
为培养革命的新一代,开办小学校开展儿童 教育。重视政治教育、生产劳动教育。
23位“妈妈”为拯救难童走到一起。 宋美龄、李德全(二排左四、左五),邓 颖超、郭秀仪(后排右一、右三)
• 1931年,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 •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长征到达陕北。
国民党、蒋介石调兵百万“围剿”各革命根据地,重点进 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大片解放区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 除至1949年国 民党仍占有的广东、 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区的 全部和陕西、湖北、福建等省的一部分。
二、老解放区教育的总体特点
一)老解放区地区特点: 一般在敌人统治薄弱的边远山区。这些 地区地瘠民穷、经济困难、文化也十分落 后,文盲占80%---90%以上。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育院制度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主要内容有:对保育行政组织、 保育人员的训练、建所的具体条件、对孕妇、产妇的保健待遇 等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 • 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 文件,它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三)老解放区教育总体特点
1、教育服务于革命政治、服务于生产劳动。
2、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 育。 3、各种教育中,与战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和 技能的教育重于其它一般文化教育。
三、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政策与实施*
一)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二)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 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晋绥抗日根据地 4、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5、山东抗日根据地 6、华中抗日根据地 7、华南抗日根据地 8、东北抗日联军
其中,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 所在地,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延安是抗日 民主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
二)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4年,江西瑞金成立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是 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收养的主要是红军家属的子女。两个托 儿所共收了40多名幼儿,其中,红军家属子女有33个。
托儿所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长期托儿所,大多是收养红军家属子弟。 一类是季节性托儿所,一般在农忙季节时,适应妇女参加农 业生产的需要。
二)老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类型
大体是三类: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
干部教育
根据革命根据地的现实,为了顺利进行革命战争和开 展根据地建设,需要大批军事干部,党政干部,始终把干 部教育摆在首位。 • 土地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培养高级干部学校有:马克思主 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 • 抗日战争时期,单由党中央领导的干部学校17所,学员达 数万人。 • 解放战争时期,有进一步发展。几所著名的革命大学如: 中共中央党校、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大学、华 北联合大学。
一)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托儿所组织条例》
(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 ,1934年)刊登在《红色中华》*上。共13条,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 的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红色中华》,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机关报,是中华苏维埃 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1937年,改名《新中华报》,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41年《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