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
- 格式:doc
- 大小:126.00 KB
- 文档页数:8
金属矿床采矿方法
金属矿床的采矿方法根据矿床的性质、地质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因素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地表露天开采:适用于浅埋金属矿石,可通过爆破和挖掘机
械将矿石开采出来。
2.地下采矿:适用于深埋金属矿石,常用的地下采矿方法包括: - 隧道采矿:沿矿层开凿通道进行采矿。
- 矿柱法:通过留下一些未开采的矿石柱来支撑地面和上层
岩石。
- 块体采矿:将整个矿体分成块体,逐块采掘,常用于大型
块状矿体。
- 房柱法:矿体上部采空后,利用上下层矿石柱作为支撑。
- 综放开采:将开采和支护同时进行,常用于煤矿等软弱岩层。
3.溶解采矿:适用于可溶性金属矿石,通过注入溶解剂溶解矿
石后,再将溶液抽出。
4.浮选法:适用于浮选性金属矿石,通过将矿石浸入浮选剂中
使金属矿物与浮选剂发生亲水或疏水反应,使其与泡沫一起上浮或下沉。
5.热法冶炼:适用于氧化性金属矿石,通过高温熔炼使金属氧
化物还原为金属。
以上是常见的金属矿床采矿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采矿方法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导读]根据回采时地压的管理方法不同,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采矿方法划分为三大类,即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
根据回采时地压的管理方法不同,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采矿方法划分为三大类,即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
一、空场采矿法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两步回采,即先采矿房后采矿柱,以围岩本身的强度及矿柱来支撑采空区的顶板。
因此,矿体和围岩稳固是其应用的基本条件。
二、充填采矿法分两步回采,第一步回采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用充填材料填充采空区,防止矿岩冒落。
因此,不论矿岩是否稳固,均可以采用。
三、崩落采矿法为一步回采,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崩落围岩并充满采空区,达到控制和管理地压的目的。
围岩不稳固也可以采用。
不同的采矿方法除满足其基本条件外,还依据矿体的产状和开采技术条件,派生出各种不同的采矿方法,详见表1。
此外,溶浸采矿法在金属矿山,如铀矿、金矿和铜矿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在锌、锡和镍矿中也有应用。
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根据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的不同,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可分为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等。
1)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残留的矿柱进行支撑,采空区始终是空着的,一般在矿石和围岩很稳固时采用。
根据回采时矿块结构的不同与回采作业特点,空场采矿法又可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活、分段矿房法和阶段矿房法等。
(1)全面采矿法。
在薄和中厚的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矿体中,应用全面采矿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倾向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这些矿柱一般作永久损失,不进行回采。
(2)房柱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用于开采水平和倾斜的矿体,在矿块或采空区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回采矿房时,留连续的或间断的规则矿柱,以维护顶块岩石。
它比全面采矿法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回采薄矿体,而且可以回采厚和极厚矿体。
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是这种采矿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
(3)留矿采矿法。
工人直接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1/3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
矿房全部回采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即大量放矿。
这种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性、破碎后不结块的急倾斜矿床。
(4)分阶段矿房法。
分阶段矿房法是按矿块的垂直方向,再划分为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布置矿房和矿柱,中分段采下的矿石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
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5)阶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是用深孔回采矿房的空场采矿法。
根据落矿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前者要求在矿房底部进行拉底,后者除拉底外,有的还需在矿房的全高开出垂直切割槽。
2)崩落采矿法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即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二)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三)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四)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五)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六)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七)
2、按矿体厚度分类:a、极薄——厚度在0.8m以下;b、薄——厚度在0.8~5m;c、中厚——5~15m;d、厚——15~50m;e、极厚——厚度大于50m2以上。
3、矿岩的稳固性分五级:⑴极不稳固:掘进巷道或采矿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
⑵不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50m2以内
⑶中等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50~200m2。
⑷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200~800m2。
⑸极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800m2以上。
金属与非金属地下矿山引言地下矿山是人们获取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重要途径。
金属地下矿山主要包括铜矿山、铁矿山和金矿山等,而非金属地下矿山则主要包括煤矿、石油天然气矿等。
本文将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地下矿山的特点、开采方法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等方面。
一、金属地下矿山1.1 铜矿山铜矿山是金属地下矿山中的一种,铜是一种通用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
铜矿山一般位于地下深处,开采难度较大。
1.2 铁矿山铁矿山是另一种重要的金属地下矿山,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
铁矿山一般位于地下深处或是大规模露天开采,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1.3 金矿山金矿山是以金为主要矿石开采的地下矿山,黄金被广泛应用于珠宝、金融和科技产业。
金矿山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两种。
二、非金属地下矿山2.1 煤矿煤矿是非金属地下矿山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煤炭是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能源来源。
煤矿的开采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方法,不同地区根据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开采方式。
2.2 石油天然气矿石油天然气矿是另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地下矿山,石油与天然气是世界主要的能源之一。
石油天然气矿的开采主要通过钻井和压裂等技术进行。
三、地下矿山开采方法3.1 地下采矿方法地下采矿方法主要有巷道开挖法、平台开采法和块状开采法等。
钻孔、爆破、提升和运输设备是地下矿山开采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2 露天开采方法露天开采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较浅的情况,包括露天爆破、挖掘、运输和堆放等工序。
四、地下矿山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4.1 环境影响地下矿山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水和尾矿等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地下开采可能导致地质环境的改变,如地面沉陷和地下水位下降等。
4.2 经济影响地下矿山的开采对当地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和相关工业的发展。
五、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地下矿山是人们获取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重要途径。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根据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的不同,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可分为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等。
1)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残留的矿柱进行支撑,采空区始终是空着的,一般在矿石和围岩很稳固时采用。
根据回采时矿块结构的不同与回采作业特点,空场采矿法又可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活、分段矿房法和阶段矿房法等。
(1)全面采矿法。
在薄和中厚的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矿体中,应用全面采矿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倾向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这些矿柱一般作永久损失,不进行回采。
(2)房柱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用于开采水平和倾斜的矿体,在矿块或采空区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回采矿房时,留连续的或间断的规则矿柱,以维护顶块岩石。
它比全面采矿法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回采薄矿体,而且可以回采厚和极厚矿体。
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是这种采矿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
(3)留矿采矿法。
工人直接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1/3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
矿房全部回采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即大量放矿。
这种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性、破碎后不结块的急倾斜矿床。
(4)分阶段矿房法。
分阶段矿房法是按矿块的垂直方向,再划分为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布置矿房和矿柱,中分段采下的矿石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
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5)阶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是用深孔回采矿房的空场采矿法。
根据落矿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前者要求在矿房底部进行拉底,后者除拉底外,有的还需在矿房的全高开出垂直切割槽。
2)崩落采矿法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即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表7.1.3冲积层掘进规格偏差项次项目合格(mm)1 立井井筒掘进半径普通法凿井0~+250冻结法凿井冻土扩至井帮前0~+400冻土扩至井帮后0~+2002 斜井平硐宽度(中线至任一帮距离)0~+300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0~+400(Ⅱ)一般项目表7.1.4 明槽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标高+50 用水准仪测量2 长度0~+300拉十字中心线,分别尺量下底由中心线到四边中点的距离3 宽度4 边坡坡度不大于设计按附录A表A.1规定选检查点,用坡度尺尺量检查点左、右两边坡坡度7.2 基岩掘进工程(Ⅰ)主控项目表7.2.4 基岩掘进规格偏差项次项目合格(mm) 1 立井井筒掘进半径-30~+1502 斜井平硐硐室巷道宽度中线至任一帮距离-30~+200无中线测全宽-30~+250 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30~+200无腰线测全高-30~+250(Ⅱ)一般项目表7.2.7 壁座(支撑圈)、水沟(沟槽)、设备基础掘进规格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 壁座(支撑圈)高度0~+100宽度 -50~+200 挂中心线或腰线尺量。
掘进后现场实测,作好记录;中间、竣工验收时,抽查隐蔽工程记录2设备基础长度-25~+150宽度 -25~+150 深度0~+1503 水沟(沟槽)中心位置 -50~+100 挂中线尺量巷道中线到水沟内沿距离,宽度、深度尺量检查。
按附录A 表A.1的规定选检查点,抽查施工检查记录宽度 -30~+150深度 -30~+150 7.3 裸体井巷掘进工程(Ⅰ)主控项目表7.3.3 裸体井巷工程的掘进规格偏差项次 项 目合格(mm) 1立井井筒掘进半径有提升0~+150 无提升 -50~+150 2斜井平硐 巷道宽度中线至任一帮距离 主要巷道0~+150 一般巷道 -50~+150 无中线测全宽 一般巷道 -50~+200 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主要巷道 0~+150 一般巷道 -30~+150 无腰线测全高一般巷道 -30~+200 3硐室宽度中线至任一帮距离机电硐室 0~+150 非机电硐室 -20~+150 高度腰线至顶、底板距离 机电硐室 -30~+100 非机电硐室-30~+150(Ⅱ)一般项目 7.4 暗井掘进工程 (Ⅰ)主控项目表7.4.3 暗井掘进半径偏差项 次 项 目 合格(mm ) 1 无提升设备 -50~+250 2有提升设备0~+2008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8.1 模板分项工程(Ⅰ)主控项目表8.1.5 立井整体滑升模板井下组装规格允许偏差内容允许偏差/mm 模板半径0~10提升架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度≤5安装千斤顶辐射梁的水平度(全长)≤5模板上口半径±5模板下口半径±5提升架前后位置±5提升架左右位置≤10千斤顶中心垂直线≤5相邻模板的表面平整度≤5安装千斤顶横梁高差±10操作盘的平整度±20井筒中心线±5表8.1.6 立井MJY型整体移动金属模板井下组装规格允许误差内容允许误差/mm半径10~40上下口垂直度≤10接缝宽度≤3相邻两模板间高低差≤5接茬平整度≤5井筒中心线±5表8.1.7 钻井预制井壁筒内、外组合钢模板组装规格允许偏差项目合格标准/mm模板半径有提升10~40无提升0~50 表面平整度±3相邻模板表面高差≤3 底板表面平整度±5 顶板表面平整度±5表8.1.8立井组合钢模板组装规格允许偏差项目合格标准/mm模板半径有提升10~40无提升-30~+50 垂直度≤10接缝宽度≤3相邻两模板间高低差≤10 接茬平整度≤5(Ⅱ)一般项目表8.1.10 斜井、巷道、平硐、硐室组合钢模板组装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基础深度-30~100 腰线下尺量检查点两墙模板基础深度轴线位移≤5 钢尺量检查点井巷中心线至模板碹胎中心线,的距离,每模两端各设一个测点底模上表面标高±10 拉线、钢尺检查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 钢尺检查墙±10 钢尺检查墙高垂直度(不大于5m)±10 拉线、钢尺检查相邻模板表面高差≤5 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表8.1.11水沟、沟槽、台阶模板组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水沟、沟槽台阶1 中心位移±30 ±30 挂中线,尺量中线至外沿距离2 上平面标高±20 ±30 挂腰线,尺量腰线至上沿距离3 截面尺寸(长、宽)±30 ±20 尺量最大值、最小值4 深度±30 -尺量深度最大值、最小值表8.1.12 设备基础、预留地脚螺栓孔模板组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基础中心位移±30 挂中线,尺量中线至外沿距离2 上平面标高0~20 挂腰线,尺量腰线至上沿距离3 截面尺寸(长、宽)±20 尺量最大值、最小值4 深度+50 尺量深度最大值、最小值5 螺栓中心位移±15 中心线至孔中心距离6 模板长度0~+20 尺量检查7 孔垂直度≤5 插杆吊线尺量检查8.2 钢筋分项工程(Ⅰ)主控项目(Ⅱ)一般项目表8.2.11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 受力钢筋间距±20 排距±102 箍筋、构造筋间距±303 受力钢筋保护层±108.3 混凝土分项工程(Ⅰ)主控项目(Ⅱ)一般项目8.4 混凝土支护分项工程(Ⅰ)主控项目表8.4.5 井巷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支护工程的规格偏差项次项目合格/mm1 立井井筒净半径有提升0~+50 无提升±502 斜井平硐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主要巷道0~+50一般巷道-30~+50无中线测全宽一般巷道-30~+8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主要巷道0~+50一般巷道-30~+50无腰线测全高一般巷道-30~+803 硐室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机电硐室0~+50非机电硐室-30~+5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机电硐室0~+50非机电硐室-30~+50 (Ⅱ)一般项目表8.4.11 井巷混凝土支护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立井斜井、平硐、硐室、巷道1 基础深度≥0 检查点两墙腰线下尺量检查2 接茬(限值)≤30 ≤15 尺量检查点一模两端接茬最大值3 表面平整度(限值)≤10 ≤10 用2m直尺量检查点上最大值4 预埋件(或孔)中心线偏移(限值)≤20 ≤20 挂中心线尺量5 预留巷道底板标高±50 ±20 挂线尺量6 预留梁窝位置上下层间距±25 —挂线尺量垂直中心线左右±20 —8.5 其它混凝土工程(Ⅰ)主控项目(Ⅱ)一般项目表8.5.4设备基础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平面外形尺寸±25 尺量长、宽2 表面平整度(限值)≤20 2m直尺、塞尺检查3 预埋地脚螺栓孔中心位移±10 以中心线为准,尺量孔中心位移4 预埋地脚螺栓孔深度0~+20 尺量检查表8.5.5 水沟、沟槽允许偏差的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位置±50 尺量巷道中线至水沟内沿距离2 上沿标高±20 尺量腰线至水沟上沿距离3 深度±30 尺量检查4 宽度±30 尺量检查5 壁厚不小于设计10 尺量检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表8.5.6斜井、斜巷台阶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长度±20尺量检查2 宽度±203 高度±104 标高±20 腰线下至台阶外上沿距离5 位置±30 中线至台阶内侧沿距离表8.5.7 固定道床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厚度±20 尺量检查点左右两侧点2 宽度±50 中线至道床两侧的距离3 表面标高±20 腰线下至道床表面距离4 表面平整度(限值)≤10 用2m靠尺,尺量检查表8.5.8 地坪规格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1 标高-30~+50 腰线下至地坪表面距离,尺量最大值、最小值2 表面平整度(限值)≤10 用2m靠尺,尺量检查9 锚喷支护工程9.1 锚杆支护工程(Ⅰ)主控项目(Ⅱ)一般项目表9.1.6 锚杆(预应力锚杆)、锚网、锚网背支护井巷工程净断面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立井井筒净半径有提升0~+150 无提升-50~+1502 斜井平硐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主要巷道0~+150一般巷道-50~+150无中线测全宽一般巷道-50~+20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主要巷道0~+150一般巷道-50~+150无中线测全高一般巷道-50~+2003 硐室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机电硐室0~+100非机电硐室-20~+15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机电硐室-30~+100非机电硐室-30~+1509.2 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工程(Ⅰ)主控项目(Ⅱ)一般项目9.3 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Ⅰ)主控项目表9.3.5 喷射混凝土支护井巷工程净断面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立井井筒净半径有提升0~+150 无提升-50~+1502 斜井平硐巷道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主要巷道0~+150一般巷道-50~+150 无中线测全宽一般巷道-50~+20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主要巷道0~+150一般巷道-50~+150 无腰线测全高一般巷道-50~+2003 硐室净宽中线至任一帮距离机电硐室0~+100非机电硐室-20~+150 净高腰线至顶、底板距离机电硐室-30~+100非机电硐室-30~+150 (Ⅱ)一般项目表9.3.8 喷射混凝土支护表面平整度和基础深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表面平整度(限值)≤50mm 用1m靠尺和塞尺量检查点上1m²内的最大值2 基础深度≤10% 尺量检查点两墙基础深度9.4 金属网(或塑料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9.4.1井巷各种金属网及塑料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二)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三)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四)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五)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六)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七)
2、按矿体厚度分类:a、极薄——厚度在0.8m以下;b、薄——厚度在0.8~5m;c、中厚——5~15m;d、厚——15~50m;e、极厚——厚度大于50m2以上。
3、矿岩的稳固性分五级:⑴极不稳固:掘进巷道或采矿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
⑵不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50m2以
内⑶中等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50~200m2。
⑷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200~800m2。
⑸极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800m2以上。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炮采法:采用炮眼和人工采煤的方法,适用于煤层结构简单、地质条件简单、采煤量较小的矿山。
2. 钻爆法:采用钻孔和炸药爆破的方法进行采煤,适用于煤层厚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
3. 机械化采煤法:采用采煤机、钻机和液压支架等设备进行采煤,适用于高产高效、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山。
4. 斜井开拓法:采用斜井进行矿山开拓,适用于矿体走向较长、储量较大的矿山。
5. 平穰开拓法:采用平穰进行矿山开拓,适用于矿体较短、储量较小的矿山。
在采矿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化制度,确保矿山安全。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的评定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矿山企业应当定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查,并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或消防救援机构提交评定报告。
采矿方法分类与选择采矿方法就是研究矿块的开采方法,它包括采准、切割和回采三项工作。
因此,为了很好的回采矿石而在矿块中所进行的采准、切割和回采工作的总和,就称为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的分类,是以回采时的地压管理方法为依据的,因为,地压管理方法是以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根据,同时又与采矿方法的使用条件、结构和参数、回采工艺等有密切关系,并且最终将影响到开采的安全、效率和经济效果。
因此,以此为依据可将采矿方法划分为三大类(表1)。
第一类,空场采矿法。
此法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两步骤开采。
回采矿房时所形成的采空区,可利用矿柱和矿岩本身的强度进行维护。
因此,矿石和围岩均稳固,是使用本类采矿方法的基本条件。
在回采矿房时期暂留矿石的留矿发也划归本类,是因为暂留矿石不能作为支撑围岩的主要手段,且当其放出后的一定时间内,仍靠矿柱维护采空区。
因此,留矿不能作为独立的地压管理方法,不应单分一类。
第二类,充填采矿法。
本类的大部分采矿方法,也是分为两步骤进行回采。
回采矿房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逐步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防止围岩片落,即用充填采空区的方法管理地压。
个别条件下,还用支架和充填料配合维护采空区,进行地压管理。
因此,矿石和围岩稳固和不稳固,均可应用本类采矿法。
第三类,崩落采矿法。
本类采矿法为一个步骤回采,并且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崩落围岩充满采空区,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地压的目的。
因此,崩落围岩充满采空区,是应用本类采矿方法的必要前提。
矿岩的稳固性,对选择采矿方法及地压管理方法,均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矿石或岩石的稳固程度,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 极不稳固的是指掘进巷道或开辟采场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
在掘进巷道时,需用超前支护方法进行维护。
2. 不稳固的在这类矿石或岩石中,允许有较小的不支护的暴露空间,一般允许的暴露面积在50m²以内。
3. 中等稳固的是指不支护的暴露面积为50~200 m²。
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根据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的不同,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采矿方法可分为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和崩落采矿法等。
1)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残留的矿柱进行支撑,采空区始终是空着的,一般在矿石和围岩很稳固时采用。
根据回采时矿块结构的不同与回采作业特点,空场采矿法又可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活、分段矿房法和阶段矿房法等。
(1)全面采矿法。
在薄和中厚的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缓倾斜(倾角一般小于30°)矿体中,应用全面采矿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工作面沿矿体走向或倾向全面推进,在回采过程中将矿体中的夹石或贫矿留下,呈不规则的矿柱以维护采空区,这些矿柱一般作永久损失,不进行回采。
(2)房柱采矿法。
房柱采矿法用于开采水平和倾斜的矿体,在矿块或采空区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回采矿房时,留连续的或间断的规则矿柱,以维护顶块岩石。
它比全面采矿法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回采薄矿体,而且可以回采厚和极厚矿体。
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是这种采矿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
(3)留矿采矿法。
工人直接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1/3左右,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
矿房全部回采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即大量放矿。
这种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性、破碎后不结块的急倾斜矿床。
(4)分阶段矿房法。
分阶段矿房法是按矿块的垂直方向,再划分为若干分段;在每个分段水平布置矿房和矿柱,中分段采下的矿石分别从各分段的出矿巷道运出。
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可立即回采本分段的矿柱并同时处理采空区。
(5)阶段矿房法。
阶段矿房法是用深孔回采矿房的空场采矿法。
根据落矿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平深孔阶段矿房法和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前者要求在矿房底部进行拉底,后者除拉底外,有的还需在矿房的全高开出垂直切割槽。
2)崩落采矿法崩落采矿法是以崩落围岩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方法,即随着崩落矿石,强制(或自然)崩落围岩充填采空区,以控制和管理地压。
采矿方法选择对比表
根据该矿矿体开采技术条件,由于矿体厚度变化在2—8m之间,矿体产状基本稳定,属于薄矿体。
3.11.4 采矿方法选择
(1)采矿方法选择
小于6m的矿体可以选择的采矿方法有空场法和充填法,由于该矿区上部允许崩落或变形,且充填采矿法开采成本较高及生产投资大,因此,可以考虑不采用充填采矿法;而作为空场法可以考虑的采矿方法有浅孔留矿法、房柱法等。
采矿方法比较表表3.11
经比较,设计该部分矿体开采采用房柱法进行开采。
(2)采矿方法简述
矿体在走向上划分为矿房、矿柱,矿房内布置上山与上分层沟通,在矿柱内布置人行天井,矿块内在下部进行切割,采用浅孔进行采场凿岩,由下而上进行回采,采场采用30Kw电耙耙矿直接装车。
详见采矿方法标准图。
3.11.5采矿方法
①矿块布置:一般情况下矿块沿倾向布置。
上一页下一页。
金属非金属矿山新、旧生产规程对照表
目的
本文档旨在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矿山新、旧生产规程,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背景
随着矿山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相关的生产规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这份对照表对比了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的新、旧生产规程,以便于了解变化和差异。
内容
结论
通过对比金属和非金属矿山新、旧生产规程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矿山生产准入条件、工作环境安全保护等方面有一定的变动和改进。
相关部门应及时了解并实施新的生产规程,以确保矿山行业的安全生产。
请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确认其准确性。
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以官方发布的规程和法规为准。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
1.根据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不同,分为:
①空场采矿法②崩落采矿法③充填采矿法
阶段矿房法 1.用深孔回采矿房的空场采矿法
2.分:水平、垂直→深孔阶段矿房法
3.前者在矿房底部进行拉底,后者除拉底外,有的还需
要在矿房的全高开出垂直切割槽
充填采矿法: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有时还用来预防有自燃矿石的内因火灾
1.按矿石结构和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
①单层充填采矿法②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③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
④分采充填采矿法
2.按采用的充填料和运出方式的不同:
①干式充填采矿法②水力充填采矿法③胶结充填采矿法。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二)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三)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四)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五)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六)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类比表(七)
根据矿岩稳固性、矿体厚度和倾角,可能采用的采矿方法
2、按矿体厚度分类:a、极薄——厚度在0.8m以下;b、薄——厚度在0.8~5m;c、中厚——5~15m;d、厚——15~50m;e、极厚——厚度大于50m2以上。
3、矿岩的稳固性分五级:⑴极不稳固:掘进巷道或采矿时,不允许有暴露面积,否则可能产生片帮或冒落现象。
⑵不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50m2以
内⑶中等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50~200m2。
⑷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为200~800m2。
⑸极稳固:不支护的允许暴露面积在800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