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了解诗人 龚自珍 (1792—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 文学家。他主张道、学、治三者不可分割,开知识界“慷慨论天下事”之风。他所 作的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代表作有 《病梅馆记》《己亥杂诗》等。有《定盦文集》等,今辑为《龚自珍全集》。
写作背景 696年,契丹族的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 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 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 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 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一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 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
3、“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浮云”指的是什么?
“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看到的云,又比喻困难挫折或当时朝廷中的保守势力 。 [“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 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出了 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请试着具体 分析?
① 一二句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绵延高大; ②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 ③ 五六句写凝望所见,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震撼力; ④ 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