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库哈斯代表作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57 MB
- 文档页数:8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介绍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并通过对他的重要建筑作品的研究,阐述他的设计理念与创作过程。
关键词: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作品、设计、创作过程在当代建筑界,莱姆库哈斯以其激进的建筑理念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风格著称。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和作品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介绍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并通过对他的重要建筑作品的研究,阐述他的设计理念与创作过程。
关键词:莱姆库哈斯、建筑创作、理念、作品、设计、创作过程在当代建筑界,莱姆库哈斯以其激进的建筑理念和具有挑战性的设计风格著称。
他的建筑作品充满了创新和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深刻思考。
莱姆库哈斯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批判和文化反叛的形式。
他将建筑视为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可以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的独特见解。
在他的建筑作品中,莱姆库哈斯试图挑战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空间组织方式,以一种极具革新性的方式诠释建筑。
莱姆库哈斯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探索。
他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通过独特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
他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莱姆库哈斯认为,理解项目是设计的关键。
在接手一个项目后,他会深入研读项目的各种资料,包括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功能需求等,以获得对项目的深入理解。
在对项目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莱姆库哈斯会进行大量的创新和探索。
他会在设计过程中引入新的元素和策略,例如非线性设计、混合现实技术等,以实现设计的独特性和新颖性。
尽管莱姆库哈斯的设计常常被归类为后现代主义,但他始终强调建筑的功能性。
在他的设计中,形式和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他通过巧妙的空间组织和结构设计,满足每个项目的功能性需求。
一、背景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携带其技术原则和观念体系迅速传遍整个西方世界,并进一步全球化。
现代化的建筑关注物理性的空间建构和整体性的形式,而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逐渐呈现出均质化的特征以及建筑模式的僵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如何抵御均质化、匿名化的国际风格霸权引起西方建筑界的普遍反思。
在后现代转向中,现代建筑企图通过形式革新和建筑空间的转变来改变社会生活的乌托邦逐步破灭,后现代更钟爱于差异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西方建筑中的各种主义、流派层出不穷。
后现代建筑师开始求助于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建筑提供新的编码,试图恢复建筑的意义,这种从解释层面来“阅读”建筑的方法从未深入到结构和使用方面,因而是能“装饰的棚屋”。
与此同时,另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开始将探索转向现实层面的大都市文化,包括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等人。
他们反对单一的模式,以空间为出发点,正视大都市中高度复杂的人类活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往往以计划(progra m)作为突破口,即建筑所要包含的功能、事件和运动等。
二、雷姆·库哈斯简介雷姆·库哈斯(R e m Koolhaas,1944-)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教授,因CCTV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而在中国备受关注。
他的父亲安东·库哈斯是一位电影剧作家兼导演,1952年(8岁)他随父亲迁居至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定居,1956年(12岁)回到荷兰。
1963年至1968年,库哈斯作为《海牙邮报》的一名记者,为该杂志的文化专栏撰稿。
这五年的记者生涯对他日后作为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影响至深。
在做记者的同时,还进行过电影拍摄和剧本创作。
1968年(24岁)他转行前往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学习建筑,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已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
随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跟随昂格尔斯学习城市规划和建筑。
1975年(31岁)毕业后,在昂格尔斯的引荐下前往彼得·埃森曼所在的纽约建筑事务所做访问学者,同时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执教。
雷姆·库哈斯建筑理念及作品分析研究作者:欧晶文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雷姆·库哈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设计策略,为当代城市建筑的空间模式提供一条新的道路。
从库哈斯的设计作品入手,分析出其中的三个特点:差异性事件相互叠置,建筑成为当代社会的容器;表皮和内部成为两个独立和分离的部分;空间和事件通过蒙太奇的方式进行编辑。
库哈斯通过他的设计,不断革新传统的建筑空间模式,不按常理来安排建筑的计划,开启了另一种反思的道路。
关键词:雷姆·库哈斯;叠置;切断术;建筑蒙太奇一、背景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携带其技术原则和观念体系迅速传遍整个西方世界,并进一步全球化。
现代化的建筑关注物理性的空间建构和整体性的形式,而忽视了社会文化情感,逐渐呈现出均质化的特征以及建筑模式的僵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如何抵御均质化、匿名化的国际风格霸权引起西方建筑界的普遍反思。
在后现代转向中,现代建筑企图通过形式革新和建筑空间的转变来改变社会生活的乌托邦逐步破灭,后现代更钟爱于差异性、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此同时,西方建筑中的各种主义、流派层出不穷。
后现代建筑师开始求助于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建筑提供新的编码,试图恢复建筑的意义,这种从解释层面来“阅读”建筑的方法从未深入到结构和使用方面,因而是能“装饰的棚屋”。
与此同时,另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开始将探索转向现实层面的大都市文化,包括雷姆·库哈斯、伯纳德·屈米等人。
他们反对单一的模式,以空间为出发点,正视大都市中高度复杂的人类活动,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往往以计划(program)作为突破口,即建筑所要包含的功能、事件和运动等。
二、雷姆·库哈斯简介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1944-)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是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和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教授,因CCTV新总部大楼的设计方案而在中国备受关注。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导语: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建筑创作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其创作理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非常前卫和反传统。
他认为建筑应当呼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而不仅仅是规范化、重复性的产物。
首先,库哈斯强调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媒介。
他认为建筑应该超越其单一的功能性,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建筑应当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引领社会进步。
其次,库哈斯关注城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他强调城市是一种“机会的机器”,应当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机会和活动空间。
他倡导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规划,使城市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包容性广泛的空间。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与技术的结合。
他认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的建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建筑师应当充分把握科技的优势,实验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二、莱姆·库哈斯的建筑作品1. 集成性和剧场效果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常常带有剧场效果,力求给予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例如北京CCTV总部大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卷曲的外观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并赋予城市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征意义。
2. 可变性和适应性库哈斯关注建筑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他提出“杆状城市”理念,认为城市可以像竹子一样生长和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他还提出了“滑动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3. 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库哈斯的作品不同地方不同,并力求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库哈斯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融入了穆斯林建筑元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
三、莱姆·库哈斯的影响1. 建筑历史的更新库哈斯的建筑观念对建筑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创作的更新和创新。
雷姆·库哈斯∙简介∙作品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s),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AssociationSchool。
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
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他的著作《错乱的纽约》,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著《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
其设计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雷姆•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
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他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建筑成就:当今建筑评论者将库哈斯归类至所谓解构建筑师的行列中,并非无迹可循;早年在报社记者与剧本写作的经验影响了库哈斯对于建筑与都市的诠释角度,其富有幻想的设计构想,嘲讽的解读方式,蒙太奇式的建筑表现手法,一再的颠覆了人们对于环境既有的看法。
对于库哈斯而言,任何片段的都市印象皆有其表象的呈现与内涵的联想,而其现实与幻想是并存不悖的。
作者: 李旭锟 丑国珍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225
出版物刊名: 芒种
页码: 209-21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作品赏析 美学思想 纪录片 电影 情境主义 建筑师 建筑美学 影片
摘要:纪录片电影《雷姆·库哈斯》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影片。
主人公库哈斯是一名荷兰的建筑师,影片以库哈斯如何成为一名建筑师为轴线,通过影响过他的人与事从侧面介绍其美学思想。
影片中感觉最能体现其思想的依次是:情境主义、全景敞视主义和柏林墙的建筑性。
雷姆·库哈斯是设计出让世人惊呆的绝对美学作品的建筑师,是一个至今在评价上仍然褒贬并存的建筑师。
库哈斯是这个时代的激进分子,他一直在寻找未来美学作品的更多可能性,并提出一系列的新支点去推动建筑美学。
在各种声音之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定地向前走。
本文试着对影片中的美学作品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