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10.1神奇的电磁波教案新版教科版070445
- 格式:doc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
《神奇的电磁波》教学设计(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节《神奇的电磁波》。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以及电磁波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掌握电磁波产生的条件和过程。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原理。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概念、产生、传播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线圈、电池、灯泡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手机通信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电磁波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2)讲解电磁波的产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3)讲解电磁波的传播,分析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介绍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概念2. 电磁波的产生3. 电磁波的传播4.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 请说明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3. 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电磁波的相关知识,如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应用技术等,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案设计:10.1《神奇的电磁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1节《神奇的电磁波》。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电荷的移动产生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电磁波。
2.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3. 电磁波谱:根据频率和波长的不同,电磁波谱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4. 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微波炉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电磁波谱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和电磁波谱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通信,引出电磁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电磁波谱的基本知识。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手机通信原理,让学生理解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加强师生互动,巩固知识点。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1 神奇的电磁波一、电磁波的产生1. 电荷移动产生电流2.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3.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4. 产生电磁波二、电磁波的传播1. 传播速度:3×10^8m/s2. 沿直线传播3. 遇到障碍物反射三、电磁波谱1. 无线电波2. 微波3. 红外线4. 可见光5. 紫外线6. X射线7. 伽马射线四、电磁波的应用1. 无线电通信2. 电视3. 手机4. 微波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九年级物理下册10.1神奇的电磁波教案新版教科版
07044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2.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4.会用c=λf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5.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3.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难点】
1.使学生切切实实体验到电磁波的存在.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自然奥秘的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认识电磁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0-21,完成以下问题:
1.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又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联系在一起,就会在周围空间形成电磁波.
2.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虽然电磁波看不见(可见光除外)、摸不着,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可以为我们传递信息和能量.
【合作探究】
演示一感知水波、声波
1.水波的形成:小石子投到平静的水面上(如下图所示),泛起涟漪,因为波源位置的水面受到了扰动形成了水波.
2.声波的形成:轻轻拨动琴弦(如下图所示),琴弦的振动激起了声波,由于声源发生了振动所以形成了声波.
演示二探测电磁波
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调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如图所示.将导线一端接在干电池的负极,另一端时断时续地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1.从收音机里能听到什么?
答:听到与导线接触或离开正极瞬间同步的“嚓嚓”声.
2.为什么会听到这个声音?
答: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嚓嚓”声.3.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
【教师点拨】
1.当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或方向发生迅速的变化时,就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也会向外传播.
2.虽然有些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并能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和能量.
【跟进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旁边工作着的电视机屏幕上看到一条水平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C )
A.电流通断时开关中金属碰撞声是影响
B.电路通断时交流电通过家庭电路对电视机的影响
C.电流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电视机接收而产生的
D.以上原因都不对
知识点二描述电磁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1,完成以下问题:
1.电磁波有频率,其单位为赫兹(Hz),是由波源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
2.电磁波以波的形式,从波源出发在空间传播.波峰与波峰之间或波谷与波谷之间的最小间隔就是波长.
3.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叫作波速.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能在真空中传播.
【合作探究】
演示三电磁波的传播
实验一
把一个无线电话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
1.这个移动电话能够收到信号吗?
答:能够收到信号.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电磁波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二
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密闭的木制的盒子里,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
1.这个移动电话能够收到信号吗?
答:能够收到信号.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电磁波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实验三
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在真空罩中,并给这个移动电话打电话(如图所示).
1.这个移动电话能够接收到此信号吗?
答:能够接收到信号.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演示四电磁波的图像
观察如图所示的电磁波图像,回答问题:
1.上图中,波的形状是怎样的?
答:是凹凸相间的,即有凸起的部分也有凹下部分.
2.哪部分是波峰,哪部分是波谷?哪部分是波长?
答: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
3.如何定义频率?
答: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
4.波是如何把振动由近及远向外传播?
答: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
【教师点拨】
1.描述电磁波的物理量有:波长、频率、波速.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跟进训练】
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可以利用无线电来传递声音信息.知识点三电磁波谱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2-23,完成以下问题:
1.电磁波是个大家族,按电磁波频率的高低可分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
2.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3.波速(c)、波长(λ)、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c=λf. ###
【合作探究】
演示五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
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调到不同频率的位置(如图所示),就会收听到不同电台的广播节目.观察收音机的刻度盘,你知道上面数字的含义吗?
答:表示其频率范围: 调频(FM)56-108兆赫(MHz) 中波(MW)525-1 600千赫(kHz) 短波1-2(SWl -2)6.00-18.00 MHz. 演示六 电磁波谱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收音机的刻度盘上标示的只是电磁波家族的一小部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等,都是家族中的成员,只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范围.按电磁波频率的大小,我们可以给它们排排“家谱”(如下图所示),看看电磁波家族都有哪些成员.
1.电磁波家族分为那几类?
答: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 2.在电磁波的大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成员是? 答:可见光.
3.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答:以3×108
m/s 的速度传播.
4.设电磁波的波长是λ,频率是f 、波速为c ,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c =λf ,c =2.997 924 58×108
m/s =3×105
km/s. 讨论交流:计算波长
打开收音机,将调谐旋钮转动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已知这套节目的发射频率为640 kHz.请根据c =λf 计算这套节目用来发射信号的电磁波的波长.你计算结果与收音机刻度盘上标出的波长数值一致吗?
解答:c =3×108
m/s ,f =640 kHz =6.4×105
Hz ,
由c =λf 得:λ=c f =3×108 m/s 6.4×105 Hz
=468.75 m.
知识拓展一 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具有能量,在电磁波的大家族里,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的频率范围,因此,它们的物理特性和用途各异.我们将在下一节探讨这个问题.
知识拓展二电磁波的屏蔽
找一个小收音机,收听一个电台的节目,把它分别放到一个封闭的铝制饭盒、硬纸板鞋盒、铁盒及塑料盒中(最好多找出几种不同材料的盒子),看看是否还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从这些实验现象中,你能归纳出怎样的结论?
答:金属能够屏蔽电磁波.
【教师点拨】
1.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波速的关系式:c=λf.
2.电磁波是个大家族,按波长分为几个波段,有长波(用于超远程通信)、中波、短波(用于广播、电报)、微波(用于电视、雷达、宇航通信、微波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各种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分别用于通信、医疗、加热等.
【跟进训练】
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都属于电磁波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小
C.抽成真空的玻璃罩能屏蔽电磁波
D.根据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速越大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北京音乐台发射的一种电磁波的频率是FM100 MHz,它的波长是3 m.
课堂小结
1.认识电磁波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描述电磁波
(1)电磁波的波长、频率.
(2)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或者说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谱
(1)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都是家族中的成员.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速即为电磁波传播速度c=3×108 m/s.
(3)波速、波长、频率:c=λf.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教学视频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