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普通地图表示与编制(1)
- 格式:pdf
- 大小:6.44 MB
- 文档页数: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5.07.10•【文号】国务院令[第180号]•【施行日期】1995.10.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80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1995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图编制出版管理,保证地图编制出版质量,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种公开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和出版。
第三条编制出版地图,必须遵守保密法律、法规。
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任何国家秘密和内部事项。
第四条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地图编制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本部门专题地图的编制工作。
国务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商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地图出版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图编制出版工作的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军用地图和海图的编制管理,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地图编制管理第五条编制普通地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必须取得相应的测绘资格。
编制专题地图,需要直接进行测绘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必须取得相应的测绘资格。
第六条在地图上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中国历史疆界、世界各国国界,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有关邻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其附图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同有关邻国签订边界条约的界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国界线标准样图绘制;(二)中国历史疆界,1840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按照中国历史疆界标准样图绘制;1840年以前的,依据有关历史资料,按照实际历史疆界绘制;(三)世界各国国界,按照世界各国间边界标准样图绘制;世界各国间的历史疆界,依据有关历史资料,按照实际历史疆界绘制。
注册测绘师考试笔记第四篇地图编制第一章地图概述(特性、比例尺、分类、语言、内容、数据、分幅与编号、成图过程、投影、定向)第二章地图编绘(制图综合、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专题地图编绘)第三章地图设计(地图设计基本程序地图设计文件地图图幅设计地图集编制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工艺)第四章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的概念电子地图功能与设计导航电子地图)第一章:地图概述1、地图的特性:(1)可量测性;(2)直观性;(3)一览性。
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图比例尺。
即:1/M=l/LM比例尺分母,l图上线段长度,L实地的水平长度。
地图比例尺通常有数字式(数字比例尺)、文字式(文字比例尺)、图解式(直线比例尺、复式)。
⑴数字式:1﹕5000,1﹕5万;1/50 000、1/100 000。
⑵文字式:十万分之一,图上1cm 相当于实地1km。
⑶图解式:最常用的是直线比例尺,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根据不同纬度的不同变形,绘制复式比例尺,又称经纬线比例尺。
地图上通常采用几种形式配合表示比例尺的概念,常见的是数字式和图解式的配合使用。
3、分类:(1)按内容分: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10万);2)中比例(10万~100万;3)小比例(≤100万)(3)按制图区域范围分:1)按自然区划分:世界地图;大陆地图;州地图。
2)按政治行政区划分:国家地图、省(区)地图、市县地图等。
(4)按使用方式分类:1)桌面用图:地形图、地图集。
2)挂图:如教学挂图。
3)随身携带的地图:小图册、折叠地图等。
(5)按介质表达形式分类:纸质地图、丝绸地图、塑料地图,以及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
4、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1)地图符号:1)根据事物抽象特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积、体积符号。
2)按比例尺分:不依比例尺、半依比例尺和依比例尺符号。
3)地图符号有形状、尺寸、色彩、方向、亮度和密度六个基本变量。
关于日记的题名,在这里也要费一点笔墨。
在整理过程中,对寻找出版单位我们也在同步进行。
正好此时,我也正在为整理的《陈乃乾文集》欲寻找出版社。
杭州罗以民先生为我联系到山西人民出版社。
不久出版社的张继红先生来到杭州时,将我提供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宋云彬日记,带回社里(当时全稿尚未整理出来)。
没多时张先生打来电话,同意该日记在他们社出版,并询问书名,可报批立项。
当时我就提出是否直接用《宋云彬日记》为书名。
张先生认为这样太直白,要考虑一下再给回音。
不久,电告是否用《红尘冷眼———一个文化名人笔下的中国三十年》,并解释道,红尘冷眼之意,即一个文化人用冷静的眼光,去看待中国走过的三十年。
我将此标题向领导同志汇报,并得到认同。
日记出版后,也有读者对此题目持有不同意见。
2001年8月23日,我与许树刚局长将整理完毕的日记,送至北京。
并到宋剑行先新中国第一代《国家大地图集·普通地图卷》的编纂刘寅年杨柏如 1958年,国家科委将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列为“国家科研规划”。
这部大地图集共分四卷,即:《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
分别由国家测绘总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负责编制。
国家测绘总局在接到任务后,指定由副局长白敏同志主管,具体编制任务则由地图出版社承担。
我俩当时是地图出版社编辑,遂有幸自始至终参加了这项工作。
记得白敏同志在第一次动员会上就明确提出:“大图集编纂一定要以三性(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标准,以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
”这给了与会者极大的鼓舞,也成了编辑部全体同仁工作中的准绳。
《普通地图集》作为首卷,是因为必须由它完成能反映真实地貌的各省(区)图,作为其他三卷图集的地理基础底图。
因此,它也是《国家大地图集》必须先行的奠基工程。
编辑部主任陈述彭(后授予院士称号)、苏联专家卡娅以及编辑室主任、编辑们很自然地首先想到:“资料是编纂地图的生命线”。
一、地图及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性: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形成的可量测性、使用地图语言所形成的直观性、实施制图综合形成的一览性。
2.地图:地图是概括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球(或其他天体)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图普通地图的六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地形地理图(地形一览图),地理图(一览图)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又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图。
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地图(1:10万和1:100万比例之间)和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更小比例尺);4.地图的用途:(1)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①作为规划和管理用②作为资源的勘察、设计和开发用③作为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用④用于农业中的土地利用、土壤改良、地籍管理⑤航空、航海、汽车导航(2)在国防建设中(3)在科学文化活动中5.地图分幅地图分幅有两种形式,及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1)矩形分幅优点:①图幅之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②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可以相对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缺点:①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制成;②图幅范围地理概念不明确。
(2)经纬线分幅优点:①整个制图区域可以分块投影;②图幅范围地理概念明确;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为曲线时,图幅拼接不方便;②随着纬度的升高,相同的经纬差所限定的面积不断的缩小,意呢如幅不断变小,不利于有效的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③无法避开重要物体。
6. 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制作的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二、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法1.地图符号的本质:用一种约定形式的图形指代制图对象经抽象后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