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6章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4.32 MB
- 文档页数:106
第六章专题地图编制的遥感方法遥感信息具有周期性、现势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遥感资料编制专题地图已成为专题地图编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遥感专题制图是以遥感资料为主要数据源,经过图像处理和专题解译编制专题地图的一种制图方法。
遥感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两类,专题信息的判读标志不尽相同。
航天遥感信息主要反映光谱灰度的变化和结构,主要用于反映分布和结构的小比例尺的专题制图;航空遥感信息除灰度外,还有明显的形状特征,不仅能反映现象的分布和结构,还可反映现象的外部轮廓甚至是内部结构,通常可用于大比例尺专题制图。
遥感技术在专题制图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专题地图提供了更加广泛、现势性好的动态资料,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解译技术也为专题制图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技术保证。
§6.1 遥感专题制图的发展20世纪?0年代,航天遥感技术传人我国。
卫星从高空观测地球,并能实时传回丰富的地面信息,使专题制图的资料来源和制图手段发生了变化。
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之后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发射了地球资源卫星,遥感制图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间,我国也积极引进美国陆地卫星影像,并发射了自己的国土普查卫星,编制了全国影像地图,开展了遥感地学分析,编纂了遥感地学分析图集等。
同时,进行了京津唐地区的国土卫片资源与环境综合分析应用,编制了1:25万的8种专题系列地图,开展了天津市城市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以及长江、黄河三角洲环境变化研究,建立了遥感监测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SPOT,Landsat-5等图像的开发,遥感的资源环境分析与制图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先后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了全国1:25万至1:200万的土地利用图。
1984年,国际地图学协会(1CA)提出了资源环境与海岸制图;90年代,ETM,SPOT和中巴资源卫星1号以及IKONOS的1—4米高分辨率图像的涌现,为遥感专题制图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国际上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沙漠化调查、土地退化和城市动态分析制图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