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肌肉注射讲解
- 格式:docx
- 大小:103.57 KB
- 文档页数:4
小儿肌注的方法及定位
小儿肌注是指在给小儿注射药物时,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方法。
由于儿童的血管较细、皮肤较嫩,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静脉注射点,因此肌注成为给药的一种常见方式。
肌注的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所需药物和注射器。
2. 选择注射点:常用的肌注点包括大腿前外侧、上臂三角肌中部、臀部外上方等。
选择安全位置,避免神经和血管损伤。
3. 准备注射器:将药物吸入注射器中,并轻轻敲击注射器以排除空气泡。
4. 清洁注射点:用酒精棉球或消毒液擦拭注射点周围,保持清洁。
5. 定位注射点: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肌肉,确定注射点。
6. 插入针头:以30度至90度的角度将针头插入注射点,直到进入肌肉组织。
7. 抽回注射器:轻轻抽回注射器活塞,确保没有血液进入注射器,表示没有刺中血管。
8. 缓慢注射药物:缓慢地注射药物,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9. 拔出针头:在注射结束后缓慢拔出针头,并用棉球或纱布轻压注射点,以防止出血。
肌注的定位通常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
在选择注射点时,医生或护士会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体型以及注射药物的特性。
正确的定位可以确保
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安全给药。
新生儿肌肉注射操作流程1.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消毒酒精,棉球,注射器,药物。
Prepare all the necessary materials, including disinfectant alcohol, cotton balls, syringe, and medication.2.将药物放入注射器中,然后用棉球擦拭新生儿的注射部位。
Fill the syringe with the medication, then use a cotton ballto wipe the injection site of the newborn.3.选择注射部位,通常是大腿外侧,然后再次用棉球擦拭消毒。
Select the injection site, usually the outer side of the thigh, then wipe it with a cotton ball again for disinfection.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规格,通常是1毫升的注射器。
Choose the appropriate syringe size, usually a 1ml syringe.5.用一只手固定新生儿的大腿,用另一只手拿住注射器,准备进行注射。
Hold the newborn's thigh with one hand, and hold the syringe with the other hand, ready to inject.6.向新生儿的大腿外侧斜45度的角度插入注射器,直到完全插入皮下组织中。
Insert the syringe into the outer side of the newborn's thigh at a 45-degree angle, until it is completely inserted into the subcutaneous tissue.7.轻轻地按下注射器的活塞,将药物注入新生儿的体内。
新生儿肌肉注射讲解新生儿肌肉注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学术观点护理学新生儿肌肉注射在许多医院仍有使用,也有部分医院将所有需要肌肉注射的药都改为静滴,原因是怕损伤神经。
笔者所在的医院对维生素K1这样的药,医生仍然喜欢开肌肉注射。
新生儿的肌肉注射与成人、儿童的部位均有所不同,笔者几年前刚到新生儿科时,正要采用执笔式肌肉注射,结果被老师指出,这是错误的方法,瞬间吓到笔者。
于是便开始不断地查找资料,现就关于新生儿肌肉注射的正确方法作如下分享。
错误的方法婴幼儿由于臀大肌还不够发达,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或三角肌注射。
其中臀中肌、臀小肌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较广泛。
其定位方法为: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或者是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应以患儿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如下图1)然而据文献记载,学者研究表明,小儿臀部骨肉发育差,在光镜下小儿的臀大肌纤维直径为7.5um-8um,成人则为87.5um。
小儿臀部小,臀部肌注时,患儿欠合作,如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向、深度及操作不当,易造成坐骨神经药物注射伤。
另有文献报道,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在成人罕有发生,而小儿并非少见。
新生儿因解剖和生理的特点,臀部肌肉极不完善,即便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注射部位临近坐骨神经,加之药液的刺激,也难以避免发生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
再者,婴幼儿肌肉注射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并以患儿三横指法来定位,而在临床应用中却又很难按照此法定位,故操作中的随意性大,这无疑是造成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的极大隐患。
正确的方法据笔者的临床分析和文献研究,股外侧肌是股四头肌中最宽厚者,位于大腿的外侧及后部,注射区为大腿中段外侧,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
因此,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最为安全可靠,是预防新生儿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儿童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1、首先应该备齐消毒用品核对药物,和儿童的监护人解释准备操作的部位,让儿童放松不要绷紧肌肉,以取得合作。
2、一般肌肉注射取坐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皮肤等消毒液干了,排尽抽取药物的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相握笔的姿势一样进针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在注射的部位快速刺入肌肉。
一般进针2.5-3cm,松开左手抽动活塞看看有没有回血,如果没有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完后用干棉签按压进针的地方,同时快速拔针。
3、最后帮助患者恢复体位清理用品,嘱咐患者肌肉注射后必须在医院休息15分钟,才可以离开医院。
新生儿肌肉注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 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品、酒精棉球等用品
- 选择合适的肌肉注射部位,通常为大腿前外侧或臀部
2. 查看医嘱并确认药物:
- 仔细查看医嘱,确认需要注射的药物、剂量及途径
- 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外观
3. 患儿准备:
- 平躺或侧卧位置,暴露出拟选择的肌肉注射部位
-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由里向外环形擦拭
- 待皮肤完全干燥后,不要再次触摸该部位
4. 药物准备:
- 检查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
- 根据医嘱,准确吸取所需剂量的药液
- 排尽针头内的空气
5. 实施注射:
- 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将针头以30°-45°角度快速垂直刺入皮肤 - 确认针头位置,缓慢推进注射剂量
- 完成注射后,将针头缓缓拔出,同时用酒精棉球压住注射部位
6. 注意事项:
- 注射时,应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骨骼
- 注射后观察患儿皮肤反应,如有红肿、疼痛需注意
-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 当心针刺伤,妥善处理锐利废弃物
7. 记录和报告:
- 详细记录所给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时间和部位
- 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良反应
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新生儿肌肉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新生儿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新生儿肌肉注射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对于确保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肌肉注射操作流程【目的】肌肉注射法是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富且距大血管及神经较远处,其中最常见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部位】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在臀大肌深部,约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中点处下降至股部,其体表投影为自大转子尖至坐骨结节中点向下至腘窝。
注射时注意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线作一联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体位:(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外侧。
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小剂量注射。
【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⑴评估:①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②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③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程度及合作程度;④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肌肉组织状况。
⑵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肌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
2.患者准备⑴患者了解肌肉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药物作用及其副作用⑵取舒适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4.用物准备:治疗车、快速手消毒剂、棉签、碘伏、治疗巾、药液(核对药品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瓶身有无破损、裂痕;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无菌注射器2-5ml。
新生儿肌肉注射,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学术观点护理学
新生儿肌肉注射在许多医院仍有使用,也有部分医院将所有需要肌肉注射的药都改为静滴,原因是怕损伤神经。
笔者所在的医院对维生素K1这样的药,医生仍然喜欢开肌肉注射。
新生儿的肌肉注射与成人、儿童的部位均有所不同,笔者几年前刚到新生儿科时,正要采用执笔式肌肉注射,结果被老师指出,这是错误的方法,瞬间吓到笔者。
于是便开始不断地查找资料,现就关于新生儿肌肉注射的正确方法作如下分享。
错误的方法
婴幼儿由于臀大肌还不够发达,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或三角肌注射。
其中臀中肌、臀小肌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较广泛。
其定位方法为: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或者是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应以患儿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如下图1)
然而据文献记载,学者研究表明,小儿臀部骨肉发育差,在光镜下小儿的臀大肌纤维直径为7.5um-8um,成人则为87.5um。
小儿臀部小,臀部肌注时,患儿欠合作,如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向、深度及操作不当,易造成坐骨神经药物注射伤。
另有文献报道,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在成人罕有发生,而小儿并非少见。
新生儿因解剖和生理的特点,臀部肌肉极不完善,即便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注射部位临近坐骨神经,加之药液的刺激,也难以避免发生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
再者,婴幼儿肌肉注射可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并以患儿三横指法来定位,而在临床应用中却又很难按照此法定位,故操作中的随意性大,这无疑是造成新生儿坐骨神经损伤的极大隐患。
正确的方法
据笔者的临床分析和文献研究,股外侧肌是股四头肌中最宽厚者,位于大腿的外侧及后部,注射区为大腿中段外侧,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
因此,采用股外侧肌内注射最为安全可靠,是预防新生儿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见图2)
根据解剖观察测量结果,提出股外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如下:
股外侧肌定位方法一:
于髂前上棘至股骨外侧髁连线分为三等份,其中份即为股外侧肌肉注射的安全区,即相当于股外侧中段部位,该区上界距髂前上棘约3-3.5cm,下界距髌骨
上缘约2.8-3.2cm,范围大约(2.9cm -3.5cm)*(2.6cm-3.2cm)大小,适合长期的注射。
股外侧肌定位方法二:
取大腿外侧中段,护士两中指分别放在新生儿股骨大转子、膝关节上定两点连线,再以两拇指将连线截成相对均衡的三等分,中段宽约1.5cm(约一指宽度)处,即为股外侧肌注射区域。
进针方向与股骨长轴一致,角度30°-40°,深为15-20mm。
股外侧肌定位方法简单,易掌握,注射部位不易被污染,减少了局部感染的机会,注射时无需解开上衣和尿裤,新生儿暴露少,减少了受凉机会,确保了患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