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物技术进展2016年㊀第6卷㊀第3期㊀212~218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研究论文Articles㊀收稿日期:2016 ̄01 ̄24ꎻ接受日期:2016 ̄03 ̄15㊀作者简介:梁果义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ꎮTel:010 ̄68727127ꎮE ̄mail:liangguoyi@slpharm.com.cn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制备研究梁果义ꎬ㊀刘晓航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ꎬ北京100043摘㊀要:为了获得高活性高纯度的rhIFNα2bꎬ对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克隆㊁表达ꎬ并深入研究了其纯化工艺ꎮ采用重叠延伸PCR法合成了编码IFNα2b的基因ꎬ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 ̄IFNα2bꎬ获得了稳定的工程菌种ꎮ发酵产物通过破菌㊁洗涤获得包涵体ꎬ再经过变性㊁复性㊁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纯化ꎬ得到rhIFNα2b纯品ꎬ其比活可达1ˑ108IU/mgꎮ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和长效制剂奠定了基础ꎮ关键词:干扰素α2bꎻ制备ꎻ表达ꎻ纯品DOI:10.3969/j.issn.2095 ̄2341.2016.03.11StudyonthePreparationofRecombinantHumanInterferonα2bLIANGGuo ̄yiꎬLIUXiao ̄hangCompanyProfileofBeijingSLPharmꎬBeijing100043ꎬChinaAbstract:Recombinanthumaninterferonα2bwaspreparedbycloningꎬexpressionꎬpurificationforobtainingrhIFNα2bwithhighactivityandpurity.OverlapextensionPCRwasperformedtoobtainthegeneencodingforIFNα2b.AprokaryoticvectorexpressingrhIFNα2bwasconstructedsuccessfully.TheexpressionvectorpBV220 ̄IFNα2bwastransformedintoE.colistrainDH5α.Afterfermentationꎬthebacteriacellswascollectedandlysed.FinallyꎬtherhIFNα2bwaspurifiedbydenaturationꎬrenaturationꎬionexchangechromatographyandgelfiltrationchromatographyꎬanditsspecificactivityreached1ˑ108IU/mg.Theresultswasexpectedtolaythefoundationforpreclinicalresearchandlong ̄actingpreparation.Keywords:interferonα2bꎻpreparationꎻexpressingꎻpurify㊀㊀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ꎬ具有普遍的生物学功能ꎬ可以抵抗病毒感染ꎬ影响细胞生长㊁分化和调节生物机体免疫的功能ꎮ它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使用数年ꎬ在治疗病毒性感染㊁癌症和多发性免疫疾病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ꎮ目前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已批准干扰素上市ꎬ治疗约30多种疾病ꎬ如慢性乙型肝炎(CHB)㊁SARS病毒㊁毛细胞白血病㊁尖锐湿疣㊁艾滋病患者的卡波济肉瘤㊁慢性肉芽肿瘤㊁病毒性红眼病㊁病毒性角膜炎㊁唇和生殖器疱疹㊁水痘㊁慢性宫颈炎和巨细胞病毒病[1~4]等ꎮ目前所报道过的干扰素按照细胞结构和来源可分为α㊁β㊁γ干扰素3个型别ꎬα干扰素又称人白细胞干扰素ꎬ它是由B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ꎮα干扰素亚型至少有23种ꎬ成簇分布于人第9号染色体的p22区ꎬ总长度1~2kbꎬ没有内含子ꎮ干扰素α2b是由1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多肽[3]ꎬ理论值分子量为19237Daꎬ含4个Cys残基ꎬ形成2个分子内二硫键(Cys1和Cys98㊁Cys29和Cys138)ꎬ其中Cys29和Cys138之间的二硫键对IFNα2b形成特定的立体结构和表现生物活性非常重要[5ꎬ6]ꎮIFNα2b等电点在pH5~6之间ꎬ在pH2.5的溶液中稳定ꎬ在0.1%SDS溶液中稳定ꎬ对热亦稳定ꎬ对各种蛋白酶敏感ꎮ天然α干扰素无糖基化位点ꎮ目前已有40kDaPEG修饰的IFN ̄α2a(Pegasys )和12kDaPEG修饰的IFN ̄α2b. All Rights Reserved.(PegIntron Shering ̄Plough)应用于临床ꎬ这两类产品都能够延长IFN ̄α在体内的半衰期ꎮ然而ꎬPEG修饰的IFN ̄α在体外的抗病毒活性较之未经修饰的IFN ̄α都有所降低[7]ꎮ修饰过的干扰素延长半衰期ꎬ改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ꎮ干扰素的制备是干扰素药物研发的一个难点ꎮ虽然包涵体复性过程繁琐㊁收率低ꎬ但是表达量高㊁成本低㊁生产周期短ꎬ干扰素通常以大肠杆菌包涵体的形式表达ꎮ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拼接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 ̄IFNα2bꎬ获得了工程菌种ꎬ改进了纯化方法ꎬ加入凝胶过滤层析ꎬ制备高纯度的样品ꎬ提高了生物活性ꎬ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药学研究和长效制备提供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实验材料DH5α感受态细胞为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ꎬ质粒pBV220为本实验室保存ꎬDNA片段由北京三博远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ꎻ核酸纯化试剂盒㊁质粒提取试剂盒为Omega公司产品ꎻ低分子量核酸标记物TaKaRaDL2000㊁dNTP㊁各种限制性内切酶㊁T4DNA连接酶为TaKaRa公司产品ꎻpfuDNA聚合酶为TianGen公司产品ꎻ氨苄青霉素为石药集团产品ꎻTris为Pro ̄mega公司产品ꎻSDS㊁丙烯酰胺㊁甲叉双丙烯酰胺为Sigma公司产品ꎻTryptone㊁Yeastextraction为OXIOD公司产品ꎻ结晶紫为北京旭东化工厂产品ꎻRPMI1640为GBICO公司产品ꎻ其余为国产分析纯试剂ꎮQSepharoseFastFlow㊁SephacrylS ̄100均为GE公司产品ꎬ其他溶液配方见表1ꎮ1.2㊀实验方法1.2.1㊀IFNα2bDNA片段的合成㊀DNA片段的设计参考魏开坤等[8]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基因序列ꎬ根据实验设计把α2b全基因分成16个片段ꎬ即A1~A16个序列(表2)ꎬ接着以顺序拼接成整条寡核苷酸ꎬ相临的片段之间均包含一部分重叠序列ꎬ并在N末端和C末端相应导入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㊁SalⅠ的酶切位点ꎮ表1㊀本研究所用到的溶液配方Table1㊀Solutionformulausedinthisstudy.溶液名称配方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Lꎬ酵母提取物5g/LꎬNaCl10g/LꎬpH7.5裂解缓冲液20mmol/LTris ̄HClꎬ4mmol/LEDTAꎬpH8.0包涵体洗涤液A20mmol/LTris ̄HClꎬ1mol/L尿素ꎬ1%TritonX ̄100ꎬ0.15mol/LNaClꎬ2mmol/LEDTAꎬpH8.0包涵体洗涤液B20mmol/LTris ̄HClꎬ2mol/L尿素ꎬ1%TritonX ̄100ꎬ0.15mol/LNaClꎬ2mmol/LEDTAꎬpH8.0变性缓冲液100mmol/LTris ̄HClꎬ6mol/L盐酸胍ꎬ0.15%β ̄巯基乙醇复性缓冲液20mmol/LTris ̄HClꎬ0.5mol/L甘氨酸ꎬ0.15%PEG ̄6000ꎬ4mmol/LEDTAꎬpH8.0平衡缓冲液A10mmol/LTris ̄HClꎬpH8.0洗脱缓冲液A10mmol/LTris ̄HClꎬ0.2mol/LNaClꎬpH8.0平衡缓冲液B20mmol/LPBꎬ0.15mol/LNaClꎬpH7.0㊀㊀利用重叠延伸PCR法进行rhIFNα2b全基因合成ꎮ延伸PCR法扩增IFNα2b流程:①将片段A1~A4㊁A5~A8㊁A9~A12㊁A13~A16四四混合ꎬ配制PCR反应混合物进行PCR延伸ꎮ将A1~A4㊁A5~A8㊁A9~A12㊁A13~A16各组PCR产物标记为B1㊁B2㊁B3㊁B4ꎮ②将B1㊁B2作为核心模板ꎬA1㊁A8作为两头的引物ꎻ将B3㊁B4作为核心模板ꎬA9㊁A16作为两头的引物ꎻ配制PCR反应混合物ꎬ进行PCR延伸ꎮ将B1㊁B2㊁A1㊁A8组和B3㊁B4㊁A9㊁A16组PCR产物标记为C1㊁C2ꎮ将C1㊁C2作为核心模板ꎬA1㊁A16作为两头的引物ꎬ配制PCR反应混合物ꎬ进行PCR循环ꎮ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最终扩增产物[9]ꎮ1.2.2㊀表达质粒pBV220 ̄IFNα2b的构建㊀通过312梁果义ꎬ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制备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表2㊀α2b基因片段序列Table2㊀Sequenceofα2bgenefragment.序列名称序列(5ᶄң3ᶄ)A15ᶄ ̄GAGGAATTCATGTGTGACCTGCCGCAGACCCACTC ̄3ᶄA25ᶄ ̄GAGCCAGCAGCATCAGGGTACGACGAGAACCCAGAGAGTGGGTCTGCGGCAG ̄3ᶄA35ᶄ ̄CCTGATGCTGCTGGCTCAGATGCGTCGTATCTCTCTGTTCTCTTGCCTGAAAG ̄3ᶄA45ᶄ ̄CTCTTCCTGCGGGAAACCGAAGTCGTGACGGTCTTTCAGGCAAGAGAACAG ̄3ᶄA55ᶄ ̄GGTTTCCCGCAGGAAGAGTTCGGTAACCAGTTCCAGAAAGCTGAAACCATCC ̄3ᶄA65ᶄ ̄GAAGATCTGCTGGATCATTTCGTGCAGAACCGGGATGGTTTCAGCTTTCTG ̄3ᶄA75ᶄ ̄AAATGATCCAGCAGATCTTCAACCTGTTCTCTACCAAAGACTCTTCTGCTGC ̄3 A85ᶄ ̄GGTGTAGAATTTGTCCAGCAGGGTTTCGTCCCAAGCAGCAGAAGAGTCTTTGG ̄3ᶄA95ᶄ ̄GCTGGACAAATTCTACACCGAACTGTACCAGCAGTTGAACGACCTGGAAGC ̄3ᶄA105ᶄ ̄GGTTTCGGTAACACCAACACCCTGGATAACGCAAGCTTCCAGGTCGTTCAAC ̄3ᶄA115ᶄ ̄TGTTGGTGTTACCGAAACCCCGCTGATGAAAGAAGACTCTATCCTGGCTGTTC ̄3ᶄA125ᶄ ̄CAGGTACAGGGTGATACGCTGGAAGTATTTACGAACAGCCAGGATAGAGTC ̄3ᶄA135ᶄ ̄CGTATCACCCTGTACCTGAAAGAAAAGAAATACTCTCCGTGCGCTTGGGAAG ̄3ᶄA145ᶄ ̄GAGAGAAAGAACGCATGATTTCAGCACGAACAACTTCCCAAGCGCACGGAG ̄3ᶄA155ᶄ ̄AATCATGCGTTCTTTCTCTCTGTCTACCAACCTGCAGGAATCTCTGCGTTC ̄3ᶄA165ᶄ ̄GACGTCGACTCATTCTTTAGAACGCAGAGATTCCTGC ̄3ᶄ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基因IFNα2b的PCR产物ꎬ与表达载体pBV220进行EcoRⅠ与SalⅠ双酶切ꎬ于37ħ酶切3hꎬ回收备用ꎮ目的片段经过内切酶EcoRⅠ与SalⅠ消化ꎬ将消化后的目的片段IFNα2b和同样酶切后载体pBV220的连接体系混合ꎬ产物于4ħ孵育过夜ꎮ取部分连接体系热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ꎮ32ħ孵育0.5hꎬ涂布于含相应抗性的LB平板ꎬ平板置于超净台晾干ꎮ32ħ培养箱过夜培养ꎮ挑取克隆ꎬ经过质粒小量制备后ꎬ进行EcoRⅠ与SalⅠ双酶切ꎬ于37ħ酶切3hꎬ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反应产物ꎮ阳性菌落菌种保藏后测序ꎮ1.2.3㊀重组pBV220 ̄rhIFNα2b的表达验证㊀将阳性菌落按照1%比例接种到含50μg/mL氨苄青霉素的新鲜LB培养基中ꎬ于32ħꎬ200r/min培养3hꎬ升温至42ħꎬ继续培养4hꎮ于6000r/min离心5minꎬ收获菌体沉淀ꎬ向沉淀中加入100μL水重悬ꎬ取10μL加入10μL2ˑLoadingBuffer沸水浴5minꎬ取10μL上样ꎮ把上述方法诱导表达后获得的菌体沉淀重悬ꎬ超声破碎ꎬ12000r/min离心20minꎬ分别取上清㊁沉淀ꎬ15%SDS ̄PAGE电泳ꎬ观察目的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的表达情况ꎮ1.2.4㊀基因工程菌pBV220 ̄IFNα2b/DH5α的发酵培养㊀一级种子培养:将150mL甘油保存菌接种于装有100mLLB液体培养基(Ampicillin100μg/mL)的250mL三角瓶中ꎬ于32ħꎬ200r/min培养约10hꎮ二级种子培养:以120μL/200mL的接种量接种一级种子培养液于10个装有200mLLB液体培养基(含氨苄青霉素100μg/mL)的500mL三角瓶中ꎬ于32ħ㊁200r/min培养约12hꎮ发酵:发酵罐工作容积:20Lꎻ种子液接种量:10%ꎬ共2Lꎮ按10%接种量将二级种子培养液接种到30L发酵罐中进行培养ꎬ发酵体积为20LꎬpH控制在7.00ʃ0.05ꎬ通过发酵控制系统自动补加5mol/LNaOH调节pHꎮ温度控制在32ħꎬ溶氧控制在30%以上ꎬ培养过程中可通过提高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来提高溶氧量ꎮ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检测细菌密度和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ꎮ培养菌株至OD600约为3.5时ꎬ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几乎消耗完毕ꎬ以2mL/min的流速滴加补料41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液ꎬ培养至OD600约为4时ꎬ迅速升温至42ħꎬ热诱导表达3hꎬ离心收集湿菌体ꎮ1.2.5㊀重组蛋白rhIFNα2b的分离纯化[10]㊀表达后菌液的处理:按200g发酵湿菌体加4L起始缓冲液ꎬ均匀悬浮细菌后ꎬ进行超声破碎ꎬ1L/次ꎬ1200Wꎬ超声1sꎬ间隙1sꎬ40minꎮ8000r/min离心20minꎬ收集包涵体沉淀ꎮ将包涵体沉淀分别用包涵体洗涤液A㊁包涵体洗涤液B㊁起始缓冲液洗涤一次ꎬ8000r/min离心20minꎬ收集包涵体ꎮ将包涵体沉淀用包涵体缓冲液溶解(10mL/g包涵体沉淀)ꎬ4ħ搅拌过夜ꎬ8000r/min离心20minꎬ收集上清液ꎬ即为包涵体变性液ꎮ包涵体蛋白的复性:在缓慢磁力搅拌下ꎬ将包涵体变性液以1ʒ100(V/V)加入到复性缓冲液中ꎬ完全加入后静置4hꎮ复性蛋白的透析:将复性蛋白装入处理好的透析袋(截留分子量为14kDa)ꎬ完全浸入20倍样品体积的10mmol/LTris ̄HClꎬpH8.0透析液中透析24hꎮ其间可更换3次透析液ꎮ透析完成后收集蛋白溶液ꎬ8000r/min离心20minꎬ收集上清液备用ꎮQ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用平衡缓冲液A对层析柱进行平衡ꎬ使得流出液的电导㊁pH和平衡缓冲液A一样ꎬ将透析离心后所获得的目的样品上样ꎮ用平衡缓冲液A淋洗ꎬ去除非特异性吸附的蛋白ꎮ用洗脱缓冲液A进行洗脱ꎬ流速为0.5mL/minꎮ用15%SDS ̄PAGE电泳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ꎮ把收集的样品用超滤的方法进行浓缩处理ꎬ准备下一步纯化ꎬ选择截留分子量为5000kDa的膜包ꎮSephacrylS ̄100凝胶过滤层析:用平衡缓冲液B对层析柱进行平衡ꎬ使得流出液的电导㊁pH和平衡缓冲液B一样ꎬ将超滤浓缩后所获得的目的样品上样ꎮ用平衡缓冲液B进行洗脱ꎬ流速为1mL/minꎬ分段收集ꎮ用15%SDS ̄PAGE电泳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ꎮ1.2.6㊀蛋白含量测定㊀蛋白质含量测定使用Lowry法(即Folin ̄酚法)[11]ꎮ精密称取牛血清白蛋白ꎬ用水溶解成不同的浓度作为标准蛋白质溶液ꎬ取一定量的样品适当稀释ꎬ测得样品吸光度ꎮ以标准品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ꎬ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ꎬ将样品对应的吸光度代入直线回归方程ꎬ计算样品的蛋白质含量ꎮ1.2.7㊀体外生物活性测定㊀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干扰素的体外生物学活性[12]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重叠延伸PCR法合成IFNα2bcDNA经过三步重叠PCRꎬ最终检测结果见图1ꎬ可见PCR产物在500bp左右出现了谱带ꎮ条带清晰ꎬ大小与设计相同ꎬ可用于后续构建实验ꎮ图1㊀干扰素α2b的PCR扩增Fig.1㊀PCRamplificationsofIFNα2b.M:DL2000Markerꎻ1:重叠PCR扩增的IFNα2b2.2㊀提取质粒后进行双酶切对阳性重组子的验证挑取转化后平板中的克隆子ꎬ培养后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ꎬ用EcoRⅠ和SalⅠ酶切ꎬ在500bp左右的位置ꎬ泳道2出现了谱带(图2)ꎬ证明质粒中插入基因与目的基因大小相同ꎬ说明质粒构建成功ꎮ2.3㊀对阳性克隆重组子的诱导表达验证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ꎬ测序结果与设计相同ꎮ进行诱导表达验证ꎬ并进行15%SDS ̄PAGE检测ꎬ结果见图3ꎮ与诱导前相比ꎬ诱导后蛋白表达明显ꎬ且与α2b标准品大小相同ꎬ证明菌种可表达α2b蛋白ꎮ分别取菌体沉淀超声破碎后的上清和沉淀进行15%SDS ̄PAGE检测ꎬ结果证实其为包涵体表达ꎮ2.4㊀基因工程菌pBV220 ̄IFNα2b/DH5α的发酵培养3批发酵的湿菌体进行15%SDS ̄PAGE分析ꎬ电泳图谱见图4ꎮ可见蛋白表达明显ꎬ该菌种512梁果义ꎬ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制备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图2㊀pBV220 ̄IFNα2b酶消化Fig.2㊀EnzymedigestionofpBV220 ̄IFNα2b.M:DL100PlusDNAMarkerꎻ1:EcoRⅠ和SalⅠ酶切pBV220ꎻ2:EcoRⅠ和SalⅠ酶切pBV220 ̄IFNα2b图3㊀pBV220 ̄rhIFNα2b诱导表达Fig.3㊀InducedexpressionofpBV220 ̄rhIFNα2b.1:未经诱导的pBV220 ̄IFNα2bꎻ2:热诱导的pBV220 ̄IFNα2bꎻ3:标准蛋白rhIFNα2b图4㊀rhIFNα2b表达的电泳检测Fig.4㊀DetectionofrhIFNα2bexpressionby15%SDS ̄PAGE.M:Markerꎻ1~3:3批发酵菌体的总蛋白可用于发酵制备α2b蛋白ꎮ电泳检测3批样品中ꎬ在分子量20kDa左右的位置都有明显的一条蛋白条带ꎬ同目的蛋白的分子量一致ꎬ此发酵工艺稳定ꎬ能够获得目的蛋白ꎮ2.5㊀重组蛋白rhIFNα2b的分离纯化2.5.1㊀表达后菌液处理的电泳分析结果㊀按实验1.2.5方法ꎬ菌种经发酵培养ꎬ菌体破碎ꎬ包涵体洗涤ꎬ各阶段进行15%SDS ̄PAGE分析ꎬ电泳图谱见图5ꎮrhIFNα2b的分子量为19.2kDaꎬ在对照品22kDa和14kDa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ꎬ即为rhIFNα2b的表达产物ꎮ目的蛋白存在于离心沉淀中ꎬ破菌上清中没有ꎬ说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ꎮ图5㊀rhIFNα2b包涵体的电泳检测Fig.5㊀DetectionofrhIFNα2binclusionbody.M:低分子量蛋白Markerꎻ1:重组大肠杆菌的总蛋白ꎻ2:重组大肠杆菌的可溶性蛋白ꎻ3~5:经包涵体洗涤液A~C冲洗后的重组大肠杆菌非可溶性蛋白2.5.2㊀QSepharoseFast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电泳分析结果㊀将Q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洗脱收集的样品做15%SDS ̄PAGE检测ꎬ观察每一步层析的洗脱情况及其纯度ꎬ电泳结果见图6ꎮ图6㊀rhIFNα2b离子交换层析的电泳检测Fig.6㊀DetectionofrhIFNα2bonIEC.M:低分子量蛋白Markerꎻ1:QSepharoseFastFlow峰值蛋白2.5.3㊀SephacrylS ̄100凝胶过滤层析及电泳分析结果㊀按照SephacrylS ̄100凝胶过滤层析的蛋白出峰情况分段收集的样品进行15%SDS ̄PAGE检测ꎬ观察各个样品中蛋白条带的分布情况及其纯度ꎬ电泳图谱见图7ꎮ分析QSepharoseFF洗脱液的电泳检测结果ꎬ除了目的蛋白条带还有2~3条杂蛋白ꎬ而且分子量大于目的蛋白ꎬ可以尝试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进一步分离ꎮ凝胶过滤层析分段61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收集10瓶ꎬ第7~10瓶没有杂蛋白ꎬ可以合并保存ꎮ2.5.4㊀蛋白质收率㊀蛋白质粗提过程中ꎬ每取200g湿菌体ꎬ获包涵体50gꎬ包涵体变性液500mLꎬ可分批复性ꎮ每200g湿菌体可获rhIFNα2b纯品218mgꎮ蛋白质复性后各步蛋白含量㊁活性等情况见表3(3批复性结果)ꎮ对比3批的实验结果ꎬ生物活性都达到了1ˑ108IU/mgꎬ目的蛋白活性稳定ꎬ回收率可达4.0%以上ꎬ此工艺可行ꎬ能够用于放大生产工艺的开发ꎮ图7㊀rhIFNα2b凝胶层析的电泳检测Fig.7㊀DetectionofrhIFNα2bonGFCby15%SDS ̄PAGE.1~10:分段收集的蛋白片段表3㊀rhIFNα2b纯化结果Table3㊀TheresultsofpurificationforrhIFNα2b.Lot方法总体积(mL)蛋白质含量(mg/mL)蛋白质(mg)活性(ˑ1010IU)比活(ˑ107IU/mg)蛋白产量(%)活性产量(%)纯化(X ̄fold)123复性47000.1758231.982.450000.1708502.132.545000.1958782.022.3123离子交换层析1900.8721661.338.020.267.23.32000.8161631.328.119.262.03.22400.8081941.517.822.174.83.4123凝胶过滤层析1020.32132.70.36114.018.24.61100.31935.10.35104.116.44.01040.35336.70.37104.218.34.33㊀讨论采用了重叠延伸PCR法成功合成了rhIFNα2b基因ꎬ构建了表达质粒pBV220 ̄rhIFNα2bꎬ表达产物rhIFNα2b在大肠杆菌DH5α中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ꎬ蛋白表达量可占全菌蛋白的23%~32%ꎮ发酵产物通过破菌㊁包涵体抽提㊁变性㊁复性㊁阴离子交换层析QSepharoseFF以及凝胶过滤层析SephacrylS ̄100的纯化方法ꎬ得到纯品rhIFNα2bꎬ比活达到1ˑ108IU/mgꎬ每200g湿菌体可获rhIFNα2b纯品218mgꎮ本实验在进行PCR时ꎬ将相邻片段两两互补延伸以后ꎬ再与相邻片段互补延伸ꎬ最后是两个大片段拼出全长基因ꎬ虽然步骤较多ꎬ但PCR效果较好ꎬ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ꎮ包涵体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ꎬ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蛋白在细胞内凝集ꎬ形成没有活性的固体颗粒ꎮ本实验包涵体洗涤中ꎬ采用低浓度的尿素能溶解部分杂蛋白ꎬTritonX ̄100能溶解脂质和脂膜蛋白ꎮ有文献报道ꎬ在复性过程中ꎬ会出现大量的二聚体ꎬ可能是一级结构错配造成的ꎬ一般采用离子交换和疏水层析的方法纯化[13]ꎮ本实验重新优化了菌种ꎬ采用两步色谱法分离纯化rhIFNα2bꎬ凝胶过滤层析替代疏水层析ꎬ生物活性大大提高ꎮ本研究合成了编码IFNα2b的基因ꎬ构建了表达载体pBV220 ̄IFNα2bꎬ并在大肠杆菌DH5α内得到表达ꎮ同时建立了rhIFNα2b大肠杆菌表达后的分离纯化工艺ꎮ发酵产物通过破菌㊁经过裂解㊁洗涤液去除杂质获得高纯度的包涵体ꎬ变㊁复性㊁Q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SephacrylS ̄100进行纯化ꎬ得到rhIFNα2b纯品ꎬ其比活可达1ˑ108IU/mg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侯云德.干扰素及其临床应用[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81ꎬ3.712梁果义ꎬ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的制备研究. All Rights Reserved.[2]㊀吴梧桐ꎬ丁锡申ꎬ刘晶晶.基因工程药物-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1996.[3]㊀吴玉厚ꎬ吴冰洁ꎬ周国利ꎬ等.干扰素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ꎬ2007ꎬ32(7):2-4.[4]㊀侯相山ꎬ王洪水.干扰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ꎬ2007ꎬ35(6):1700-1702.[5]㊀何成ꎬ朱运松.干扰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手册ꎬ1994ꎬ17(4):145-147ꎬ155. [6]㊀LeighJWꎬPaulPTꎬMarkRWꎬetal..Zincmediateddimerofhumaninterferonα2brevealedbyX ̄raycrystallographyRa ̄maswamy[J].Structureꎬ1996ꎬ4(12):1153-1163. [7]㊀BrunoRꎬSacchiPꎬCimaSꎬetal..Comparisonofpeginterferon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dynamicprofiles[J].J.Viral.Hepat.ꎬ2012ꎬ19(1):33-36.[8]㊀魏开坤ꎬ马学军ꎬ张丽兰ꎬ等.人α2b型干扰素的基因合成㊁表达质粒构建及产物的制法[P].中国ꎬ99125966.1ꎬ2001.[9]㊀萨姆布鲁克Jꎬ拉塞尔DWꎬ著ꎬ黄培堂ꎬ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2ꎬ391-396. [10]㊀汪家政ꎬ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0ꎬ111-112.[11]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34)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10.[12]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71-72)[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2010.[13]㊀韩霭辰ꎬ王劲峰.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分离重组人干扰素a2b[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ꎬ2012ꎬ40(6):8-12.812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根据来源、基因序列和氨基酸组成分类I 型干扰素: IFNa、IFNB、IFN T、IFN CO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免疫调节(较弱)其中IFN-a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型干扰素:干扰素Y (IFNy)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功能:免疫调节>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Tc细胸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趋化作用>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2.根据动物来源确定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lFN),小鼠干扰素(MulFN) o免疫调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 Y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 II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 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效果。
在适宜的条件下,IFN 丫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
IFN Y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IFN 丫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特别是抑制B细胞生成I gEo•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 Y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影响:①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 II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生物技术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改变细胞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生产药物或医疗产品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名词解释。
1.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细胞或其组分进行实验室操作的一系列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纯化等,可用于生产药物、治疗疾病、改良农作物等领域。
2.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产生特定的性状或产物。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激素、疫苗等药物。
3. 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常被用作药物,如重组人胰岛素、重组干扰素等。
4. 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药物。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制药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生物相容性,通常用于治疗癌症、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5. 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是指在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后,其他公司生产的与原研药相似的生物制药产品。
生物仿制药的研发需要严格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以确保其与原研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一致性。
6.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以治疗遗传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基因治疗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7.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是将动植物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增殖、传代的过程。
这一技术在生物技术制药中被广泛应用,用于生产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药产品。
8.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等领域。
9. 疫苗。
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生物制品,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或细胞免疫应答,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生物技术制药中的疫苗包括重组疫苗、DNA疫苗等。
•42•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1月第21卷第2期重组人干扰素琢-lb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价值探析何志炜张桂文刘振声(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东莞523000)摘要: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a-1b洽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洽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各63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洽疗,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1b辅助洽疗,总疗程6d。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免疫功能、致炎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V0.05);研究组洽疗后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白介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P V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V0.05);研究组洽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V0.05)。
结论: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1b辅助洽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重组人干扰素;致炎因子;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最易引起小儿呼吸系统炎症,常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临床症状多以咳嗽、喘息等为主,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2]o 临床对于RSV感染的致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尚无特效药物对抗。
以往常规抗病毒、止咳、化痰等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患儿症状,但对炎症、免疫功能的改善难以让人满意,临床应用存在争议。
重组人干扰素属于新兴基因工程药物,可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目前已应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疗效叫本研究以126例RSV感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重组人干扰素a-1b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科室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
重组人干扰素(生长激素)市场发展现状1. 概述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癌症、病毒感染和免疫相关疾病。
它模拟和增强人体内天然产生的干扰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细胞生长来达到治疗目的。
重组人干扰素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快速增长,本文将探讨其市场发展现状。
2. 市场规模与趋势重组人干扰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根据行业报告,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相同的增长趋势。
主要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新药研发的推动。
3. 市场细分重组人干扰素市场可以根据产品类型和治疗领域进行细分。
3.1 产品类型目前市场上主要有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三种类型的重组人干扰素。
其中,α-干扰素类药物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在各种治疗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β-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而γ-干扰素则用于肿瘤等特定治疗领域。
3.2 治疗领域重组人干扰素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最主要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学、免疫学、病毒学和其他疾病。
肿瘤学是市场上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重组人干扰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癌症,如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等。
此外,重组人干扰素也被用于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毒感染和多发性硬化症等免疫相关疾病。
4. 市场驱动因素重组人干扰素市场的增长得益于多个驱动因素。
4.1 人口老龄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重组人干扰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因此人口老龄化是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4.2 新药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重组人干扰素的研发不断推进。
这些新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
5. 技术发展和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组人干扰素的生产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引入,使得重组人干扰素的制备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基因工程药物之干扰素的制备流程概述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基因工程药物,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扰素的制备流程,包括干扰素的基因工程、表达和纯化等主要步骤。
1. 干扰素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基因工程是制备干扰素的第一步,可以通过重组DNA技术构建包含干扰素基因的重组质粒。
具体步骤如下:•选择干扰素基因:从已知的干扰素基因库中选择合适的基因序列。
•克隆基因:将选定的干扰素基因通过PCR扩增等技术获得基因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将干扰素基因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
2. 干扰素的表达完成基因工程后,接下来是通过表达系统将干扰素基因表达为蛋白。
常见的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等,其中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是最常用的。
表达步骤如下:•转染表达宿主: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导入表达宿主中。
•培养表达宿主: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表达宿主,促使干扰素基因表达为蛋白。
•蛋白提取:采用合适的方法提取表达的干扰素蛋白。
3. 干扰素的纯化获得表达的干扰素蛋白后,还需要进行纯化步骤,将目标蛋白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确保干扰素的纯度。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亲和层析:利用干扰素与某种亲和基质之间的特异识别作用,实现干扰素的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层析:根据蛋白的电荷性质,通过离子交换柱将干扰素与杂质分离。
4. 干扰素的检测与质控最后一步是对制备好的干扰素进行检测与质控,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SDS-PAGE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等:•SDS-PAGE凝胶电泳:通过电泳分析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Western blotting:通过特异抗体的靶向检测确认蛋白的存在。
结语通过上述步骤,干扰素的制备工作完成,得到的干扰素蛋白可以用于临床治疗等用途。
干扰素的基因工程、表达和纯化过程都需要严格控制,保证干扰素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重组人干扰素α1b说明书【中文名称】重组人干扰素α1b【产品英文名称】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2b【功效主治】本品适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
已有临床试验结果或文献报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流行性出血热和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等有效,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淋巴瘤等。
【化学成分】主要组成成分:重组人干扰素α1b【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
干扰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有效的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清除早期恶变细胞等。
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人用量3倍(按体重计算)的本品,无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试验:狗注射人用剂量5.6倍和28倍;大白鼠注射人用剂量的5.6倍、28倍和140倍(均按体重计算),分别连续注射3个月【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本品时应慎用安眠药及镇静药。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温和,最常见的是发热、疲劳等反应,常在用药初期出现,多为一次性和可逆性反应;其他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痛、关节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颗粒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象异常,停药后可恢复。
如出现上述患者不能忍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
【禁忌症】1 已知对干扰素制品过敏者。
2 有心绞痛、心机梗塞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心血管病史者。
3 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本品的副作用者。
4 癫痫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者。
【产品规格】10μg【用法用量】每支用灭菌注射用水1ml溶解,肌肉或皮下注射。
剂量和疗程如下:慢性乙型肝炎:本品30~50μg/次,隔日1次,皮下或肌内注射,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从干扰素最初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50年,当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用加热灭活的流感病毒孵育小鸡尿囊绒膜会产生一种物质,它能对肝病毒的感染产生抵抗。
1957年,Proc R Soc Lond B Biol Sci刊登了他们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Isaacs和Lindenmann将这种因子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
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干扰素的研究更加深入,各型干扰素、干扰素亚型及其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目前已经确认干扰素三种主要生物学作用为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同时,由于DNA重组技术应用,干扰素制备技术也得到很大提高, 干扰素的研制经历了人白细胞干扰素、重组技术干扰素等阶段。
但在重组DNA技术发展和应用以前,分离纯化工艺的收率较低,而且有潜在病毒污染的危险。
1981年重组DNA技术的成功,提供了一种经济的方法得以产生大量纯化的重组人干扰素。
【1】干扰素是一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氨基酸结构、抗原性和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三类:IFN-α, IFN-β和IFN-γ。
α干扰素为多基因产物,分为许多亚型,其中IFN-α1b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以及免疫调节。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1995年版开始收载细胞因子类制品,分别是“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 “冻干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
“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是用特定的诱生剂诱导健康人白细胞,经提取后制成的冻干干扰素。
由于该制品生产原料来源困难,工艺复杂,收率低,价格昂贵,并且具有血源性病毒污染的潜在风险,随着基因工程干扰素的出现已被淘汰,《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不再收载该制品。
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起,采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干扰素α1b制品命名为“重组人干扰素α1b”。
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人干扰素α1b的编码基因引入某种工程菌(大肠杆菌)后,高效地表达该基因产物,再经分离、纯化、冻干制得。
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
干扰素的制备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来实现的,下面将介绍干扰素的工艺制备流程。
1. 基因克隆在干扰素的工艺制备中,首先需要进行基因克隆。
这一步是将目标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 DNA 分子。
常用的表达载体包括质粒和病毒载体。
基因克隆的具体步骤如下:1.1 选择目标基因:根据所需要制备的干扰素类型,选择相应的目标基因序列。
1.2 购买引物:根据目标基因设计引物,并购买合成。
1.3 PCR 扩增:使用引物进行 PCR 扩增,得到目标基因的 PCR 产物。
1.4 酶切与连接:将目标基因的 PCR 产物切割与载体进行连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
常用的酶切酶有 EcoRI、BamHI、XhoI 等。
1.5 转化:将重组 DNA 转化至宿主菌中,如大肠杆菌,以便后续大规模培养。
2. 克隆表达在克隆表达阶段,需要将重组 DNA 导入到宿主细胞中,并使其表达干扰素。
克隆表达的具体步骤如下:2.1 酵母菌检测: 通过将宿主细胞转化至酵母菌中,进行孢子碟试验来筛选高表达的菌株。
2.2 培养: 选取高表达的菌株进行大规模培养,提供充足的菌体用于干扰素的表达。
2.3 诱导表达: 通过添加合适的诱导剂,如等温诱导或化学诱导,使菌体产生干扰素。
2.4 培养时间控制: 根据不同的干扰素类型,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
2.5 菌体破碎: 将培养得到的菌体进行破碎,以释放干扰素。
2.6 干扰素纯化: 利用分离纯化技术,如柱层析、高效液相层析等,对菌体提取液进行纯化,得到纯净的干扰素。
3. 干扰素的活性检测制备干扰素后,需要对其进行活性检测,以确保其具有预期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干扰素活性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3.1 细胞抑制实验:通过对目标细胞进行处理,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来判断干扰素抑制细胞生长的能力。
3.2 抗病毒实验:通过对目标病毒感染细胞进行处理,并观察细胞感染情况,来判断干扰素抗病毒能力。
重组人干扰素的功能主治什么是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药物。
它是仿制自人体天然产生的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
重组人干扰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重组人干扰素的主要功能重组人干扰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主要包括:1.抗病毒功能:–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抗病毒能力;–调节炎症反应,降低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
2.抗肿瘤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3.免疫调节功能:–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激活和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
4.抗炎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重组人干扰素的主要主治疾病重组人干扰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以下主要疾病:1. 慢性乙型肝炎•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可以减轻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和损伤;•长期应用能够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可以通过抗病毒功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抑制肝癌的进展和发生。
3. 慢性丙型肝炎•通过抗病毒作用,可以减轻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和损伤;•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4. 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重组人干扰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调节免疫功能,延缓或控制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5. 皮肌炎和多分类肌炎•重组人干扰素可以通过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6.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重组人干扰素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预防血栓形成。
7. 乳腺癌、肺癌等实体肿瘤•重组人干扰素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肿瘤的敏感性。
基因工程药物之干扰素的制备流程引言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基因工程药物,对许多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病毒感染和癌细胞增殖,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介绍干扰素的制备流程,包括基因克隆、表达以及纯化的步骤。
1. 基因克隆在干扰素的制备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得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并进行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的主要步骤如下:1.1 DNA提取从人体组织或其他细胞中提取目标基因的DNA。
可以使用商业化的DNA提取试剂盒,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步骤进行提取。
1.2 PCR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目标基因。
设计引物,将目标基因序列扩增出来。
可以使用热稳定DNA聚合酶和PCR反应缓冲液进行PCR。
1.3 质粒构建将扩增得到的目标基因连接到适当的质粒载体上。
质粒载体可以选择常用的表达质粒,如pUC19。
连接可以使用DNA连接酶将目标基因和质粒连接。
1.4 转化将质粒构建得到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等适当的宿主细胞中。
可以使用热激冲法或电穿孔法等方法进行细胞转化。
2. 基因表达在基因工程药物制备中,基因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基因表达主要包括质粒构建、转染和蛋白表达等步骤。
2.1 质粒构建选取适当的表达质粒,将目标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上。
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和选择性抗生素标记,使得目标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
2.2 转染将构建好的表达质粒转染至宿主细胞中。
可以选择化学法、电穿孔法或者病毒载体转染等方法进行转染。
2.3 细胞培养转染成功后,将宿主细胞进行培养。
适当控制培养条件,保证细胞的生长和表达目标基因的稳定性。
2.4 蛋白表达在经过适当培养时间后,收获转染细胞,提取目标蛋白。
可以采用细胞裂解液提取的方法,利用离心等技术将目标蛋白提取出来。
3. 蛋白纯化蛋白的纯化是确保药物质量和活性的重要步骤。
蛋白纯化的主要步骤如下:3.1 细胞裂解将收获的转染细胞进行裂解,释放目标蛋白。
可以使用溶液裂解法、超声波法等方法进行细胞裂解。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种生物制药产品,可以抑制病毒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
本文将介绍重组人干扰素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和了解。
一、重组人干扰素的基本概念重组人干扰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人体干扰素,其基因来自于人类正常细胞。
通过重组DNA技术,将人体细胞中产生干扰素的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制备出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的重组人干扰素。
二、重组人干扰素的作用机制重组人干扰素主要通过干扰病毒和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发挥其治疗作用。
干扰素通过与病毒感染的细胞结合,阻止病毒进一步复制,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其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三、重组人干扰素的用途重组人干扰素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抗病毒治疗:重组人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治疗,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减少病情恶化。
2. 抗肿瘤治疗:重组人干扰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黑色素瘤、肝细胞癌等,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
3. 免疫调节治疗:重组人干扰素可以改善免疫功能,用于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等。
四、使用重组人干扰素的注意事项1. 使用前需详细了解重组人干扰素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用药;2. 使用过程中要经常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特别是长期使用时;3. 使用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规定剂量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擅自停药;4. 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保证药物质量不受影响;5.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乏力、肝功能异常等,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予以处理。
总结: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种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制药产品。
它通过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
ifn-α 是什么
ifn-α 是干扰素的简称。
是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
干扰素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干扰素有很多亚型,其中最大的一类亚型是α-干扰素。
重组人α-干扰素,是从人白细胞中克隆出α-干扰素基因,通过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在体外大规模生产出的人α-干扰素。
与天然α-干扰素相比,它纯度高、副作用低、疗效更确切。
重组人α-干扰素亚型较多,其中α-1b是正常中国人体内产生最多的一种亚型,经临床实验证明重组α-1b干扰素具有疗效显著,而副作用显著低于α-2a和α-2b的特点,因而更适合黄种人使用。
2024年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在市场中的规模,并对其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市场概述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生物制品,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和肿瘤疾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规模历史数据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五年中,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达到X%。
这主要得益于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其治疗效果的认可度提高。
市场规模预测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增长的预期,未来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市场规模将以每年X%的增长率增加。
这主要受益于人们对生物药物疗效的认可度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竞争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竞争。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生产商,提供着类似产品。
竞争主要来源于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
为了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前景展望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生物药物需求的不断增加,该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适应症可能出现,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此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也是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
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以上为2024年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市场规模分析的Markdown文档。
干扰素生产工艺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蛋白质,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治疗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
干扰素的生产工艺包括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部分。
基因工程是干扰素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从人体或其他动物中提取相关基因,然后将其插入到融合质粒或细胞株中。
目前常用的融合质粒是质粒pBR322,细胞株则多选用大肠杆菌(E.coli)。
将外源基因与质粒或细胞株插入时,需要加入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剪切,以保证外源基因能够正确插入。
接下来,利用转化法将融合质粒或细胞株引入宿主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重组细胞经过筛选和分离,最终能够获得具有干扰素基因的细胞株。
发酵工艺是干扰素生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代谢活动,生产目标产物。
干扰素的生产主要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发酵。
首先,将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理想培养基的发酵罐中。
理想的培养基是指含有合适的碳源、氮源、矿物质和辅助因子的培养基,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培养基的pH值、温度和搅拌速度等条件也需要适当控制,以保证微生物能够有效地生长和产生干扰素。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发酵罐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控制。
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溶氧和酸碱度等参数,可以调整培养条件,以提高干扰素的产量和纯度。
此外,还需要对干扰素进行纯化和浓缩处理。
一般采用柱层析和超滤等技术,将发酵液中的干扰素与其他杂质物进行分离和去除,最终得到较纯的干扰素溶液。
总之,干扰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部分。
基因工程通过插入外源基因将干扰素基因引入宿主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发酵工艺则利用重组细胞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通过监测和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最终得到较纯的干扰素产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干扰素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产量和纯度,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一、简介重组人干扰素(Interferon)是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体细胞中制造干扰素的基因导入细菌、真菌或动植物细胞中,并通过发酵、提取等步骤最终制备重组人干扰素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技术原理及优化方法。
二、生产工艺步骤1.基因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选择适合的重组表达宿主菌,如大肠杆菌、毕赤酵母等。
–将编码重组人干扰素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
–将表达载体导入宿主菌细胞中,实现干扰素基因的表达。
2.发酵过程:–设计合适的培养基,满足宿主菌的生长和表达需求。
–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pH值、氧气供给等。
–监测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情况和干扰素的表达水平。
3.重组人干扰素的提取与纯化:–通过离心、超滤等方法将细菌或细胞破碎,释放干扰素。
–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进行干扰素的纯化和富集。
–进行最终的纯化步骤,得到高纯度的重组人干扰素。
三、关键技术原理•基因克隆: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其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中。
•表达调控:通过调控启动子、转录子等元件来控制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纯化:利用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如大小、电荷等,选用不同的层析技术进行纯化。
四、工艺优化方法1.菌种优化:选择高表达、稳定的宿主菌株,优化质粒结构。
2.培养条件优化:根据宿主菌的生长情况,调整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
3.表达调控:利用诱导剂、转录启动子等手段调控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水平。
4.提取纯化优化:优化破碎、纯化过程,提高干扰素的产率和纯度。
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的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技术,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和条件,可以提高干扰素的产量和纯度,满足临床和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组人干扰素生产工艺将进一步精细化和高效化,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基因工程重组人干扰素来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等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免疫调剂(较弱)其中IFN-α为多基因产物,有23种以上的亚型。
II 型干扰素:干扰素γ(IFN)来源: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功能:免疫调剂提升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Tc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抑制TH2细胞形成,下调体液免疫应答趋化作用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2. 按照动物来源确定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小鼠干扰素(M uIFN)。
免疫调剂作用表现在对宿主免疫细胞活性的阻碍,如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
对巨噬细胞的作用:IFNγ可使巨噬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增强其抗原递呈能力;此外还能增强巨噬细胞表面表达Fc受体,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免疫复合物、抗体包被的病原体和肿瘤细胞。
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干扰素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较为复杂,可受剂量和时刻等因素的阻碍而产生不同的效应。
在抗原致敏之前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或将干扰素与抗原同时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而低剂量干扰素或在抗原致敏之后加入干扰素则能产生免疫增强的成效。
在适宜的条件下,IFNγ对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但不能促进其增殖。
IF 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但对TH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IFNγ不仅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而且抑制IL-4对B细胞的作用,专门是抑制B细胞生成IgE。
对其它细胞的作用:IFNγ对其他细胞也有广泛阻碍:①刺激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能力;②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③使某些正常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递呈作用;④使静脉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更强,且可分化为高内皮静脉,吸引循环的淋巴细胞。
二重组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活性(rhuIFN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直截了当抗肿瘤活性(rhuIFNα)毛细胞和慢性髓样白血病、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调剂活性——治疗慢性肉芽肿瘤(rhuIFNγ)多发性硬化症rhuIFNβ对已知基因序列的干扰素, 基因文库的调用能够用其序列3' 端和5'端部分事先用同位素标记过的序列作为探针, 通过杂交的方法进行调用。
由于干扰素基因的种属特异性不是专门大,| 能够用人的干扰素基因为同源探针, 从鼠基因文库中调出相应的干扰素基因, 其方法将在下文1 中提到。
|关于扰素基因的取用, 不仅能够使用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 对已了解其氨基酸或核昔酸割成的干扰素也能够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先合成其编码的DNA 序列, 再对其进行表达。
化学合| 成方法包括固相合成法及液相合成法两大类。
与利用基因文库的方法相比, 化学合成法比较| 复杂, 由于每加入一个核昔酸就会有一定比例的错误掺入、基因重叠、基因缺失等情形, 同时在l 整个合成过程中这种错误持续积存, 因此该方法适合比较短的基因, 而对长的基因则有目的产| 物含量低、产物纯化困难的缺点。
但它也有优点, 如可按照研究的需要对一些氨基酸进行定点| 突变, 或按照宿主菌的特性,在不改变其氨基酸组成的情形下使用宿主的偏爱密码子, 以提升| 产物的产量。
|关于不同亚型的干扰素, 由于同源性较高, 能够用相同的引物从诱导的小鼠细胞系中提取mRNA 混合物进行反转录和扩增, 然后用亚型特异性探针对CDNA 混合物进行Southern 印迹, 如此便可将序列上相差较小的同种、不同亚型的干扰素基因进行分离, 为生产高纯度的单一干扰素提供了方法O三、表达方法随着对干扰素研究的深入, 人们了解到鼠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要紧位于氨基酸序列上的10~40 位、78~107 位、123~166 位的A 、B 、C 区, 专门是位于78 和79 位的氨基酸对抗病毒| 活性十分重要。
而人IFNt1 的121~136 位对抗病毒活性作用较大, 人IFN 子的N 端10 个集| 基酸也是保持其活性所必需的。
对干扰素结构的了解为更好地构建基因表达奠定了基础。
干| 扰素最初是用其外源序列进行表达的, 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嵌合表达的干扰素往往优于单一干扰素, 因此显现了较多的嵌合表达形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IFN- α的表达家蚕作为一种用于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有易于养殖、生产周期短、夕阳基因表达量高的优点, 同时由于家蚕为真核生物, 能对表达产物自行进行糖基化修饰, 产生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同时在产物提取的过程中只要将家蚕进行匀浆, 再进行抽提即可, 操作上十分方便, 因此, 它在基因工程领域内被广泛应用。
下面便以人IFN, α的生产为例介绍家蚕表达体系在干扰素生产中的应用。
用家蚕核型多角病毒BIIINPV 体外感染的家蚕传代细胞株BM-N 通过噬菌斑法纯化得到BmNPV 的τ 3 亚型。
利用从感染脂肪体mRNA 制得的CDNA 为探针, 对其多角蛋白序列进行检验, 其中10.5kb 的EcoR I 片段及3.9 灿的HindE 片段可与探针杂交, 将10.5 灿的EcoR I 片段克隆到pBR322 中, 产生质粒pBmE360 对其用HindE 切, 得到3.9kb 片段, 其中| 含有多角蛋白全部序列( 图123 中为黑色框架), 将该片段插入pUC9 的HindE 位点, 产生质| 粒p9H18 。
将p9H18 用Ec oR I 切后于50U BAL31 外切核酸酶缓冲液中23 ℃水浴10min, 更| 掐锺油油菲如n 入07 倍他烈的。
气mnlAd EDTA 终止反应。
将截短的p9H18 片段用Hind E i切, 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2.7kb 的Hind 皿平头末端片段, 将其插入pUC9 即p9B310的Hind HI-Sma I 位点O 另外, 将pBmE36 的 3.1 峙的HindE 片段连接到pUC8 上, 得到质粒p8H225, 用EcoR I 及Aat E 切, 得含有多角蛋白基因下游3.1kb 基因的3.5kb 片段, 将其连接到p9H18 的 4.7 kb 的EcoR IAat E 片段上, 产生杂交质粒p89B310, 它在启动子下游含有多聚接头(EcoR I 、BamH ISma I 、Sal I 、Pst I 位点) 。
将从基因文库中用183bp 探针调出的在ATG 后含有Sma I 位点( 即有序列CCCGGGATG) 的IFNm αJ 基因片段连接到p89B310 上, 便构建成质粒pIFN2B310 。
将pIFN2B310 与病毒基因组DNA 便可共转染BM- N 细胞系或家蚕幼体, 其具体操作如下: 向2.5mL 含有0.25molACaCl 2 、10 μg BmNPV DNA 及65 μg pIFN2B310 的溶液中加含0.28I I1014NaCl 、0.7mmoi/L Na2C03 、0.7IIIII1014 Na2HP04 、50mmol/L EfEPE (pH 7.1) 的缓冲液, 进行沉淀。
取0.45ml 沉淀加至4.5mi 含3 ×106 个细胞的培养液中,12h 后换液一次, 再培养4d, 即可得到重组病毒BmIFN2B310 。
用两个噬菌斑单位的病毒感染3 ×106 个BM-N 细胞或用50 μL3 ×105 个噬菌斑单位的病毒溶液注人家蚕幼体, 培养24h 后收集培养液便可得到干扰素。
2.IFN- 目的表达将人IFN-R 基因HimdE 片段插人载体pSV2-dhfr 中S V40 晚期启动子PL 下游的Pvu E 位点。
用此重组质粒与带有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XGPRT) 基因的质粒pSU--gpt 共转染次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 基因缺陷小鼠的骨髓瘤(sp24) 细胞O 通过霉盼酸及氨基喋岭培养基选择, 便可得到表达人IFN-R 。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将含有人IFN-p 基因的重组质粒pBV-92 用EcoR I 及Hind E 酶切, 分不作为探针模板及插入片段, 同时用PvuII 切载体pSVZdhfr 质粒, 使其线性化后将外源基因插入。
将次黄瞟岭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缺陷的sp2/0 细胞在含有10% 小牛血清、10% 青链霉素的DLfEM 培养基中传3~4 代后在小空斑瓶中培养24h, 成半悬浮状,400r/ 勺1in 离心5min 将细胞沉积加入新奇培养基, 再培养2~4h 。
转染液中含目的基因pSVHIF 和标记基因pSVZgpt( 比值为10:1), 其中DNA 浓度为20 μg/IIIlo 在2IIIol/L Ca Cl263 阵、10mmolATris-HCl (pH 7.1)428 μL 中慢慢加入2 ×HeBs 液(EEPES50mmol 只L 、NaCl280mmolA 、Na2HP040.75mmolA 、0. 75IIlII1014 Na2HP04,pH 7.1) 约500 μL, 加入sp2/0 细胞培养物中, 轻轻摇匀37 ℃孵育8h 。
再更换为含有黄瞟岭250 μg/mL 、次黄瞟岭15 μg/mL 、胸昔10 μg/mL 、氨基蝶岭。
-2 μg/mL 、霉盼酸2 5 咨询/mL 的DhEM 培养基,37 ℃cq 孵箱中选择性培养。
一周后更换为含250 μg/mL 黄瞟岭的D; 旧M 培养基, 连续培养2 周以上,检查IFN-P 活性。
3.IFN- γ的表达以鼠干扰素MuIFN- γ为例( 图12-3) 。
用含人IFN- γ编码区基因的探针与噬菌体γMG9 构建的鼠M600 基因组DNA 文库在20% 甲酷胶中进行低严格性的杂交, 膜用0.3molANaCl 、0.03II10 14 拧棱酸纳及0.1%NaEbS04 在室温洗涤两次。
将结合的噬菌体用噬菌斑法纯化, 提取DNA 后,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切, 以1% 葡聚糖凝胶电泳纯化后与人CDNA 探针杂交, 将γMG9 中与探针能够杂交的10.5kb 的BamH I 片段亚克隆到pBR322 的BaIIIH I 位点,产生质粒pMG10.5 。
通过电泳分出插入片段大于6000 坤, 即含有完整MuIFN-Y 的质粒, 用PvuII 酶切, 六个切点中有一个位于5' 端非编码区, 取从此切点到第一内元中Cla I 的348bp 的片段以及用Cla I 及B gl H 酶切得的MuIFNm γ3F 端片段O 将载体质粒p342E 用EcoR I 及BamH I 酶切, 并用聚合酶I 将EcoR I 切点补成平头末端, 与以上制得的两个片段混合, 一同转化大肠杆菌294, 选出AIIIP 抗性菌株,从中提取质粒即为含有干扰素编码基因的pSVEII111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