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_知识结构框架图
- 格式:doc
- 大小:884.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地表地貌
溶沟
洼地
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地貌
水平溶洞
洞内化学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
分布区:桂、黔、滇等
河流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位置、地貌形态)
河流上游:V形河谷
河流中游:连续河湾、U形河谷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区:三角洲
风沙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湿蘑菇
雅丹
风积地貌沙丘
分布区
海岸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
沙滩
泥滩。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现象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五带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高一地理一二节知识点思维导图国家的居民分布- 定义:国家居民分布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
- 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形、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影响人口聚居和分散的情况。
2. 经济因素: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区域居民的分布情况。
3. 政治因素:政府的政策、规划等也会对居民的分布产生影响。
- 居民分布类型:1. 集中分布:特定区域或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如经济发达地区。
2. 分散分布:人口分散在广泛的地域内,如农业人口的分布。
3.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较稀少。
- 中国的居民分布:1. 集中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如华东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2. 分散分布: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
3. 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也有人口密集的地区。
- 地理意义:1. 合理规划:了解居民分布可以指导国家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人口调控。
2. 经济发展:合理分布人口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 灾害防控:了解人口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灾害防控策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定义: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
- 影响因素:1.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教育水平、文化传统等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投资等也会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
- 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1. 区域GDP差距: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东部地区相对较发达。
2. 城市化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不同,城市间发展差距明显。
3.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一些地区依赖单一产业发展。
- 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1.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西部和内陆地区相对落后。
2. 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经济水平较高,而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较为欠发达。
3. 北方地区工业较为发达,南方地区以服务业为主导。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 行星地球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在宇宙中的位置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一个太阳日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h规律: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两极点为0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逆一个恒星年规律:近日点(1 月初)较快,远日点(7 月初)较慢2、地球自转的意义(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海陆热力性质差水平运高空近地面的季风移七个气压带六个风东亚季南亚季大气的水平运环流的形水平运动成垂直运大气的受热过三圈环地转偏向地面冷热不最终结热力环季风环局部环能量来地面状大气环太阳辐相互联系的水现反气气因因现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大气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常见天气系气现象 全球气候变原因 策略 影响气候分规律 成因人类影响气候因自然锋的形成 锋面系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宇宙天体系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公生物水大气自中方周速公五四意意周太阳活动影响地太阳对地球的影太阳为地球提供能太阳大气的圈层结太阳活动现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地球内部圈地球外部圈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黄赤交赤道平黄道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地震圈层划分及其依大气的垂直分底层大气组成成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差异四季更回归恒星太阳五带划昼夜长短变正午太阳高度变昼夜更地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海洋与陆水平分垂直分赤道到两沿海到内山意类环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山河流地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地壳运变质作堆积 侵蚀 风化搬运 岩浆变质沉积岩石圈物质循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侵蚀地冲(洪)积河漫滩 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水资源的合理利水循环的过动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成类分布规水资源及其分水资源与人类社合理利用水资运动的基本形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框架图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学习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 过程和方法目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响。
要点突破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定义:全球性的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特性:、、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和2、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运动,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B CDEFG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在上图上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并熟记名称及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相间分布,并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半球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问题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1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或下沉),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高气压带气流(上升或下沉),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升高或降低),(易或不易)降水,这样的风带名称有;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这样的风带名称有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行星地球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比较自转公转2、地球自转的意义(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以 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