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15章沟通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669.00 KB
- 文档页数:28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限选课开设。
三、课程目标(突出说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管理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对企业内部而言,要建立学习型的企业,企业必须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对企业外部而言,加强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需要掌握谈判与合作等沟通技巧。
同时,为了更好地在现有政策条件允许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并服务社会,企业也需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媒体等各方面的关系。
所以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管理沟通的原理和技巧。
管理沟通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管理沟通意识,并掌握基本的个人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
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管理、沟通的知识和理论,达成有效的人际交往和管理沟通效果。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管理沟通》共有十七章内容,分别介绍了沟通相关基础知识、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组织沟通、管理沟通中的信息发送策略和接收策略、非语言沟通、管理过程沟通、沟通技术、跨文化沟通等,五、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中,“其他”主要指看录像、现场参观、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沟通概论第1节沟通的定义;第2节沟通的基本模型;第3节沟通的要素;第4节沟通的方式第5节沟通中的障碍;第6节有效沟通的策略第2章管理沟通第1节管理沟通的定义;第2节管理与沟通的关系;第3节管理沟通的作用;第4节影响管理沟通的主要因素;第5节有效管理沟通的策略第3章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第1节古典组织理论;第2节人际关系理论;第3节人力资源理论第4章组织沟通第1节组织沟通的含义及类型;.第2节纵向沟通;第3节横向沟通;第4节组织中的沟通网络;第5节组织的外部沟通第5章群体、团队沟通第1节群体与团队的区别;第2节群体沟通;第3节团队沟通;第4节团队决策;第5节成功团队的特征第6章会议沟通第1节会议的目的与类型;第2节会议的组织;第3节会议议程;第4节会议记录;第5节会议中的角色;第6节与会者的座次;第7节有效会议的组织第7章危机沟通第1节危机的特征;第2节危机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第3节危机沟通的类型;第4节危机沟通中的障碍;第5节危机沟通的策略;第6节危机管理者的基本素质;第7节与媒体进行危机沟通的技巧第8章面谈第1节面谈与自发性交谈的差异;第2节面谈的目的和种类'第3节绩效反馈面谈;第4节招聘面试;第5节面谈者的技巧;第6节面谈对象的技巧第9章人际冲突处理第1节冲突的类型;第2节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第3节人际冲突的过程;第4节人际冲突的处理方式;第5节人际冲突中的沟通策略第10章自我沟通第1节自我沟通的定义;第2节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的差异;第3节自我沟通的作用第4节自我沟通的方式;第5节自我沟通中的主要障碍;第6节自我沟通的策略第11章倾听第1节倾听的特征和类型;第2节倾听的障碍;第3节有效倾听的策略第12章非语言沟通第1节非语言沟通的定义;第2节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第3节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第4节常见肢体语言的解析第5节形体暗示的解析;第6节空间暗示的解析;第7节时间暗示和音质暗示的解析第13章口头沟通第1节演讲的类型及其目的;第2节演讲的方式;第3节演讲的准备;第4节成功演讲的特点;第5节解答问题的技巧第14章书面沟通第1节书面沟通的特点;第2节书面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第3节书面沟通的基本形式第4节商务信函的结构、种类和标准;第5节有效书面沟通的策略第15章压力沟通第1节压力的来源;第2节压力的影响;第3节压力的识别;第4节缓解压力的沟通策略第16章跨文化沟通第1节跨文化沟通的含义及模型;第2节缺乏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表现;第3节跨文化沟通的障碍;第4节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第5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6节跨文化沟通的策略第7节跨文化沟通的技巧;第8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第17章未来组织的管理沟通第1节未来组织管理沟通的含义;第2节学习型组织的沟通特征;第3节虚拟组织的沟通特征;第4节网络沟通的特征;第5节网络沟通的主要形式;第6节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第7节网络沟通的策略七、教材及参考书教材:《管理沟通》康青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本参考书:《管理沟通》李锡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入门篇)第二版《管理沟通》马跃如、曹裕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管理沟通案例分析法》奥罗克著魏江、苏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阿德勒、普罗科特著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2015年2月版七、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建议(1)注重与管理学原理等课程的衔接,所选用的课堂教学内容应适应于学生的目前的实际水平。
第八章沟通1.什么是沟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沟通,沟通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有统计表明,管理者每天花至少80%的时间与他人直接沟通,比如企业与外部人士的交流,管理者与管理者的信息传递,领导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工作的纠偏,都必须通过沟通来实现。
什么是沟通?沟通是指为了既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现形式为载体,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和交换,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简单来说沟通就是意思的传递或者理解。
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工作不仅需要搜集很多信息来帮助决策监督工作,同时也需要向组织内部和外部传递信息,这些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实现。
在这个概念中提到了沟通,首先存在一个沟通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传递信息或者表达某种观点等等。
第二,沟通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群当中,沟通一定要有沟通的对象,如果没有人理解或者接受沟通行为就等于没有发生。
比如一封用西班牙语写的信寄给一位不懂西班牙语的人,这就不能认为是沟通,除非这封信被翻译成收件人可以阅读或者理解的语言。
第三,沟通本质上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很多环节,尽管有时沟通是瞬间完成的,但是仍然可以将沟通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展开,我们后面会专门来谈沟通的过程。
当然有效的沟通并不一定要达成一致,也就是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意思,但是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判断沟通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沟通目标,是否传递的信息被完全的理解成功的管理者往往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能够艺术性地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轻松的达到自己的身体沟通能力,体现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诸葛亮出丧了,当时因为周瑜的主意,中国人对诸葛亮及刘备亲属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的部下,还有杀诸葛亮为周瑜报仇的情绪,因为他们认为周瑜是诸葛亮气死的,为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达成联吴抗曹的目的。
诸葛亮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的列举,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
第15章创新15.1 复习笔记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1)企业家企业家是指那些不断寻觅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能力的人。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指在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技术上进行创新、投资和拓展的能力。
(3)内企业家内企业家是指那些试图在大型组织中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或科技人员等。
但内企业家不可能像企业家那样自主决策和承担风险。
2.企业家的特征(1)企业家们的共同心理特征企业家们的共同心理特征有许多共性特征,包括勤奋工作、自信、乐观、果断、大胆、有魄力以及精力充沛等。
然而,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特征却是:①对成就的高度欲望;②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自信;③对冒风险的适度节制。
(2)对企业家的一般性认识①他们趋向于独自担当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和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责任;②他们崇尚独立且特别不喜欢受控于人;③虽然他们不怕承担风险,但他们绝不盲目地冒险,他们更愿意冒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控制结局的风险。
(3)结论①在典型的大公司或政府机构中,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大可能是那些富于生产性的、满足于现状的雇员,这类组织严谨的规则、制度和控制,阻碍了企业家的涌现。
②自己创办企业,喜欢接受挑战的那些人倒是与企业家的个性十分吻合,尤其是那些愿意冒风险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3.企业家的原动力促使一个人成为企业家的因素:(1)企业家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中更容易繁盛;(2)父母的支持对后代的企业家倾向有重要影响作用;(3)企业家们通常都有自己崇拜和试图仿效的偶像;(4)与企业家活动有关的最后一个变量是先前的创业经历,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最好的预报器。
4.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表15-1概括了企业家与传统的官僚型管理者之间的一些关键区别。
表15-1 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比较风险倾向二、创新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
1.创新的含义(1)创新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