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卷
- 格式:doc
- 大小:51.30 KB
- 文档页数:5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选择题1.收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研究的课题是()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短暂一致的隋朝C. 一致国家的成立D.繁华与开放的唐朝【答案】 D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到现在还保存着唐朝人的某些风俗的最典型的国家是()A. 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答案】 D3.“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先期的特有文化气象。
以下各项中,能表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张骞出使西域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A4.公元9 世纪出现的日文字母“平假名”“片假名”是依据汉字创建的。
现在在日本的街头巷尾,我们仍旧能够看到很多汉字,并且字意同汉语基本一致。
这类日本文字发源于中国的()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代【答案】 C5.2016 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 ?卡特接见印度,企图开启新式的防务关系,以截止不停强盛的中国。
报导称,中印两国关系积厚流光,印度不肯意和美国走得太近。
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忆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沟通做出贡献的人物是()A.阎立本B.鉴真C.玄奘D.阿倍仲麻吕【答案】 C6.公元628 年的秋季,一位和尚从安出,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和印度,100 多个国家了他的身影,位唐朝和尚是()A. 迦牟尼B.真C.法D.玄奘【答案】 D7.日本官方多次差遣使到唐朝的根本目的是()A. 征服中国B.学中国先文化C. 救助中国D.成立外交关系【答案】 B8.唐朝期,西行“求法”,将身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的是()A. 玄奘B.真C. 李珍D.【答案】 A9.下边四幅画像中的人物,他生在不一样的期,相互不相,但他的事迹所反应的史主倒是同样的,即()A. 祖国一B.中外交往C.抗争侵略D.民族【答案】 B10.唐朝,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 多人。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历史现象与他有关的是()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③玄奘西行天竺④设立唐蕃会盟碑A. 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她慷慨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
以下属于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的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鉴真东渡日本C. 玄奘天竺取经D. 遣唐使来华3.“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①魏征②玄奘③鉴真④文成公主A.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4.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通发达B.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C. 采取对外开放政策D.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5.“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下列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A. 遣唐使来华B. 玄奘西行C. 鉴真东渡D. 文成公主入藏6.《大国海图人物志:金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A. 《大唐西域记》B. 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C. 传播中国文学绘画等艺术D. 讲授佛经7.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图片不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 B C D8.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9.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A. 日本B. 波斯C. 新罗D. 天竺10.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为日本设计的一座佛寺,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经2.对比下列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3.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5.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里的“西天”指的是() A.日本B.天竺C.朝鲜D.大食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纪》D.《资治通鉴》7.右面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8.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反映出()A.唐朝时阿拉伯、非洲的生活状况B.唐朝时东罗马盛产金币C.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D.外国比唐朝经济繁荣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不恰当()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来华10.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C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B )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6.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 (D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8.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 (D )A.朝鲜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C )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10.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 (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B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13.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C )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15.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 )A.朝鲜半岛 B.非洲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6分)1.唐太宗、唐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材料反映的是()A.百家争鸣B.大运河的开通C.中外交流频繁D.都市生活繁华2.图片见证历史,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日本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 日本学习借鉴外来文明C. 日本向欧美国家学习D. 日本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消失殆尽3.下列史实的发生,不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是()A. 鉴真东渡日本B. 任用姚崇为宰相C. 玄奘西去天竺D.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4.请问下图中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是()A. 出使西域,沟通丝绸之路B. 西游天竺,研习佛法C. 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D. 航海西行,发展海上交通5.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6.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6分)7.日本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
鉴真在日本主持修建了_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8.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__________。
9.根据玄奘的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成书,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_的珍贵文献。
二、材料题:10.观看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共6分)玄奘取经始自长安神邑,沿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终达摩揭陀国王舍新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返祗唐都长安,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沿途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弘扬传播佛法和大唐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B.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B. 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C. 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D.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 天竺B. 波斯C. 新罗D. 日本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D. 交通发达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 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6.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D.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那烂陀寺B. 白马寺C. 敦煌莫高窟D. 唐招提寺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阿倍仲麻吕B. 鉴真C. 玄奘D. 李白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10.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识读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1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著作。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某班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下面两幅图中的古钱币,从中得出的结论,存在史实性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C.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D.钱币上都有汉字2.唐朝时期,对外贸易繁荣,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物产B.天竺物产C.大食物产D.新罗物产3.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它是( )A.《论语》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便利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5.“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6.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仿唐制,采用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民主选举制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王昭君出塞8.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A.遺唐使B.留学生C.留学僧D.商人9.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10.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B.鉴真C.玄奘D.班禅二非选择题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以上图片中两位唐朝高僧分别是谁。
简述这两位高僧的主要事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A.波斯B.大食C.天竺D.日本2.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4.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5. 如果你生活在唐代,有一天想去今天的朝鲜半岛旅游度假,你得准备一本( )A.《波斯旅游一览》B.《大食风土人情》C.《带你去新罗》D.《罗马假日》6. 唐朝时物产居中国进口首位的是()A、日本B、天竺C、波斯D、新罗7. 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C.郑和七次下西洋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8. 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9.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10.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1. 鉴真与玄奘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是()①都生活在唐朝②都有百折不挠的毅力③都是去天竺取经④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3.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4.“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B.朝鲜C.日本D.印度6.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8.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9.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10.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1.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早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行省制C.科举制D.分封制
2.下列哪一成语的来历与古代科举制无关?()
A.金榜题名B.连中三元C.名落孙山D.卧薪尝胆3.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
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古代的日本、朝鲜等国仿照我国的科举制度选任官员,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也借鉴了我国科举制度的一些办法。
这些主要说明()
A.朝鲜、日本的政治制度落后 B.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C.隋唐时期中国领先于全世界D.科举制度优于西方三权分立
5.“日本前后共任命19次遣唐使节团,成行15次。
另外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本使者,唐朝也10次派使节团访问日本。
遣唐使节团成员早期200人左右,后期多达500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唐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辐射邻近国家
B.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
C.日本遣唐使团次数多,规模大
D.日本吸收盛唐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使节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
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
7.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
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
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
8.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10.唐朝时,新科进士们在长安大雁塔上题写自己的姓名以作长久的纪念,此举被称为“雁塔题名”。
产生这些“新科进士”的选官制度是()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11.“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12.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文献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资治通鉴》
1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被日本人民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为了纪念鉴真东渡,2016年,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在日本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
歌剧歌颂了鉴真慈悲普度的悲悯情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材料二《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一行四人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1)鉴真东渡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日本人民为什么把鉴真尊称为“律宗之祖”“文化恩人”?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高僧有哪些共同之处?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不仅为朝鲜,而且为更远的日本所赞赏和效仿,这显示了中国的威望。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1)列举一例“唐帝国和中国文明”为日本所效仿的史实。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往来的原因。
材料二玄奘西行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玄奘用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材料三瘦西湖景区精心打造的《鉴真东渡禅茶秀》展现了鉴真大师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品质,传达了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扬州精神。
(3)玄奘和鉴真在促进唐朝与外国的友好交往中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们在文化传播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材料二琵琶拨尽昭君泣,芦叶吹残蔡琰啼。
归见林逋烦说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郑惠真《送水云归吴》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13:CDBCD ADBAD DBD
14.(1)唐玄宗。
原因: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都拥有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都为密切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5.(1)日本派遣了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给对外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唐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通发达,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声望很高,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唐朝政府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等。
(3)玄奘: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鉴真: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方式:玄奘是把天竺的文化带回唐朝,鉴真是向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4)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开放有利于发展,保守导致落后;等等。
16①我们必须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③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