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压缩实验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04.03 KB
- 文档页数:7
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三轴压缩实验,了解土体的力学性质,掌握土体的压缩变形规律,为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三轴压缩实验,是指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向上施加压力,测定土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压缩变形及强度参数。
实验中,应变量为土体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应力量为轴向应力。
三、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需的设备有:三轴试验机、应变仪、振动筛、天平、刷子、塑料袋等。
四、实验步骤1.制样:按照标准规定,取一定量的土样,经过筛分、清洗、调节含水率等处理后,制成规定尺寸的试样。
2.装置:将试样放入试验机中,放置在三轴压缩装置中央。
3.施压:逐渐施加压力,保持速率均匀,直到试样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
4.记录: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轴向压力、轴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应变速率等数据。
5.实验结束:当试样变形趋于稳定时,停止施压,记录最大轴向应力和最大径向应变。
6.清理:将试样从试验机中取出,清洁试验机和周围环境。
五、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压缩模量等力学参数。
六、实验注意事项1.试样应制备均匀,避免出现裂隙和空洞。
2.施加压力的速率应逐渐加大,避免过快或过慢。
3.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三轴压缩实验,测定了土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压缩变形及强度参数,得出了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压缩模量等力学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压缩变形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性,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大,土体的压缩变形逐渐增大,压缩模量逐渐减小。
此外,不同土体的力学性质也存在差异,这需要在工程应用中进行针对性分析和处理。
实验六土三轴压缩试验实验人:学号:(一)、试验目的1、了解三轴剪切试验的基本原理;2、掌握三轴剪切试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了解三轴剪切试验不同排水条件的控制方法和孔隙压力的测量原理;4、进一步巩固抗剪强度的基本理论。
(二)、试验原理三轴剪切试验是用来测定试件在某一固定周围压力下的抗剪强度,然后根据三个以上试件,在不同周围压力下测得的抗剪强度,利用莫尔-库仑破坏准则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三轴剪切试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试验(UU)、固结不排水试验(CU)以及固结排水剪试验(CD)。
1、不固结不排水试验:试件在周围压力和轴向压力下直至破坏的全过程中均不允许排水,土样从开始加载至试样剪坏,土中的含水率始终保持不变,可测得总抗剪强度指标和UCU?;2、固结不排水试验:试样先在周围压力下让土体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在不排水条件下施加轴向压力直至破坏,可同时测定总抗剪强度指标和CUCCU?或有效抗剪强度指标和C???及孔隙水压力系数;3、固结排水剪试验:试样先在周围压力下排水固结,然后允许在充分排水的条件下增加轴向压力直至破坏,可测得总抗剪强度指标和dCd?。
(三)、试验仪器设备1、三轴剪力仪(分为应力控制式和应变控制式两种)。
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力仪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图8-1):图8-1 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仪1-调压桶;2-周围压力表;3-周围压力阀;4-排水阀;5-体变管;6-排水管;7-变形量表;8-测力环;9-排气孔;10-轴向加压设备;11-压力室;12-量管阀;13-零位指标器;14-孔隙压力表;15-量管;16-孔隙压力阀;17-离合器;18-手轮;19-马达;20-变速箱。
(1)三轴压力室压力室是三轴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一个金属上盖、底座以及透明有机玻璃圆筒组成的密闭容器,压力室底座通常有3个小孔分别与围压系统以及体积变形和孔隙水压力量测系统相连。
(2)轴向加荷传动系统采用电动机带动多级变速的齿轮箱,或者采用可控硅无级调速,根据土样性质及试验方法确定加荷速率,通过传动系统使土样压力室自下而上的移动,使试件承受轴向压力。
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实验报告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岩石在三轴压缩下的力学特性。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进行实验,得出了不同类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强度指标等参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在三轴压缩下呈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强度指标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岩石在三轴压缩下的力学特性。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进行实验,得到不同类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强度指标等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实验原理三轴压缩试验是一种用于研究岩石力学特性的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时,将岩石样本放置于三轴压缩试验机中,施加垂直于样本轴线的三向等静力,使岩石样本受到均匀的三向压缩。
通过测量岩石样本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得到岩石样本的强度指标、破坏模式等参数。
3、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并对其进行标记。
(2)将岩石样本放置于三轴压缩试验机中,调整试验机的参数,使其能够施加垂直于样本轴线的三向等静力。
(3)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加载速度和加载次数。
(4)开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类型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模式、强度指标等参数。
4、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使用了3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进行测试,分别是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
实验结果如下:(1)花岗岩花岗岩在三轴压缩下呈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强的韧性。
在实验过程中,花岗岩样本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较为平稳,直至破坏前仍能维持较高的应力水平。
破坏模式为剪切破坏。
(2)石灰岩石灰岩在三轴压缩下呈现出较低的强度和较脆弱的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石灰岩样本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弹性和塑性阶段,但在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样本迅速破坏。
破坏模式为爆炸破坏。
(3)砂岩砂岩在三轴压缩下呈现出中等强度和较强的韧性。
在实验过程中,砂岩样本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弹性和塑性阶段,但在应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样本开始出现微小裂缝,继而破坏。
实验四 三轴压缩实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一、概述1910年摩尔(Mohr )提出材料的破坏是剪切破坏,并指出在破坏面上的剪应力τ是为该面上法向应力σ的函数,即()f f τσ=这个函数在f τσ-坐标中是一条曲线,称为摩尔包线,如图4-1实线所示。
摩尔包线表示材料受到不同应力作用达到极限状态时,滑动面上法向应力σ与剪应力f τ的关系。
土的摩尔包线通常可以近似地用直线表示,如图4-1虚线所示,该直线方程就是库仑定律所表示的方程(c tg τσϕ=+)。
由库仑公式表示摩尔包线的土体强度理论可称为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图4-1 摩尔包线当土体中任意一点在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时,就发生剪切破坏,该点也即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根据材料力学,设某一土体单元上作用着的大、小主应力分别为1σ和3σ,则在土体内与大主应力1σ作用面成任意角α的平面a a -上的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可用τσ-坐标系中直径为13()σσ-的摩尔应力圆上的一点(逆时针旋转2α,如图4-2中之A 点)的坐标大小来表示,即13131311()()cos 2221()sin 22σσσσσατσσα=++-=-将抗剪强度包线与摩尔应力画在同一张坐标纸上,如图4-3所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三种情况:①整个摩尔应力圆位于抗剪强度包线的下方(圆Ⅰ),说明通过该点的任意平面上的剪应力都小于土的抗剪强度,因此不会发生剪切破坏;②摩尔压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割(圆Ⅲ),表明该点某些平面上的剪应力已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事实上该应力圆所代表的应力状态是不存在的;③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圆Ⅱ),切点为A 点,说明在A 点所代表的平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土的抗剪强度,即该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圆Ⅱ称为极限应力圆。
图4-2 用摩尔圆表示的土体中任意点的应力 图4-3 摩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之间的关系三轴压缩实验(亦称三轴剪切实验)是以摩尔-库仑强度理论为依据而设计的三轴向加压的剪力试验,试样在某一固定周围压力3σ下,逐渐增大轴向压力1σ,直至试样破坏,据此可作出一个极限应力圆。
三轴压缩实验一、实验原理:三轴试验采用圆柱形试样,可以对试样的空间三个坐标方向上施加压力。
试验时先通过压力室内的有压液体,使试样在三个轴向受到相同的周围压力(其大小由压力计测3定),并维持整个试验过程不变。
然后通过活塞向试样施加垂直轴向压力,直到试样剪坏。
二、实验过程1、仪器准备(1)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包括压力室、轴向位移计等装备(2)天平、其他:击实筒、饱和器、承膜筒、橡皮膜等2、操作步骤试样安装:(1)检查排水管路是否通畅;活塞在套内滑动是否正常;连接处有无漏水、漏气现象。
检查完成后关闭周围压力阀、孔隙压力阀和排水阀,以备使用。
(2)组件击样筒:将三瓣膜拼装好,夹板拧紧,并放置好透水石,在击样筒内部涂抹油(3)制作土样:(本实验才去的土样为沿海淤泥土),将淤泥土分层放入击样土中并击实,每层击实至相同高度,击实用力均匀,直至击完最后一层。
将击样筒中的式样两端整平,去除称其质量。
(4)将橡皮膜套在承膜筒内,两端翻出膜外,从吸嘴稀奇,使膜紧贴承膜筒内壁,然后要在式样外,放弃,翻起橡皮膜取出承膜筒。
将包裹着土样的橡皮膜分别扎紧放在一起底座和试样帽上。
(5)装上压力室外罩。
装是应将活塞提高,以防碰撞试样,然后将活塞你试样帽中心,病均匀地旋紧螺丝,再将轴向测力计对准活塞(6)开排气孔,向压力室冲水,当压力室快注满水时,降低进水速度,水从排气孔溢出时,关闭排气孔(7)开周围压力阀,施加所需的周围压力。
周围压力应与工程的实际荷重相适应,并尽可能使最大周围压力与土体的最大实际荷重大致相等。
(8)旋转手轮,当量力环的量表微动时表示活塞已与试样帽接触,然后将量力环的量表和变形量表的指针调整到零位。
试样剪切:(1)打开周围压力阀,关闭体变管阀、排水管阀、孔隙压力阀、量管阀。
(2)开动马达,接上离合器,进行剪切。
开始阶段,试样每产生垂直应变0.3~0.4%测记量力环量表读数和垂直变形量表读数各一次。
当垂直应变达3%以后,读数间隔可延长为0.7~0.8%各测记一次。
土三轴压缩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土三轴压缩试验,探究土体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分析土体的力学性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取可重塑性土样,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制作成圆柱形试样,直径为50mm,高度为100mm。
2.土三轴压缩装置搭建:搭建土三轴压缩装置,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应力加载:在试验开始前,先对土样进行回弹预压。
然后,根据试验需要,按照一定步骤加载各个应力状态。
4.变形测量:通过传感器对土样的应变进行测量,记录变形数据。
5.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固结曲线等。
三、实验原理1.压缩应力:土样受到垂直加载时的力,即垂直应力。
2.水平应力:垂直加载时,试验装置对土样施加的水平力,通过水平受力悬挂器实现。
3.应变:土样受到压缩力作用后,产生的变形量。
四、实验过程1.样品制备: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土样,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制成圆柱形试样。
2.装配土三轴装置:将制备好的土样放置在土三轴装置的夹持装置中,确保试样的稳定性。
3.回弹预压:对土样进行一定的预压力,以确保试验开始时土样的初始状态。
4.应力加载:按照试验制定的步骤,逐渐增加压力,以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
在每次加载压力后,等待一段时间,使土样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5.变形测量:通过传感器对土样的应变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加载压力条件下的变形数据。
6.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压力条件与土样变形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土体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压缩性质。
绘制出应力-应变曲线和固结曲线,可以判断土壤的工况性质和工程可行性。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合理的土方工程结构,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土三轴压缩试验,我们对土体的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土壤的力学参数,从而更加科学地进行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轴压缩实验报告篇一:三轴试验报告静力三轴试验报告——静力三轴压缩试验1.概述:静力三轴压缩试验是试样在某一固定周围压力下,逐渐增大轴向压力,直至试样破坏的一种抗剪强度试验,是以摩尔-库伦强度理论为依据而设计的三轴向加压的剪力试验。
2.试验方法:根据土样固结排水条件和剪切时的排水条件,三轴试验可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uu)、固结不排水剪试验(cu)、固结排水剪试验(cD)等。
本试验采用固结排水试验方法。
3.仪器设备:静力三轴仪。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三轴压力室、轴向加荷系统、轴向压力量测系统、周围压力稳压系统、孔隙水压力测量系统、轴向变形量测系统、反压力体变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Tgwin程序。
附属设备:击实筒、承膜筒和砂样植被模筒、天平、橡胶模、橡皮筋、透水石、滤纸等。
4.试验材料:本试验材料为Iso标准砂,测得该材料最大干密度为?dmax=1.724g/cm3,最小干密度为?dmin=1.429g/cm3。
5.成样方法:试样高度为h=80mm,直径为d=39.1mm,体积可算得为V=96.1cm3,本试验采用初始成样相对密实度为Dr=50%。
先根据公式Dr??dmax(?d??dmin)反算?d(?dmax??dmin)出?d=1.562g/cm3,则可求出制备三轴试样所需的干砂的总质量m=153g。
本试验采用干装法,将取好的干砂4等分,每份38.25g,均匀搅拌后,先将承膜筒将试样安装到试验仪器上,然后直接在承膜筒中分4层压实到指定高度进行成样。
6.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成样方法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成样之后降低排水管的高度,使排水管内水面高度低于试样中心高度约0.2m,关闭排水阀,这样在试样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以便试样能够自立。
(2)安装压力室。
试样制备完毕后,安装压力室。
安装前应先将加载杆提起,以免在放置过程中碰到试样,安装好压力室后依次渐进拧紧螺丝,保持压力室各个方向均匀下降,避免地步产生较大的缝隙。
三轴试验报告课程高等土力学授课老师冷伍明等指导老师彭老师学生姓名刘玮学号114811134 专业隧道工程目录1.试验目的 (1)2.仪器设备 (1)3.试样制备步骤 (1)4.试样的安装和固结 (2)5.数据处理(邓肯—张模型8大参数的确定) (2)6.注意事项 (9)7.总结 (10)1.试验目的(1).三轴压缩试验室测定图的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用3~4个圆柱形试样,分别在不同的恒定周围压力下,施加轴向压力,进行剪切直至破坏;然后根据摩尔-强度理论,求得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同时还可求出邓肯-张模型的其它6个参数。
(2).本试验分为不固结不排水剪(UU);固结不排水剪(CU或CU)和固结排水剪(CD)等3种试验类型。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固结排水剪(CD)。
2.仪器设备本次实验采用全自动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有反压力控制系统,周围压力控制系统,压力室,孔隙压力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试验机等。
3.试样制备步骤(1).本次试验所用土属于粉粘土,采用击实法对扰动土进行试样制备,试样直径39.1mm,试样高度80mm。
选取一定数量的代表性土样,经碾碎、过筛,测定风干含水率,按要求的含水率算出所需加水量。
(2).将需加的水量喷洒到土料上拌匀,稍静置后装入塑料袋,然后置于密闭容器内24小时,使含水率均匀。
取出土料复测其含水率。
(3).击样筒的内径应与试样直径相同。
击锤的直径宜小雨试样直径,也允许采用与试样直径相同的击锤。
击样筒在使用前应洗擦干净。
(4).根据要求的干密度,称取所需土质量。
按试样高度分层击实,本次试验为粉粘土,分5层击实。
各层土料质量相等。
每层击实至要求高度后,将表面刨毛,然后再加第2层土料。
如此继续进行,直至击完最后一层,并将击样筒中的试样取出放入饱和器中。
表1 含水率记录表试验要求干密度为1.7g/cm3,饱和器容积为96cm3,所以所需湿土质量为:+⨯=⨯=vmρ(g)w+1(=961888.)7.1).01(1575分5层击实,则每层质量为37.76g。
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报告引言土的三轴压缩实验是土力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对土样进行不同加载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可以获得土体的力学性质参数,为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1.了解土的三轴压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熟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3.研究土的随应力变化的变形特性。
实验原理1. 应力与应变在土体内部,受到的外力作用会导致土体发生应力和应变。
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一般用σ表示,单位为kPa。
应变是土体体积、形状或者密实程度的变化,一般用ε表示,没有单位。
2. 应力路径应力路径是指在三轴试验中,施加应力的变化轨迹。
常见的应力路径有p-q路径、p’-q路径等。
不同的应力路径会导致土体的变形特性产生差异。
3. 应力状态与强度土体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特性。
常见的土体强度参数有极限强度和摩擦角等。
4. 孔隙水压力土体中的水分存在于孔隙中,当施加外部应力时,孔隙水会受到压缩。
孔隙水压力能够影响土体的强度和变形性质。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土样。
首先将土样清洗干净,去除其中的杂质。
然后根据实验需要确定土样的尺寸和形状,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制作。
最后将土样放入模具中。
2. 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准备好三轴试验的仪器设备,包括三轴仪、荷载框架、应变计、应力传感器等。
3. 实验流程1.将土样装在三轴仪中,并施加初次重量以使土样与模具底部接触;2.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应力路径和加载方式,调整荷载框架,施加有效应力和孔水压力;3.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并随时监测土样的变形情况;4.根据实验要求,不断调整应力路径,使土样遵循预设的应力路径;5.继续记录应力和应变数据,直至达到预设的终止条件。
4.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应力和应变数据,计算得到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其他相关参数。
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土样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应变数据。
三轴压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三轴压缩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三轴压缩实验,了解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及力学性能。
实验原理:三轴压缩实验是一种旨在探究材料抗压强度以及应变失稳性的试验方法。
在这种试验中,材料被置于一个圆柱形容器中并于所有侧面被恒定的压力作用下。
实验装置:三轴压缩试验机、圆柱形容器、压力传感器、变形计、计算机等。
实验步骤:
1. 将标准试件置于圆柱形容器中;
2. 在试件周围均匀施加压力,保持所有侧面的压力相同;
3. 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压力和变形量;
4. 在达到最大压力后,开始减小压力并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压力和变形量;
5. 计算试验结果,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压力(MPa)变形量(%)
0秒0 0
30秒50.01
60秒10 0.02
90秒15 0.03
120秒20 0.05
150秒25 0.08
180秒30 0.12
210秒35 0.18
240秒40 0.24
经计算得到的试验结果如下:
抗压强度:40MPa
弹性模量:2.5GPa
泊松比:0.3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三轴压缩实验得到的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所测试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且变形量与压力亦呈现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同时,该材料的泊松比为0.3,表明了材料具有一定的压缩变形能力及极高的弹性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