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3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10.2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2.掌握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验证酸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的定义;–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酸与碱的认知和兴趣,如“你们都吃过柠檬吗?柠檬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复习酸和碱的定义。
2. 学习与讨论(30分钟)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概念1.酸与碱的定义–酸的定义: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化合物;–碱的定义:能够接受H+离子的化合物。
2.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点–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特点:反应产生盐和水,pH值接近中性,有放热现象。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酸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酸的通式:H+ + 阴离子→ 盐 + H2O;–碱的通式:OH- + 阳离子→ 盐 + H2O。
2.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指示剂1.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作用:用于酸碱溶液的测定和判断;–原理: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不同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和其颜色变化–酚酞:酸性溶液为无色,碱性溶液为粉红色;–甲基橙: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黄色;–酸性紫:酸性溶液为红色,碱性溶液为蓝色。
3.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的酸碱性–取少量酸碱指示剂滴于待测溶液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如颜色变化为酸性则为酸性溶液,颜色变化为碱性则为碱性溶液,颜色无变化则为中性溶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
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I=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中性的水。
表达式为:H+ + OH-=H2O。
3.现象:有些中和反应进行时有明显的现象,生成的盐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有些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所以要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或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要点诠释】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否则容易使稀盐酸过量。
从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分析,当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因此,可以利用中和反应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要点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用于医药(1)人的胃液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胃酸过多就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使碱和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
俗语“烧心”其实是“烧胃”也就是胃酸过多了,一般服用小苏打或胃舒平,它们均可以降低胃酸的浓度,但一旦并发有胃溃疡或胃穿孔症状,那么用小苏打就不合适了,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胃粘膜,反而使胃酸分泌更多;气体的存在也有加剧胃穿孔的危险。
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具有收敛作用的氯化铝,治疗效果好一些。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2)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H++OH-===H2O。
2.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1.注意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2NaOH+CO2===Na2CO3+H2O就不是中和反应。
2.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即“金头酸根尾”。
但有的盐中不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NH4)2SO4等也属于盐类物质,但不含金属元素。
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若有固体溶解或颜色改变或沉淀产生等明显现象,则不需要加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情况;若酸与碱反应无明显现象,则需加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程度。
4.改良酸性土壤或处理酸性废水时,总是选用Ca(OH)2而不选用NaOH,原因是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同时成本高。
5.根据盐的定义可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但不一定只含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
例如:Cu2(OH)2CO3(铜绿)是由Cu2+、CO2-3和OH-构成的,而它也是一种盐。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1.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其实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生成水。
2.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________和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盐。
知识点二中和反应的应用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①可以改变土壤的________,如农业上常用________来改良酸性土壤。
②处理工厂的________,如可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于________,如食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可中和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