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PPT课件《美丽的菊花》
- 格式:ppt
- 大小:6.32 MB
- 文档页数:8
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多彩的自然》,详细内容为《美丽的菊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学会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菊花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菊花,了解其生长特点、形态结构,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和线条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菊花的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
2. 教学重点:菊花的形态结构、绘画技巧及美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菊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棉签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棉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菊花的形态、颜色,引导幼儿谈论对菊花的认识。
2. 讲解(5分钟):介绍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讲解绘画菊花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示范(5分钟):现场演示如何描绘菊花的线条、填充颜色,展示完成作品。
4. 实践(10分钟):幼儿根据示范,自行创作菊花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菊花》2. 内容:菊花实物或图片、绘画步骤、颜色搭配、线条描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为家人画一幅菊花作品。
2. 答案:要求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描绘出菊花的形态、线条和色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的菊花,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剪纸、泥塑等)创作菊花作品,丰富幼儿的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菊花的线条描绘和色彩搭配。
2. 教学过程中的示范环节。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菊花,了解其外形、颜色和生长环境;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4.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菊花的外形和颜色;2.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3.实战操作,让幼儿动手实践,提高幼儿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白纸、颜料、画架、画笔、轮廓剪刀、彩色纸、胶水等;2.教学环境:教室或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张菊花图片,让幼儿认识菊花;2.教师向幼儿讲述菊花的生长环境、外形和颜色。
第二步:观察和讨论1.教师带领幼儿去自然环境中观察菊花,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和颜色;2.教师让幼儿自由发言,讨论菊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第三步:示范和练习1.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画出菊花的轮廓和花瓣;2.让幼儿动手实践,让他们使用轮廓剪刀将自己画出来的菊花剪出来;3.让幼儿将彩色纸用胶水粘贴在画纸上,展示他们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总结1.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观察和评论;2.教师总结课程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美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造。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在导入和观察环节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并不充分,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导致幼儿没有很好地理解菊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在练习环节中,幼儿的轮廓和剪切技能比较一般,需要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过程较为丰富,不仅让幼儿认识到菊花的美丽,也提高了幼儿的美感和创造能力,但是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还需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美丽的菊花》含反思!设计思路:秋风来了,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带来了秋天的花儿朵朵。
说到菊花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见过,因为菊花在乡村随处可见。
但是,能叫的出花朵的名字的孩子却很少。
因此,我选择了《美丽的菊花》这节课。
由于条件限制,没办法带领幼儿置身花海,所以我制作了一个PPT,带领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菊花的基础上尝试绘画菊花。
活动准备:PPT、勾线笔、画纸等活动目标:1、尝试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并将画面画大画满。
2、感受秋天菊花盛开的美。
活动过程:一、看看说说——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1、秋天来了,美丽的菊花开放了,小朋友们看见过菊花吗?2、我们这里开了一个菊花展览会,看看菊花长什么样?引导幼儿从花、茎、叶几部分观察菊花的特征。
看过了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请你们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可能:菊花是一根一根的;菊花像个球一样的;有的菊花是很小的,黄黄的。
)小结:菊花有长长的花茎,大大的叶子,花开花开在顶端,叶子边缘有锯齿,花有黄、白、紫等颜色。
形状多样:有的花象个球,有的花瓣象一条条萝卜丝,有的象妈妈的卷头发,有大有小,有直有弯,有宽有窄。
在枝头上,花瓣细细长长。
二、幼儿作画——大胆表现,教师进行指导。
1、菊花真美,今天我们都来做小园丁,一起来种菊花好吗?把我们的幼儿园打扮得更漂亮!2、先画上细细长长的花径,在花茎的两边画上大大的叶子。
在花茎的顶端画放射状的花瓣,尽量画上密密的一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画:花蕊——花瓣——花茎——叶子,并且知道画花瓣、叶子。
(2)教师鼓励幼儿将菊花画大,将画面画满。
三、交流讲评——美丽的菊花1、谁画的菊花大?谁画的菊花小?(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同伴作品)活动延伸:将幼儿的作品用来布置班级环境。
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材第四章《多彩植物世界》中的第二节《美丽的菊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菊花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以及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掌握菊花的绘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菊花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搭配等。
教学重点:认识菊花的外形特征,学会观察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菊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菊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菊花的外形特征,如花瓣的形状、颜色等,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菊花的外形特征、生长特点以及绘画技巧。
然后进行现场示范,分步骤展示菊花的绘画过程。
3. 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开始绘画菊花。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菊花绘画后,教师挑选几幅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笔画菊花(左侧)2. 菊花的外形特征和绘画技巧(右侧)3. 学生作品展示区(中间)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以“美丽的菊花”为主题,创作一幅菊花绘画作品。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菊花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绘画进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同时,可拓展延伸至其他花卉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植物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菊花的绘画技巧,如线条的勾勒、色彩的搭配等。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观察菊花实物或图片,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中班优秀美术精品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优秀美术精品教材第四章《多彩植物世界》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菊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涵盖菊花的生长过程、不同品种的菊花展示、以及菊花的创意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菊花,了解其形态结构、色彩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菊花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观察菊花的特点,运用创意绘画方法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菊花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颜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彩铅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菊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形态、色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菊花的生长过程、不同品种的菊花特点,让幼儿对菊花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环节(10分钟):现场示范菊花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注意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搭配。
4. 课堂练习(10分钟):幼儿自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
5. 展示评价(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创作心得,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菊花》2. 板书内容:(1)菊花的生长过程(2)菊花的形态结构(3)菊花的色彩特点(4)菊花的创意绘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方法,创作一幅关于菊花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课后观察其他植物,了解其特点,尝试运用创意绘画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菊花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搭配。
2. 实践环节:现场示范菊花的绘画方法。
3. 课堂练习: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多彩植物世界》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菊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中美好事物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菊花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菊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菊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形态、色彩,让幼儿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菊花,激发幼儿对菊花的兴趣。
2. 讲解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特点。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水彩颜料表现菊花的美。
3. 幼儿绘画实践(1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材料。
(2)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尝试绘画菊花。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菊花图片,让幼儿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展示评价(10分钟)(1)教师挑选部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
(2)教师引导幼儿从形态、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菊花》2. 板书内容:(1)菊花的形态结构(2)菊花的色彩特点(3)绘画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美丽的菊花”为主题,创作一幅水彩画。
2. 答案要点:(1)菊花的形态结构:花瓣、花蕊、叶子等。
(2)菊花的色彩搭配:红、橙、黄、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菊花,加深对菊花形态、色彩的认识。
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多彩植物世界》中的第三节《美丽的菊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菊花的形态结构、色彩特点以及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掌握菊花的绘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菊花的形态结构表现,色彩搭配。
教学重点:菊花的绘画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菊花实物或图片、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板、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菊花的美丽,引导学生观察菊花的形态、色彩,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兴趣。
2. 讲解菊花知识(5分钟)介绍菊花的生长特点、种类及用途,让学生对菊花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绘画技巧(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菊花的绘画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菊花的形态结构和色彩搭配。
4. 学生实践(10分钟)学生在画纸上用水粉颜料或彩笔进行菊花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交流绘画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菊花》2. 内容:菊花的形态结构菊花的色彩特点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在课后以“美丽的菊花”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画面要求:菊花形态结构正确,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示范讲解、学生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菊花的绘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观察不同种类的菊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我心中的美丽菊花”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施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确保与教材紧密结合,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
中班优秀美术教案《美丽的菊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优秀美术教材第四章《多彩的花朵》,详细内容为《美丽的菊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及色彩变化,掌握菊花的绘画技巧,培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及色彩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 让学生掌握菊花的绘画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菊花的形态结构描绘和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菊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激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菊花实物、图片、彩笔、水粉、画纸等。
学具:彩笔、水粉、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菊花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菊花的形态、颜色等特点,激发学生对菊花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及色彩变化。
(2)教师示范菊花的绘画步骤,强调绘画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手绘制菊花,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菊花的寓意和民间故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菊花》2. 板书内容:(1)菊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结构及色彩变化。
(2)菊花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菊花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答案:(1)作品要求:画面饱满,菊花的形态、颜色描绘准确,具有创意。
(2)作品提交: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中的菊花,进行写生练习。
(2)组织学生参加菊花绘画比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