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旱灾,农业生产需要采取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技术措施。
第一个技术措施是改进灌溉系统。
传统的洪灌和地面灌溉系统水耗量大且浪费严重,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
例如,滴灌技术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另外,喷雾灌溉和微喷灌溉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它们通过雾化水滴送水,可以使水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农田中,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第二个技术措施是加强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对抗旱节水至关重要。
一种方法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覆盖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例如,添加有机肥料和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另外,覆盖农田或者利用植物覆盖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此外,合理的灌溉定时和灌溉量也是土壤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可以根据作物需水和土壤含水量决定灌溉策略。
第三个技术措施是选育抗旱作物品种。
通过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可以提高作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抗旱性能。
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可以用于快速筛选和育种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引入耐旱基因或者优化作物的水分利用途径,可以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此外,传统的育种方法也可以通过选择抗旱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以获得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
第四个技术措施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种方法是通过在农田上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水分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灌溉量,以调整灌溉策略,减少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可以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给农业灌溉使用。
还可以利用农田排水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抗旱节水技术可以从改进灌溉系统、加强土壤水分管理、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入手。
农家之友33新技术XIN JISHU种植编者按: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正遭百年一遇特大旱灾。
在这种环境下,推广和使用节水技术,显得尤为有意义,为此,我们特地整理了当前比较有效地节水技术,希望对广大农民抗旱保春耕有所帮助。
一、节水灌溉技术1.田间地面灌水技术。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
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行之有效措施。
渠道防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衬砌材料,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为刚性材料、土料和膜料三种。
使用较多的是砼板防渗、塑料薄膜防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渠道衬砌逐步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梯形断面向弧形断面发展。
2.管灌。
即管道输水灌溉,是将低压管道埋设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
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
管材可用砼管、钢管、塑料管、陶管、以塑料管使用为多,管件应配合。
3.微灌技术。
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
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
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
微灌技术的节水效益更显著。
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80%~85%。
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
滴灌是通过安排在管道上的滴头,将水准确地、均匀地、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的土壤中,达到灌溉的目的。
其优点是灌水均匀,节水显著,能改善土壤的水热天气状态,有利于作物生长,增产明显,适用于大棚、温室及经济作物。
4.喷灌。
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一般能节水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其中旱灾占据重要位置。
由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旱灾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为此,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农业节水抗旱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障农业生产。
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1.推广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这些灌溉技术比传统灌溉技术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率,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2.加强田间流量计等节水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通过田间流量计和超声波流量计等技术来测量灌溉用水量的大小,从而实现水的定量供给和监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加强农业用水管理,严格限制农业用水量。
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有效控制农业用水量的增长,提高用水利用率,实现增产、节水双效益。
加强水资源保护1.加强水资源监管和管理。
针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管体系,加强水质、水量、水价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控,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尽快治理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提升土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1.推广精准植株营养技术。
通过对作物的土壤、气候、水分、植物营养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植物营养管理方案,实现作物的高产、品质放和减少浪费。
2.加强田间排水系统的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农田水分积聚和滞留,保持土壤中的适度水分,既可以防止水浸过浓,也可以防止水旱过深,从而达到最优生长环境。
3.发展高效无土栽培技术。
采用高效的无土栽培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用水量,减少灌溉水对土地的污染,同时还能够解决受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种植问题。
结论针对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抗旱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节水抗旱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
农作物抗旱综合技术方案
抗旱技术是提高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个综合的农作物抗旱技术方案:
1. 选择抗旱品种:选择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品种,如耐旱稻、旱地玉米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和抗旱能力。
2. 剪叶处理:在播种后的初期,可以适当剪去一部分农作物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和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播种与灌溉配合:选择适时适量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确保土壤水分供应充足。
灌溉时应注意节水,避免水分浪费。
4. 覆盖保墒:利用覆盖材料或秸秆等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水分。
5.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供给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吸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6. 科学管理土壤:合理耕作,避免过度耕作和水土流失。
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
7. 控制病虫害:加强病虫害防治,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作物因病虫害损失,提高抗旱能力。
8. 合理调控生长周期:根据干旱情况,调整播种和收割的时间,避开干旱高峰期,减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这些综合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加产量,并有效降低农作物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同时,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科学农业管理也是实施农作物抗旱技术方案的关键。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1. 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风险。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水是农民生产的必需品。
但是,大部分农业用水方式都比较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为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节水和抗旱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节水措施2.1 滴灌技术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都是喷灌或者洪灌,这种方式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老化。
滴灌技术则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将水系统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同时控制每个地区的灌溉量,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减少水的浪费。
2.2 雨水收集雨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是浪费的资源,而不是被充分利用起来。
实际上,雨水可以通过收集和处理后成为良好的农业灌溉水。
尤其是在缺水的地区,短暂下雨可能成为重要的水源。
因此,在一些地区可以考虑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农田灌溉。
2.3 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主要包括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合理排水、做好作物保土保水工作等。
这样就可以减少无谓的灌溉和蒸发,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用率。
3. 抗旱措施3.1 整地保水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的生长量一般比较高,因此,可以通过整地保水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
整地保水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措施包括晒田、积蓄水分、保留植被、梯田建设和改良排水等。
3.2 安排合适的灌溉制度制定合适的灌溉制度是农业抗旱的基本要素之一。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确定不同的灌溉措施,如定点、全面、集中、分散、根部浸润等等。
3.3 选择抗旱品种这里特别指的是选择抗旱品种的固有特性。
根据不同的地方和生产目标,需选择不同的具有抗旱能力的品种来种植,能有效降低因干旱造成的损失。
4. 结论农业节水和抗旱是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相应的节水和抗旱措施将会对农民的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干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用水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旱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采取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农业节水措施1. 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喷淋灌溉系统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地水盐累积等问题,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滴灌、喷雾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下雨水进行浇灌,以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2. 选择适种适栽作物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旱性作物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在耕种旱地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物,提高耐旱能力,降低因水分不足而导致的丰收率下降的风险。
3. 使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采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减少用水量。
减灌让指不施肥或少施肥,供给土壤所需水分;增灌退指在生长初期逐渐降低灌溉量,使作物能忍受水分缺乏;轮作则是预先种植短期作物,如青草和绿肥作物,并给土壤留出足够的休闲时间。
4.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较小的农区建立小型水利设施,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用水方式,降低因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作物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可以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培育和种植,例如沙漠植物、灌木、草地等。
2. 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度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和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现代农业设备的普及可以提高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人工用水成本,加快作物生长进程,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4. 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在干旱地区,可以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通过建立蓄水池、挖掘地下水井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一、选择抗旱优良品种。
在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选择抗旱优良品种。
通过基因改良和选育,培育出适应干旱条件的水稻品种,如旱生水稻、抗旱型水稻等。
这些品种在水分紧缺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的产量,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二、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水稻的抗旱能力。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避免施肥过量造成水肥流失,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三、合理灌溉。
合理灌溉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减少水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确定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等措施,保持水稻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提高水稻的生长势,减少水分的损失。
同时,加强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也是节水抗旱的重要手段。
五、科学收获。
科学收获是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中的最后一环。
通过科学的收获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壤水分,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此外,科学的收获方式还可以减少水稻在收获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
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抗旱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加强田间管理和科学收获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节水抗旱的目标。
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重视节水抗旱稻实施方案,共同努力,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节水抗旱栽培技术节水抗旱栽培技术1深耕深松。
以土蓄水。
通过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可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据在棕壤土上试验。
小麦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快10-12倍,较大降水不产生地面径流,使降水绝大部分蓄于土壤中。
据测定,活土层每增加3厘米,每亩蓄水量可增加70-75立方米。
加厚活土层又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2选用抗旱品种,以种省水。
不同作物问的耐旱性差异较大,被称为作物界骆驼的谷子、地瓜、花生等作物抗旱性强,在缺水旱作地区应适当扩大种植面积。
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间抗旱性也有较大差异。
抗旱品种较一般品种根系发达,具有深而广的贮水性和调水网络,具有受旱后较强的水分补偿能力。
3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
以肥补水,增施肥料,可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用水量,在旱作地上施足有机肥可降低用水量50%-60%。
在有机肥不足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平衡施肥,合理施用化肥,也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4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
主要是正确运用中耕和镇压保蓄土壤水分。
5地面覆盖保墒。
一是薄膜覆盖。
在春播作物上应用可增温保墒,抗御春旱,盖膜田比裸地土壤水分高3%~5%,增产20%左右。
二是秸秆覆盖。
即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铺盖在作物或果树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蓄水量,起到保墒作用。
043800山西省闻喜县水务局总工程师杨少俊玉米白苗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在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
一般从4叶期开始。
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
5-6叶期,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问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10-15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
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
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短,叶枕重叠,心叶生长迟缓,看上去平顶,严重者白色叶片逐渐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水利工程中的抗旱技术与管理水利工程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工程措施。
在水利工程中,抗旱技术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们可以有效地应对干旱的挑战,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抗旱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旱技术1.灌溉技术灌溉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为干旱地区提供充足的水源。
在抗旱时期,采用有效的灌溉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的浪费,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例如,滴灌技术(drip irrigation)可以将水源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水库调度技术水库是抗旱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水库的合理调度,能够在干旱季节供应稳定的水源。
水库调度技术包括确定合适的水位和水量调配,以满足不同用水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
通过水库的调度,可以适时调派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由于干旱带来的损失。
3.节水灌溉技术在抗旱过程中,节约用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雨水收集利用、设备节水、土壤保水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采用智能灌溉系统、土壤湿度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减少灌溉时的水量损失。
二、抗旱管理1.旱情监测与预警旱情监测是抗旱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获得干旱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利用遥感、气象观测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壤湿度、气象要素等指标,对干旱进行科学评估。
同时,建立健全的旱情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判干旱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2.资源配置与调度在干旱时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干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水利工程部门应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派水源,确保重点用水领域的供水安全。
同时,要加强与农业、工业、城市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化调度。
3.科学决策与应急措施抗旱管理需要科学决策和及时的应急措施。
通过制定完善的抗旱预案和管理制度,保障应急物资和救灾设施的储备和调配。
农业有关节水的例子
农业领域的节水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有助于减少用水量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以下是一些农业节水的例子:
1. 滴灌系统,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它通过管道将水滴滴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
相比于传统的洒水灌溉,滴灌系统可以显著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和储存,农业用地可以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在水库或地下水库中,然后在干旱季节使用这些储水来灌溉农作物,减少对地下水和表面水的依赖。
3. 覆盖作物,在农田中种植覆盖作物可以减少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保持土壤湿润,从而减少灌溉水的使用。
4. 调整灌溉时间和频率,根据植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5. 使用节水农业技术,一些节水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可以帮助农民更有效地利用
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些例子展示了农业领域节水的一些常见措施,它们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干旱地区的农业面临着缺水的重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帮助农民们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
一、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节水灌溉方法。
它通过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系附近,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进行调整,将水分精确控制在植物需要的范围内。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通过在作物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覆盖物,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
常用的覆盖物包括秸秆、塑料薄膜等。
覆盖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粒子流失,提供良好的土壤保湿效果。
此外,覆盖技术还能够改善土壤的质地和温度,促进作物的生长。
三、精准灌溉技术精准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科学测算和实验调整灌溉量的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水分含量和作物生长的需水量,来合理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精准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精确控制水分供应,避免过度灌溉和水分浪费。
通过精准灌溉技术,农民可以准确了解作物需水情况,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四、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
抗旱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地区生长和生产。
例如,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通过选择合适的抗旱作物进行种植,可以降低水分需求,提高干旱地区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五、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除了种植技术,农业节水管理措施也是提高干旱地区节水农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采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避免水分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加强土地保护,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农民还可以加强水肥一体化管理,合理使用农业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源污染。
综上所述,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滴灌技术、覆盖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种植抗旱作物以及农业节水管理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主要农作物抗旱救灾紧急措施一、粮棉油抗旱技术措施(一)抗旱田管技术1.早稻等水栽插的早稻秧,做到棵苗必保,力争多插。
采取适当补肥和化控措施,加强已育秧苗管理。
从3叶期后喷施1~2次多效唑,每亩用l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促蘖控长,提高抗旱能力,延长秧苗在秧田时间,确保5月15日前有水时有秧可插。
对已栽插早稻,加强田间管理。
够苗后及时晒田控苗,晒田时掌握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苗数达预期穗数80%时开始晒田,总苗数控制为有效穗数的1.2~1.3倍;幼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浅水促大穗,保持水层2厘米左右;搞好防病治虫,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杀单﹒苏云菌和杀虫双等药剂防治,控制一代二代二化螟的发生基数,减轻二代二化螟的防治压力,避免旱灾后出现虫灾。
2.中稻——抢育、抢管、抢插中稻秧(1)抢育。
对前段因旱缺水没有播种的中稻秧,要立即采取借田育秧、村组集中育好调剂秧和育好机插软盘秧等多种形式抢育中稻秧苗,确保中稻面积。
对水源紧缺、正在播种的中稻,可采取分户房前屋后旱育秧,提倡村组集中旱育秧,适当增加秧苗面积,确保有秧可插。
(2)抢管。
对已育的中稻秧田,要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培养壮秧壮苗,提高秧苗素质。
一是水分调控。
播种后到2叶1心,保持畦面无水而沟中有水;3叶期后灌浅水上畦,以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遇高温天气,可日灌夜排降温。
二是及时追肥。
1叶1心至2叶1心期追施断奶肥,4~5叶期施一次接力肥,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每次以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公斤为宜。
三是控长促蘖。
1叶1心期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150克兑水75公斤喷施控苗促蘖。
已用烯效唑浸种的,则不用再喷施,若秧龄超过40天,也可以在3叶1心期再喷施一次多效唑。
四是间苗防病。
2叶1心期要进行1次间苗匀苗,促进个体生长均匀。
加强病虫害防治,移栽前5天打一次“送嫁药”,以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
(3)抢插。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1. 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以微喷头为主要工具,通过持续、细小的滴水方式将水源直接送到作物根部,从而保证作物水分供应的同时,减少水分的流失。
与传统喷灌、浇水等方式相比,滴灌具有水利用效率高、土壤水分利用率高等优点。
喷雾灌溉技术喷雾灌溉是把水源通过高压喷嘴喷出,以雾状方式降落在作物上,使其达到供水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短时间内均匀喷水、水利用率高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作物。
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集表面滴灌与膜技术于一体的节水灌溉新技术。
主要原理是在地面覆土或覆草膜之下埋设滴灌管及灌溉用管道,并在地下的供水情况下使作物根系吸水,从而达到水分和养分供应的目的。
2. 土壤保持技术的应用农田排水工程排水工程是为解决农田中的积水、涝灾等问题而建造的。
引导水流在适宜的地势流动,避免水流对农田的直接损害,同时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提高了农田水利用效率。
防风固沙技术利用廉价、自然绿化材料如草、枝条等添加组合,固沙成型以及通过维护可达到一定的防风效果。
主要适用于防止风沙、保持土地表面稳定等。
土壤水分的调节通过加强田间水土管理,比如增施有机肥、加强旋耕、整地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储备能力,减轻干旱对作物的影响。
3. 种植结构调整多作制改进通过合理设计、合理安排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种植,来减轻旱灾造成的影响。
例如,夏季种植一些旱生作物和耐旱作物,实行早中晚三次灌溉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用水量,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冬季则可选用容易积聚雨水的多年生阔叶灌木来改善水土环境。
柔性农业制度柔性农业制度是对传统种植业经营模式的革新,它不仅能够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降低水和化肥的使用量,减轻对土壤和农药的污染,促进当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抗旱措施不仅能够减轻作物受旱的影响,还能提高农田的土壤质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节水抗旱措施方案。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农业灌溉节水措施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水措施:
1. 改进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比传统的漫灌方式可以大幅度节约水资源。
这些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提供适量的水分,提高灌溉效率。
2. 推广节水灌溉设备:使用节水灌溉设备,例如节水灌溉控制器、节水灌溉管道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3. 合理安排耕作时间:根据作物生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耕作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减少无效灌溉。
4. 建立灌溉系统:建立科学的灌溉系统,包括水源、输水管线、灌溉设备等,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5. 推广抗旱作物:选择抗旱、耐旱的作物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6.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7.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积极推广节水技术。
以上是农业灌溉的主要节水措施,通过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全球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
面对这种情况,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以帮助农民在干旱季节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方案1. 水分管理措施农业生产对于水分的需求是很大的,如何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水分管理措施。
1.1 配置高效喷头高效的喷头可以大大降低浪费水的数量。
在没有高效喷头的情况下,许多水是很难接近植物根部的,而高效喷头可以让水流直接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的使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的量。
1.2 在根部放置水管在根部放置水管是一种可行的农业节水抗旱措施。
水管可以更加高效地传递水分到植物的根部,不会像浇水那样,水流到了周围,而根部却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仅节约水的使用量,还可以更好地保证植物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2. 植物管理措施作物成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的水分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下面是一些可行的植物管理措施。
2.1 选择抗旱作物在没有太多水资源的情况下,选择抗旱作物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因为抗旱作物的生长不需要太多的水分,也不容易受到干旱的影响。
如多年生茎绿竹、鱼尾竹、苇草等,耐旱抗逆能力强。
2.2 覆盖作物根系覆盖作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量。
在干旱和炎热的气候下,土壤会很快地失去水分,保持土壤潮湿可以防止土壤失去水分。
覆盖作物根系可以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从而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3. 设施管理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不仅要管理好植物,还要管理好一些设施,比如大棚,减少设施的水分蒸发量有助于减少水的用量。
如下可以介绍几点:3.1 加装遮阳网在大棚内加装遮阳网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的温度,这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的量。
同时在大棚内种植耐旱植物可以更好地保证大棚内的水分,从而减少农民的浇水量。
3.2 安装喷淋设施安装喷淋设施可以帮助农民管理设施内的水分。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
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严重障碍因素。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抗旱技术势在必行。
一、节水灌溉技术
1.田间地面灌水技术。
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
在习惯大水
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目前多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
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铃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在关键时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
有效利用率。
二、节水抗早栽培技术
1.深耕深松。
以土蓄水,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
加厚活土层,增加透水性,加大土壤蓄水量。
减少地面径流,更多地储蓄和利用自然降水。
据在棕壤土上试验。
小麦秋种前深耕29厘米加深松到35厘米,其渗水速度比未深耕松地块块10-12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