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规划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1
LTE网规网优基础知识问答目录一、LTE概述与基本原理 (2)1. LTE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3)2. LTE网络架构与主要组件 (4)3. LTE关键技术及特点 (5)二、网规基础知识 (7)1. 网规概述及重要性 (8)2. 网络规划目标与原则 (10)3. 网络规划流程 (10)4. 基站选址与布局规划 (11)5. 频率规划与干扰协调 (12)三、网优基础知识 (14)1. 网络优化概述及目的 (15)2. 网络优化流程与方法 (16)3. 无线网络性能评估指标 (18)4. 容量优化与负载均衡技术 (19)5. 覆盖优化与信号增强措施 (20)四、LTE系统性能参数与配置优化 (22)1. 系统性能参数介绍 (24)2. 性能参数配置与优化策略 (25)3. 小区间干扰协调与优化方法 (27)4. 基站设备配置与优化建议 (28)五、LTE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30)1. 网络故障分类与识别方法 (31)2. 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32)3. 故障处理流程与案例分析 (32)4. 网络维护与管理技巧分享 (34)六、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35)1.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角度 (36)2. 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总结 (38)3. 案例中的优化策略与实施效果评估 (39)七、LTE发展趋势与展望 (40)1. LTE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42)2. 新技术在LTE网络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43)一、LTE概述与基本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一种标准的无线宽带通信,主要用于移动设备和数据终端,其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高速、低延迟、高连接性的无线通信服务。
LTE的发展是为了满足移动通信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3GPP的长期演进计划中,旨在解决3G网络中的瓶颈问题,提高无线通信的速度和质量。
LTE的关键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输入多输出(MIMO)、密集波分复用(Dense WDM)、链路自适应技术等。
无线电频谱管理的频谱规划原则无线电频谱是指广播、电视、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等无线电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率资源。
频谱管理是指对无线电频谱进行有效的分配和规划,以确保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频率资源能够协调利用,避免干扰和冲突。
频谱规划原则是频谱管理的基础,它通常包括频谱分配、频率复用和干扰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频谱规划原则要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频谱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无线电传播特性、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频谱规划方案。
这样才能保证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频率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避免干扰和冲突,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其次,频谱规划原则要体现灵活性和可调性。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频谱规划要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通信需求和技术趋势。
比如,随着5G技术的商用推广,需要对频谱进行重新规划,以保证5G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再次,频谱规划原则要体现公平和公正。
在频谱分配中,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考虑到各种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种通信系统的良性竞争,推动无线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频谱规划原则要注重国际协调和合作。
无线电频谱是全球范围内的有限资源,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频谱规划原则,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频谱管理组织的工作,参与国际频谱协商和分配,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频谱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频谱规划原则是无线电频谱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无线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只有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灵活性和可调性、体现公平和公正、注重国际协调和合作等原则,才能有效地进行频谱管理,保障不同通信系统的频率资源得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希望通过各国共同努力,加强频谱管理和规划,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良性发展。
无线网规网优基本知识概述无线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然而,要实现无线网络的优质连接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则需要对无线网规网优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将概述无线网规网优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
一、无线网规基础知识概述无线网络规划是指根据网络需求和条件,合理布局和优化网络设备和信号传输等相关参数,以实现高效的通信覆盖和质量。
以下是无线网规划中的基础知识:1. 信号传播原理:无线信号的传播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实现的。
了解信号传播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干扰等问题。
2. 频率规划:在无线网络中,频率是通信所需的电磁波的物理特性,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传播性能和穿透能力。
合理的频率规划可以提高网络容量和稳定性。
3. 覆盖范围与容量:网络覆盖范围是指无线信号可以覆盖的地理范围,容量则是指网络能够承载的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在规划中需要权衡覆盖范围和容量的关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无线网优基础知识概述无线网络优化是指在网络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和优化网络参数,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无线网优化中的基础知识:1. 信号质量与覆盖:无线网络中的信号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通过合理调整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2. 干扰管理:干扰是无线网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频率和调整信号传输功率等方法,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3. 容量优化:网络容量是指网络能够承载的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通过合理配置网络资源,调整调度算法和数据传输策略等,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性能。
三、无线网规网优技术应用无线网规网优的基本知识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网络环境中,如4G、5G等移动通信网络,Wi-Fi网络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应用:1. 无线基站布置:根据网络需求和覆盖范围,合理布置无线基站的位置和数量,以实现最佳的通信覆盖。
●什么是RF?答:RF 即Radio frequency 射频,主要包括无线收发信机。
2. 当今世界的手机频率各是多少(CDMA,GSM、市话通、小灵通、模拟手机等)?答:EGSM RX: 925-960MHz, TX:880-915MHz;CDMA cellular(IS-95)RX: 869-894MHz, TX:824-849MHz。
3. 从事手机Rf工作没多久的新手,应怎样提高?答:首先应该对RF系统(如功能性)有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可以选择一些芯片组,研究一个它们之间的连通性(connectivities among them)。
● 4. RF仿真软件在手机设计调试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其目的是在实施设计之前,让设计者对将要设计的产品有一些认识。
5. 在设计手机的PCB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原则是使EMC最小化。
6. 手机的硬件构成有RF/ABB/DBB/MCU/PMU,这里的ABB、DBB和PMU等各代表何意?答:ABB是Analog BaseBand,DBB是Ditital Baseband,MCU往往包括在DBB芯片中。
PMU是Power Management Unit,现在有的手机PMU和ABB在一个芯片上面。
将来这些芯片(RF,ABB,DBB,MCU,PMU)都会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以节省成本和体积。
7. DSP和MCU各自主要完成什么样的功能?二者有何区别?答:其实MCU和DSP都是处理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不同。
但是在实际系统中,基于效率的考虑,一般是DSP处理各种算法,如信道编解码,加密等,而MCU处理信令和与大部分硬件外设(如LCD等)通信。
8. 刚开始从事RF前段设计的新手要注意些什么?答:首先,可以选择一个RF专题,比如PLL,并学习一些基本理论,然后开始设计一些简单电路,只有在调试中才能获得一些经验,有助加深理解。
9. 推荐RF仿真软件及其特点?答:Agilent ADS仿真软件作RF仿真。
第一章无线电管理基础知识介绍1.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无线电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在全国或全世界的无线电通信和其他无线电业务领域内以最合理、最公平、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地使用、利用或保护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使得各种无线电通信网和各无线电台站能够经济、有效地在各种无线电环境下不受干扰地正常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根据有关领导的讲话,我国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中心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指导方针是:“加强管理,保护资源,保障安全,健康发展”;指导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
2.无线电管理的主要内容要实现无线电管理的目标,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必须采用行政、法规、经济和技术手段,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对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对无线电台站的管理,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管理。
3. 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资源的管理3.1 无线电频谱资源几千年来,从烽火报信、快马传书、驿站梨花,到发明电报、电话、互联网,人们追求完全时空通信自由的努力从未停止过。
人们梦想有朝一日拥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无束缚通信自由。
要获得这种自由,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必不可少。
无线电通信又属于电信中的一种。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电信( telecommunication)定义为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对于符号、信号、文字、图像、声音或任何性质的信息的传输、发射或接收。
无线电通信则为使用无线电波的电信。
无线电波定义为频率在3000GHz以下,不用人工波导而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
作为传输载体的无线电波都具有一定的频率和波长,即位于无线电频谱中的一定位置,并占据一定的宽度。
无线电频谱(radio spectrum)一般指9KHz-3000GHz频率范围内发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频率的总称。
GSM通信网络优化基础知识为了确保GSM网络的高质量和可靠性,需要进行网络优化。
网络优化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旨在改善网络性能,提高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基础的GSM网络优化知识:1. 频率规划(Frequency Planning):频率规划是GSM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将无线频谱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信道,以减少干扰和提高覆盖范围。
通过优化频率规划,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减少通话中断的风险。
2. 邻区管理(Neighbor Cell Management):邻区管理是通过调整信道参数和邻区关系来优化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的过程。
正确设置邻区参数可以减少重叠覆盖区域,降低干扰,并提高切换性能。
3. 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功率控制是调整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传输功率水平,以确保信号质量稳定的重要方法。
通过动态地调整手机和基站之间的功率水平,可以降低电池消耗和减少干扰。
4. 切换优化(Handover Optimization):切换是当手机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时发生的过程,目的是保持通话质量和业务连续性。
优化切换参数和策略可以提高切换性能,减少通话丢失的可能性。
5. 射频优化(RF Optimization):射频优化是调整和优化基站之间的射频参数,以确保信号覆盖均匀和一致。
通过调整天线方向、高度和倾斜角度等参数,可以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
6. 信号捕获优化(Signal Handover Optimization):信号捕获是手机从弱信号区域到强信号区域的速度和精确度。
通过优化信号捕获参数和算法,可以提高手机在不同信号强度下的切换性能。
7. 容量规划(Capacity Planning):容量规划是通过调整信道资源和基站配置,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和用户密度的过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网络容量,可以提高网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总的来说,GSM网络优化是一个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网络拓扑结构、用户行为、信道环境和运营商需求等因素。
LTE知识点整理1.1.1LTE测试用什么软件?什么终端?答:LTE测试前台测试使用的测试软件CXT,后台分析使用CXA;测试终端为中兴MF8311.1.2LTE测试中关注哪些指标?答:LTE测试中主要关注PCI(小区的标识码)、RSRP(参考信号的平均功率,表示小区信号覆盖的好坏)、SINR(相当于信噪比但不是信噪比,表示信号的质量的好坏)、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指的是手机接收\到的总功率,包括有用信号、干扰和底噪)1.1.3UE的发射功率多少?答:LTE中UE的发射功率由PUSCHPower来衡量,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1.1.4LTE各参数调度效果是什么?1、20M带宽有100个RB,只有满调度才能达到峰值速率,调度RB越少速率越低;2、PDCCCHDLGrantCount在F\D\E频段中下行满调度为600次/秒,只有满调度才能达到峰值速率,调度次数越少速率越低;PDCCCHULGrantCount在F频段中上行满调度为200次/秒(时隙配比2:5,SA2(3:1)SSP(3:9:2)),D\E频段中上行满调度为400次/秒(时隙配比1:7,SA2(2:2)SSP(10:2:2)),只有满调度才能达到峰值速率,调度次数越少速率越低;1.1.5MCS调度实现过程:答:UE测算SINR,上报RI及CQI索引给eNodeB,eNodeB根据UE反馈的RI及CQI索引进行TM和MCS调度;MCS一般由CQI,IBLER,PC+ICIC等共同确定的。
下行UE根据测量的CRSSINR映射到CQI,上报给eNB。
上行eNB通过DMRS或SRS测量获取上行CQI。
对于UE上报的CQI(全带或子带)或上行CQI,eNB首先根据PC约束、ICIC约束和IBLER情况来对CQI进行调整,然后将4bits的CQI映射为5bits的MCS。
5bitsMCS通过PDCCH下发给UE,UE根据MCS可以查表得到调制方式和TBS,进行下行解调或上行调制,eNB相应的根据MCS进行下行调制和上行解调。
物理频率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1. 频率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
傅立叶级数是将周期信号分解成多个谐波信号的叠加形式,而傅立叶变换则适用于非周期信号的频率分析。
2. 傅立叶级数的基本公式为:f(x) = a0/2 + ∑ (an*cos(nωt) + bn*sin(nωt)),其中a0/2表示直流分量,an和bn分别表示正弦和余弦谐波分量,n表示谐波次数,ω表示基波角频率。
3. 傅立叶变换的基本公式为:F(ω) = ∫ f(t)*exp(-jωt)dt,其中F(ω)表示傅立叶变换,f(t)表示时域信号,exp(-jωt)表示复指数信号,ω表示频率。
4. 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都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从而实现频率分析和滤波处理。
二、频谱分析1. 频谱分析是指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以便对信号的频率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常用的频谱分析方法有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等。
2.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将连续信号采样后,通过傅立叶变换将离散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从而获得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3.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是一种高效的频谱分析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信号进行快速的频率分析,并且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
4. 频谱分析可以用来分析信号的频率成分、谱线强度、频谱分布等信息,有助于了解信号的频率特性和频域特征,对于振动分析、通信系统、音频处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三、功率谱密度分析1. 功率谱密度是指信号在频域上的能量分布情况,描述了信号的功率在不同频率段的分布情况。
功率谱密度分析是频率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
2. 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可以用来计算信号的功率谱密度,通过傅立叶变换将时域自相关函数转换成频域功率谱密度。
3. 功率谱密度分析可以用来判断信号的频率成分、频谱形状、功率分布情况,对信号的频率特性和频域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四、数字滤波1. 数字滤波是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和滤波处理的方法,常用于消除噪声、去除干扰、提取特定频率成分等。
●无线传播原理是进行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得到的传播模型进行场强预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电流会产生磁场,变动的磁场则会产生电流。
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
●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Maxwell's equations☐No.1 方程:描述了电场的性质。
☐No.2 方程:描述了磁场的性质。
☐No.3 方程:描述了变化的磁场激发电场的规律。
☐No.4 方程:描述了变化的电场激发磁场的规律。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λ(波长)=V(速度)/f(频率)☐无线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3E+8米/ 秒);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速。
不过,实际计算波长时,为了方便起见,通常忽略介质的影响,以光速计算。
●UHF频段与其他频段相比,在覆盖效果和容量之间折衷的比较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
当然,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的容量越来越大,移动通信系统必然要向高频段发展。
●除了以上的频带划分方法外,对于UHF以上频段,还有一种按照“雷达波段”的划分方法,使用也比较普遍:☐P波段:230~1000MHz;☐L波段:1000MHz~2000MHz;⏹大家熟知的GPS系统,其工作频率就在此波段(1575MHz左右);☐S波段:2000MHz~4000MHz;☐C波段:4000MHz~8000MHz;目前主要用于卫星电视转播;☐X波段:8000MHz~12.5GHz;目前主要用于微波中继;☐Ku波段:12.5GHz~18GHz;目前主要用于微波中继和卫星电视转播;☐K波段:18GHz~26.5GHz;☐Ka波段:26.5GHz~40GHz;●在不同的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频率越低,传播损耗越小,覆盖距离越远,绕射能力越强。
射频基础知识培训1、无线通信基本概念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之为无线电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也称之为无线通信.利用无线通信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数据、图像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目前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从超长波波段到亚毫米波段(包括亚毫米波以下),以至光波。
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和波段见下表1—1表1—1 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和波段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常常把部分微波波段分为L 、S 、C 、X 、Ku 、K 、Ka 等波段(或称子波段),具体如表1 — 2所示表1-2 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和波段无线通信中的电磁波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下面按波长分述如下:1。
1 极长波(极低频ELF )传播极长波是指波长为1~10万公里(频率为3~30Hz)的电磁波。
理论研究表明,这一波段的电磁波沿陆地表面和海水中传播的衰耗极小. 1.2 超长波(超低频SLF)传播超长波是指波长1千公里至1万公里(频率为30~300Hz)的电磁波。
这一波段的电磁波传播十分稳定,在海水中衰耗很小(频率为75Hz时衰耗系数为0。
3dB/m)对海水穿透能力很强,可深达100m以上。
1。
3 甚长波(甚低频VLF)传播甚长波是指波长10公里~100公里(频率为3~30kHz)的电磁波。
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甚长波的频率为10~30kHz,该波段的电磁波可在大地与低层的电离层间形成的波导中进行传播,距离可达数千公里乃至覆盖全球.1。
4 长波(低频LF)传播长波是指波长1公里~10公里(频率为30~300kHz)的电磁波。
其可沿地表面传播(地波)和靠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
1.5中波(中频MF)传播中波是指波长100米~1000米(频率为300~3000kHz)的电磁波。
中波可沿地表面传播(地波)和靠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
中波沿地表面传播时,受地表面的吸收较长波严重。
透视我国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频率规划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MT)频率规划事宜的通知》,正式发布了我国2.6GHz IMT(包括IMT-2000、IMT-advanced)频率规划,将IMT核心频段2500MHz~2690MHz总共190MHz带宽的频率资源规划为时分双工(TDD)方式的工作频率,供TD-LTE使用。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 2.6GHz频率规划的适时出台,显示了政府主管部门支持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必将有力地推动TD-LTE产业化、商用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对提振产业信心、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持续演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LTE商用进程的不断加快,出台我国LTE频率规划政策势在必行放眼世界,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3G网络向LTE演进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据有关机构统计,截至2012年7月,全球已有82个LTE网络投入商用,有58家运营商正在进行LTE网络试验。
为了推动宽带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已明确表示将大规模投资和建设LTE网络,全球LTE商用已步入快车道。
当全球LTE商用大潮汹涌澎湃之时,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也正处于3G向LTE演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产业各方的协调配合下,从2009年起,中国移动相继开展了TD-LTE研发技术试验、“6+1”城市规模组网试验和全国10个城市扩大规模试验,为TD-LTE大规模商用网络建设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TD-LTE在全球的推广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运营商和超过30家设备厂商加入了由中国移动发起成立的全球TD-LTE发展倡议GTI。
截至2012年9月,全球已开通TD-LTE商用网络12个,TD-LTE在国际化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业界专家指出,近两年来通过开展规模试验,TD-LTE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应用能力已得到了充分验证,TD-LTE技术在速率、时延、覆盖和并发用户容量等方面已与LTE-FDD基本相当。
TD-LTE基础知识要点-必看TD-LTE基础知识要点1. LTE物理层采⽤带有循环前缀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作为下⾏多址⽅式,采⽤具有单载波特性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技术作为上⾏多址⽅式。
2. E-UTRA的L1是按照资源块(RB)的⽅式来使⽤频率资源的,以适应可变的频谱分配。
⼀个资源块在频域上包含12个宽度为15k Hz的⼦载波。
3. LTE采⽤扁平化⽹络结构,E-UTRAN主要由eNodeB构成。
4. LTE⼩区平均吞吐量反映了⼀定⽹络负荷和⽤户分布情况下的基站承载效率,是⽹络规划重要的容量评价指标。
5. 与下⾏OFDM不同,上⾏SC-FDMA在任⼀调度周期中,⼀个⽤户分得的⼦载波必须是_连续的。
6. LTE⽀持Hard handover only切换⽅式。
7. 在同样的覆盖要求下,采⽤F频段组⽹与采⽤D频段组⽹相⽐,所需要的站点数更少。
8. 为什么⽤符号末端部分复制为循环前缀:保证时域信号连续9. 哪个步骤可以把多个OFDM⼦载波转换成单信号传输:IFFT10. 在MIMO模式,哪个因素对数据流量影响最⼤:发射天线数⽬11. 哪个信道⽤来指⽰PDCCH所⽤的符号数⽬:PCFICH(Control Format Indicatior)12. ⽀持LTE的UE的最⼤带宽是:20 MHz13. 在OFDM中,⼦载波间隔F和符号时间T的关系是:f = 1/t14. 1.4MHz的带宽中,⼀个⼦帧中⽤于承载PDSCH的资源约占:1/215. 哪种RLC模式可以使业务时延最⼩:Transparent Mode (TM)16. 传送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需要多⼤带宽:1.08 MHz17. 以下哪些带宽是TDD-LTE⽀持的:20 MHz、15MHz、10MHz、5 MHz、3Hz 、1.4 MHz18. 在LTE中,上⾏链路降低峰均⽐(RAPR)的好处是:增强上⾏覆盖、降低均衡器复杂度、降低UE功率损耗19. LTE规划过程中,影响⼩区覆盖半径的因素有:系统带宽、传播模型、天线模式、⼩区边缘规划速率20. 路测时发现⼩区间天线接反可以从那⼏个部分去排查:核查⼩区PCI(PCI=PSS+3*SSS)参数是否配错、排查BBU-RRU 光纤是否接反、排查⼩区间RRU-天线间的跳线是否接反按PCI规划原则之⼀:同站的三个⼩区属于⼀⼩区个组ID(即0-167),组内ID(0-2)进⾏复⽤。
NR基本知识问题点总结一、5G无线参数规划1、PCI:5G NR的PCI取值范围为0~1007,共1008个PCI值,分为 336 个组,每组包括 3 个 PCI。
小区的 PCI 规划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各个物理信道/信号对 PCI 的约束;2、5G频率规划:3、PRACH规划:PRACH 配置索引、零相关配置、根序列索引、是否为高速状态、频率偏移;4、TAC规划:NSA和SA网络的TA规划,可继承4G网络5、邻区规划:共扇区邻区继承方式和地理拓扑规划方式;二、5G小区PCI规划原则1、PCI 复用间隔必须大于 4 层小区,复用距离大于 5 倍的小区半径。
2、尽量减少相邻小区的 PCI 模3、模4、模 30 余数相同。
3、同一小区所有的邻区列表中不能有相同的 PCI。
4、为避免省际边界和室内外覆盖扰码规划冲突导致干扰,应为省际边界基站和室内覆盖站点预留一定的扰码资源。
三、5G站点TAC规划原则1、可以利用市区中山体、河流等地形因素作为TA区边界,减少不同TA区内不同小区的交叠深度。
2、TA区划分尽量不以街道为边界,不以话务量高的地方为边界(如商场)。
3、市区与郊区边界, TA边界尽量外扩。
4、如果与4G系统共覆盖,且TA的覆盖区域大于LA,为了简单起见,且考虑后续互操作的兼容性,可以与4G LA复用。
四、5G链路预算相比4G要多考虑因素慢衰落余量(5db)、干扰余量(10 db))、人体损耗(5 db))、穿透损耗(30 db))、植被损耗(17 db))五、5G覆盖仿真模型Rayec射线跟踪模型六、中国四大运营商目前主要使用的5G频段以及带宽A:移动2.6G动态频谱移动在2.6GHz上有160M带宽,4.9G带宽共计:100MHzB:电信联通200M双载波AAU电信和联通在3.5GHz上各有100M带宽,两家要进行共建共享的话,就需要在一个AAU上同时支持200M的带宽中国移动:1、2.6GHz(Band41,n41)2515-2675MHz带宽共计:160MHz目前部署:4G/5G2、4.9GHz(n79)4800-4900MHz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中国电信:1、3.5GHz(n78)3400-3500MHz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2、3.4GHz(n77)3300-3400MHz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共同用于5G室内覆盖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中国联通:1、3.5GHz(n78)3500-3600MHz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2、3.4GHz(n77)3300-3400MHz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共同用于5G室内覆盖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中国广电:1、700MHz(Band28,n28)上行:703-733MHz下行:758-788MHz带宽共计:30MHz目前部署:4G/5G2、4.9GHz(n79)4900-4960MHz 带宽共计: 60MHz 5G3、3.4GHz(n77)3300-3400MHz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共同用于5G室内覆盖带宽共计:100MHz目前部署:5G七、中国移动700M规划1、实现700M+2.6G双频协同,构建一张“覆盖领先、布局合理、性能优越”的5G精品网,确保网络持续领先;2、700M进行乡镇以上区域的连续覆盖和深度覆盖,在农村区域开展广度覆盖,打造5G打底网络,实现痊愈VoNR承载;3、在5G一、二、三期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并协同农村热点区域容量补充;4、多频段全网统筹建设、不加新站、不增天面,降低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