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1ppt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大家来上幼儿园》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自我介绍和相互认得2. 提高幼儿的口才表达本领和社交本领3. 加添幼儿对幼儿园的谙习感和归属感4. 培育幼儿自动参加的意识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活动道具:名片、贴纸、画笔、颜色纸3. 茶点:水果、点心等4. 幼儿园环境清洁整齐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幼儿跟随老师唱儿歌、做操2. 课堂导入:老师介绍今日的活动——大家来上幼儿园。
学习自我介绍和认得新伙伴。
3. 活动一:自我介绍(1)老师向幼儿们介绍名片,然后向他们发放名片和彩色纸和画笔。
(2)要求幼儿们在名片上写上本身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并画上本身的头像。
(3)由幼儿园的分园长分组后,幼儿们依次向小构成员进行自我介绍,并发放本身的名片。
4. 活动二:认得新伙伴(1)老师向幼儿们发放贴纸,要求幼儿们在贴纸上写上本身的名字,并贴在本身的衣裳上。
(2)老师让幼儿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要求幼儿们相互找寻本身未认得的新伙伴,并进行相互认得和交流。
5. 活动三:美食共享(1)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一些水果和点心,要求幼儿们自由品尝,并选择本身最爱好的水果或点心。
(2)让幼儿们将本身选择的水果或点心拿到上面,同时将本身的名字写在水果或点心的旁边。
(3)幼儿园工作人员负责将水果或点心调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并要求幼儿们与组内成员共享本身的选择和口感感受。
6. 活动总结:老师引导幼儿们回顾今日的活动,在幼儿的自我介绍、认得新伙伴和共享美食中感受到欢快和成长。
7. 课后反思:老师适时总结今日的教学活动,认真听取家长和幼儿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本身的自动性和自我表达本领。
其中,活动一自我介绍是幼儿参加度最高的环节,幼儿们用本身的语言和手绘的头像介绍本身,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本领,还帮忙幼儿更好的了解他人,建立了彼此了解和认同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谁的耳朵》教学PPT课件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谁的耳朵》课程分析《谁的耳朵》是一首常识性儿歌,儿歌活泼有趣,深受幼儿的喜欢。
其中内容涉及种动物耳朵的特点,这些都符合幼儿的生活验,并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儿歌句式工整,易于儿诵读。
小班幼儿会在集体中发言,但是度还有点拘谨,表达还不够流畅。
他们喜欢用身的语句将生活经验表达出来,会用较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课程目标1.了解不同动物耳朵的外形特性,并熟记儿歌。
2.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儿歌内容。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对收集相关信息感兴趣。
课程准备1.PPT课件2.小动物耳朵图片(兔、马、象、猫、猴、狗)课程过程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通过聆听来分辨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鸟叫)你是用什么知道的呢?(耳朵听到的)我们的小耳朵作用可真大,现在请小朋友相互看看同伴的耳朵长什么样?通过耳朵引出活动主题(二)活动展开1.教师出示各种耳朵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出示驴耳朵)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这是哪个小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子?幼儿观察驴的耳朵有什么特征。
(长长的)(3)(接着出示马耳朵)马的耳朵(短短的),大象的耳朵(大大的),猴的耳朵(圆圆的),小猫的耳朵(尖尖的)谁的耳朵听的灵,听的远。
狗的耳朵(耳朵灵,听得远)2.教师朗诵儿歌,使幼儿整体感知儿歌提问“谁的耳朵圆?”猴;“谁的耳朵短?”马…3.幼儿学习儿歌朗诵(1)师幼共念儿歌(2)幼儿自己边拍手打节奏边念儿歌(3)儿歌念完做游戏老师说上一句请小朋友们回答下一句。
4.幼儿为儿歌编配动作,表演儿歌(1)念儿歌就把好看的动作带进去再来一遍(2)全班幼儿用自己编创的动作来表演儿歌5.游戏:找朋友(三)活动结束活动延伸:将活动延伸至图书区,让幼儿在图书区去看看其他动物的耳朵长什么样。
课程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我把过多的关注放在了幼儿看图卡理解内容,根据“谁的耳朵”句式学说儿歌上面,在幼儿说儿歌时,对节奏方面没有强调。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悄悄话》含PPT课件活动目标:1、宁静聆听故事,能理解故事大意。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触故事的童趣。
活动预备:1、PPT课件。
2、故事中角色的头饰。
3、音乐:仙境。
查看课件:下载地址: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1、老师与班内随意一名幼儿说静静话,吸引班内幼儿的注重力。
2、提问:教师刚才做什么了?3、接着提问:静静话是什么意思?4、老师小结:静静话就是静静的说话,说话的声音很低,惟独说话的人和听的人能听到,别人都听不到。
今日,教师就给小伴侣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就叫《静静话》,请小伴侣宁静的听。
二、基本部分:1、老师配乐叙述故事,幼儿宁静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在故事中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事情?--它们说了句什么静静话?幼儿研究回答。
3、观察PPT叙述故事,幼儿观察聆听。
4、边看PPT提问并叙述:--蚂蚁和蚯蚓说了句什么静静话?--蚂蚁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蚂蚁的动作。
--蚯蚓对蜗牛说了句什么静静话? --蚯蚓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蚯蚓的动作。
--蜗牛对青蛙说了句什么静静话? --蜗牛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蜗牛的动作。
--青蛙对小鱼说了句什么静静话? --青蛙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青蛙的动作。
--小鱼对蜻蜓说了句什么静静话? --小鱼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小鱼的动作。
--蜻蜓对乌龟说了句什么静静话?--蜻蜓是怎么来的?--请小伴侣学学蜻蜓的动作。
--请小伴侣学学乌龟的动作。
5、请七名幼儿上前佩戴动物头饰举行故事表演,剩余幼儿与老师一起叙述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ppt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利用PPT辅助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PPT的设计和运用。
一、幼儿语言发展概述在开始讨论教案PPT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概述。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大约处于3-4岁的年龄段,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逐渐发展。
在小班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案PPT的设计原则1. 清晰简洁:幼儿的注意力比较短暂,他们对细节的关注度较低。
因此,教案PPT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避免干扰孩子们的注意力。
2. 色彩丰富:幼儿对于色彩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因此,教案PPT的设计中可以使用鲜艳的颜色,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图片配合:图片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通过图片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单词的意义,并增加单词的记忆效果。
4. 互动设计:为了增加教案PPT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问答环节,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教案PPT内容建议1. 日常用语操练:在小班阶段,孩子们还无法理解过复杂的语言,因此,可以通过教案PPT来操练一些日常常用的简单语句,如问候语、道别语等。
通过多次的操练,可以巩固孩子们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单词学习: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通过教案PPT,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常见的单词。
比如,颜色、数字、动物等,通过图片和发音的配合,帮助孩子们理解单词的含义,并鼓励他们模仿发音。
3. 绘本故事分享:通过教案PPT,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幼儿的绘本故事进行分享。
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故事情节,并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促使他们思考,并进行互动交流。
4. 歌曲和儿歌学唱:幼儿喜欢听歌,通过教案PPT引导他们学唱一些简单的儿歌。
小班语言教案ppt课件【篇一:幼儿园优质公开课小班语言课件教案《云朵棉花糖》】(本教案有配套视频,教学ppt)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
2.有兴趣投入故事情节之中,初步感受故事中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
2.插入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老鼠、白云、幼儿熟悉的水果和动物等图像。
3.实物:一团棉花、棉花糖。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棉花糖,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棉花糖看上去像什么呀?二.欣赏理解故事师:关于棉花糖啊,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出示三只老鼠,由教师讲述故事。
2.回忆故事内容。
(1)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故事里三个老鼠叫什么名字吗?(2)最胖最大的老鼠叫什么呀?那那只最小最可爱的老鼠叫什么名字呀?那还有一只叫什么呀?他们住在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里,哎,一楼住的是谁呀?那最高的三楼住的是谁?那鼠老二住在几楼啊?(3)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风景,一朵云飘了过来。
鼠小小一把抱住白云,嗯,白云又轻又软。
鼠小小抱着云朵给鼠老二看。
哎,鼠老二想把白云做什么?那睡在白做的枕头上会感觉怎样?(学鼠老二说)(4)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着白云给鼠老大看。
哎,鼠老大想把白云做什么呀?这是什么时候穿的衣服啊?冬天穿的衣服叫什么啊?那穿上白云做的棉袄感觉会怎么样?(学鼠老大说)(5)这个时候,鼠小小它想把云朵做成什么呀?(学鼠小小说)三.体验故事情节(出示操作材料)1.三只小老鼠他们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们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许多水果,哎,它们会加些什么水果?“对呀,甜甜的苹果真好吃。
香香的香蕉也很好吃。
一个个葡萄可真甜呀。
”2.哪些动物朋友闻到了云朵棉花糖的味道?边观察边说出他们的名称。
师:小老鼠在白云里加了那么多的糖和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
它散发出一阵一阵的香味。
传到了树林里,小动物们都来了。
喵喵喵,谁来了?(小猫)跳跳跳,谁来了(小兔)“嗯,我最喜欢了,好香好香奥。
幼儿园小班语言《从头动到脚》活动设计 (含课件) - 语言教案设计意图:小班的孩子喜欢一些韵律感比较强的文学作品,更喜欢这些作品中一些重复性的语言,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句式确实很难,因此我设计了微课《从头动到脚》,目的在于让孩子在想、看、说、练的基础上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学说故事中的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语言的兴趣。
活动目标:1、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2、熟悉身体主要部位的名称。
活动重难点: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活动准备:1、《从头动到脚》课件。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30秒)1、创设语言情景,直接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我们会见到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你们能用"我是......" 的句式大声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2、逐一出示故事中动物的图片,教师先示范用"我是……"的句试介绍前四个小动物,然后引导幼儿看图用"我是……"的句式说出其余八种动物的名称。
二、出示绘本《从头动到脚》,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倾听故事,学习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4分30秒)1、教师讲解绘本内容,幼儿观察画面,在反复重复的基础上了解句式特点。
2、提问故事内容,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1)提问:刚才这个故事中提到了身体上的哪些部位?(PPT逐一出示各部位的图片)(2)请把你知道的身体部位指出来,并动一动。
(PPT出示所有身体部位的名称)3、看图片学说句式:"我是……,我会……,你会吗?这个我会!"(PPT逐幅出示故事图片)提问:你能根据提示用故事中的语言讲一讲图片内容吗?三、出示动态图片,幼儿练习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