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OSAHS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3.01 KB
- 文档页数:3
OSAHS诊疗指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O)3%或伴有觉醒。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二、诊断1、诊断依据:(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
呼吸暂停以堵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5)鉴别诊断: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
2、OSAHS分度分度 AHI轻度 5~20中度 21~40重度 >40附:低氧血症分度分度最低Sa0(%)轻度 >85中度 65~84重度<65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
例如:AHI=25,最低SaO(%)=88,则报告为“中度OSHA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2、阻塞部位分型:I型:狭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鼻腔)II型:狭窄部位在口咽部(和扁桃体水平)III型:狭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会厌水平)IV型:以上部位均有狭窄或有两个以上部位狭窄三、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2、解除上气道存在的结构性狭窄因素:3、根据阻塞部位制订手术方案,对多平面狭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4、建议对重度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5、手术中应保留基本结构、维持和重建功能;6、无手术禁忌证。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为OSA的基层诊疗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以下主要为实践版指南中关于OSA的诊断和治疗内容。
1基层医院(1)简易诊断方法和标准:适用于缺乏专门诊断仪器的基层单位,主要根据病史、体检、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等,其诊断标准如下:①至少具有2项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表现为肥胖、颈粗短或有小颌或下颌后缩、咽腔狭窄或有扁桃体Ⅱ度肥大、悬雍垂肥大,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或神经系统明显异常。
②打鼾、夜间呼吸不规律或有屏气和憋醒(观察时间应≥15 min)。
③夜间睡眠节律紊乱,特别是频繁觉醒。
④白天嗜睡(ESS评分>9分)。
⑤SpO2:监测趋势图可见典型变化、氧减指数(ODI)>10次/h。
⑥引起1个及以上重要器官损害。
符合以上6条者即可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进一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或便携式诊断仪(PM)监测。
(2)初筛PM检查:经全面、综合的临床睡眠评估,如疑有OSA,在全面评估基础上PM可代替标准PSG用于高度疑为中、重度OSA 患者的诊断。
2上级医院(1)整夜PSG监测:是诊断OSA的标准手段,一般需要整夜≥7 h 的睡眠监测。
(2)夜间分段PSG监测:在同一天晚上的前2~4 h进行PSG监测,之后进行2~4 h的持续气道正压(CPAP)压力调定。
1诊断标准(1)出现以下任何1项及以上症状:①白天嗜睡、醒后精力来恢复、疲劳或失眠。
②夜间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醒。
③习惯性打鼾、呼吸中断。
④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房颤动、2型糖尿病、情绪障碍、认知障碍。
(2)PSG或PM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以阻塞型事件为主。
(3)无上述症状,PSG或PM监测:AHI≥5次/h,以阻塞型事件为主。
OSAHS诊疗指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一、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O)3%或伴有觉醒。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二、诊断1、诊断依据:(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
呼吸暂停以堵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5)鉴别诊断: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
2、OSAHS分度分度 AHI轻度 5~20中度 21~40重度 >40附:低氧血症分度分度最低Sa0(%)轻度 >85中度 65~84重度<65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
例如:AHI=25,最低SaO(%)=88,则报告为“中度OSHA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2、阻塞部位分型:I型:狭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鼻腔)II型:狭窄部位在口咽部(和扁桃体水平)III型:狭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会厌水平)IV型:以上部位均有狭窄或有两个以上部位狭窄三、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2、解除上气道存在的结构性狭窄因素:3、根据阻塞部位制订手术方案,对多平面狭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4、建议对重度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5、手术中应保留基本结构、维持和重建功能;6、无手术禁忌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呼吸暂停(apnea)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较基线水平下降≥90%),持续时间≥10 s。
低通气(hypopnea)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30%,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02)下降≥0.04,持续时间≥10 s;或者是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50%,并伴Sa02下降≥O.3或微觉醒,持续时间≥10 s。
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respiratory effort related arousal,RERA)是指未达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标准,但有≥10 s的异常呼吸努力并伴有相关微觉醒。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
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RD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和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的次数。
诊断依据一、OSAHS诊断依据患者睡眠时打鼾、反复呼吸暂停,通常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等症状,可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2型糖尿病等。
多道睡眠监测(,PSG)AHI≥5次/h,以阻塞性呼吸事件为主。
如有条件以RDI为标准。
二、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判断依据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判断依据见表1。
表1 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判断依据程度AHI(次/h) 最低Sa02轻度5~15 0.85~0.90中度>15~30 0.65~0.85重度>30 <0.65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病情程度进行评判,注明低氧血症程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2002.杭州.全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议一、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 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O)3%或伴有觉醒。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二、诊断1、诊断依据:(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
呼吸暂停以堵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5)鉴别诊断: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
2、OSAHS分度分度AHI轻度5~20中度21~40重度>40附:低氧血症分度分度最低Sa0(%)轻度>85中度65~84重度<65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
例如:AHI=25,最低SaO(%)=88,则报告为“中度OSHA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2、阻塞部位分型:I型:狭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鼻腔),II型:狭窄部位在口咽部(和扁桃体水平III型:狭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会厌水平)IV型:以上部位均有狭窄或有两个以上部位狭窄三、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2、解除上气道存在的结构性狭窄因素:3、根据阻塞部位制订手术方案,对多平面狭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4、建议对重度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5、手术中应保留基本结构、维持和重建功能;6、无手术禁忌证。
儿童OSAHS的诊治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6-08 乌鲁木齐)一、定义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由于睡眠过程中频繁的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睡眠过程中的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二、病因临床上引起儿童OSAHS的常见原因:(一)影响上气道阻力或顺应性的因素1.鼻部:常见有慢性鼻炎(感染性、过敏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后鼻孔闭锁及鼻腔肿物等。
2.鼻咽部和口咽部:最常见的原因是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其他原因有舌体肥大,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积,咽部及鼻咽部肿物,腭咽皮瓣手术等。
3.喉部: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喉蹼、气管闭锁等。
4.颅面部畸形:中面部(面中部)发育不良(唐氏综合征,Grouzon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下颌骨发育不全(Pierre-Robin综合征,Treacher-Collin综合征,Shy-Drager综合征等),粘多糖病(Hunter’s综合征,Hurler’s综合征和其他综合征),代谢性疾病(骨硬化症)。
(二)影响神经调控的因素全身肌张力减低(唐氏综合征,神经肌肉疾病),应用镇静药物治疗,饮酒等。
三、儿童OSAHS症状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中反复惊醒、呼吸困难、遗尿、多汗、多动等,可能发生白天嗜睡,但不多见。
严重的病例可发生认知缺陷,行为异常,发育迟缓、心肺疾患等并发症。
四、OSAHS的并发症未经治疗的OSAHS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是因为现在对此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前文献报道的生长发育障碍、心肺并发症以及精神发育迟缓等严重并发症并不常见。
文献报道,生长发育障碍的OSAHS儿童在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后有身高、体重生长加速的趋势。
长期的张口呼吸,可以出现明显的颌面部发育畸形――“腺样体面容”。
严重者可致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有关研究发现本病与婴幼儿猝死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儿童发生OSAHS多有高危因素,如反复发生扁桃体炎、肥胖、唐氏综合征等,患儿有神经认知缺陷,如学习困难,行为异常,注意力缺陷等。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 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律,夜间窒息感或憋醒,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1]。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OSA诊治水平,我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2015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和2017年的《睡眠呼吸疾病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的基础上,邀请了部分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实践经验,制定了OSA的基层诊疗指南[2,3,4]。
本指南只讨论成人OSA。
一、OSA相关术语定义[1,2,3]1.呼吸事件主要包括阻塞型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 OA)、中枢型呼吸暂停(central apnea, CA)、混合型呼吸暂停(mixed apnea, MA)、低通气(hypopnea)、微觉醒等。
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的次数之和。
3.成人OSA:在成人中,OSA定义为每夜7 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AHI≥5次/h。
呼吸暂停事件以阻塞型事件为主,伴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
4.治疗出现的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treatment-emergent central sleep apnea):OSA患者在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治疗过程中,当达到最佳治疗水平时,阻塞性呼吸事件清除,但新出现CA或低通气事件,中枢性AHI≥5次/h,或以潮式呼吸为主。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 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1]。
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律,夜间有窒息感或憋醒,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
症状的出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可一项或多项,也可没有症状。
目前普遍认为OS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1,2],因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海市2000年初期的数据表明,OSA患病率估计为3.62%[3],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治水平,我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4]、2015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5]和2017年的《睡眠呼吸疾病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6]的基础上,邀请了部分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实践经验,制定了OSA的基层诊疗管理指南。
由于成人OSA和儿童OSA 诊断标准、病因、治疗不同,本指南只针对成人的OSA。
(一)相关定义[1,4,5]1.呼吸事件的分类和定义:(1)呼吸暂停(apnea):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较基线幅度下降≥90%),持续时间≥10 s。
(2)阻塞型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 OA):指上述呼吸暂停发生时,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
系因上气道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驱动功能正常,继续发出呼吸运动指令兴奋呼吸肌,因此胸腹式呼吸运动仍存在。
OSAHS诊疗指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一、定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指睡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
以上,
并伴血氧饱和度(SaO)3%或伴有觉醒。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二、诊断
1、诊断依据:
(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
呼吸暂停以堵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5)鉴别诊断:
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
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
2、OSAHS分度
分度 AHI
轻度 5~20
中度 21~40
重度 >40
附:低氧血症分度
分度最低Sa0(%)
轻度 >85
中度 65~84
重度<65
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
例如:AHI=25,最低SaO(%)=88,则报告为“中度OSHA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
2、阻塞部位分型:
I型:狭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鼻腔)
II型:狭窄部位在口咽部(和扁桃体水平)
III型:狭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会厌水平)
IV型:以上部位均有狭窄或有两个以上部位狭窄
三、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
2、解除上气道存在的结构性狭窄因素:
3、根据阻塞部位制订手术方案,对多平面狭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
4、建议对重度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
5、手术中应保留基本结构、维持和重建功能;
6、无手术禁忌证。
四、疗效评定依据
1、随访时间:近期:6个月
远期:1年以上
2、疗效评定依据
AHI SaO(%) 症状
治愈<5>90 基本消失
显效<20和降低≥50%明显消失
有效降低≥25%减轻
无效降低<25% 无明显变化
附:悬雍垂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
适应证:
1、 OSAHS: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组织肥厚致咽腔狭小、悬雍垂肥大或过长、软腭
过低过长,扁桃体肥大或IV型中以口咽部狭窄为主者;
2、重度OSAHS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病情改善后可手术。
3、原发性打鼾、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存在口咽部阻塞。
禁忌证:
1、气道阻塞不在口咽平面:
2、急性扁桃体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作后不2周;
3、合并常规手术禁忌证;瘢痕体质
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5、重叠综合征。
相对禁忌证:
1、伴有严重低血症的OSAHS患者;
2、对发音有特殊要求;
3、过度肥胖者;
4、年龄65岁或多或少18岁。
并发症
1、出血
2、上气道梗阻
3、心脑血管意外
4、腭咽关闭不全
5、发音异常
6、咽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