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数学_阅卷心得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3
1615山东省高考阅卷心得体会今年有幸参加了山东省组织的高考阅卷工作,回来后很多同事问我高考阅卷是怎样的体验,我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累”。
从今年起理科综合又开始使用全国卷了,和山东卷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就生物学科来说,山东卷的考察主要以填空为主,实验设计也是补充式的考察。
而今年的全国卷都是开放性的题目,这也增加了阅卷难度,去年用了五天半就结束了,今年却用了九天半,而且加了三天的班。
下面我就具体的阅卷细节给大家汇报一下。
一、阅卷人员组成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即:阅卷组(阅卷组长和两位质检员)和一线阅卷人员。
阅卷组主要是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此外还有答题细则,细则非常详细的罗列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比如“把Amp写成Amm”,大肠杆菌的“杆”写成“肝”这种错误,基本上能想到的奇葩情况都有,而且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一线阅卷人员大部分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少部分是一线代课教师,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此外,每天还会有一个单独的巡视组,负责巡查及处理特殊情况。
包括每隔半小时要去现场巡查,处理重大分歧卷,统计当日阅卷数据等工作,具体后面提。
二、阅卷过程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就评一道大题,原理很简单,每道大题细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空的答案比较长就8-10人改这一个空。
假如一个6分的空,评分细则会划出两个或三个得分点,按照规定的关键词,给出的分数只能为0分、2分、4分、6分,比如今年生物第29题第三问,6分中答出“半保留复制”即得4分,后面说“分到两个子代噬菌体中”或“两个子代DNA中”的就再得2分。
如果空的内容少就两个空和起来改,分数划定也是0,2,4。
每道小题至少有两位阅卷老师批改,两位批改后有分差,会在系统中自动生成三评试卷。
山东高考数学阅卷心得体会20221、高考阅卷特别强调知识点的把握。
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把所需要的条件全部列出,因为每个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得分点,中间的计算过程可以省略,写出正确的结论。
以理科20题为例:如果在第一问中,没有写出坐标直接写出关系式,会被扣2分,我们要注意关键的得分点一定要写出来,过程不要跳跃得太快,只要是题目中没有明确给我们的条件,需要我们自己去得到的时候一定要有得出结论的原因,而这往往就是得分点。
在平时做题中我会要求学生自己去查看自己的步骤时一定要每一步都是有理由地写下来的,这样能保证每一步都是思路清晰,而且有理有据。
2、版面设计要合理。
在答题中,卷面要注意简洁、工整、清晰。
开始做题时就要合理设计自己的卷面,尽量不去写无关得分的步骤,导致最后写不下,不得已写到指定区域的外面,在指定区域之外,阅卷老师是不可能看得到的,如果最后的答案看不到,会影响得分。
其实,在答题过程中,不是你写得越多越好,特别是数学这门课,有得分点就有分,没有得分点就没有分。
在改卷过程中,我就遇到有同学写的很少,但全是得分点,最后计算出来,10分。
也有的同学写得满满的,但就是找不到得分点,只有0分,不可能会有同情分的。
3、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我会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一定要审题,看题目问你什么,你再去解答什么;在做题结束时再次审题,看看你解决的问题是不是题目问你的,防止自己答非所问,避免不必要的丢分,而且按照题目要求下结论也是有分的。
4、注意答题技巧。
在数学的大题中,基本上都是2个小问,有时候做不出来第一问,或者题目给我们第一问是证明题,有结论,或者没有给出结论但是我们能猜测出第一问的结论,但是我们会做第二问,这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第一题的结论来做第二题。
在我们遇到题目完全不会做的时候也不能完全不动笔,直接放弃,卷面空白,我们尽量去找题目考察我们的知识,用数学语言尽可能多地去翻译出题目条件。
比如说20题的第一问求椭圆的离心率,只要有a2+b2=c2这个关系式出现就有1分。
物理压轴题的阅卷心得2012年高考的理科综合卷在山东大学评阅,本人于6月份有幸参加了这次阅卷工作,而且批阅的是物理压轴题23题。
对这次高考阅卷工作中的一些个人体会和启示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做一汇报。
首先,简单介绍如何网上阅卷的。
一份试卷由计算机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每位阅卷老师只能看到自己所改的这道题的图片,其它题目是看不到的。
而且只能看到自己批阅的情况,看不到别的老师的批阅结果。
由这两位阅卷教师在各自的计算机上根据评分标准分别进行评分。
当两个阅卷教师所给的分数不同时,服务器自动将该考生该题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给第三个评阅此题的阅卷教师。
该题组小组长负责对三评卷的随机抽查,第三位教师评阅此题的所给的分数与前两个教师中的一个评分分数相匹配时,则通过;仍不匹配时,该试卷将发送到题组大组长处进行仲裁,也就是四评,四评的分数就是就是这份试卷的最后得分,总的来说要比人工阅卷公平、公正。
其次,详细说一下23题的情况,本题为电磁场综合题,历来难度大,问法多今年又是字母表达式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第一问主要是考查动力学内容,所以方法不定,但不论什么方法,以对为原则。
第二问考查是磁场中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可惜好多同学没有搞清楚限定条件:R> 。
第三问是磁场和电场的结合,这一问更惨,好多同学搞不清楚在电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和所给时间的关系,甚至没做,是得分最少的~问。
整体本题全省的平均分约为7.8分。
这一题共18分,分三问,分值为7分、4分、7分。
第一问又分为两小问:(1)求速度3分,分两个得分点为2分+1分,(2)求极板间距离4分,分三个得分点为2分+1分+1分。
第二问求磁感应强B为4分,分三个得分点为2分+1分+1分。
第三问也分为两小问:(1)求磁场内的运动时间t为4分,分三个得分点为2分+1分+1分。
(2)求磁感应强B的大小为3分,分三个得分点为1分+1分+1分。
所以本题三问共14个得分点,划分的相当细致,评分细则一共4K三页纸,对同学们来说,评分细则越细越有利,越容易得分。
优秀数学阅卷心得体会(通用18篇)首先,阅卷要公正公平。
教师阅卷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个人主观色彩的干扰。
阅卷时,我总是先理清题目的要求,以所学到的标准和指导意见为依据,对答卷进行分析评价。
遇到一些主观题时,我会尽量去除先入为主的观念,将审题、点评的原则放在首位,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在评分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客观评价的能力,不偏颇地对待每一份答卷,确保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正评价。
其次,阅卷要全面细致。
在阅卷过程中,我会认真查阅学生的答案,仔细审题。
同时,对于一些涉及综合能力的题目,如作文题或实际问题题,我会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将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得分。
除此之外,我还会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其提供指导,帮助其更好地改进。
再次,阅卷要抓住重点。
在阅卷过程中,我会明确重点表达的因素,将其作为评价答卷的关键。
例如,在语文阅卷中,对于表达准确、用词恰当、结构完整等方面的评价成为了重点。
在阅卷时,我会对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观点和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
抓住重点,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评价。
此外,对于有争议的答案,教师要审慎处理。
在评卷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答案可能存在模糊之处或多个可能的解释。
这时,作为教师,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答案,并在评价过程中多方参考。
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对每一个学生都能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和分数。
最后,教师阅卷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阅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教师需要关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注重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评卷标准和指导意见。
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阅卷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阅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评价活动,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全面细致地审查每一份答卷。
高考数学阅卷体会高考的心得体会高考数学阅卷体会【高考的心得体会】今年六月有幸代表学校参加20XX年高考数学阅卷工作,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阅卷点武汉大学。
第二天就突入紧张的阅卷工作,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责任更重,而要求在高质量、高速度的条下运行。
所有阅卷教师都集中精力,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工作,改卷现场就像硝烟未散的高考战场。
我阅的是文科第19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
本题排在文科数学的主观题的第二题,属于较容易的题目,也就是送分题。
本题共12分,而踩分点也12个,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高考评分的公平性和严密性。
本题重在考查基本的线面关系以及表面积的计算,可通过一定数量的阅卷发现本题得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
最终本题全省的平均分仅为6.9分。
主要失分原因有三点:一会做的同学做不满,有些步骤跳跃太大,跳过了踩分点,导致失去了1到2分,二有部分同学看题不仔细错把表面积求成体积,体积计算远比表面积复杂,费了时间结果还得不到分。
三有部分同学根本不清楚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写得很多踩分点很少。
四有部分同学计算不细致,计算出表面积后把加工处理费算错,有的甚至用除法,还有的把表面计算多了或少了导致失分。
通过本次阅卷和平时教学结合起来仔细分析,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一在平时教学就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认真阅读《考试说明》。
对于高考的每一块内容知识点的考查范围,以及知识点考查的深度,考查的常见形式都要烂熟于心,避免走弯路提高备考效率。
比如文科数学对立体几何中的角与距离降低要求,注重位置关系考查在今年的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紧扣教材,立足基础。
要充分重视教材,激活教材。
课本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统一,而且定义定理公式等叙述上很规范,符号也是统一的。
常规题型依然是试卷的主流,考查的几乎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许多高考试题在教材中都有原型,由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引申变化而来,试题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与教材保持一致,使考生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从阅卷角度看高考———2011年高考数学阅卷之感受山东省数学高考阅卷工作自2008年首次实行了网上阅卷,秉承过去三年的经验,今年的网上阅卷工作可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
今年六月份,经山大数学院邀请和学校推荐,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阅卷,有机会从阅卷者的角度看高考试题,通过学生的答题状况思考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感悟颇多。
现整理如下,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数学高考网上阅卷的流程和要求。
一、阅卷的整个工作安排在评卷人员到达之前,考生的每份试卷都扫描进了计算机并拥有了一个随机产生的编号。
改卷地点封闭;工作时间全程监控,有效防止舞弊事件的发生。
(1)我们6月10号到达济南,11号上午报到,9:30—11:00召开了评卷动员大会,山大的数学系的鲁统超书记(缺席),山师的傅希林教授,以及王丰晓教授分别作了动员发言,技术组的老师也详细介绍了网上评卷的操作方法。
11:00—12:00各大组召开会议布置具体的任务(评卷老师被分成七组,这是大题组,分别负责填空题和六道大题),并将大题组分成若干个小组,任命小组长。
(2) 11号下午13:00—14:00各大组分别到指定地点由质检组进行评分标准的培训。
之后14:00—17:00之间各大组组织了试评,评卷员熟悉题目的不同做法并由大题组对评分标准作进一步的修正把握,主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自阅自评、记录情况、交流沟通、统一标准。
(3)12号开始正式评卷,评卷员采用密码认证进行网上评阅。
二、阅卷的工作平台网上评卷系统提供试卷图像浏览和给分界面,评卷教师依据计算机左侧的试卷图像,将考生得分输入屏幕右侧的得分栏内,每张试卷赋分后还给出对话框询问进一步确定是否赋此分数。
三、阅卷的流程每一份考卷的每一道题都要进行“双评”,每道题有不同的允许误差,数学科比较好把握,除了填空的允许误差是0分外,其余各题的允许误差都是1分。
如果“双评”的结果超出了这个误差值就需要“三评”进行仲裁。
高考数学阅卷的反思人教版一:相关数据及考试状况分析:填空题解答题17 18 19 20 2114.5 8.5 4.5 4.8 2.3 0.8填空题均分为14.5分,但是全省25分以上的大约占考生的20℅,填空题的特点是运算量大,考生主要失分是在(13)、(15)、(16),特别是第(16)题的标准已经是相当宽松了,但是学生还是得分不多,主要表现在解不等式计算失误,集合的表示错误,特别是出现“且”。
(17)(本小题满分12分,第一小问满分5分,第二小问满分7分)已知三点P(5,2)、1F(-6,0)、2F(6,0).(Ⅰ)求以1F、2F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的标准方程;(Ⅱ)设点P、1F、2F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分别为P'、'1F、'2F,求以'1F、'2F为焦点且过点P'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本题第一问均分为4分多,第二问也是4分多。
其中有52℅的同学在本题中得满分,高考阅卷组专家组组长涂荣豹教授认为本题是一道好题,和05年的解析几何问题一样,考查了解析几何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内容,是一道课本习题的改编。
但是对考试中考生的表现不满意。
命题意图:本题为容易题,在考试中为“送分题”。
在考试中,“送分”不到位,具体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较大,主要表现:a、b、c的数量关系不是很清楚;写标准方程时候没有注意焦点的位置;对于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思想:定形、定位、定量还认识模糊;解题的习惯和心态问题,上面明明是对的,但是到了下一步就错了;求对称点的过程人为复杂化,导致求解错误。
(18)(本小题满分14分)请您设计一个帐篷。
它下部的形状是高为1m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3m 的正六棱锥(如右图所示)。
试问当帐篷的顶点O 到底面中心1o 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本题也成为意想不到的难题。
命题者对本题很是看好。
虽然是应用问题,但是本题立意较新,没有落入传统的套路,学生对问题的背景也很熟悉。
高考数学网上阅卷的心得体会
数学组 李爱霞
一、阅卷程序简介
高考阅卷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
评卷教师进入评卷室之前,必须把随身携带的手机、数码相机、包、水杯以及与评卷无关的东西放在门外,进入阅卷室后,每个评卷人员都有一个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凭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入,登入后每个评卷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处在小组组长、大组组长、专家组成员及摄像头的监控中,你离线几分几秒,你阅卷的总量、配对量、剩余量、平均速度、有效度、恶评率、仲裁率等各项指标在电脑里都有实时跟踪。
每份答卷至少由两名人员评分,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人员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1分),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
如两人所给分数超出1分,由小组长裁定,最后给定分数。
而仲裁分数与评卷分数差,将记录第一次评卷的两个老师的有效率,如果误差太大,将记为“恶评”,作为考评阅卷老师的重要依据,对恶评率高的予以解聘,并且将解聘报告反馈到评卷老师所在的教育局和学校,评卷教师所在的学校的所有老师在以后的高考评卷中将不被聘用。
二、阅卷给分原则
高考阅卷评分原则,比起平时老师阅卷,更加强调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客观,评分本着“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的原则。
寻找得分点,通过“见是得分”,“踩点”得分,上下不受牵连。
下面就以我参评的理科20题为例说明一下:
(本小题满分13分)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左、右焦点分
别是12,F F ,以1F 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与以2F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相交,交点在椭圆C 上.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设椭圆22
22:144x y E a b
+=,P 为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 的直线y kx m =+交椭圆E 于A,B 两点,射线PO 交椭圆E 于点Q. (ⅰ)求||||
OQ OP 的值;(ⅱ)求ABQ ∆面积最大值. 解析:(Ⅰ)由题意知1,23,2,42222==-=
==b c b a e a a ,可得又-----2分注:
各一分b a , 故21,b =2
4,a =椭圆C 的方程为2
214x y +=. ---------------3分
(Ⅱ)(ⅰ)椭圆E 的方程为22
1164
x y +=, 设点00(,)P x y ,满足220014x y +=,射线000
:(0)y PO y x xx x =<, 代入221164x y +=可得点00(2,2)Q x y --
,于是||2||OQ OP ==.---6分 (ⅱ)点00(2,2)Q x y --到直线AB 距离等于原点O 到直线AB 距离的3倍:
d ==------------7分 22
1164
y kx m x y =+⎧⎪⎨+=⎪⎩,得224()16x kx m ++=,整理得222(14)84160k x kmx m +++-= 2222226416(41)(4)16(164)0k m k m k m ∆=-+-=+->----8分
||AB
211||||32214m S AB d k ∆==⋅⋅⋅+---9分 222
21646122(41)
m k m k ++-≤⋅=+
,当且仅当22||82m m k ==+等号成立.---10分 而直线y kx m =+与椭圆C :2
214
x y +=有交点P ,则 2244
y kx m x y =+⎧⎨+=⎩有解,即222224()4,(14)8440x kx m k x kmx m ++=+++-=有解, 其判别式2222221
6416(14)(1)16(14)0k m k m k m ∆=-+-=+-≥,即2214k m +≥,--11分 则上述2282m k =+不成立,等号不成立,
设(0,1]t =
,则S ∆==在(0,1]为增函数, 于是当2214k m +=
时max S ∆==ABQ ∆面积最大值为12.------13分
所标的步骤只要有就给分数,其他的步骤再多也没有分,其他的步骤没有只要所标的步骤有就给分,即使解析的逻辑混乱也给分,即所谓的“见是得分”,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到底该写那些步骤可以得到分数。
三、阅卷体会与答卷技巧
1.阅卷时,特别强调知识点的把握,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把公式条件和结论写全,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解答的关键点,表述混乱等原因,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因为每一个题目的评分标准都制定得非常细,评阅是分步骤,踩“点”给分的。
所以,我们平时训练时,就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题目再难,每个题目中的条件总是可以推导出结论的,你哪怕是只推导出一个结论,也可能是得分点,有了得分点,也就是说你得分了,暂且不论得分是多少,有总比没有好吧!实在不行,你写出题中应该用到的公式,你也是可能有得分点的。
高考阅卷时是按步骤、按得分点给分的,这点要让学生清楚!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能对有效得分点作重点训练,哪些步骤是可省的,哪些是不可省的,哪些是可要的,哪些是不可要的,在做题时,尽量按得分点、按步骤书写,严格训练。
切忌拖沓冗长,模糊不清。
2. 对于解题方法,不做过多的限制,一般来说,只要运用正确就可得分。
3.不要追求技巧和创新方法,就本题的第一问而言,专家组的老师给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第二问给出了两种思路和方法;但是在具体的阅卷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其他的方法,学生的其他的方法细看进去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但大都过程麻烦,步骤繁杂,思维混乱,这种情况下只给结果分。
因为在短短的几天中,要批阅几十万份试卷,工作量是很大的,不可能每一道题都在那儿细细的研究。
4. 卷面书写,要干净整洁,简明扼要,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只要抓住各个知识点,把主要过程表达出来就行了,另外,书写只要能看得清就行,对于那些写得比较差的同学,也不要过分担心,当然,还是书写的清楚了好,那样一定不会吃亏,如果写的太乱,即使做对了也可能得不到全分,如本题你只做了第一小题,并且做对了,阅卷看、老师可以给你2分或3分,这都是有效的,如果写得太乱可能就会吃亏。
5、“狠抓基础保成绩,分步解决克难题。
”通过高考阅卷,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础能力的训练非常薄弱,有的学生对20题的第一问的解答,同时使用两到三种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都不全面,这就说明学生逻辑思维换乱,基础知识薄弱,不知道该些什么,改写多少,该怎么去写,这就告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好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通过这次阅卷工作,我即充分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解到答题应该写什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规范答题,这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源于何处,流去何方。
高考与中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源与流的关系,所以高考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她就在我们每次的练习中;高考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天的学习中。
我们只要规范解答每一道题,利用好每一次练习,踏实走好每一天,就一定能够逐渐接近高考,超越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