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L i n y e y u a n y i草原退化原因及生态修复建议李得鹏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更是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抵御风沙,防止土壤沙漠化,荒漠化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都兰县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草地过量放牧、超载放牧的问题不断凸显,草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生态功能逐渐退化,严重制约了畜牧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一、草原退化原因1、超载放牧在广大牧区,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
动物在草场当中采食牧草,获得营养物质,满足机体生长发育所需。
但在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背景下,放牧动物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草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超载放牧背景之下,使得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牧草生长发育受到长时间的抑制,时间一久就会造成优质牧草的数量逐渐锐减,草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蝗虫鼠害危害蝗虫鼠害危害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常见因素,蝗虫鼠害的种类较多,危害面积较广,危害程度严重。
老鼠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夺优质牧草之外,更为严重的是能够挖掘洞穴,啃食牧草的根部,造成牧草根部受到破坏,牧草死亡使得草场的覆盖度显著下降,严重的会造成寸草不生,土壤裸露,土壤沙漠化,荒漠化,使得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和利用价值。
草原蝗虫繁殖周期较短,每次能够产生大量的蝗虫幼虫,蝗虫主要以啃食牧草叶子为主,危害严重时所到之地寸草不生,严重威胁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盲目开荒开采盲目开采是人为影响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受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农牧民群众将平整,土壤肥沃、土壤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的草原开荒用于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不合理的开荒破土,严重破坏到草原生物多样性,使得草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到破坏。
再加上开垦的草原多是广种薄收,粗放式管理,草原一旦被开垦,土壤当中的有机质被很快的吸收或者分解,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风吹农田无法被植被覆盖,风蚀严重,表层细碎的土壤很容易被大风吹散,从而造成土壤沙漠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腹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和草原资源,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能源开发导致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气候变化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频发,进一步加速了内蒙古的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内蒙古的生态平衡。
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农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不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加剧了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
少数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些企业和居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和监控。
应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矿产开采、能源开发等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
加强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能力的建设。
提高农牧业的抗旱能力,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来解决。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广大居民应提高环境意识和行动,共同努力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三、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相应的对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这些天,我们在草原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和采访调查。
虽然我们并不专业,但我们通过对草原现状和调查采访所得的结果的分析,也总结了一下出现草原退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今后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1、定义:草原退化是指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草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劣化,导致生产力下降的现象或过程。
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
2、草原现状:我国草原退化面积以每年近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草原退化率为15%, 80年代中期达到30%以上, 目前已上升到57%左右。
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蔓延, 内蒙古草原退化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已达到7315%(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比例)。
内蒙古草原现有退化面积6142亿亩, 较20世纪80年代的3176亿亩增加了2166亿亩; 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扩大了012亿亩, 中度退化面积扩大了1104亿亩, 重度退化面积扩大了1142亿亩。
内蒙古由于开垦、沙漠化等, 其草原面积20世纪80年代较60年代减少了1014%、约1138亿亩, 目前又比80年代减少了019亿亩、约8%左右。
草原退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在人类活动与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下, 其结构特征与功能过程的恶化, 即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总体恶化。
退化草原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从稳定的功能较强的多层结构演化为欠稳定的功能较弱的单层结构, 生物多样性降低, 植物群落的结构、高度、盖度以及外貌等明显地劣化, 优质的、可饲的豆科、禾本科、菊科等牧草减少, 不可饲、劣质、有毒、有害的毛茛科、大戟科等植物滋生蔓延, 植物群落呈现小型化与矮化的特征、其高度与盖度大大降低。
内蒙古草原已发现有毒害植物50多种, 青海大量出现的毒草有20多种, 东北草原有毒有害植物有30多种。
草原退化防治措施草原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草原植被退化现象。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及其所承载的众多生物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治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在制定防治措施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草原退化的一些重要措施。
1. 合理放牧管理合理的放牧管理是防治草原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牧草资源的利用,可以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植被损失。
采取适当的放牧密度、轮牧制度和放牧时间,可以帮助恢复和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土保持工程草原退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因此,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退化的关键步骤。
这些工程包括建设沟渠系统、植被覆盖措施、林带修复等。
通过建设防护林带和固沙带,可以降低风蚀和水蚀的发生频率,保护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
3. 植物物种恢复与保护草原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恢复和保护草原植物物种对于防治退化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种子收集、培育和引种等措施,可以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和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草原珍稀植物的保护,禁止采挖和非法捕捞等行为,有助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估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对草原退化的程度和扩展速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草原退化监测网和定期进行遥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退化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开展科学调查研究,了解草原退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草原退化通常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有关。
因此,在草原退化防治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水源区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有助于防止退化的加剧。
草原退化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综合治理。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首先,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这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内蒙古草原的降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夏季。
少雨导致了土壤水分的减少,给草本植物的生长带来了困难,并使得本应为草地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力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内蒙古草原是主要的牧区,长期以来,人们依赖放牧为生。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放牧的数量和强度超过了草原可承受的范围。
过度放牧使得草原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养,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贫瘠。
此外,过度开垦也剥夺了草地的土壤层,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源的枯竭。
第三,草原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草原管理不当包括了对放牧的管理不善、过度利用草原资源以及缺乏科学的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现象长期存在,无法有效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缺乏良好的草地保护政策和法规也使得对草原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限制。
最后,人类活动的增加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包括旅游开发、采矿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不仅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和污染,还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尤其是旅游开发和采矿活动,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了土壤贫瘠和植被退化。
总结而言,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管理不当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等。
为了保护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推行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加强对草原资源利用的监管和限制,以及推动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等。
只有综合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理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草原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逆转措施。
首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人们依赖草原来养育牲畜,这导致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踩踏草原的情况。
在大范围的过度放牧下,草原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和更新,导致土地逐渐退化。
其次,过度农牧综合开发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开垦和开发草原地区。
这种开发方式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降水不均等气候现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草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草原退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逆转措施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草原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草原退化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放牧和农牧综合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实施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恢复和休养。
同时,鼓励农牧民改变传统的农牧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模式,减少对草原的压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是逆转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研究,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机制,针对不同的退化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需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草原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草原保护教育和培训,使公众了解草原退化的危害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 , 从古代起从古代起从古代起, , , 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近一百多年来近一百多年来, , , 由于盲目开垦、由于盲目开垦、由于盲目开垦、采伐、采伐、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过牧等破坏了植被过牧等破坏了植被, , , 结果使草原结果使草原退化退化, , , 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 , , 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 , ,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但从总的趋势来看但从总的趋势来看, , , 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 , , 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 , 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因此, , , 防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国家环保局统计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1999))资料显示,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草原面积的31.77%31.77%31.77%。
20 20 世纪世纪世纪60 60 60 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 13.2 13.2 亿亩,亿亩,80 80 年代下降为年代下降为11.811.8亿亩,亿亩,亿亩,90 90 90 年代下降为年代下降为年代下降为10.37 10.37 10.37 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50%50%左右,左右,每年以每年以3.7%3.7%3.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系统恢复迫在眉睫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的退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草原退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草原退化的原因草原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牲畜过度利用了草原的资源,使土壤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不均匀,草原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草原退化的进程。
二、草原退化的影响草原退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草原退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水源的供给和水土保持能力。
这不仅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用水和灌溉需求,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草原退化对草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威胁。
草原是很多草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草场退化意味着它们失去了生存环境和足够的食物供应,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进程。
最后,草原退化也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草原是牧区的重要资源,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系统也就直接影响了牧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此外,草原退化还会导致生态旅游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恢复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生态系统恢复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水源的供给能力和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
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草原退化是指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植被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现象。
它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原因。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草原生态系统的植被能力有限,当放牧压力超出植物自我修复能力时,就会导致草原植被逐渐减少,从而使退化进程加速。
长期放牧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流失,进一步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
2.种植农作物:为了满足人们的粮食需求,一些草原地区被转化为农田种植农作物。
这种变化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草原植被,还导致了水源的丧失和土壤质量的下降。
此外,农作物种植还带来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3.采矿和能源开发:草原地区的矿藏和能源资源丰富,因此经常成为开采和开发的目标。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大片草地被破坏,还带来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同时,开采和能源开发的活动还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进一步削弱了草原的生态功能。
4.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草原区域的降水量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草原退化的程度。
气候变化还导致了草原植物的生长周期变化和物种分布模式的改变,使得草原生态系统不再适应原有的环境条件,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过程。
5.火灾:火灾是草原退化的常见原因之一、火灾可以迅速烧毁大面积的草地,破坏植物的生长和再生能力,导致草原的退化。
而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了火灾的频率和强度,使草原退化的速度加快。
6.土地过度利用:草原地区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土地过度利用成为使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的农田开发、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破坏了草原的植被,还导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7.污染和非法砍伐:草原地区存在一些非法采伐、乱砍滥伐和污染行为,导致大量原生植被遭到破坏,进而直接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
特别是一些高附加值草原资源的非法采伐,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草原退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
草原退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那么,草原退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呢?我国60亿亩草地,其中90%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
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
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另外,温馨提示:人工种草是高招草原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
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
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
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草原的退化直接导致草地产草量的下降影响到区域载畜量,影响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期草原退化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合理的质量措施,更好的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和谐发展。
那么,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有哪些呢?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
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
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 在牧区以牧为主,以林养牧;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要大力种草;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可以发展农业, 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2.9亿亩,沙漠化面积1.6 亿亩,二者合计4.5 亿亩, 相当草原面积的1/3 。
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
应建立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同时还应考虑解决群众的烧柴、用材问题。
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社队集体造林, 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 首先要着眼于合理利用, 防止继续退化;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要围建库伦(围栏) 进行封育,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补播。
⑷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固定草场使用权。
为了克服边界地段的抢牧和过牧现象, 必须固定草场使用权。
这对草场的经营管理与保护都有利,同时可以加快草场的建设。
目前有不少旗县已把基本核算单位的草场使用权固定下来, 调动了群众管理、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以草定畜,畜草平衡。
过去衡量畜牧业的发展总是单纯的以牲畜存栏头数为标准, 因而大部分地区牲畜头数超过了天然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 造成草原过牧而退化。
为了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就要控制牲畜数量, 提高牲畜质量, 达到畜草平衡。
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它可以使草场植物得到恢复的机会, 从而克服过牧现象, 防止草场退化, 提高其载畜能力。
01053006 民社院10级社会学杨媛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1、定义:草原退化是指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草原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劣化,导致生产力下降的现象或过程。
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
2、草原现状:我国草原退化面积以每年近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草原退化率为15%, 80年代中期达到30%以上, 目前已上升到57%左右。
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面积以每年1000多万亩的速度蔓延, 内蒙古草原退化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已达到7315%(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比例)。
内蒙古草原现有退化面积6142亿亩, 较20世纪80年代的3176亿亩增加了2166亿亩; 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扩大了012亿亩, 中度退化面积扩大了1104亿亩, 重度退化面积扩大了1142亿亩。
内蒙古由于开垦、沙漠化等, 其草原面积20世纪80年代较60年代减少了1014%、约1138亿亩, 目前又比80年代减少了019亿亩、约8%左右。
3、原因:草原退化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大方面。
(1)自然原因:A、气候因素:内蒙古草原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降水较集中,气候干旱,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大风天气多,降水少,土壤易被大风吹期待走形成风沙天气,再加之无节制的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土壤沙化使风沙现象更为严重形成沙尘暴。
B、鼠虫害因素:鼠害、虫害是我国草原最为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种类多,暴发频繁,分布面极大,危害程度重,对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作用大,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鼠害,除了大量啃食牧草,与牲畜争食外,更为严重的是挖掘洞穴,拱抬土丘,破坏草原植被,不仅使草原植被覆盖度降低,严重的地方寸草不生,土壤裸露,使草原完全失去放牧价值,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又是蝗虫灾害高发地区,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使草原植被裸露,草原退化加剧。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地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导致草地不断遭受破坏和退化。
2、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的人类活动,包括乱砍滥伐、非法盗伐等,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使得土壤侵蚀加剧,水源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加剧。
3、存留的污染问题内蒙古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但同时也是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可能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地方留下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和废弃物暴露在空气和地水中无法处理,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内蒙古地域广阔,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应该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让大家知道生态保护对人类切身的利益,通过法律、宣传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要加强林业、草业等资源的保护,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工作,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内蒙古的污染治理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经济的措施,完善环境监测网,加强对空气、水质等各种环境因素的监控,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有违法行为的公司和企业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减轻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形象,提高内蒙古的形象和竞争力。
总之,要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需要广泛参与,政府的支持和公民的努力,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切实保障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健康和人类的生存福祉。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防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其生态系统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这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1.過度放牧内蒙古草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地区,大量的畜牧业对草地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放牧面积不断扩大,而放牧量却没有相应地控制,甚至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物根系受损、土壤侵蚀,因此土地变得贫瘠、干燥。
同时,过度放牧还会导致牛羊对草地的完全破坏,甚至无法恢复,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野火内蒙古草原上存在大量的干草、灌木及其他植物,一旦发生野火,就会造成草地无法恢复的巨大损失。
一方面,野火破坏了草地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流失;另一方面,灰烬覆盖了土壤表面,使得土壤的温度、水分含量和通气性发生变化,造成草地的生态环境改变,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3.工业和生活污染内蒙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不断发展,一些重工业企业、生活污染也正在日益增加,这些污染物对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例如,排放污染物的烟囱会直接对周围的土壤和植物造成损害,水污染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防治的措施1.合理的放牧对于内蒙古草原来说,畜牧业是其经济支柱,但是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轻对草原造成的人类压力,需要制定规范的畜牧业管理政策,实施合理的放牧。
可以通过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降低放牧密度来减轻草地的负荷,同时发展生态驱动的畜牧业,增加非畜牧业收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2.野火管理内蒙古草原的野火主要是人为因素引发,因此,要加强野火防范工作,做好野火预防和事后的应对工作。
可以加强对灾区的巡逻和监测,并及时开展清理工作;同时,采用机器防火、森林保洁等技术手段,确保野火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20100410 冯琪一、草原退化现状: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
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
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
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
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
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草原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作者:宋永莲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7年第12期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种类之一,根据国家农业部数据统计,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约34.7%。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草原面积连年下降,且草原自愈能力呈降低之势,草原资源正遭受无法挽回的开采与破坏。
导致草原出现退化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不是单一的作用,而是协同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滥垦乱挖、过度放牧以及肆意污染等。
为此,有必要加强对草原退化问题及其原因的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1草原退化原因分析从我国目前草原退化现象研究上看,影响草原出现退化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11过度开垦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有近500万亩的草原被开发为农基地,其中约1/3的草原用于建设兵团,1/2的草原用于建设割草场。
草原开发频繁,资源开垦过度。
且被开发为耕地之后,大多数并未得到长期持续的使用,而是耕种几年之后当土地变得贫瘠时,就荒废一旁,而另外开发新的耕地。
无序的草原开发以及滥垦乱挖等,直接破坏了草原生态的平衡,导致草场环境及畜牧业发展受到阻碍。
1.2滥挖、乱占在部分地区,草原资源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一些种植药草的草地,还具有一定的药用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开垦耕地、开发旅游、风电、矿产等活动,使得草原资源不断被破坏,草原植被生存环境遭受挑战,草场沙漠化进程不断加快。
1.3过度放牧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畜牧养殖规模、数量逐年攀升,尤其是在新疆、内蒙古等传统以农牧为主的地区,其牲畜养殖规模早已超出当地草原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草原资源也因此遭受严重破坏,草原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等功能逐渐丧失。
随着草场面积的减少,反过来也会影响牲畜的养殖效益,尤其是一些高寒地区,其牲畜养殖主要以来的草料供应仍然是天然草场,一旦草场资源被严重破坏,并且丧失自愈能力,则会导致牲畜处于饥寒之中,造成牲畜养殖效益低下。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从古代起, 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 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 结果使草原退化, 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 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的趋势来看, 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 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 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
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1.77%。
20 世纪60 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3.2 亿亩,80 年代下降为11.8亿亩,90 年代下降为10.37 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3.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 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2.95 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67 亿亩,截至2005 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 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 % 左右, 尤其七、八两月最多, 冬春雨雪稀少, 春旱经常发生, 如遇夏早, 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 少数为中壤土, 通常表层覆盖着砂层。
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天以上, 阴山以北在50天以上, 鄂尔多斯在40天以上, 呼伦贝尔在30天以上。
干早的冬春季节是草原上风大而多的季节, 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0%以上, 风力一般八、九级。
春季地表解冻后风蚀与沙埋现象最严重,特别是靠近沙漠的农村、牧区,经常遭受风沙危害。
⑶鼠害、虫害严重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导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缩短,食物网趋于简单化。
草原上害鼠、害虫的天敌, 如鹰、雕、蛇、刺猬、蜻蜓、螳螂、瓢虫都急剧减少。
相反, 鼠害、虫害大量繁衍, 泛滥成灾。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鼠害面积4700万公顷,蝗虫成灾面积常年达66万公顷, 严重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存200 头以上, 牧草全部被啃光。
大规模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草原植被, 加剧草原的退化。
⑷过渡放牧
过度放牧, 使牧草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或破坏, 使植物丧失繁殖能力, 生草土被踏紧, 土壤营养减低, 以致植物种类改变, 优良牧草衰退, 生产力下降。
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相随降低。
造成内蒙古草原过渡放牧的原因有:①草场使用权不固定,双方都尽量哄赶畜群到边界地方放牧, 结果造成这些地区的草场严重退化;②借场放枚,农区或半农半牧区每年都把牲畜赶到毗邻的牧区放牧, 这就增加了毗邻牧区草场的负担;③无计划乱牧。
内蒙古草原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二季或三季放牧营地制度, 由于牲畜数量增加, 季节营地比例失调, 因而出现乱牧、滥牧现象;畜量过高由于盲目追求牲畜数量, 结果导致草场载畜量日益加重。
⑸开垦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大面积沙漠主要是历史上滥垦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3年开垦草原1400多万亩, 严重地破坏了草场资源, 阻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
被开垦的草原一般都是丰美的天然牧场。
开垦后一般三年左右, 由于风蚀和土壤肥力下降, 最后撂荒。
由于撂荒地缺乏植被保护, 很快就变成了沙化地和沙源地。
⑹乱砍、乱伐
乱砍乱伐也对我去草原退化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①砍伐野生植物。
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天然植物作嫩料、盖房、围库伦、修栩圈等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天然植物, 甚至拧绳子也要用艾友草和马蔺, 因此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据伊克昭盟统计, 每年砍伐沙篙, 沙柳10亿斤以上,三十年来因采樵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达30多万亩。
②挖药材。
据伊克昭盟统计, 每年收购甘草30多万斤, 麻黄20多万斤, 三十年来, 该盟因挖药材破坏草原也有几十万亩。
③打草、楼草。
呼伦贝尔草原连年打草, 既不留草带, 又不轮休, 结果导致打草场退化。
据调查未打草地段羊草高40 厘米上下, 盖度60% , 一平方米内284株,产量占草群总重量的60%。
多年连续打草地段羊草高30厘米, 盖度20%, 一平方米内仅有82株, 在草群中的重量下降为12%。
锡林郭勒草原草层低矮, 有的地方使用铁耙子楼黄草,不但把草根都刨了出来, 而且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土壤沙化, 从而影响翌年牧草再生。
此外, 在草地上随意开车造路对草原的破坏也是严重的。
如锡宝公路沿线的草场产草量和二十年前比下降了70%。
三、内蒙古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
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 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
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 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 林牧结合, 在牧区以牧为主, 以林养牧;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 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 要大力种草;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 可以发展农业, 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 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2.9 亿亩,沙漠化面积1.6 亿亩, 二者合计4.5 亿亩, 相当草原面积的1/3 。
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
应建立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同时还应考虑解决群众的烧柴、用材问题。
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依靠社队集体造林, 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 首先要着眼于合理利用, 防止继续退化;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要围建库伦(围栏) 进行封育, 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补播。
⑷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
固定草场使用权。
为了克服边界地段的抢牧和过牧现象, 必须固定草场使用权。
这对草场的经营管理与保护都有利, 同时可以加快草场的建设。
目前有不少旗县已把基本核算单位的草场使用权固定下来, 调动了群众管理、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以草定畜, 畜草平衡。
过去衡量畜牧业的发展总是单纯的以牲畜存栏头数为标准, 因而大部分地区牲畜头数超过了天然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 造成草原过牧而退化。
为了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就要控制牲畜数量, 提高牲畜质量, 达到畜草平衡。
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 它可以使草场植物得到恢复的机会, 从而克服过牧现象, 防止草场退化, 提高其载畜能力。
内蒙古草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天然草场仍然是畜牧业经营的主要物质基础。
在草场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可利用库伦划分两季或三季营地放牧, 再逐步实行小区轮牧和划分放牧场、割草场。
⑸保护鼠类天敌
目前主要是用化学药物防治草原鼠害。
由于鼠害面积如此辽阔,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鼠类的天敌, 如貂、融、狐、鹰、华、雕、鹤、蛇等, 野生禽兽有些是有益的, 有些是有害的, 由于过去对它们识认不清, 不加区别的捕杀, 所以有益的禽兽保存的不多了。
今后保护草原的同时, 对草原上有益动物也要大力宣传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