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草地退化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阐述了锡林郭勒盟退化与沙化草地现状,从自然因素、放牧因素、制度因素等方面对草地退化与沙化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证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草地;退化;沙化;现状;成因;治理对策;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长期以来,草原牧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等不利自然因素及人口发展和牲畜超载、滥垦滥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鼠、虫害和毒草滋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1-4]。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近年来退化与沙化越来越严重,草地的利用性能下降、土壤肥料丧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牧区生态系统[5-6]。
研究锡林郭勒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包括锡林浩特、阿巴嘎、东乌珠穆沁、乌拉盖、镶黄、西乌珠穆沁、苏尼特左、苏尼特右、二连浩特9个纯牧业旗(市、区)和正镶白、正蓝、太仆寺、多伦4个旗县的纯牧业苏木及半农半牧苏木(乡),共21个牧业苏木,564 个嘎查,58 308户牧业户,牧业人口26.56万人。
锡林郭勒盟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北纬41°35′~46°46′,东经111°9′~119°58′,总面积19.14万k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7.77万km2,天然草地面积是我国重点牧区中面积最大的。
海拔800~1 400 m;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4.8 ℃,极端最高气温39.9 ℃,极端最低气温-42.4 ℃;无霜期100~136 d,年降水量150~400 mm,而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日照时数为2 900~3 200 h;年蒸发量,大部分地区在1 500~2 000 mm,西北部可达2 500~3 000 mm;全年平均风速为3.5~5.6 m/s。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腹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和草原资源,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能源开发导致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气候变化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频发,进一步加速了内蒙古的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内蒙古的生态平衡。
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农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不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加剧了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
少数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些企业和居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和监控。
应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矿产开采、能源开发等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
加强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能力的建设。
提高农牧业的抗旱能力,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来解决。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广大居民应提高环境意识和行动,共同努力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草地退化原因及防治策略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牧动物过多过密,长时间的踩踏和过度啃食使草地无法恢复生长,导致其退化。
2. 土地过度利用过度利用土地会使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草地的生长。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也会对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枯竭水资源的不足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的枯竭,导致草地无法正常生长。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策略1. 合理管理放牧合理管理放牧是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实行合理的放牧方案,如轮牧、合理草场留牧期等,有助于草地的恢复和保护。
2. 实施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关键。
通过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保护草地生态系统。
3. 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草地的生长能力。
采取措施包括有机肥的使用、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合理的耕作方式等。
4. 种植本地植物物种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选取适应性强、生长能力优良的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可以增加草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草地的恢复能力。
5. 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加强对草地退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草地资源。
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对违规放牧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草地退化是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管理放牧、实施水资源管理、促进土壤保护与改良、种植本地植物物种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管,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草地退化问题,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草地资源。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共同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草地退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等现象。
草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草地退化的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利用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地的植被丧失平衡,影响草地的更新和生长。
过度利用草地,如频繁的割草和采草,也会破坏草地的生态稳定性。
2. 土壤侵蚀对草地的退化起到严重影响。
水土流失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形式之一,它会剥夺土壤肥力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往往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森林砍伐和地表覆盖变化等因素有关。
3. 入侵物种是导致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些外来入侵植物,如忍冬、一年生杂草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会占据草地的生境并抑制原生植物的生长。
4. 气候变化也对草地退化产生了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和降水分布不均,这对草地的生长和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
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和洪涝灾害会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1. 合理管理放牧和利用草地资源。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放牧制度,合理安排放牧强度,防止过度放牧。
采用轮牧和休牧,以促进草地恢复生长。
2.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立梯田、植树造林、修建防护林带等,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选择耕作方式,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技术,保持土壤肥力。
3. 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
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如人工清除入侵植物、喷洒除草剂、引入天敌控制等,以减少入侵物种的对草地的影响。
4.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灾害防治。
通过建立降水收集、水资源管理和洪水排涝设施等,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开展合理的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
综上所述,草地退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草地退化原因的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首先,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这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内蒙古草原的降雨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夏季。
少雨导致了土壤水分的减少,给草本植物的生长带来了困难,并使得本应为草地的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力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内蒙古草原是主要的牧区,长期以来,人们依赖放牧为生。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放牧的数量和强度超过了草原可承受的范围。
过度放牧使得草原无法得到充分的恢复和休养,导致植被退化和土壤贫瘠。
此外,过度开垦也剥夺了草地的土壤层,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源的枯竭。
第三,草原管理不当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草原管理不当包括了对放牧的管理不善、过度利用草原资源以及缺乏科学的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等。
由于缺乏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现象长期存在,无法有效地保护草原的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另外,缺乏良好的草地保护政策和法规也使得对草原资源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限制。
最后,人类活动的增加也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包括旅游开发、采矿和城市扩张等人类活动,不仅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和污染,还加剧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尤其是旅游开发和采矿活动,给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了土壤贫瘠和植被退化。
总结而言,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管理不当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等。
为了保护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措施、推行科学的草原管理方案、加强对草原资源利用的监管和限制,以及推动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等。
只有综合考虑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理内蒙古草原的退化,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及逆转措施研究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然而近年来,草原退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逆转措施。
首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
内蒙古是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人们依赖草原来养育牲畜,这导致了过度放牧和过度踩踏草原的情况。
在大范围的过度放牧下,草原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和更新,导致土地逐渐退化。
其次,过度农牧综合开发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之一。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开垦和开发草原地区。
这种开发方式会造成土地的破坏和植被的消失,从而导致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另外,气候变化也是造成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降水不均等气候现象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草原的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草原退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针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逆转措施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首先,加强草原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并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草原退化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放牧和农牧综合开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
可以通过限制放牧的数量和面积,实施合理的放牧制度,使草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恢复和休养。
同时,鼓励农牧民改变传统的农牧方式,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模式,减少对草原的压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也是逆转草原退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研究,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恢复机制,针对不同的退化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需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草原保护和管理技术,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最后,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开展草原保护教育和培训,使公众了解草原退化的危害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和改善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系统恢复迫在眉睫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的退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草原退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草原退化的原因草原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牲畜过度利用了草原的资源,使土壤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其次,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了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不均匀,草原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草原退化的进程。
二、草原退化的影响草原退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草原退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水源的供给和水土保持能力。
这不仅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用水和灌溉需求,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其次,草原退化对草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威胁。
草原是很多草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草场退化意味着它们失去了生存环境和足够的食物供应,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进程。
最后,草原退化也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草原是牧区的重要资源,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系统也就直接影响了牧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此外,草原退化还会导致生态旅游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性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恢复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生态系统恢复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水源的供给能力和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意识,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提高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
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历史上曾是“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的繁荣景象。
然而,美丽大草原的南端却分布着我国十大沙地之一浑善达克沙地,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
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人类过渡垦荒和掠夺式开发等不合理利用,致使昔日水草丰美的草原植被急剧退化,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
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京津周边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成为重大的生态问题。
因此,2001年5月朱镕基总理就生态问题,特地来锡林郭勒盟视察,即时提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口号。
为了实现朱总理的嘱托,全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再造锡林郭勒秀美草原,盟委、行署积极采取防沙止漠应对措施。
经过近20年的治理,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沙化退化呈现“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良好态势。
相比20年前,植被覆盖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覆盖度提高到46.78%,草群结构也趋于优化,草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平均亩产干草量60公斤,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正蓝旗、多伦县等地呈现出绿草丛生,野花绽放的花园景象,昔日沙地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巨变。
一、二十世纪70—80年代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锡林郭勒盟是浑善达克沙地的主要分布地,浑善达克,蒙古语意为“黄色野马”。
2000年之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沙地生态急剧恶化,沙地面积2.38万公顷,全盟有沙化、荒漠化草原面积361.2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40.3万公顷,半固定沙地约133.3万公顷。
多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草原植被脆弱,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由1984年的35.5%降低到27.2%,牧草平均高度由40.9cm 降低到21.24cm ,退化、沙化草场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由原来的48.6%扩展到64%,全盟浮尘、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由50年前的每年6天增加到20多天,局部地区形成沙进人退的状况。
草原退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草原退化活动主要包括:草原沙化、草原盐渍化以及草原污染等。
草原退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那么,草原退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呢?我国60亿亩草地,其中90%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
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
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另外,温馨提示:人工种草是高招草原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
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
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
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草原的退化直接导致草地产草量的下降影响到区域载畜量,影响当地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期草原退化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合理的质量措施,更好的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和谐发展。
那么,治理草原退化的措施有哪些呢?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
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
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 在牧区以牧为主,以林养牧;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要大力种草;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可以发展农业, 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2.9亿亩,沙漠化面积1.6 亿亩,二者合计4.5 亿亩, 相当草原面积的1/3 。
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
应建立带、网、片结合, 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防护林体系,同时还应考虑解决群众的烧柴、用材问题。
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社队集体造林, 鼓励社员个人植树。
⑶封育和补播退化草场。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 首先要着眼于合理利用, 防止继续退化;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场要围建库伦(围栏) 进行封育,有些地方需要进行补播。
⑷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固定草场使用权。
为了克服边界地段的抢牧和过牧现象, 必须固定草场使用权。
这对草场的经营管理与保护都有利,同时可以加快草场的建设。
目前有不少旗县已把基本核算单位的草场使用权固定下来, 调动了群众管理、保护草原的积极性。
以草定畜,畜草平衡。
过去衡量畜牧业的发展总是单纯的以牲畜存栏头数为标准, 因而大部分地区牲畜头数超过了天然草场的生产力和载畜量, 造成草原过牧而退化。
为了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就要控制牲畜数量, 提高牲畜质量, 达到畜草平衡。
划区轮牧。
划区轮牧是一种合理利用草场的放牧制度,它可以使草场植物得到恢复的机会, 从而克服过牧现象, 防止草场退化, 提高其载畜能力。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及生态恢复战略研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分析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生态恢复战略。
草原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气候变化以及土地沙化。
首先,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使得植被被过度踩踏、过度摄食,无法恢复生长,进而导致草地的退化。
其次,过度垦殖也是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
过度的耕地开垦,使得植被被破坏,土壤风蚀加剧,导致草原退化。
第三,气候变化对草原的退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稳定,草原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退化。
最后,土地沙化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水分流失,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进而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
针对草原退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来进行生态恢复。
首先,要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草原的保护与修复。
其次,要加强对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的管控。
制定合理的放牧和垦殖计划,加强对牧民和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和适应。
加强气象监测,开展气候变化与草原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草原管理方案。
最后,要加强对土地沙化的治理。
采取合理的沙漠化防治措施,包括固沙造林、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有效改善土地贫瘠程度,提高草原的恢复能力。
此外,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升对草原退化原因的认识,针对不同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
同时,加强对草原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培育抗旱、抗风沙的优良品种,提高草原恢复的效果。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草原退化问题。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景观,还能为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将探讨草地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原因一: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草原区是畜牧业的主要活动区,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当地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长期的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地草量减少,草地植被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对于草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
治理方法一:合理控制放牧为了避免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问题,必须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
即在草原区内合理控制牲畜数量和放牧方式,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加强对放牧区的监管,防止过度捕捞和乱打野鸟等行为。
原因二:过度开发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地区的草原区域开始被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开发所占据,这也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貌外形改变等现象时常出现,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草地植被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治理方法二: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生态建设逐渐成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建设是指对草原进行环境维护、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草原保护区、加强草地草种培育、推行生态畜牧业,培育草地生态旅游等,从而重建草地自然的生态系统。
原因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威胁因素。
全球变暖、不断增强的风力和降水量的不稳定性等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让地区降水量频繁性增长,即使降水量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地草量下降的问题,但是由于泥土压实等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带来草原质量的提升。
治理方法三:适应性措施草地退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气候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素。
针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应性措施,例如建设生态保护区、推行节能减排等,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草地环境的破坏。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防治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其生态系统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这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1.過度放牧内蒙古草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地区,大量的畜牧业对草地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放牧面积不断扩大,而放牧量却没有相应地控制,甚至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物根系受损、土壤侵蚀,因此土地变得贫瘠、干燥。
同时,过度放牧还会导致牛羊对草地的完全破坏,甚至无法恢复,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野火内蒙古草原上存在大量的干草、灌木及其他植物,一旦发生野火,就会造成草地无法恢复的巨大损失。
一方面,野火破坏了草地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流失;另一方面,灰烬覆盖了土壤表面,使得土壤的温度、水分含量和通气性发生变化,造成草地的生态环境改变,进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3.工业和生活污染内蒙古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不断发展,一些重工业企业、生活污染也正在日益增加,这些污染物对草原生态系统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例如,排放污染物的烟囱会直接对周围的土壤和植物造成损害,水污染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防治的措施1.合理的放牧对于内蒙古草原来说,畜牧业是其经济支柱,但是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轻对草原造成的人类压力,需要制定规范的畜牧业管理政策,实施合理的放牧。
可以通过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降低放牧密度来减轻草地的负荷,同时发展生态驱动的畜牧业,增加非畜牧业收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
2.野火管理内蒙古草原的野火主要是人为因素引发,因此,要加强野火防范工作,做好野火预防和事后的应对工作。
可以加强对灾区的巡逻和监测,并及时开展清理工作;同时,采用机器防火、森林保洁等技术手段,确保野火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现象及原因分析报告20100410 冯琪一、草原退化现状:飞机就要降落呼伦贝尔机场,我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上不规则地露出黄色沙面,犹如一块块疮疤,令人心痛。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聪明的人们对它的发现不止于景色,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草原和林区财富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开采给这个城市带来G D P蛋糕的同时,牧民们也坚信工业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煤炭的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气候环境,影响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区和林区到底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休。
要摆脱贫困还是死守生态,看起来是个两难,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未来如同那曾经美丽的草原一样茫茫无边。
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呼伦贝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0.2%。
有关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从海拉尔到满洲里,不足300公里的路程,路旁的草原被三条沙带隔开。
在公路旁的草原上记者经常看到上千只的羊群和牛群,有些牧户家的羊群甚至达到了2000只以上。
一些私营业主租用草场放牧。
牧羊人乌日木勒看护着1200多只羊和200多只牛。
他说,这些羊和牛是满洲里人的,租用了当地牧民的1万多亩草场,按照当地的规定放牧标准,这一羊群远远超载了。
陈巴尔虎旗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露天煤矿附近,已经见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
当地居民介绍,为了保护草原,宝日希勒镇所辖草原已经禁牧多年。
可是,没有牧民过度放牧的草原却饱受当地煤矿和化工企业的污染。
宝日希勒镇现有煤矿企业六家,每年超过2000万吨的开采量。
马上要上马的国华电厂和投产的生产化肥的金新化工都是高污染企业。
二、原因分析:工业污染现在已成呼伦贝尔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工会主席张殿成介绍说,“到去年底普查的结果是,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483万公顷,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近一半,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治理一、草地退化的原因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步损失和退化。
它是由于一系列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
下面就草地退化的原因简述如下。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侵蚀、地质构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草地的退化。
例如,气候变化将导致气候模式的不稳定,从而影响草原的降雨量。
土地侵蚀将导致草地的土壤贫瘠,水分含量下降。
地质构造将影响草地的成分,不能满足草地生态系统的需要。
2.过放牧过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在草地退化过程中,牧民不断地增加放牧的数量和密度,从而破坏了草地的表层。
当牧草无法应对过多的牧畜,为了获得足够的养分,哪怕是土壤中的根系,牧畜将对根系进行吃草,导致草地的退化。
3.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是指由于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将草地和森林改变成耕地。
这样做会增加草地的水分蒸发量,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同时,过度开垦和砍伐森林会使山区的河流、水源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
4.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中的各种污染,如破坏环境的工业排放、农业废弃物等进入到草地生态系统中。
在这种情况下,草地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污染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含水量从而导致草地退化。
二、草地退化的治理草地退化问题给环境和生态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关注的重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
1.草地疏浚草地疏浚指的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方法,采取这种措施时,应该选择草地的根系部分和杂草,这样可以培养更多的适于草地生长的植物。
草地疏浚能够提供更多的养分和保护性,帮助草地生态系统重新恢复。
2.种植优良物种种植优良物种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采用舒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散热的草本植物,可以帮助草地更好的生长和恢复。
3.改变种植密度改变草地的种植密度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可以适应草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从古代起,?蒙古族牧民就在这里放牧着牛羊。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采伐、过牧等破坏了植被,?结果使草原退化,?出现了大面积沙漠。
解放后,?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
六十年代初,?内蒙古草原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目前退化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因此,?防治草原退化已刻不容缓。
一、?内蒙古草原退化现状
国家环保局统计(1999)资料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原面积已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377%。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面积12?亿亩,80?年代下降为18亿亩,90?年代下降为10.37?亿亩。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退化面积达50%左右,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从60?年代占草原面积的15%增加到80年代的49%。
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95?亿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7?亿亩,截至2005?年,草原退化占可利用草场的74%。
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现象,截至2002年除极个别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均超过了50%,有的旗县像翁牛特旗、乌审旗、鄂温克自治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特中旗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退化速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来内蒙古有五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现如今,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三大草原基本消失,特别是乌兰察布草原成为内蒙古土地沙化最严重、环境最恶劣、生
活最贫困的地区。
二、?内蒙古草原退化原因分析
草原退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⑴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
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的70?%?左右,?尤其七、八两月最多,?冬春雨雪稀少,?春旱经常发生,?如遇夏早,?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少数为中壤土,?通常表层覆盖着砂层。
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天以上,?阴山以北在50天以上,?鄂尔多斯在40天以上,?呼伦贝尔在30天以上。
干早的冬春季节是草原上风大而多的季节,?大风日数占全年的60%以上,?风力一般八、九级。
春季地表解冻后风蚀与沙埋现象最严重,特别是靠近沙漠的农村、牧区,经常遭受风沙危害。
⑶鼠害、虫害严重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缩短,食物网趋于简单化。
草原上害鼠、害虫的天敌,?如鹰、雕、蛇、刺猬、蜻蜓、螳螂、瓢虫都急剧减少。
相反,?鼠害、虫害大量繁衍,?泛滥成灾。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鼠害面积4700万公顷,蝗虫成灾面积常年达66万公顷,?严重地区虫口密度每平方米存200?头以上,?牧草全部被啃光。
大规模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加剧草原的退化。
⑷过渡放牧
过度放牧,?使牧草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或破坏,?使植物丧失繁殖能力,?生草土被踏紧,?土壤营养减低,?以致植物种类改变,?优良牧草衰退,?生产力下降。
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相随降低。
造成内蒙古草原过渡放牧的原因有①草场使用权不固定,双方都尽量哄赶畜群到边界地方放牧,?结果造成这些地区的草场严重退化;
②借场放枚,农区或半农半牧区每年都把牲畜赶到毗邻的牧区放牧,?这就增加了毗邻牧区草场的负担;
③无计划乱牧。
内蒙古草原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二季或三季放牧营地制度,?由于牲畜数量增加,?季节营地比例失调,?因而出现乱牧、滥牧现象;
畜量过高由于盲目追求牲畜数量,?结果导致草场载畜量日益加重。
⑸开垦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大面积沙漠主要是历史上滥垦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3年开垦草原1400多万亩,?严重地破坏了草场资源,?阻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
被开垦的草原一般都是丰美的天然牧场。
开垦后一般三年左右,?由于风蚀和土壤肥力下降,?最后撂荒。
由于撂荒地缺乏植被保护,?很快就变成了沙化地和沙源地。
⑹乱砍、乱伐
乱砍乱伐也对我去草原退化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①砍伐野生植物。
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天然植物作嫩料、盖房、围库伦、修栩圈等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天然植物,?甚至拧绳子也要用艾友草和马蔺,?因此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据伊克昭盟统计,?每年砍伐沙篙,?沙柳10亿斤以上,三十年来因采樵草原退化、沙化面积达30多万亩。
②挖药材。
据伊克昭盟统计,?每年收购甘草30多万斤,?麻黄20多万斤,?三十年来,?该盟因挖药材破坏草原也有几十万亩。
③打草、楼草。
呼伦贝尔草原连年打草,?既不留草带,?又不轮休,?结果导致打草场退化。
据调查未打草地段羊草高40?厘米上下,?盖度60%?,?一平方米内284株,产量占草群总重量的60%。
多年连续打草地段羊草高30厘米,?盖度20%,?一平方米内仅有82株,?在草群中的重量下降为12%。
锡林郭勒草原草层低矮,?有的地方使用铁耙子楼黄草,不但把草根都刨了出来,?而且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土壤沙化,?从而影响翌年牧草再生。
此外,?在草地上随意开车造路对草原的破坏也是严重的。
如锡宝公路沿线的草场产草量和二十年前比下降了70%。
三、?内蒙古草原退化防治措施
⑴林牧为主。
实践证明,“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是符合内蒙古的自然规律的。
应严格禁止开垦草原,?对已开垦的地方应退耕还林还牧。
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以林为主,?林牧结合,?在牧区以牧为主,?以林养牧;
在干早缺水不能种树的地方或土壤钙积层深厚,?树木不能扎根的地方,?要大力种草;
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下湿滩地,?可以发展农业,?建立饲料基地。
⑵造林治沙、防风、护牧,?解决群众用材问题。
内蒙古草原地区沙漠面积9?亿亩,沙漠化面积6?亿亩,?二者合计5?亿亩,?相当草原面积的1/3?。
所以治沙是草原建设的重要措施,治沙的方法和措施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造林、种草。
应建立带、网、片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