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广德市实验中学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doc
- 格式:doc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25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xx秋•岐山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B.同一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伴随能量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根据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D.根据盖斯定律解答.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化学变化不仅由新物质生成,同时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错误;B.同一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伴随能量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化学反应根据热效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等,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2.(3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反应P(g)+3Q(g)⇌2R(g)+2S(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P)=0.15 mol/(L•min)B.v(Q)=0.6 mol/(L•min)C.v(R)=0.1 mol/(L•s)D.v(S)=0.4 mol/(L•min)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利用比值法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15;B、=0.2;C、=3;D、=0.2;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注意利用比值法可快速解答,选项D中的单位与其它选项不一致,应转化单位相同,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3.(3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值不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分析,是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同一反应的焓变和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有关;D、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是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中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不能表示微粒数,只表示物质的量;故A正确;B、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C(石墨,s)=C(金刚石,s)△H>0,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则金刚石比石墨活泼,故B错误;C、同一反应的焓变和化学计量数,物质聚集状态有关,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值不同,故C正确;D、不论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热效应的数值均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热的数值就越大,反之,越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表达的意义,注意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4.(3分)(xx秋•江西期末)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是2v(NH3)=3v正(H2O)逆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达到化学平衡时4v(O2)=5v逆(NO)正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答:解:A、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3v逆(NH3)=2v正(H2O),则2v逆(NH3)=3v正(H2O)未到达平衡状态,故A错误;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反应向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5.(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kJ•mol﹣1,相同条件下将2mol N2和6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假定热量无损失)()A.等于184.0 kJ B.小于184.0 kJ•mol﹣1C.小于184.0 kJ D.大于184.0 kJ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kJ,由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据此判断.解答:解: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 N2和3mol H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92kJ,由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2mol N2和6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参加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方程式的热量小于92kJ×=184.0 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计算、可逆反应特征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可逆反应的特征,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6.(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n(SO3)可能为0.5 molB.当v(SO2):v(O2):v(SO3)=2:1:2时该反应达平衡状态C.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4 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1•min﹣1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反应了0.8molSO2,结合反应速率的变化判断;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根据v=计算.解答:解:A.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1.2mol,反应了0.8molSO2,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反应进行到2 min时,消耗SO2大于0.4mol,容器中n(SO3)可能为0.5 mol,故A正确;B.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错误;D.4 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则4 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平衡状态的判断,侧重于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综合理解和应用,题目难度中等.7.(3分)(xx秋•山东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B.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H3OH(g)+O2(g)=CO2(g)+2H2O (g)△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l)=2H2(g)+O2(g);△H=+571.6 kJ•mol ﹣1D.葡萄糖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C6H12O6(s)+3O2(g)=3CO2(g)+3H2O(l);△H=﹣2800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存在沉淀过程是放热过程;B、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D、依据燃烧热概念分析判断;解答:解:A、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存在沉淀过程是放热过程,反应的反应热△H<2×(﹣57.3)kJ•mol﹣1 ;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B错误;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是吸热反应,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则2H2O(l)=2H2(g)+O2(g);△H=+571.6 kJ•mol﹣1;故C正确;D、燃烧热是1mol纯净的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选项中热化学方程式不是1mol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条件,注意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题目较简单.8.(3分)(xx•宁夏)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 ﹣1、1411.0kJ•mol﹣1和1366.8kJ•m 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 为()A.﹣44.2 kJ•mol﹣1B.+44.2 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由燃烧热的概念写出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计算.解答:解: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 和﹣1366.8kJ/mol,则有:①H2(g)+O2(g)=H2O(l)△H=﹣285.8kJ/mol;②C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③C2H5OH(l)+3O2(g)=3H2O(l)+2CO2(g)△H=﹣1366.8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③可得:C2H4(g)+H2O(l)=C2H5OH(l)△H=﹣44.2kJ/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应用于反应热的计算.9.(3分)(xx秋•唐山期末)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平衡状态整你分压速率相同;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解答:解: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v(X)正:v(Y)正=m:n,平衡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错误;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Y的转化率降低,本身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加入惰气对平衡的影响,反应的特征是分析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3分)(xx秋•乐陵市校级期中)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热△H=+(a﹣b)kJ•mol﹣1B.每生成2mol AB(g)吸收b kJ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 A﹣A和1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B、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解答:解:A、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所以反应热△H=+(a﹣b)kJ•mol ﹣1,故A正确;B、依据图象分析判断1molA2和1molB2反应生成2molAB,每生成2molAB吸收(a﹣b)kJ热量,故B错误;C、依据能量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故C错误;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吸收a kJ能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注意反应热△H=反应物能量总和﹣生成物能量总和,题目较简单.11.(3分)(xx•宁波校级学业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化学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注意纯液体、固体不需要写出;B.根据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D.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自身转化率降低.解答:解:A.可逆反应3A(g)+2B(g)⇌4C(s)+2D(g)的平衡常数k=,故A错误;B.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6mol×=0.8mol,故B的转化率为×100%=40%,故B正确;C.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即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增加B的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B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中纯液体、固体不需要写出.12.(3分)(xx秋•信丰县校级期末)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H2O(g),已知:N2(g)+2O2(g)═N2O4(g),△H=+8.7kJ/mol;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 kJ/molB.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 kJ/molC.N2H4(g)+N2O4(g)═N2(g)+2H2O(g);△H=﹣1076.7 kJ/molD.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 kJ/mol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并以此计算反应热.解答:解:已知①N2(g)+2O2(g)═N2O4(g),△H=+8.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利用盖斯定律将②×1﹣①可得2N2H4(g)+N2O4(g)═3N2(g)+4H2O(g),△H=(﹣534.0kJ/mol)×2﹣(+8.7kJ/mol)=﹣1076.7 kJ/mol,或N2H4(g)+N2O4(g)═N2(g)+2H2O(g);△H=﹣﹣538.35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易错点为B,注意反应热的正负.13.(3分)(xx春•黑龙江期末)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C.D.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图示题.分析:A、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C、增大氮气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解答:解:A、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先到达平衡,故压强P2>P1,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进行,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氮气的转化率降低,图象中温度越高氮气的转化率越大,与实际不相符,故B错误;C、增大氮气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图象与实际相符合,故C正确;D、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图象中没有使用催化剂到达平衡的时间短,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判断,主要是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正确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4.(3分)(xx秋•南昌校级期中)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是哈伯法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0,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可从压强、浓度、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角度判断.解答:解: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0,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根据方程式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知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不利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液化分离出氨气,可使生成物浓度减小,则可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氮气和氢气的再循环,可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调控,侧重于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分析反应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5.(3分)(xx秋•红花岗区校级期末)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O2(g)═2CO2(g)△H=﹣566kJ•mol﹣1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来解答.解答:解:由2CO(g)+O2(g)═2CO2(g)△H=﹣566kJ•mol﹣1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283kJ;由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890kJ=2670kJ;所以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670kJ+283kJ=2953kJ,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中的热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6.(3分)(xx•安图县校级模拟)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④C.③D.④⑤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①A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②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③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④增大B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⑤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解答:解:①A是固体,增大A的量对平衡无影响,故①错误;②升高温度,v(正)、v(逆)均应增大,但v(逆)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②错误;③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但v(正)、v(逆)都增大,故③错误;④增大B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④正确;⑤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故⑤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注意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本质是改变条件引起正、逆速率不相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52分)17.(8分)(xx秋•岐山县期中)用“>”、“<”或“=”填空:(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H2;(2)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H的大小:△H1<△H2.①4P(白磷,s)+5O2(g)=2P2O5(s)△H1,②4P(红磷,s)+5O2(g)=2P2O5(s)△H2;(4)已知: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数值>110.5kJ•mol﹣1;(5)已知:稀溶液中,H+(aq)+OH (aq)=H2O(l)△H=﹣57.3kJ/mol,则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57.3kJ;(6)可逆反应:aA(气)+bB(气)⇌cC(气)+dD(气);△H=Q,根据图回答:①P1<P2;②(a+b)<(c+d);③t1℃>t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2)化学键断裂为吸热过程,;(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4)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分析;(5)浓硫酸溶于水放热;(6)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②增大压强A%降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解答:解:(1)反应热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则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相同,故答案为:=;(2)氢气分子生成氢原子要破坏化学键,需要吸热,则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故答案为:>;(3)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说明白磷能量高,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因△H<0,则放出的能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故答案为:<;(4)燃烧热是指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比生成一氧化碳多,故答案为:>;(5)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放出的热量多余57.3kJ,故答案为:>;(6)①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故答案为:<;②增大压强A%降低,说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故答案为:<;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用时越少,故答案为:>.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比较反应热的角度.18.(10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N2(g)+3H2(g)=2NH3(g),△H=﹣92.2KJ/mol(2)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C2H5OH (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C (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5)2g H2和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则H2和O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l)△H=﹣285.8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生成2mol NH3(g),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2)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5)2g H2和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 NH3(g),放出46.1KJ热量,生成2mol NH3(g),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2KJ/mol;(2)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故答案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3)2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故答案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598.8KJ/mol;(4)1molC(石墨)与适量的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吸收131.3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故答案为:C(石墨)+H2O(g)=CO(g)+H2(g)△H=131.3KJ/mol;(5)2g H2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85.8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KJ/mol;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注意书写方法,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9.(10分)(xx秋•微山县校级月考)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气体A和b mol气体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A(g)+yB(g)⇌pC(g)+qD(g),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amol•L﹣1,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 mol D生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2min内,v A=mol/(L•min),v B=mol/(L•mi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3)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则B的转化率为×100%(用a、b表示);(4)反应平衡时,D为2amol,如果只升高反应温度,其他反应条件不变,平衡时D为1.5amol,则该反应的△H<0;(填“>”“<”或“=”).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p=2:1,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mol/L,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y:q=::a=2:3:6,则x:y:p:q=2:3:1:6,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根据方程式计算相关物理量,结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解答该题.解答:解:已知:平均反应速率v C=v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p=2:1,反应2min时A的浓度减少了mol/L,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了mol,有amolD生成,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y:q=::a=2:3:6,则x:y:p:q=2:3:1:6,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3B(g)⇌C(g)+6D(g),。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请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和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共69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在室内种植芦荟、常青藤等绿色植物B、不要随意对室内装饰C、不要紧闭门窗,注意经常保持通风D、室内有异味时,要即时多喷洒香水3.下列不是室内污染物的是A.COB.甲苯C.尼古丁D. 食品袋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 B.天然气 C.煤气 D.酒精5.垃圾资源化的方法是A.填埋B.焚烧C.堆肥法D.分类回收法6.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含磷洗衣粉 B.酒精灯 C.氟氯烃制冷剂 D.铅蓄电池7.当前我国环保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8.综合治理“白色污染”的各种措施中,最有前景的是A.填埋或向海里倾倒处理 B.热分解或熔融再生利用C.积极寻找纸等纤维类制品替代塑料 D.开发研制降解塑料9.根据生命元素在人体中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下列元素中,你认为是微量元素的是A、HB、NC、OD、Cu10.下列说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使用一次性筷子,既方便又卫生,且耗木才不多、应提倡大量使用。
B.塑料像把双刀剑,它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污染。
C.甲烷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但矿井里由于它的存在,在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爆炸D.大气中CO的浓度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但同时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211.元素是公认的“智慧元素”。
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不需加热的吸热反应是()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2.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原因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C.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3.下列关于能量转换认识不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4. “焓”是指()A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B反应热的变化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 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稀有气体没有化学能D.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转化过程中能量总是守恒的。
6.反应A(g)+B(g)―→C(g)ΔH分两步进行:①A(g)+B(g)―→X(g)ΔH1②X(g)―→C(g)Δ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A(g)+B(g)―→X(g)的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ΔH2>0 B.X是反应A(g)+B(g)―→C(g)的催化剂C.E2是反应②的活化能 D.ΔH=E1-E27.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 )A.-1780kJ/mol B.-1220 kJ/mol C.-450 kJ/mol D.+430 kJ/mol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A.2H2(g)+O2(g) ==2H2O(l);ΔH1 2H2(g)+O2(g)==2H2O(g);ΔH2B.S(g)+O2(g) ==2SO2(g); ΔH1 S(s)+O2(g)==2SO2(g);ΔH2C.C(s)+ O2(g)==CO(g);ΔH1 C(s)+O2(g)==CO2(g);ΔH2D.H2(g)+Cl2(g) ==2HCl(g);ΔH1 H2(g)+ Cl2(g) == HCl(g);ΔH2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H数值均正确) ( )A.2NO2 = O2+2NO;△H = +1162kJ/molB.中和热:NaOH(aq)+HCl(aq)= NaCl(aq)+H2O(l);△H=+57.3kJ/molC.燃烧热: C2H5OH(l)+3O2(g)= 2CO2(g)+3H2O(g);△H=-13670 kJ/molD.S(s)+O 2(g)= SO2(g);△H=-2698kJ/mol10.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由右上图表示。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必修)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塑化剂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它属于()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分析:A.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单质;B.氧化物是指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解答:解:DBP的分子式为C16H22O4,属于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2.(3分)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使原料尽可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D.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芯片,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C.“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D.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解答:解:A.“低碳生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故A正确;B.硅处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所以硅是半导体,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硅能电池、硅芯片,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故B错误;C.“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使原料尽可能全部转化为目标产物,故C正确;D.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双氧水杀菌消毒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失去活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密切的化学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3.(3分)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造成了水的污染,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长期接触不会造成水的污染,故不选;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造成水污染,故选;③水生动物的繁殖,为动物生命特征,不会造成水污染,故不选;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直接污染水,故选;⑤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的污染,故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注意三废处理及水资源的保护,可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4.(3分)某工厂的废渣中混有少量的锌粉和氧化铜(其它成分不跟酸反应),跟废盐酸接触形成污水.若向该污水中撒入铁粉,反应后铁粉有剩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F e2+、Cu2+B.C u2+、Zn2+C.Z n2+、Fe2+D.Z n2+、Fe3+考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铁的化学性质.专离子反应专题.题:分析:根据氧化铜和锌粉的废渣与废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铜与氯化锌,加入铁粉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锌弱,所以不会置换出氯化锌溶液中的锌,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少量的氧化铜和锌粉都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氯化铜;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置换出氯化铜溶液中的铜而生成氯化亚铁,且由于铁粉过量,所以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氯化铜;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锌弱,所以不会置换出氯化锌溶液中的锌,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Cl2、FeCl2,因此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2+、Fe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是解题的关键.5.(3分)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A.古建筑的腐蚀是可逆过程,在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而近几十年来腐蚀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的腐蚀C.由于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的磨损D.由于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加,形成酸雨,导致古建筑受到严重的腐蚀,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古建筑的腐蚀不是可逆过程,故A不选;B.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酸雨与碳酸钙反应,加速了古建筑的腐蚀,故B选;C.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的古建筑的磨损不错,不会造成古建筑的腐蚀,故C 不选;D.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温度升高,但不会腐蚀故建筑,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是考查古建筑的腐蚀与酸雨,明确常见的空气的污染问题,认识腐蚀的原因为解答的关键,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环境,题目难度不大.6.(3分)下列颜色变化不属于因为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是()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C.铁离子用KSCN溶液检验时呈血红色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逐一分析各选项,看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关键通过前后物质性质的比较,来判断物质是否为同一物质状态的变化;根据各选项颜色变化的实质,分析呈现颜色的原因,找到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变色,主要理解变色的实质是什么.解答:解: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见光或加热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解在硝酸中使溶液变黄色,故A错误;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溶液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单质碘溶解在溶液中造成的,故B错误;C.铁离子与KSCN反应生成硫氰和铁离子,有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氢气时,火焰呈黄色,是因为玻璃中有钠元素,点燃时发出钠元素的焰色反应黄色,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难度不大,熟悉浓硝酸、氯水、碘离子、氢气的性质,焰色反应等即可解答.7.(3分)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的是()A.碳酸氢钠B.L﹣谷氨酸钠C.苯甲酸钠D.乳酸考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专题:化学应用.分析:食品防腐剂是指保持食品原有的质量和食品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延长保质期,苯甲酸的化学式为C7H6O2,苯甲酸及其钠盐是应用很广的化学防腐剂,在酸性环境下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A.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常用的疏松剂,故A 错误;B.L﹣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是常用的鲜味剂,故B错误;C.苯甲酸及其钠盐是应用很广的化学防腐剂,在酸性环境下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碳酸显酸性,所以可以用苯甲酸作防腐剂,故C正确;D.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乳酸具有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不是防腐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食品防腐剂的知识,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本题较简单.8.(3分)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A.便秘B.食欲不振、缺乏抵抗力C.腹泻D.胃溃疡、胃出血考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专题:化学应用.分析: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解答:解: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要慎重.服用阿司匹林还会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药物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9.(3分)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B.硬水含有杂质、软水含杂质少C.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D.硬水是不纯净水,软水是纯净水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专题:化学应用.分析: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钙、镁离子浓度大小,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与是否浑浊、均含杂质、均不是纯净水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侧重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明确钙、镁离子浓度大小是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关键,可利用肥皂水检验二者,题目难度不大.10.(3分)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乙酸B.乙醇C.氯化钠D.葡萄糖考点: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溶液呈碱性,醛基能被氢氧化铜氧化生成羧酸,同时生成砖红色氧化铜沉淀,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病人的尿液含有有醛基的物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氢氧化铜和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铜蓝色溶液,所以得不到红色沉淀,故A错误;B、乙醇和氢氧化铜不反应,所以得不到红色沉淀,故B错误;C、氯化钠和氢氧化铜不反应,所以得不到红色沉淀,故C错误;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新制氢氧化铜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久置的氢氧化铜、新制氢氧化铜的性质有些差别,且氢氧化铜和葡萄糖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11.(3分)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维生素C是氧化物;②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的;③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④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偏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专题:化学应用.分析:①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含有3种元素;②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可知一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组成的;③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④只有合理搭配膳食,才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解答:解: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①错误;②元素不能论个数,只能论种数,故②错误;③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③正确;④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忌偏食,这样才能促进人体健康发展,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维生素C考查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问题,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12.(3分)下列病患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是()A.坏血病B.佝偻病C.贫血D.呆小症考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点:专题:化学应用.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佝偻病.解答:解:A.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故A错误;B.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故B正确;C.贫血病是由于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造成的,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材料,缺铁易得贫血,故C错误;D.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熟练掌握各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其他元素的作用及缺乏症,即可解答此类问题,题目难度不大.13.(3分)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说明错误的是()A.食醋﹣﹣酸味剂B.亚硝酸铀﹣﹣咸味剂C.碳酸氢钠﹣﹣疏松剂D.苯甲酸﹣﹣防腐剂考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A.醋酸具有酸味,能用作调味品;B.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不能用作调味品;C.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D.苯甲酸具有防腐性.解答:解:A.醋酸具有酸性,具有酸味,能作调味品,具有调味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故A正确;B.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不能用作调味品,故B错误;C.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食品变得疏松,能用作疏松剂,故C 正确;D.苯甲酸具有防腐性,可以用作防腐剂,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题目难度不大.14.(3分)下列对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B.吗啡、海洛因等虽然有麻醉、止痛、镇静作用,但易上瘾且有害,这类物质属于毒品C.为保证人体所需要的足量的蛋白质,我们应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D.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这是“治本”而不是“治标”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B、毒品主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虽然有麻醉、止痛、镇静作用,但易上瘾且有害;C、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应该营养均衡,合理选择食物;D、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解答:解: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主要指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垃圾,为防止白色污染,要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故A正确;B、毒品主要是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医学上毒品有麻醉、止痛、镇静作用,但易上瘾且有害,吸毒对身心和社会都有危害,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故B正确;C、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如果食用过多的肉类,导致人体呈酸性,因钙流失而缺钙,为人体健康应营养均衡,合理选择食物,故C错误;D、青霉素属于抗生素,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这是“治本”而不是“治标”,但注意部分人对青霉素过敏,所以使用前要做皮试,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产、生活有关化学问题,难度不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学以致用.15.(3分)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不饱和烃与碘发生加成反应;D、蛋白质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解答:解: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而食用加碘盐为KIO3,不能用来检验,故A错误;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故可用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故B正确;C、不饱和烃与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碘酒颜色变浅,可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故C正确;D、蛋白质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属于盐析现象,为可逆过程,加水后能重新溶解,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碘盐的组成、注意蛋白质的性质.16.(3分)在含有较多NH4+、Ba2+、NO3ˉ、Clˉ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M g2+B.A g+C.S O42ˉD.O Hˉ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Mg2+与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选;B.因Ag+、Cl﹣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因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D.因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常见不溶性物质,题目难度不大.17.(3分)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同剂量),正确的是()A.③>②>①B.①>②>③C.②>③>①D.①=②=③考点: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专题:化学应用.分析:碳酸钙、氢氧化镁、氧化镁与盐酸都按物质的量1:2反应,药片中三者的质量相同,摩尔质量越小中和胃酸的能力越强.解答:解:碳酸钙摩尔质量为100g/mol,氢氧化镁摩尔质量为58g/mol,氧化镁摩尔质量为40g/mol,碳酸钙、氢氧化镁、氧化镁与盐酸都按物质的量1:2反应,药片中三者的质量相同,摩尔质量越小中和胃酸的能力越强,所以中和盐酸的能力为③>②>①.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计算、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18.(3分)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因素考虑,用铜制取硝酸铜,方法最佳的是()A.C u Cu(NO3)2B.C u Cu(NO3)2C.C u CuCl2Cu(NO3)2D.C u CuO Cu(NO3)2考点: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分析:A、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氮污染气体;B、反应过程生成一氧化氮污染气体;C、氯气是污染性气体,氯化铜和硝酸不反应;D、原料是空气节约原料,过程中无污染气体;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氮污染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B、反应过程生成一氧化氮污染气体,污染环境,故B错误;C、反应过程中氯气是污染性气体,生成的氯化铜和硝酸不反应,故C错误;D、原料是空气节约原料,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符合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要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铜和硝酸的性质,硝酸铜制备原理和过程中的注意问题,主要是生产经济效益,原料的节约利用,反应过程无污染性物质生成.19.(3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速铁路的无缝钢轨是将钢轨间的接头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铝热反应进行焊接而成的.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1mol铁,转移电子3mol B.A l被还原C.F e3O4发生氧化反应D.A l是还原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探究铝热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Fe和氧化铝,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8Al+3Fe3O44Al2O3+9Fe中,生成9molFe转移24mol电子,则每生成1mol铁,转移电子mol,故A错误;B.Al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C.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3O4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Al元素的化合价是升高,为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0.(3分)自来水厂的水源水(原水)通常含有各种杂质,必须经过去除固体杂质和悬浮物、消毒、去除异味等一系列净化工序(即净化过程),才能达到使用标准.原水净化有下列措施:①过滤,②添加混凝剂,③加入活性炭,④加入消毒剂.你认为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专题:化学应用.分析:根据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来解答.解答:解:原水净化过程有:取水→沉降(添加混凝剂)→过滤→吸附(加入活性炭)→消毒(加入消毒剂)→配水,所以正确的顺序②①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自来水厂净化方法和处理过程,难度不大,注意知识的积累.21.(3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锌和稀硝酸反应:Zn+2H+=Zn2++H2↑B.碳酸钡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C.氯气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D.氯化铝和过量的氨水反应:Al3++3OH﹣=Al(OH)3↓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硝酸为强氧化性的酸,锌与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不会生成氢气;B.碳酸钡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需要保留化学式;C.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D.氨水为弱碱,一水合氨不能拆开,需要保留分子式.解答:解:A.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一氧化氮气体和水,不会生成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Zn+8H++2NO3﹣═3Zn2++2NO↑+4H2O,故A错误;B.碳酸钡属于难溶物,应该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故B错误;C.氯气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C正确;D.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一水合氨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该题是高考中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22.(3分)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B.在25℃、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 A个氢分子C.常温常压下,11.2LN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1L 0.5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1mol氯气与铁完全反应最多得到2mol电子;B.在25℃、101 kPa时,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C.常温常压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氮气的物质的量;D.根据n=cV计算出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硫酸钠的化学式组成计算出钠离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解答:解:A.1mo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最多转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故A 错误;B.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故B 错误;C.不是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1L 0.5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0.5mol硫酸钠,含有1mol钠离子,含有的钠离子数为N 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考查了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必须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必须是气体.23.(3分)聚合硫酸铁可用于水的净化,其化学式可表示为[Fe a(OH)b(SO4)c]m.取一定量聚合硫酸铁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1.7475g.另一份溶液,先将Fe3+还原为Fe2+,再用0.0xxmol•L ﹣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50.00mL.该聚合硫酸铁样品中a:b的比值为(已知: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A.2:1 B.3:1 C.2:5 D.1:1。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 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B .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的个数C .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均必须标明聚集状态D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3、N 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
0.25 mol N 2H 4(g )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 kJ 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1/2N 2H 4(g )+O 2(g )====1/2N 2(g )+1/2H 2O (g );ΔH =+267 kJ·mol -1B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C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g );ΔH =+534 kJ·mol -1D .N 2H 4(g )+O 2(g )====N 2(g )+2H 2O (l );ΔH =-133.5 kJ·mol -14、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C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D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5、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银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 .银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B .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C .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充电放电D.银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银离子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7、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则一段时间后()A.溶液的pH变大B.c(Na+)与c (SO42-)的比值变大C.溶液浓度变大,有晶体析出D.溶液浓度不变,有晶体析出8、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银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焓变大于0而熵变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10、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Ag2O+Zn+H2O,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2Ag+Zn(OH)2A.Ag B.Zn C.Ag2O D.Zn(OH)211、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1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第Ⅱ卷(共52分)13(每空2分,共12分)化学反应可为人类提供能量(Ⅰ)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常温常压下,当5.8 k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2.9×105kJ,试写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1mol 液态水气化时需要吸收44 kJ的热量,则反应:的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德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月考高二数学试卷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x +√3y −5=0的倾斜角为( )A. −30°B. 60°C. 120°D. 150°2、直线 052=-+ay x 和直线024=++y ax 平行,则实数a 的值等于( ) A.2 B.2± C.2 D.2±3、过点)2,1(A 且与点)2,3(P 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A.012=++y xB.012=--y xC.1=yD.1=x4、点A (1,2,-1),点C 与点A 关于平面xOy 对称,点B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则|BC |的值为( )A .2 5B .4C .2 2D .275、圆0422=-+x y x 在点)3,1(P 处的切线方程为( )A.023=-+y xB.043=-+y xC.043=+-y xD.023=+-y x 6、已知点A(2,−3),B(−3,−2),直线l 方程为,且与线段AB 相交,求k 的取值范围为( )A. k ≤−34或k ≥4B. k ≤4或k ≥34C. −34≤k ≤4D. −4≤k ≤−347、若直线1=+by ax 与圆122=+y x 有两个不同公共点,则点),(b a P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在圆上B.在圆外C.在圆内D.以上皆有可能8、在圆422=+y x 上,与直线01234:=-+y x l 的距离最小的点的坐标是( )A.)56,58(B.)56,58(-C.)56,58(-D.)56,58(--9、从圆222210x x y y -+-+=外一点P (3,2)向这个圆作两条切线,则两切线夹角的余弦值为A 、12 B 、35C 、2D 、010、已知直线x +ay =a +2(a ∈R)与圆x 2+y 2−2x −2y −7=0交于M ,N 两点,则线段MN 的长的最小值为( )A. 4√2B. 2√2C. 2D. √211、若圆x 2+y 2−2x −2y =0上至少有三个不同点到直线l :y =kx 的距离为√22,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15°,45°]B. [15°,75°]C. [30°,60°]D. [0°,90°]12、过直线l :y =2x +a 上的点作圆C :x 2+y 2=1的切线,若在直线l 上存在一点M ,使得过点M 的圆C 的切线MP ,MQ(P,Q 为切点)满足∠PMQ =9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3、作答时,第Ⅰ卷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B.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C.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D.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溶液中有CH3COOH、CH3COO-和H+即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B.根据溶液中CH3COO-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可证明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状态C.当NH3·H2O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NH3·H2O、NH+4和OH-的浓度相等D.H2CO3是分步电离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弱5.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4+OH-,若要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①NH4Cl固体②硫酸③NaOH固体④水⑤加热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A.①②③⑤ B.③⑥ C.③ D.③⑤6.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D.测得白醋溶液中的c(H+)在1×10-2mol·L-1到1×10-3mol·L-1之间7.常温下,将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7 B.2.0 C.12.0 D.12.48、在相同温度时,100 mL 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据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H+的物质的量②电离程度③中和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量④醋酸的物质的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已知三种酸HA、HB、HC的电离常数分别为a、b、c,且a>b>c,则对相同浓度的酸溶液叙述正确的是()A.HC的电离度最大B.HA溶液酸性最强C.HC溶液酸性最强D.三种溶液中酸的电离程度:HA<HB<HC10.下列因素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COOH B.A.CH3C.升高温度D.NaOH11.向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c(OH-)不变 B.pH减小了C.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c(H+)增加了12.在25 ℃时,向V mL pH=m的HNO3中滴加pH=n的KOH溶液10V mL时,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的K+的物质的量,则m+n的值为( )A.13 B.14 C.15 D.不能确定13.25 ℃时,将一定量的冰醋酸(即无水乙酸)加水稀释,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Cu-64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试验室制得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在有机化学发展的进程中,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基团理论”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焰色反应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学会了合成、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已经超过3000万种2.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A.CH2=CH-CH=CH21,4—丁二烯B.C.甲基苯酚D.2—甲基丁烷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甲基的电子式:B.2-丁烯的键线式:C.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H3D.二乙醇的结构式: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的碳烯(︰CH2)含电子数为6 N AB.一定温度下,15 g甲醛和乙酸的混合物含O原子数为0.5 N AC.常温常压下,4.6 g乙醇中含有C-H键的个数为0.6 N AD.标准状况下,11.2 L庚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数为3.5 N A5.菲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若菲分子中有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所得一氯取代产物有A.4种B.5种C.6种D.7种6.关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煤经过分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C.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7.在有机物中,在同一平面上碳原子最多有几个,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最多有几个A.11、4 B.13、3 C.13、4 D.12、3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所示装置可检查装置气密性B.图2所示装置可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C.图3所示装置可除去甲烷中乙烯D.图4所示装置可分离甲苯与乙醇9.关于有机物性质或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B.由甲苯硝化制三硝基甲苯(TNT)和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属于同一种反应类型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D.除去C2H2中的杂质H2S,可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10.下列各组烃的混和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无论它们按什么比例混和,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A.C2H2C2H4B.C2H4C3H8C.C3H8C3H6D.C6H6C2H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57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3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共3页,将答案用黑色或蓝色笔写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n:55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9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原因是A.具体说明反应的情况B.说明反应条件C.物质呈现的状态与反应焓变有关D.物质呈现的状态与生成什么物质有关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3.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4.从右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开始时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从气态变成液态时会放出热量D.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5.已知2H2(g)+O2(g)=2H2O(g) ΔH= -484 kJ/mol,则反应:H2O(g)= H2(g)+1/2O2(g) 的ΔH为A.-484 kJ/mol B.+484 kJ/mol C.-242 kJ/mol D.+242 kJ/mol6.用铂电极(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A.HCl溶液B.CuSO4溶液C.Na2SO4溶液D.酸性AgNO3溶液7.右图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化学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机结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以下事实中,不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 )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B.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而乙醇不能C.乙酸能与NaHCO3D.苯硝化反应一般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2.有①甲烷、②乙烯、③苯、④聚乙烯、⑤丙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
其中既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②④⑤⑧B.②⑤⑧C.②④⑤⑦D.②④⑤⑦⑧3.已知氟利昂的化学式为CCl2F2,则沸点不同的氟利昂有 ()A.1种B.2种C.3种D.4种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二溴乙烷:B.3-乙基-1-丁烯:C.2-甲基-2,4-己二烯:D.2,2,3-三甲基戊烷: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联苯( )的二氯代物共有12种(提示:碳碳单键可自由旋转)6.下列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合成而得到的是()8.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欲探讨发生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化学键在何处断裂的问题,近代科技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
如有下列反应:可以推知,物质发生此反应时断裂的化学键应是()A.①③B.①④C.②D.②③9.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A.2种B.3种C.4种D.5种10.如图所示的试管内,液体分层,已知一层是水,另一层是某未知有机物,下列操作一定..能确定哪一层是水层的为()①取上层液体放在另一试管Q中,向Q中加水,若不分层则上层是水②向试管中加溴水,振荡静置后仍为无色的是水层③直接向试管中加水,高度增加的液体层是水层④向试管中加酒精,高度增加的液体层是有机层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2.下列反应符合右图p-υ变化曲线的是()A.H2(g)+I2(g)2HI(g)B.3NO2(g)+H2O(l)2HNO3(l)+NO(g)C.4NH3(g)+5O2(g)4NO(g)+6H2O(g)D.CO2(g)+C(s)2CO(g)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4.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g)+02(g)=2H20(1), H=-571.6 kJ·mol-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2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B.1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C.2个氢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 kJ的热D.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2(g)+ O2(g)=H20(1), H=-285.8 kJ·mol-15.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g) + O2(g) = 2CO2(g);△H =-566kJ CH4(g) + 2O2(g) = CO2(g) + 2H2O(l);△H =-890kJ 由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2021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实验Ⅰ:制备金属钠 B.实验Ⅱ:制取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C.实验Ⅲ: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铝 D.实验Ⅳ:比较两种物质的热稳定性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NaOH(aq) +HCI(aq) =NaCI(aq)+H2O(1) △H=-57.3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H=-283.0 kJ·mol-1D.已知2C(s) +2O2(g)=2CO2(g) △H=a,2C(s) +O2(g)=2CO(g) △H=b,则b>a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右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Cl2↑+H2↑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句( )①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②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③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⑤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4 B.3 C.2 D.15.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况)。
2021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灼热的炭与CO 2的反应C. Ba(OH) 2•8H 2O与NH 4Cl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C. Ba(OH) 2•8H 2O与NH 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表示对应物质的标准燃烧热的是( )A. 2C 8H 18O(l)+25O 2(g)═16CO 2(g)+18H 2O(l)△H=-11828.0 kJ•mol -1B. CO(g)+ O 2(g)═CO 2(g)△H=-283.0 kJ•mol -1C. C(s)+ O 2(g)═CO(g)△H=-110.5 kJ•mol -1D. H 2(g)+ O 2(g)═H 2O(g)△H=-241.8 kJ•mol -14. 有关能量的判断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由:H +(aq)+OH -(aq)=H 2O (l)△H=-57.3kJ/mol,可知:含0.5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B. 从C (石墨)→C (金刚石)△H=+1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C.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更多D. 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2 H 2O△H=-285.8kJ/mol5.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 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 2气体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H大于0D. 图④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 2中的HCl6. 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 O 2(g)═CO(g)△H=-393.5kJ/molB. 2H 2(g)+O 2(g)═2H 2O(g)△H=+571.6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H=-890.3kJ/molD. 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H=-1400kJ/mol7. 对下列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1所示的实验: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B. 图2所示的实验:根据试管中液面的升降可判断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C. 图3所示的实验:根据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可测量浓硫酸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D. 图4所示的实验:根据两烧瓶中所示的气体颜色可判断2NO 2(g)⇌N 2O 4(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8. 对于放热反应:H 2+Cl 2 2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H 2的能量高于2molH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 断开1molH-H键和断开1mol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H-Cl键所放出的总能量D. 该反应中,化学能部分转变为热能9. 2SO 2(g)+O 2(g) 2SO 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 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C.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 在t 1、t 2时刻,SO 3(g)的浓度分别是c 1、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10. 对可逆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 正(O 2)=5υ 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 正(NH 3)=3υ 正(H 2O)11.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 (s)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P、Q、R、S的浓度相等B. 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D. 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C.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化学反应速率相等12. 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A(g)+B(g)=2C(g) Δ H<0B. 2A(g)+B(g)=2C(g) ΔH>0C. 2A+B=2C ΔH<0D. 2C=2A+B ΔH<013.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需要加热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H = –57.3kJ/mol,若将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C. 由C(石墨)=C(金刚石)△H = +1.9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 在101kPa时,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 △H = -285.8kJ/mol14. 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D. 3v(W)=2v A. v(W)=3v(Z) B. 2v(X)=3v(Z) C. 2v(X)=v(Y)(X)15. 对A+3B=2C+2D来说,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A)=0.3mol/(L•min)B. υ(B)=0.6mol/(L•min)C. υ(C)=0.5mol/(L•min)D. υ(D)=0.04mol/(L•s)16. 反应2SO 2(g)+O 2(g) 2SO 3(g)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 -1,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 -1·s -1,则这段时间为( )D. 1A. 0.1 sB. 2.5 sC. 5 s0 s17.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18.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 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减慢C. SO 2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减慢D. 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加入MnO 2,反应速率影响不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4.0分)19. 把1.0mol X和1.0mol Y气体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 nZ(g)+2W(g)2min末,生成0.4mol W,以Z的浓度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前2min以X的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2)2min末时Y的浓度为____________(3)n=____________.20. 2SO 2(g)+O 2(g) 2SO 3(g)△H=a kJ•mol -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 2(g)完全转化为1mol SO 3(g)放热99kJ.请回答:(1)图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2)E a的大小对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入V 2O 5会使图中B点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 -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常温常压下,由单质硫和氧气经两步反应,生成3mol SO 3(g),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_______.21. 在一个固定体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s),2分钟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的浓度为1.2mol/L.(1)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2分钟内B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____________(2)若使容器温度升高,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若将容器体积缩小至1升,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 某化学反应2A(g) B(g)+D(g)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在下列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 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 -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1 10 20 30 40 50 60时间实验序号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2 800℃c20.60 0.50 0.50 0.50 0.50 0.503 800℃c30.92 0.75 0.63 0.60 0.60 0.60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实验1中,在10~20min时间内,以A的速率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mol•L -1•min -1(2)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 2=____________mol•L -1,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3)设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 3,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 1,则v 3____________v 1(填“>”“=”或“<”),且c 3____________1.0mol•L -1(填“>”“=”或“<”).(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23. 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 3) 2NNH 2(l)+2N 2O 4(l)═2CO 2(g)+3N 2(g)+4H 2O(g) (I)(1)反应(I)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II)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II)为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在一个体积为1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 2O 4,一段时间后达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 2O 4)=____________mol•L -1•s -1.24. 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 2(g)+3H 2(g)⇌2NH 3(g),△H=-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气体氮气氢气氨熔点(℃)-210.01 -252.77 -77.74沸点(℃)-195.79 -259.23 -33.4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2)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____________(填序号).A.N 2的转化率越高 B.NH 3的产率越大C.原料中N 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在工业上采取气体循环的流程.即反应后通过把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分离出来;继续循环的气体是____________.高二上期化学月考一【答案】一、客观题1. B2. D3. B4. A5. A6. D7. AB8. A9. D10. A11. C 12. A 13. B 14. C15. D16. C 17. C 18. B二、主观题19. 0.1mol/L•min;0.4mol/L;220. 反应物的总量;-198;无;降低;S(s)+O 2=SO 2(g)△H=-296kJ•mol-1;1185kJ21. ;0.2mol/(L.min);吸热;2.4;不变22. 0.013;1.0;使用催化剂;>;>;吸热;比较实验4与实验1,可看出升高温度,A的平衡浓度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是吸热反应23. N 2O 4;吸热; ;不变;0.124. ;减小;AB;-33.42;NH 3;N 2、H 2【解析】1.解: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炭与CO 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Ba(OH) 2•8H 2O与NH 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但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2.解:A、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故A正确.B、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故B正确.C、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Ba(OH) 2•8H2O与NH 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D、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 错误.故选D.3.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C 8H 18O的物质的量不为1mol,热化学方程式中△H不等于燃烧热,故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CO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符合燃烧热的定义,△H等于燃烧热,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1molC的燃烧产物是CO,不是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故C错误;D、热化学方程式中1mol氢气燃烧生成的水为气态,不符合燃烧热定义,应该生成液体水,故D错误.故选:B.4.解:A、含0.5mol H 2SO 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放出热量大于57.3 kJ,故A正确;B、石墨变化为金刚石过程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错误;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固体硫变为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前者放出热量更多,故C错误;D、2gH 2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 O 2(g)=H 2O(l)△H=-285.8kJ/mol,故D错误;故选A.5.解:A.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由强酸制取弱酸可知酸性硫酸>碳酸>硅酸,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S>C>Si,故A正确;B.二氧化碳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图中导管应长导管进气,故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高,为放热反应,则CO(g)+H 2O(g)⇌CO 2(g)+H 2(g)的△H<0,故C错误;D.SO 2、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则不能利用NaOH溶液除去SO 2中的HCl,故D错误;故选A.6.解:A.C完全燃烧应生成CO 2,生成CO,反应热小于393.5kJ/mol,故A错误;B.H 2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为液态水,故B错误;C.CH 4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CO 2和液态水,故C错误;D.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燃烧热为2800kJ/mol,则 mol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1400kJ热量,故D正确.故选D.7.解:A.Cu、Zn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为负极,则根据检流计(G)中指针偏转的方向可比较Zn、Cu的金属活泼性,故A正确;B.析氢腐蚀生成氢气,而吸氧腐蚀中氧气得电子,气体减少,则根据试管中液面的升降可判断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故B正确;C.中和热测定应选稀的强酸,则不能利用浓硫酸测定中和热,故C错误;D.热水中颜色深,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B.8.解:A、因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根据能量守恒,1molH 2的能量应低于2molH具有的总能量,故A错误;B、因H 2+Cl 22HCl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故B 正确;C、因放热反应的本质是生成物成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故C正确;D、因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光能等,不是全部转变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A.9.解:A、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故A错误;B、若在恒容条件下,向容器通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变大,但反应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也不变,故B错误;C、不论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变慢,则达到平衡的时间将延长,故C错误;D、根据计算平均速率的定义公式,浓度变化量c 2-c 1,时间为t 2-t 1,SO 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故D正确;故选D.10.解:A、4v 正(O 2)=5v 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 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 正(NH 3)=2υ 正(H 2O),故D错误.故选A.11.解:A.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取决于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反应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B.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四种物质都共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C.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用P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错误.故选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021年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选修)(10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1.(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或应用正确的是()A.尿素是人类第一次合成的蛋白质B.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苯、汽油、无水乙醇都是纯净物D.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2.(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一些治感冒的药物含有PPA(醇胺)成分,PPA对感冒有比较好的对症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我国早已禁止使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从其名称看,其有机成分的分子结构中不含下列中的()﹣COOH C.﹣C6H5D.﹣NH2A.﹣OH B.3.(3分)(xx秋•怀柔区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能表示为2﹣丁烯的是()A.B.C H3CH=CHCH3C.D.4.(3分)(xx春•路南区校级期末)通式为C n H2n﹣2的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物质的量之比为4:3.这种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有()A.2种B.3种C.4种D.5种5.(3分)(xx春•巴中期末)下列实验中,可以不用温度计的是()A.制乙烯B.制溴苯C.制硝基苯D.石油分馏6.(3分)(xx春•西城区期末)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溴水、氯化铁溶液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溴水、碳酸钠溶液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7.(3分)(xx春•石家庄期末)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3B.4C.5D.68.(3分)(xx•浙江学业考试)如图中的1H核磁共振谱图表示的可能是下列哪种有机物的核磁共振谱()A.C H3CH2CH3B.C H3CH2OH C.C H3CH2CH2Cl D.C H2=CHCH2CH39.(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沸点:苯酚>甲醛>氯仿B.2,2,3,3﹣四甲基丁烷、新戊烷、乙烷中化学环境相同的H原子种类一样多C.密度:溴苯>H2O>苯D.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苯=C6H5COOH二、选择题(每题有1至2个正确答案)10.(3分)(xx•湖南模拟)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乙基(﹣CH2CH3)B.碳正离子[(CH3)3C+]C.碳化钙(CaC2)D.碳烯(:CH2)11.(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A.1﹣丁烯B.3﹣己烯C.2﹣甲基﹣1,3﹣丁二烯D.2﹣甲基﹣2﹣丁烯12.(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Ⅰ.试剂:①KMnO4/H+②NaOH溶液③饱和Na2CO3溶液④H2OⅡ.装置:选项物质试剂装置A C2H6(C2H4)①①B 溴苯(溴)②③C CH3COOC2H5(CH3COOH)③②D 甲苯(二甲苯)①③A.A B.B C.C D.D13.(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理和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数据,推测乙醇和丙烷沸点的相对高低B.依据溶解度数据,选择用萃取的方法将粗溴提纯C.依据沸点数据,判断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获取汽油和煤油等D.依据苯与氢气加成反应的反应热数据与其他烯烃的加成反应对比,研究苯化学键的特征14.(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分异构体B.用一个氯原子取代X苯环上氢,产物只有3种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三、填空题15.(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1)写出X的分子式,X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可能”或“不可能”),其一氯代物有种.(2)充分燃烧等物质的量的X与1﹣丁烯,消耗氧气的量X1﹣丁烯;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 与1﹣丁烯,消耗氧气的量X1﹣丁烯,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X1﹣丁烯.(3)X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是链状不饱和烃,只含有碳碳三键一种官能团,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处于同一直线上,写出其结构简式.16.(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醇类化合物在香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所列的是一些天然的或合成的醇类香料:(1)①中碳碳双键是否存在可用(试剂)进行检验,表明的确存在碳碳双键的现象是;(2)互为同系物的组有和,和;写出②最简单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3)下列物质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基的有,反应条件为.17.(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已知:CH3﹣CH=CH2+HBr→CH3CHBrCH3.1mol某烃A充分燃烧后可以得到8mol CO2和4mol H2O.该烃A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1)A的化学式为,A的结构简式为.(2)上述反应中,①是反应,②是反应.(填反应类型)(3)写出E、H物质的结构简式:E;H.(4)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图.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产物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甲苯碳质量分数(%)12 24 12 16 20 10 6(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A中残留物电石乙炔聚乙炔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有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该物质的一氯代物有种.(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4)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9.(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异丙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由苯与2﹣丙醇反应制备异丙苯属于反应;由异丙苯制备对溴异丙苯需要的反应物(写名称)是,反应条件是.(2)异丙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溴代物最少的芳香烃的名称是.(3)α﹣甲基苯乙烯()是生产耐热型ABS树脂的一种单体,工业上由异丙苯催化脱氢得到.写出由异丙苯制取该单体的另一种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4)耐热型ABS树脂由丙烯腈H2=CHCN)、1,3﹣丁二烯和α﹣甲基苯乙烯共聚生成,写出该树脂的结构简式(要求:不考虑单体比例,链节按照丙烯腈、1,3﹣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从左到右的次序来写).20.(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已知:R﹣CH=CH2 RCH2CH2OH (B2H6为乙硼烷).回答下列问题:(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 CO2和45g H2O.A的分子式是;(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在图中经过反应得到同一个物质D,D的名称(系统命名)为;(3)写出E在铜作催化剂条件下催化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该反应产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个峰,峰面积比为.(4)G的分子式为C9H8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1molG能使含1molBr2的溴水褪色,写出G的结构简式:,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还有种.21.(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剂.它的蒸气密度是同温同压下CO2的2倍,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8.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13.6%,该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只有两个峰,且该物质无法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1)通过计算推导出分子式(要求书写计算过程);(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写出该物质的结构简式.xx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选修)(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1.(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或应用正确的是()A.尿素是人类第一次合成的蛋白质B.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苯、汽油、无水乙醇都是纯净物D.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硅和二氧化硅;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分析:A.尿素是1828年维勒通过无机化合物氰胺酸直接加热合成的有机物,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不是蛋白质;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D.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解答:解:A.尿素是1828年维勒通过无机化合物氰胺酸直接加热合成的有机物,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不是蛋白质,故A错误;B.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故C错误;D.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故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涉及皂化反应、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以及化学反应等,题目难度不大,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2.(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一些治感冒的药物含有PPA(醇胺)成分,PPA对感冒有比较好的对症疗效,但也有较大的副作用,我国早已禁止使用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药.从其名称看,其有机成分的分子结构中不含下列中的()A.﹣OH B.﹣COOH C.﹣C6H5D.﹣NH2考点: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分析:P PA是盐酸苯丙醇胺,含苯环、氨基、醇羟基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PPA是盐酸苯丙醇胺,由名称可知含苯环(﹣C6H5)、氨基(﹣NH2)、醇羟基(﹣OH)等,不含羧酸(﹣COOH),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名称与分子中的官能团为解答的关键,注重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3分)(xx秋•怀柔区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能表示为2﹣丁烯的是()A.B.C H3CH=CHCH3C.D.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专题: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分析:A、根据键线式的表示方法来回答;B、根据烯烃的命名知识来回答;C、根据球棍的结构特点以及原子的成键方式来回答;D、根据有机物质的电子式的书写知识来回答.解答:解:A、是2﹣丁烯的键线式形式,故A正确;B、是2﹣丁烯的结构简式形式,故B正确;C、表示的是1﹣戊烯的球棍模型形式,故C错误;D、是2﹣丁烯的电子式形式,故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常用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中等,注意教材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4.(3分)(xx春•路南区校级期末)通式为C n H2n﹣2的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物质的量之比为4:3.这种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有()A.2种B.3种C.4种D.5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物质的量之比为4:3,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分子满足H原子数与C原子数之比为4:6,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则不饱和烃分子式为C4H6,然后根据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来解答.解答:解: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物质的量之比为4:3,根据C原子、H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分子满足H原子数与C原子数之比为4:6,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则不饱和烃分子式为C4H6,结构简式为HC≡CCH2CH3、H3CC≡CCH3、CH2=CHCH=CH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分异构体,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5.(3分)(xx春•巴中期末)下列实验中,可以不用温度计的是()A.制乙烯B.制溴苯C.制硝基苯D.石油分馏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A.乙醇和浓硫酸在170℃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B.由苯制取溴苯,在苯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就可以反应;C.苯和浓硝酸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制硝基苯,须在50﹣60℃下发生反应;D.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解答:解:A.乙醇和浓硫酸在170℃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需要温度计测量反应液的温度,故A错误;B.由苯制取溴苯,在苯中加入少量的铁粉就可以反应,不需要加热,无需温度计,故B正确;C.苯、浓硫酸、浓硝酸在50﹣60℃的水浴中反应生成硝基苯,需要温度计测量水浴的温度,故C错误;D.石油的分馏,水银温度计测定的是馏分蒸汽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掌握实验室制取乙烯、硝基苯、溴苯以及石油的分馏的实验条件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6.(3分)(xx春•西城区期末)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溴水、氯化铁溶液B.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溴水、碳酸钠溶液D.氯化铁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考点:有机物的鉴别.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先加溴水,溴水褪色的为己烯,生成白色沉淀的为苯酚;现象相同的甲苯、乙酸乙酯,然后另取两种液体少许,分别滴加高锰酸钾,褪色的为甲苯,出现分层的为乙酸乙酯,以此来解答.解答:解:氯化铁只能检验出苯酚,己烯、甲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则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先加溴水,溴水褪色的为己烯,生成白色沉淀的为苯酚;现象相同的甲苯、乙酸乙酯,然后另取两种液体少许,分别滴加高锰酸钾,褪色的为甲苯,出现分层的为乙酸乙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有机物性质及鉴别方法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与性质及反应的不同现象为鉴别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7.(3分)(xx春•石家庄期末)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A.3B.4C.5D.6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分析:取代情况分别如下:取代2个C上的H,取代2个Si上的H,取代相邻C和Si上的H,取代对角线上的C和Si上的H,一共4种.解答:解:取代情况分别如下:取代2个C上的H,取代2个Si上的H,取代相邻C和Si上的H,取代对角线上的C和Si上的H,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同一条棱上的二氯代物1种、面对角线上的二氯代物2种、体对角线上的二氯代物1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和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8.(3分)(xx•浙江学业考试)如图中的1H核磁共振谱图表示的可能是下列哪种有机物的核磁共振谱()A.C H3CH2CH3B.C H3CH2OH C.C H3CH2CH2Cl D.C H2=CHCH2CH3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根据核磁共振氢谱有几种吸收峰,故有机物分子中有几种H原子,峰的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结合等效氢判断,等效氢判断: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上所连接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同一对称位置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解答:解:核磁共振氢谱中给出3种峰,说明该分子中有3种H原子;A.CH3CH2CH3中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种峰,故A错误;B、CH3CH2OH中有3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峰,面积之比为3:2:1,故B正确;C、CH3CH2CH2Cl中有3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种峰,但面积之比为3:2:2,与图象不符合,故C错误;D、CH2=CHCH2CH3中有4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种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核磁共振氢谱,难度不大,清楚核磁共振氢谱中峰值数等于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数是解题的关键.9.(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沸点:苯酚>甲醛>氯仿B.2,2,3,3﹣四甲基丁烷、新戊烷、乙烷中化学环境相同的H原子种类一样多C.密度:溴苯>H2O>苯D.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苯=C6H5COOH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分析:A.苯酚分子之间含氢键,氯仿常温为液体,甲醛为气体;B.2,2,3,3﹣四甲基丁烷、新戊烷、乙烷的结构均对称,均只含一种H;C.溴苯密度比水大,苯密度比水小;D.C6H5COOH的分子式改写为C6H6.CO2,CO2在燃烧中不消耗氧气.解答:解:A.苯酚分子之间含氢键,沸点最高,氯仿常温为液体,甲醛为气体,则沸点为苯酚>氯仿>甲醛,故A错误;B.2,2,3,3﹣四甲基丁烷、新戊烷、乙烷的结构均对称,均只含一种H,则化学环境相同的H原子种类一样多,故B正确;C.溴苯密度比水大,苯密度比水小,则密度为溴苯>H2O>苯,故C正确;D.C6H5COOH的分子式改写为C6H6.CO2,CO2在燃烧中不消耗氧气,则等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苯=C6H5COOH,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为高考中常见的冷拼凑题,涉及沸点比较、密度比较、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等,注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二、选择题(每题有1至2个正确答案)10.(3分)(xx•湖南模拟)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乙基(﹣CH2CH3)B.碳正离子[(CH3)3C+]C.碳化钙(CaC2)D.碳烯(:CH2)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共用电子对数+获得电子数(或减去失去电子数).A、CH2不满足,与碳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与氢原子共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含有1个单电子.B、中心碳原子与另三个碳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且中心碳原子失去一个电子.C、碳化钙中,碳原子之间形成碳碳叁键,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钙原子为每个碳原子提供1个电子.D、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解答:解:A、﹣CH2CH3中CH3中碳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满足8电子.CH2中碳原子不满足,与碳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与氢原子共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含有1个单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3=7,故A不符合;B、(CH3)3C+中CH3中碳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满足8电子.中心碳原子与另三个碳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且中心碳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3﹣1=6,故B不符合;C、碳化钙中,碳原子之间形成碳碳叁键,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共用电子,钙原子为每个碳原子提供1个电子,碳原子最外层都是为4+3+1=8,故C符合;D、碳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2=6,故D不符合.故选:C.点评:考查8电子结构,难度不大,清楚各微粒结构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共用电子对数+获得电子数(或减去失去电子数).11.(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A.1﹣丁烯B.3﹣己烯C.2﹣甲基﹣1,3﹣丁二烯D.2﹣甲基﹣2﹣丁烯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根据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条件:(1)分子中至少有一个键不能自由旋转(否则将变成另外一种分子);(2)双键上同一碳上不能有相同的基团.解答:解:A.1﹣丁烯两个氢连在同一个双键碳上,故A错误.B.3﹣己烯中双键上同一碳上连不相同的基团:氢原子和正丙基,能形成顺反异构体,故B正确;C.2﹣甲基﹣1,3﹣丁二烯中两个氢连在同一个双键碳上,故C错误;D.2﹣甲基﹣2﹣丁烯双键上同一碳上连相同的基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顺反异构,难度不大,掌握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条件的解题的关键.12.(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中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和装置均正确的是()Ⅰ.试剂:①KMnO4/H+②NaOH溶液③饱和Na2CO3溶液④H2OⅡ.装置:选项物质试剂装置A C2H6(C2H4)①①B 溴苯(溴)②③C CH3COOC2H5(CH3COOH)③②D 甲苯(二甲苯)①③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B.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D.二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苯二甲酸,与甲苯不分层,但沸点不同.解答:解:A.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应选择溴水、洗气除杂,故A错误;B.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选择③分液装置分离,故B正确;C.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选择③分液装置分离,故C错误;D.二甲苯被高锰酸钾氧化后生成苯二甲酸,与甲苯不分层,但沸点不同,然后选择④蒸馏装置分离,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实验装置分析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性质及应用、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理和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数据,推测乙醇和丙烷沸点的相对高低B.依据溶解度数据,选择用萃取的方法将粗溴提纯C.依据沸点数据,判断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获取汽油和煤油等D.依据苯与氢气加成反应的反应热数据与其他烯烃的加成反应对比,研究苯化学键的特征考点:探究化学规律.分析: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丙烷小,但乙醇中含氢键沸点高;B.溶解度差异越大,利用萃取的方法将粗溴提纯越好;C.利用沸点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为蒸馏,利用分馏法分离石油;D.根据键能的数据、可判断化学键的类型.解答:解: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丙烷小,但乙醇中含氢键,沸点高,则不能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推测乙醇和丙烷沸点的相对高低,故A错误;B.溶解度差异越大,利用萃取的方法将粗溴提纯越好,故B正确;C.利用沸点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为蒸馏,则依据沸点的数据,判断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获取汽油和煤油等,故C正确;D.根据键能的数据、可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一般键能相同,化学键的类型也一样,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形式比较等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和评价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14.(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分异构体B.用一个氯原子取代X苯环上氢,产物只有3种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A.反应物X与中间体Y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B.由X结构对称性可知,苯环上含3种H;C.根据手性碳原子的定义分析;D.根据有机物含有的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判断.解答:解:A.反应物X与中间体Y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由X结构对称性可知,苯环上含3种H,则用一个氯原子取代X苯环上氢,产物只有3种,故B正确;C.手性碳原子是碳原子上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普罗帕酮分子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C错误;D.X、Y不能发生消去反应,Y和普罗帕酮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同分异构体、手性碳原子判断及有机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三、填空题15.(3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月考)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1)写出X的分子式C5H4,X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可能”或“不可能”),其一氯代物有1种.(2)充分燃烧等物质的量的X与1﹣丁烯,消耗氧气的量X=1﹣丁烯;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 与1﹣丁烯,消耗氧气的量X<1﹣丁烯,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X>1﹣丁烯.(3)X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是链状不饱和烃,只含有碳碳三键一种官能团,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处于同一直线上,写出其结构简式CH≡C﹣C≡C﹣CH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1)由模型可知,烃X的分子式为C5H4;碳四价呈四面体结构;根据等效氢位置判断;(2)燃烧等物质的量的烃,设烃为CxHy,根据耗氧量为:(x+)计算;燃烧等质量的烃,由C~O2~CO2,4H~O2~2H2O可知,消耗1molO2,需要12gC,而消耗1molO2,需要4gH,可知等质量时,烃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消耗的O2越多,以此进行比较;含碳量越高,生成二氧化碳越多;(3)X分子式为C5H4,与饱和结构C5H12相比少8个氢,故链状分子含两个三键,写出符合条件同分异构体即可.解答: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5H4;由于中间C连接4个原子,为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由结构对称性可知,分子中只有一种位置的H,则X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故答案为:C5H4;不可能;1;(2)燃烧1molC5H4,耗氧量为:(5+)=6,1﹣丁烯分子式为C4H8,耗氧量为:(4+)=6;燃烧等质量的烃,由C~O2~CO2,4H~O2~2H2O可知,消耗1molO2,需要12gC,而消耗1molO2,需要4gH,可知等质量时,烃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越大,消耗的O2越多,故1﹣丁烯耗氧量多;X分子含碳量大于1﹣丁烯,故X产生二氧化碳大于1﹣丁烯;故答案为:=;<;>;(3)含两个三键的链状异构体为:CH≡C﹣CH2﹣C≡CH、CH≡C﹣C≡C﹣CH3,前一个含﹣CH2﹣,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不可能在一条线上,后一个和三键相连碳都在一条上,符合;故答案为:CH≡C﹣C≡C﹣CH3.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燃烧规律,为高频考点,注意燃烧通式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安徽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铜呈紫红色.可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B . 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C . 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直接得到高纯度的硅D . 镁合金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2.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物质是()A . 盐酸B . NH3C . HClOD . CaCO33. (2分)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之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A . 适量的HClB . 适量的NaClC . 适量的氨水D . 适量的NaOH4.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期中)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PCl5(g)PCl3(g)Cl2(g)Ⅰ3200.400.100.10t1Ⅱ3200.80t2Ⅲ4100.400.150.15t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B . 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C . 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s)D . 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5. (2分)常温下,取20mL某浓度的盐酸作为待测液,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假设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所用盐酸的浓度是0.09mol·L─1 , NaOH溶液浓度为0.03mol·L─1B . 在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Na+)>c(OH-)>c(H+)C . 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大小依次为:A>B>CD . 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盐酸浓度偏低6. (2分) (2018高三下·城中开学考)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 . 图甲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 CH3OH(g)。
安徽省广德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已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中和热B. 的燃烧热是,则反应的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乙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3.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b有催化剂参与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为C. 加入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 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燃烧热为B.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 转变成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推知反应的5.已知:键的键能约为,键的键能约为,键的键能约为,则中键的键能约为A. B. C. 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B. 升高温度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途径D. 具有较高能量的反应物分子一定能发生有效碰撞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放出;吸收;;;,其中正确的是2A. 和B. 和C. 和D. 和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向1L 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9.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酸碱中和反应浓稀释固体NaOH溶于水在中燃烧.A. B. C. D.10.已知则反应的为A. B.C. D.11.将固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则的浓度为A. B. C. D.12.时,往一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是反应前的四分之三.此时的转化率为A. B. C. D.13.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的转化。
实现氮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催化剂a表面发生的反应属于氮的固定B. 催化剂a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C. 催化剂a、b表面断裂的化学键极性并不相同D. 催化剂a、b均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14.取两份稀盐酸,向其中一份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得到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b所示,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同时加入另一种物质,得到气体的体积如a 所示,则另一种物质是A. 铝粉B. 稀硫酸C. 铜粉D. 氢氧化钠固体15.对于反应,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 增大容器容积B. 移去部分C. 通入大量D. 降低体系温度416.把气体和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末生成,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则n的值为A. 4B. 3C. 2D. 117.可逆反应: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2nmolNO用、NO、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B. C. D.18.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若经过2s测得C的浓度为,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时物质B的浓度为.A. B. C. D.19.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若内由降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 内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 由降到所需的反应时间10 sC.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D.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也减小20.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升;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升;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升;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升.A. B. C. 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2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在、下,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若适量的和完全反应,每生成需要吸收热量,则表示和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已知拆开键,键,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6是、、,则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和强氧化剂,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液态肼和足量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kJ的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已知;,则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kJ。
22.某反应在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分钟内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B,C均为气体,且A气体有颜色。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加快的是______仅改变一个条件。
降低温度缩小容积使用效率更高更合适的催化剂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状态用C、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
23.偏二甲肼与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Ⅰ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现将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1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后的物质的量为,则内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 。
反应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 的初始浓度为温度和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反应的温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若温度时,后反应达到平衡,A 的转化率为,则: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4.时,将和气体通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2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了,并测得C 的浓度为,请填写下列空白: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平衡时的压强与开始的压强比为______。
若继续向原混合物的容器中通入少量氦气假设氦气和A、B、C 都不反应后,化学反应速率______填字母A.正反应速率增大B.逆反应速率增大C.不变8广德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十月月考高二化学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B3. D4. D5. A6. D7. D8. D9. C 10. A 11. D 12. A 13. B 14. B 15. C 16. D 17. B 18. B 19. C 20. A21.34422. bc23. 吸热 ad 小于24. 4 1:1 C【解析】1. 解:由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小于M、N的总能量,但无法确定X与M,故A 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也可能不需要加热,故B错误;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键释放的能量,故C错误;D.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故D正确;故选D.反应为吸热反应,则X、Y的总能量小于M、N的总能量,吸热反应的反应条件不一定需要加热,且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大于生成键释放的能量.本题考查吸热反应,明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及利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 解: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HCl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生成沉淀也要放热,则和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则,故A错误;B.的燃烧热是,则的,所以的,故B正确;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C错误;D.燃烧热是1mol 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则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不是乙烷的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B.A.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注意只生成水;B.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方程式的计量数成正比放出反写时,反应热的符号相反;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10应,有些放热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D.燃烧热是指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本题综合考查了焓变与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3. 【分析】本题通过图像考查了反应的活化能,以及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相关知识。
【解答】A、b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正确;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B正确;C、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C正确;D、、分别代表反应过程中各步反应的活化能,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为能量较高的,故D错误。
故选D。
4. 解:A、反应生成氢气,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错误;B、图中表示的是放热反应,而反应是吸热反应,图象不符合,故B错误;C、据反应可知,转变成的过程不一定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D、反应气态甲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焓变是;而液态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热量小于,故D正确;故选:D。
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量;B、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小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反应,对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能量低于氧气的能量;C、据反应分析;D、依据反应甲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焓变是;而气态变化为液态放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的热量小于.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应用以及燃烧热的概念、放热反应图象,物质能量的变化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5. 解:设键的键能为x,依据盖斯定律得到:,解得: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