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901.77 KB
- 文档页数:8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
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宗法制D.禅让制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3.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
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4.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6.汉武帝发布诏令:“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该做法( )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来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8.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D.清代9.《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2A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3.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4.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5.“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谓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了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D.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8.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人:牛倩审核人:郑之伟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 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2.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
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
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A.春秋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 )A.“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B.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4.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5.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6.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8小题共56分)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私有制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
所以选A。
2.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朝是决策机构,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皇权,故B项错误;《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农书,③选项对《齐民要术》的表述是正确的,故C项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思想,故D项错误。
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
依据所学,A是指拥有自己土地的农夫,他们靠自己种地为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与题意不符;B是指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题意也不符;C 符合题意,揭示的是商业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区域的限制;D中的会馆是明清时期的,与题意不符。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刘允祺审核人:牛倩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辉煌属于希腊!”古代希腊在众多领域都取得辉煌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A.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 希腊人对知识独特的渴求和探究C. 以伊索为代表的奴隶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D. 民主政治的繁荣和公民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民主政治重视与强调公民人权、自由与责任感、注重文化教育,极大地发挥了公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故选D。
ABC项都不是最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梭伦死后,后人在他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梭伦改革时得到所有阶层的拥护、认可B. 梭伦改革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完成的C. 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国力,提高了雅典的地位D. 梭伦改革的主要功绩得到认可【答案】A【解析】A项错在过于绝对,梭伦改革的折中色彩,使贵族和平民双方都没有完全满意,到改革后期,遭到他们的排斥。
尽管如此,通过立法形式展开的梭伦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它增强了雅典的国力,奠定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的功绩得到雅典人的认可。
故BCD三项排除,A项符合题意。
点睛:否定式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根据题意,逐一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3.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这意味着当时的雅典A. 民主政治压制个人自由B. 公民受到城邦的优待C. 社会崇尚弱肉强食D. 公民具有奉献精神【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的城邦限制住了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
这主要是因为雅典A. 极端民主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 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C. 政治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D. 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答案】A【解析】罗马、两千年欧洲封建社会及近代西方均未采用雅典制度,这是因为雅典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雅典,且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产生严重的弊端,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男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这种只适用于统治阶级的民主在阶级社会很普遍,因而民主范围过于狭窄并非罗马、两千年欧洲封建社会及近代西方均未采用雅典制度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近代西方民主制同样严格限制政治领袖的行为,故C项错误;共和是指各阶级各阶层均能平等地参与政权,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因而并非共和制,故D 项错误。
2.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选B;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
3.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A. 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 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C. 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 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答案】D【解析】商鞅改革注重法制,而梭伦改革却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二者改革思想明显不同,D正确;皇权是秦始皇时期出现,A错误;梭伦改革不是继承,B错误;梭伦改革促使平民权利扩大,C错误。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朱燕丽审核人:郑之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
这主要是因为雅典A. 极端民主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B. 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C. 政治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D. 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答案】A【解析】罗马、两千年欧洲封建社会及近代西方均未采用雅典制度,这是因为雅典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雅典,且直接民主制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产生严重的弊端,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男性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这种只适用于统治阶级的民主在阶级社会很普遍,因而民主范围过于狭窄并非罗马、两千年欧洲封建社会及近代西方均未采用雅典制度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近代西方民主制同样严格限制政治领袖的行为,故C项错误;共和是指各阶级各阶层均能平等地参与政权,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因而并非共和制,故D项错误。
2.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 齐国B. 魏国C. 秦国D. 赵国【答案】B【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他起初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以图施展政治理想,所以,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魏国,故选B;商鞅并没有投奔过齐国和赵国,故可排除AD;商鞅离开魏国后才来到秦国,所以,秦国并不是他首先的目标,故可排除C。
3.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A. 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 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C. 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 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答案】D【解析】商鞅改革注重法制,而梭伦改革却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二者改革思想明显不同,D正确;皇权是秦始皇时期出现,A错误;梭伦改革不是继承,B错误;梭伦改革促使平民权利扩大,C错误。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审核人: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28小题共56分)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概念解释①中外朝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削弱丞相的权势设置,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掌握重大问题的执行权。
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
②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
③《齐民要术》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林业、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其他手工业等。
④《天下郡国利病书》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代表作,书中寄托了他的政治改革理想,对近代的政治变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A.①B.②C.③D.④3.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4.北宋前中期,在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债力”,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则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5.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国家计划建设京沪高铁第二通道,预计2019年通车。
下图为“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线路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有关京沪高铁第二通道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冬冷夏热,季风气候显著 B.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C.河网密布,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贫瘠,耕地面积狭小4.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建设的重要意义有( )A.加大京沪之间的客运压力 B.加强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区域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D.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下列小题。
5.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A.地形平坦 B.地下水丰富 C.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6.上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A.西藏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读我国某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乙. 丙. 丁.7.小王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鄂卫食证字[2016]第××06”字样,于是他判断出此矿泉水注册的省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8.下列关于四省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是甲、乙B.能源相对短缺的省区是甲、乙C.外国朋友要考察少数民族风情,建议他去甲省区D.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省区可能是甲、丙下图为沿106.5°E所绘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0.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11.图中①地形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比②③地形区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①地形区的纬度较低 B.①地形区的海拔低C.①地形区较②③地形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①地形区的植被覆盖率低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年级英语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50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Look around when you’re on a subway. What’s the most popular time-killing activity? In China, many people play on their cell phones. But in other countries, many people enjoy reading. Chinese people read an average(平均) of 4.5 books during 2015,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While a US citizen reads 21 a year and a Japanese reads 17, according to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Reading books builds a bridge between our life and the unknown world. In many foreign countries, people read at any time. Even backpackers enjoy reading books when they’re on a break at the beach, or relaxing from a hike.In most US middle schools, teachers give students a reading list every few weeks. Most books are easy reads like youth novels. Some schools then hold competitions by asking students details(细节) of a book.Good reading habits lead you to a lifelong love of books.In order to encoura ge people to read more, China’s planning to foster(鼓励) the habit of reading in its law. Although this has both good and bad sides, it can be seen as a way to develop one’s reading habits. What can we do to foster good reading habits?●Read in short periods. Ten minutes on the way to and from school, 10 minutes waiting for friends, 15 minutes befor e going to sleep. That totals 45 minutes per day, about five hours per week.●Make your own reading list. Your list can be the best-selling books on famous websites like The New York Times or Dangdang. com, or books Your teacher recommends(推荐) .●Talk about your reading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21. How many books do Americans read a year?A. 4.5.B. 17.C. 21.D. 10.22. How do some schools in the US have competitions?A. By reading more books.B. By te lling details of a book.C. By telling exciting stories.D. By reading long time.23. In which country are people developing reading habits by making laws?A. China.B. The US.C. UNESCO.D. Japan.2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ight?A. Reading can open your eyes to know about the unknown world.B. You can enjoy reading at any time.C. You don’t have to read books that your teachers recommend.D. You’re supposed to read in short periods.BA group of old classmates, who have succeeded in their work, got together to visit their teacher. Their conversation soon turned to complaining (抱怨) about the stress (压力) in their work and life. The teacher went to the kitchen and returned with a large pot of coffee and many cups. Some of the cups are expensive and lovely, but some are cheap and not beautiful. The teacher told them to help themselves to the coffee.When all the students had a cup of coffee in hand, the teach er said, “Have you noticed all the nice-looking expensive cups were taken, leaving behind the cheap ones? It’s OK for you to want only the best for yourselves, but that is why you have the stress in your work and life even if you’re very successful now.”“All of you really wanted the coffee, not the cups, but you chose the best cups and were eyeing each other’s cups.”“Now think about this: life is the coffee, and money and position in society are the cups. They are just tools to hold life. They do not change the quality (质量) of life. Sometimes, we just care about the cups, and we fail to enjoy the coffee. So, don’t let the cups drive you, enjoy the coffee instead.”25. The students who visited the teacher ______.A.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workB. are successful in their studiesC. are strict with each otherD. are successful in their work26. The teacher noticed that the students ________.A. liked the cheap cupsB. only took the best cupsC. were drinking coffeeD. preferred the coffee to the cups27. Why did the students have the stress in the work and life?A. Because they really wanted coffee.B. Because they didn’t have good cups.C. Because they didn’t pay enough a ttention to life itself.D. Because they didn’t have money to buy coffe e and cups.28.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e teacher wanted the students to enjoy ______.A. the cupsB. the coffeeC. lifeD. money and positionC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Thomas Bach announced the winning bid to host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at the 128th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session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on Friday.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has p icked Beijing, China,as the host city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The committeecame together in Kuala Lumpur, Friday, and picked Beijing overAlmaty, Kazakhstan.The bids were voted on by a group of 85 participants.Beijing's bid received 44 votes, Almaty's received 40 votes, with one abstention.Beijing is now the first city to host both the summer and the winter Olympics.“China is a reliable partner because we always honor our commitment,” Wei Jizhong, a senior consultant for the Beijing bid, told the Chinese news agency Xinhua before the vote. “The Beijing 2008 Summer Games are a perfect example.”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lso chose Lausanne, Switzerland, as the host city for the 2020 Youth Winter Olympics on Friday. Lausanne beat Brasov, Romania for the chance to host the Youth Winter Olympics.Last month, the committee announced that Pyeongchang, South Korea, will be the host of the 2018 Winter Olympics.29.Where was the 128th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session held?A.Kuala Lumpur. B.Almaty.C.Beijing. D.Pyeongchang.30.Which country will hold the 2020 Youth Winter Olympics?A.China. B.Kazakhstan.C.South Korea. D.Switzerland.3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A.Beijing is one of the first cities to host both the summer and the winter Olympics.B.Beijing received 40 votes.C.China will keep its promise.D.Wei Jizhong is a news reporter of the Chinese news agency Xinhua. 32.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Beijing —a beautiful cityB.Beijing — the first city to host both the summer and the winter Olympics C.Pyeongchang, South Korea, will be the host of the 2018 Winter Olympics D.Lausanne, Switzerland, as the host city for the 2020 Youth Winter OlympicsDAkio Morita, cofounder of the Sony Corporation, was born on January 26th, 1921 and died on October 3rd, 1999 in Tokyo.He created one of the first truly global companies. His strategy (策略) was so successful that Sony was recently chosen as the number one brand name by American consumers (消费者), ahead of CocaCola and General Electric.Morita had a comfortable childhood. He was the eldest son of a wealthy family from Nagoya. He trained as a physicist. Before he celebrated his 26th birthday, he had started his own company with a partner, Masaru Ibuka. In 1949 the company developed recording tape and in 1950 sold the first tape recorder in Japan. In 1957 it produced a pocketsized radio and a year later renamed it self Sony. For the new name Mr Morita combined the Latin word for sound, sonus, with the English expression “sonny boy” to give an impression of a company full of energy and youth. In 1960 it produced the first transistor television in the world.Morita moved his family to the USA in 1963. This helped him to unde rstand Americans, their market and customs. Many people believe this was the key reason for his global success.Sony launched the Walkman in 1979 after Morita had noticed young people's love of music.Morita was a workaholic (工作狂), but he was also a playaholic. He loved art and music, and was a sports enthusiast.He also wrote a book in the 1960s called Never Mind School Records which argued that academic (学术的) achievements are not important for success in business.He is survived by his wife Yoshiko, two sons and a daughter.33.What do we know about Sony?A.It topped some American brands.B.It had a longer history than CocaCola.C.It failed to meet customers' satisfaction.D.It had fewer customers than General Electric.34.Why did Akio Morita rename his company Sony?A.To make the company appear exciting.B.To break into the American market.C.To advertise his new products.D.To attract young customers.35.What do we know about Akio Morita?A.He was a productive writer.B.He was a low achiever in school.C.He once taught physics in a college.D.He was hardworking and enjoyed his life.第二节七选五(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鹤壁市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
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
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1948 年,中国代表建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 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益上一律同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知,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 ”对应的孔子看法是( )A.仁 B .义 C .礼 D .信2.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宣布。
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认为国?”这反应了当时() A.孔子全力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B.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宽泛认可C. 孔子力争恢复旧有的等级次序D.德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中心3.唐朝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穿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看法对比附。
道教也经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看法则经过佛教、道教获得更宽泛的流传。
这反应了唐朝( )A.三教并立,互相依存 B .佛教和道教占主导地位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宋朝此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渐渐成为中国大部分家族尊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应出儒家学者所重申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公理,灭人欲”主张C.道德与知识涵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5.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同等,认为妇女能够出来讲学,应当同意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贤人,没必需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
上述言论说明李贽()A.倡议经世致用B.主张民主法治C .认可个人主义D.反传统反教条6.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波及财富,也界线分明,其实不以享受其子的供奉为自然。
其父这样做的原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
”资料表示 () A.保护私有财富看法遇到重视B.传统儒家伦理看法遇到挑战C.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D.追求物欲的看法在民间流行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概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拟订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家最切合时务,并直接指导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一家是( )A。
道家B。
法家C。
儒家 D.墨家2。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A。
舍生取义 B.见利忘义C。
重义轻利 D.义利并重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A。
圣人B。
帝王C。
官吏D。
儒者4. “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
”促成中国佛教僧人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是()A.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B。
孟子仁政主张C.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D.程朱理学观念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荣捷教授说:“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朱熹思想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6。
明末,学术思想界弥漫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之风,于经世、治国之道毫不关心,“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
与这一思想背道而驰的是()A。
儒学危机 B.八股取士 C.经世致用 D.三教合一7. “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A。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册命时,周王有时赏赐给受赐者圭瓒(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这是非常严肃重大的行为。
周王赐予圭瓒是A.赋予受赐者宗法政治地位B.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的正式仪式C.用高水平的器物彰显恩宠D.对受赐者孝顺有礼的表彰嘉奖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钱穆评价的这一制度其特点是A.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占统治地位 B.官僚政治已经取代贵族政治C.“家”“国”不分,等级依旧森严 D.最高统治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3.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
”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 B.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 D.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咸阳跃升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咸阳横跨渭水南北两岸,北岸以咸阳宫为中心,仿造了六国宫殿145座,每座宫殿都有复道和咸阳宫相连,众星拱月,鳞次栉比。
秦始皇如此设计北岸宫殿的意图是A.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B.天下共主,尽享极乐C.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D.彰显财富,发展商业5.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
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6.传说尧舜时代的“诽谤之木”,柱上那一条弯钩,方便百姓“上书”,原来立于“大路交衢”,在谤木上数落“王恶”,诽谤官府,均不得治罪。
淇滨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仁 B.义 C.礼 D.信2.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
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 ) A.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C. 孔子力图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 D.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3.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
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
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这反映了唐代( ) 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佛教和道教占主导地位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4.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5.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妇女可以出来讲学,应该允许婚姻自主;认为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以孔子的是非标准去行事。
上述言论说明李贽( )A.倡导经世致用 B.主张民主法治C.认同个人主义 D.反传统反教条6.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
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
”材料表明( ) 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挑战C.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8.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9.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小篆 B.行书C.楷书 D.草书10.在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1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植根于煕煕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在崛起。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12.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兰亭序》、《清明上河图》(摹本)、京剧脸谱。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唐朝的长安 B.北宋的开封C.明朝的南京 D.清朝的北京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
如关羽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曹操的是白色,包拯的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 D.刚直勇敢14.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5、“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近代中国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洋务派C、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D、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领导人16.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严复C . 康有为 D.曾国藩17: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8.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19.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
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这表明当时()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2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21. 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科学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22.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
”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2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2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5.在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是( )A.《论联合政府》 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 D.《新民主主义论》26.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没得办法。
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 )A.坚持国共合作的道路 B.坚持城市中心道路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坚持农村与城市相结合的道路27.邓小平的下列讲话或谈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 ) A.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在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C.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D.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2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
这两次思想解放()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些会议上( )A.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B.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C.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八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3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进行的主要探索是()A.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B.发展外向型经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引进美国新经济二.材料题(3小题,共40分)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
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
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
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9分)材料二明清之交,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探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
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成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许倬云《万古江河》(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变化。
(6分)32、(10分)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材料四: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