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礼仪文化1
- 格式:ppt
- 大小:739.50 KB
- 文档页数:13
1、拜访他人必须有约在先。
(正确)2、接待多方来访者要注意待客有序。
(正确)3、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正确)4、男士与女士相识,男士应该让女士先做自我介绍。
(错误)5、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
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认识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做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的名字。
对方若不做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正确)练习21、男士要等女士先伸出手后才握手。
如果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向对方点头致意或微微鞠躬致意。
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和男士握手,只是点头致意即可。
(正确)2、涉及主宾关系时,要考虑上下级关系,客人应先伸手。
(错误)3、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傲慢冷淡。
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目中无人,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应该的。
(正确)4、在社交场合,“兄弟”、“哥们”等称呼可以随时使用。
(错误)5、不要戴着手套、墨镜、帽子握手,因此在社交场合女士的晚礼服手套也要脱下再握手。
(错误)练习31、手机是私人物品,因此可以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的使用手机。
(错误)2、不要长时间占座,在空座位放包或其它东西。
(正确)3、乘坐轿车应遵循客人为尊、长者为尊、女士为尊的礼仪行为。
在正式场合,乘坐轿车应分清座位的主次,找准自己的位置;非正式场合,不必过分拘礼,乘车时注意座次。
(正确)4、当主人亲自开车时,副驾驶座要空着,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空着,而坐后排。
(错误)5、在行走时,应体现“女士优先”原则,男士应礼让女士进出大门和走廊等;上下车时,男士不应抢在女士前面。
(正确)1、书刊资料属于公共财产,阅览时应注意爱护;不要在图书上随意圆点、涂抹、折面,或是把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撕挖下来。
(正确)2、图书馆可以吃东西、喝饮料,但必须注意卫生。
(错误)3、正式场合观看演出时的鼓掌,不要随便乱拍手或大声喝彩。
一、外国人的手势和头势。
西方人,特别是美国和法国人在和别人闲聊时,喜欢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的手势和我们不同,如:中国人用手指指自己鼻子来表示“我”,而大多数西方人则用手指指着自己的胸膛表示“我”。
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用点头来表示同意,以摇头来表示不同意。
但在斯里兰卡、印度、海尔巴尼亚、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一些地区,人们却以摇头表示同意。
二、叩手指的礼节。
在香港、澳门等地方,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是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表示感谢。
三、握手、拥抱、新吻。
在我国,人们相遇,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相识,都伸手相握,表示问候、祝愿和友谊;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和非洲某些地方,认为左手是低下的、不洁净的,他们习惯不用左手拿东西,忌用左手握手;新西兰岛上的居民在见面时则互相碰擦鼻子;在欧洲,人们握手致意的习惯往往只用于新相识之间,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辈份高的人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反之则吻后者的下额。
辈份相同的朋友或兄弟之间只是脸颊相贴。
只有情人之间才亲吻嘴巴。
四、碰杯的由来。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每逢宴会、节日、生日、婚日或其他喜庆日子,人们便欢聚一堂,饮酒助兴。
一开始主人总是要举杯和大家相碰表示庆贺。
据传,大约在古罗马时期,流行着一种决斗的习俗,在决斗之前双方要先喝一杯酒,喝时要先把杯中的酒倒给对方一点儿(以此证明里面无毒药),然后一饮而尽。
这个习俗传下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酒席上的碰碰杯。
五、不要随便问外宾的年龄。
和外宾接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问他,需要询问外宾年龄时,必须先征得对方同意,而且要面带笑容,客气地说:“某某先生,我可以问一下您的年龄吗?”如果外宾高兴的话,马上会回答你,反之,他会借口避开谈这个问题。
这时,你千万不要再追问下去,特别对一个外国文人,更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个问题。
六、泰国人的礼节。
泰国人在一般情况下遇到尊长或贵宾时,如果表示尊重,只需躬身并双手合十行礼就可以了。
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在日常过程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的社交礼仪介绍11.初次见面男人初次见面通常握手,如果对方是女性,要等她先伸出手来,才和她握手。
女性见面彼此不握手。
两人初次见面经人介绍时,照例是说“你好吗?”通常的答复是“很好,谢谢,您好吗?”对方再接着说:“好,谢谢。
”第一次见面之后,再见面的时候有两种招呼方式:较正式的是:“早安”,“午安”等,较不正式的是“哈罗,或简单的“嗨”。
2.交谈美国人喜欢侃侃而谈,风趣横生。
美国社会虽然弥漫着不拘礼节的气氛,而且讲话时期望听者态度各有不同,可是一般都希望听者把手头的任何事情都停下来听他讲话。
两人交谈时,相隔1. 2米的距离为宜,否则会令听者不安。
参加一群人谈话时,通常得认识其中一个人,但在宴会或其他非正式社交场合,只要说一声“我可以参加吗”,并略微自我介绍一下,就可以参与谈话。
美国人不喜欢打断谈话,客人最好洗耳恭听。
美国人还允许他人批评美国,主人经常会问客人对美国有何看法,他会很乐意倾听对方的意见。
3.拜访美国人在拜访朋友时,无论在什么时间,进屋前都要先敲门,征求对方的许可之后,方可开门进入。
进屋之后,首先脱帽,并问对方是否方便,当对方回答“无碍”时,再办理事情。
如果拜访者看到“请勿打扰”的字牌,-般推迟会晤,改日再来。
一般来讲,早8点前,晚八10点后,除非有急事或要事,-般不要拜访。
如果被主人引入卧室,客人通常不坐在床上,因为那是忌讳的。
未经主人同意,客人不随便摆弄屋里的任何东西,特别是钢琴。
如果到女人家里拜访时,假如女主人没让脱大衣,通常是不脱,因为他不知道女主人是否喜欢他在此久留。
4.邀请与应邀美国人请客多用电话或当面提出,请帖上将列明日期、时间、地点和聚会的性质,接到邀请通常是要答复的,如果不当面亲口答复,写一个短柬或打电话即可。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研究在西方文化中,礼仪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
自古以来,礼仪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人们的尊重、关爱和礼貌,还具有修身正心、弘扬美德等多重意义。
从古希腊的文化礼仪到现代的社交礼仪,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运用一直都备受关注。
西方礼仪文化的历史传承西方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社会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修养。
人们通过礼仪来表达尊重和敬意,也通过礼仪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并与礼仪相符合的人建立联系。
古希腊的礼仪文化主要以“雅典礼仪”为代表,包括宗教仪式、各种颁奖典礼、足球赛等不同类型的聚会和社交活动。
在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的礼仪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教皇统治着欧洲大陆,给当时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新的礼仪规范。
许多搞笑流传了下来,例如“餐桌礼仪”、“双手礼仪”等等。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让人们更好地表达尊重和关爱之心、习得更佳商务沟通、提高社交交际的效果。
在近代时期,西方礼仪文化继续发展,并且在社交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贝洛-卡尼迪议定书”成为了西方礼仪文化的一个指南,它规范了各种社交场合下恰当的礼仪行为,包括与在不同场合下的穿着、言谈举止、交际方式等等。
这个我给大家提供的框架可以让我们在不同场合下知晓如何克制和礼貌的行为,避免尴尬和惹人不快。
现实生活中的礼仪运用在现实社交场合中,不恰当的礼仪行为往往会让人们感到尴尬和不悦。
因此,在接触社交行为时,人们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商务沟通中,人们需要关注的礼仪规范包括不打断谈话、客气地赞美、坐姿端庄、礼貌地问候等等。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身体语言的运用。
身体语言可以传达一些与言语不同的信息,人们必须了解它的含义并且学会运用。
例如,微笑、眼神接触、身体的放松等等都能传达尊重、友谊、亲切和成功的信息。
除此以外,出席各种场合时的穿着和礼仪也是很重要的。
西方的礼仪文化西方自古就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那么你们知道西方的礼仪文化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的礼仪文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西方的礼仪文化(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西方,人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
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应邀去他人家中做客,务必要准时。
不守时是失礼的。
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
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女士优先礼仪”: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要谦让女子。
① 步行时,男士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
② 入座时,应先请女士坐下。
③ 上下电梯,应让女士走在前面。
④ 进门时,男士应把门打开,请女士先进。
⑤ 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士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士。
⑥ 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士应走在前边,为女士找好座位。
⑦ 进餐时,要请女士先点菜。
(五)、西方文化礼仪之“小费礼仪”: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
一般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付给小费。
简述西餐礼仪常识西餐礼仪是指在享用西餐时所需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起源于欧洲贵族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也逐渐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餐桌礼仪规范。
下面将对西餐礼仪的一些基本常识进行简述。
一、入座礼仪1.在被主人和主人家人示意后,客人才能坐下,男士应先给女士让座。
2.坐姿要端正,背部直立,双手放在桌子边缘,不要搭在膝盖上,不要交叉。
3.坐在椅子上时,要把椅子稍微向后移动,以保证不会碰到桌子。
二、餐具使用礼仪1.餐具的使用顺序是从外到内,根据上菜的顺序使用不同的餐具。
2.用刀和叉的时候,要握稳不要松脱。
刀放在右手,叉放在左手。
3.用完刀叉后,将刀和叉交叉放在盘子上,表示还未用完。
将刀和叉并排放在盘子上表示已经用完。
4.用餐时,要避免发出噪音,不要用刀刺食物,而是用叉将食物放入嘴中。
5.在用餐时,只能用饭勺盖住盘子,不能用刀和叉放在盘子上,以防止刀叉染上食物。
三、餐桌礼仪1.餐巾放置:在用餐前,将餐巾放在大腿上,切勿将餐巾放在领口或胸前。
用餐过程中,如果需要离开座位,将餐巾折叠放在椅子上,表示尚未用完。
用餐结束后,将餐巾放在边缘左手侧,不要放在餐盘上。
2.吃面包礼仪:用餐过程中,将面包撕成小块,一块一块地食用,不可咬,也不可将面包全部放入口中。
3.喝汤礼仪:喝汤时要用勺子,不要吹汤,也不要把汤喝得完全干净。
四、餐后礼仪1.用餐结束后,应将餐具放在盘子上,表明已用完。
2.如果用餐时使用了餐巾,不要将它留在座位上,应当轻轻地折叠并放在左手侧。
3.在离开时,要向主人致谢,并表示用餐过程中的愉快与感激之情。
五、其他常识1.用餐过程中要保持礼貌和礼节,不要过于嘈杂,注意言谈举止,避免抢夺食物或交谈喧哗。
2.尽量避免讨论敏感话题,如政治、宗教等。
3.如果有需要,可以向侍者请教餐桌礼仪,不要感到尴尬和羞愧。
4.如果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当随机应变,不要因为问题而让整场用餐受到影响。
总结西餐礼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我们的绅士风度和礼貌。
欧洲宫廷礼仪大全公主篇:接见礼仪:站资亭亭玉立,有人到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自我介绍; 餐桌礼仪:按年龄,年长上座,然后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吃饭不能发出响声,不能没有吃相如大口大口吃,长的先吃,幼的后吃~不得将饭掉如衣服.餐桌和地上;等级礼仪:见了高级爵位的人,应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再问候( 一般礼仪 1.鞠躬礼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
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
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
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
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
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
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
饭店客房服务中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
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
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
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
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
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
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
西方餐桌礼仪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
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亦纷纷面世。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西方餐桌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西方餐桌的礼仪座位安排女士优先。
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以右为尊。
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面门为上。
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交叉排列。
男女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交叉排列。
美国餐桌礼仪从入座,拿取餐巾、开动、取用餐具、离席,皆有自成一套的规矩,而其中座次与餐具安排,主人会于餐前准备妥当,无需费心。
但应熟悉餐具使用顺序及位置功能,以免拿错。
女主人宣布晚宴就绪后,男主人引领着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
有些细心的主人尚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表示座次,若没有此项安排,则其原则如下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
男主客优先入坐,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则在男主人右边。
其他夫妇则以对角方式而坐。
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美式宴会之开放与活泼,期望借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增进彼此间之熟稔,并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
入坐原则系客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K0102 餐具的摆设大致上,摆在中央的称为摆饰盘,用来装一般料理。
餐巾一般是置于装饰盘的上面或左。
盘子旁边摆刀、叉、汤匙等。
依用餐顺序:前菜、汤、料理、鱼类、肉类、视所需由外而内取用。
左手边是面包盘和奶油刀,装饰盘对面则放咖啡或吃点心所用的小汤匙和刀叉。
餐具之取用系由外而内。
但有一例外,即当沙拉与主菜同时上桌时,沙拉所需使用之刀叉乃放在最靠餐盘的位置,即主菜刀叉的内侧。
沙拉盘则在主菜所用之刀叉之左方。
(主菜叉子位置在餐盘左方、餐盘右方为主菜刀子)。
如没有沙拉盘摆于桌面,则沙拉用之刀叉会随沙拉上桌一并送上。
浅析泰坦尼克号中的英国贵族礼仪文化——着装及就餐礼仪20世纪初的英国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贵族社会,在等级制度的统治下,贵族便是当时封建经济制度的产物。
中世界欧洲各贵族之间为了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而采用的礼仪和养成的风俗习惯,就是我们今天所推崇的优雅礼仪的来源。
一、英国贵族礼仪文化1、礼仪的内涵什么是礼?什么是仪?“礼”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
古人讲“礼仪者敬人也”,实际上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
“仪”字指的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表现形式。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2、英国贵族2.1 英国贵族划分英国史籍上将骑士、从骑士、从男爵和绅士笼统地成为乡绅。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等级制的阶梯上,一同居于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之下,都没有出席上院的资格。
英国上院的贵族是一个财产和地位都可以世袭的大贵族阶层。
2.2 英国贵族文化特点欧洲资产阶级贵族有着很多的繁文缛节,他们穿着考究,讲究礼仪,秉承骑士精神所倡导的勇敢、公正、理智、自制等品性。
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上无论是抗击外敌还是反对封建王权,贵族都积极带头参与。
二、泰坦尼克号展现的英国贵族礼仪1、着装礼仪1.1 片段一:女主角Rose初次登场的场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辆老式福特车停下后,一只穿戴素色手套的女子的手伸出,在男士的搀扶下Rose走出了马车。
深紫的尖头高跟鞋配上紫色的遮阳伞,随后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紫色鸭绒帽搭配边沿呈紫色的素白束腰套裙,帽檐下是一张精心修饰过的绝美容颜。
女主角整体衣着符合着装搭配中的色彩、风格一致的原则,端庄优雅,是标准的贵族女子的装扮。
1.2 片段二:杰克第一次参加贵族宴会,在一位贵妇的帮助下穿上了晚宴礼服,这是英国贵族宴会必须遵守的基本着装礼仪。
英式正统男装的考究,无论何种社交活动,都是以下午六时为换装的分界。
西方的贵族礼仪范文贵族礼仪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时期开始形成,并经过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发展和近代贵族社会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严谨的礼仪规范。
这些贵族礼仪不仅反映了贵族身份的尊贵和地位的特殊,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社会的道德精神和文化习俗。
首先,对于西方贵族而言,外表和仪表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注重穿戴得体,不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整洁、高贵的形象。
男性贵族通常穿着正式的西装,女性贵族则需穿着华丽而得体的礼服。
同时,他们还会注重发型、妆容和配饰的选择,以展现自己的品味和风格。
其次,西方贵族礼仪还注重身体语言与仪态的表达。
贵族们被要求保持优雅端庄的举止姿势,例如挺直腰背、保持沉稳的步伐和流畅的动作。
他们在社交场合中通常采用一种称为“贵族礼节”的规定或者规范来交际,这包括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用盘旋的方式与人交谈、掌握正确的握手姿势等。
此外,在用餐时,贵族们还需要遵循特定的餐桌礼仪,如使用正确的餐具、进食缓慢且端庄等。
再者,贵族礼仪还包括对待他人的礼貌与尊重。
在西方文化中,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贵族们被要求以礼待人,不仅要对长辈和社会地位高的人保持尊敬,也要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人权益。
贵族同时也要注重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自己的善良、宽容和友善,以及对他人的关切和关心。
这种礼貌和尊重的态度不仅是对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维护,更是塑造人与人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
此外,西方的贵族礼仪还强调家族的传承和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贵族社会的核心,他们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爱和支持。
贵族们通常会定期举办家庭聚会、欢庆节日,并注意传统习俗和礼节的传承。
他们也非常注重对家族财产和贵族头衔的继承,以确保家族的持续繁荣。
总结而言,西方贵族礼仪体现了贵族们独特的身份、地位和价值观。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在社交场合中展示出贵族的优雅和尊贵,更是西方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遵守贵族礼仪,西方贵族们展示了自己的风度和品格,同时也传承了历史长河中的格调与传统。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成因: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文化相对应的,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梁启超在有名的《劝学篇》里面讲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致身心,西学应世事。
”在礼仪的表现中,西方更多的聚焦在行为、语言的面上;而中国礼仪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行为人的语言、行动本身具有话语意义,同时还需从行为人的语言、行动中去“悟”出一些东西,在言传的同时,还需意会。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就西方文明来说,它的历史较短,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文化的兼容性很强。
他们信奉的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中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差异摘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
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
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
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
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
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
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