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类图表解读系列之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4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统计学知识点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下面将介绍人口统计学常用的一些知识点。
一、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指一个特定地区的全部居民数量,通常是根据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数据来计算。
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二、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年龄金字塔图来直观展示。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性别结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比例的情况,通常用男女性别比来表示。
性别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增长率、婚姻状况、人口流动等有一定影响。
3.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涉及到家庭的组成、规模和关系等方面,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社会稳定、劳动力资源配置、家庭关系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用百分比来表示。
人口增长率受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四、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分为城市间迁移、城乡迁移、跨国迁移等多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五、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学知识点涉及到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规律,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建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常见人口统计图判断技巧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类型呈现】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图1为点状图,图2为柱状统计图,这两类图在判读时都要紧紧抓住人口自然增长率这条主线,从坐标图中正确读出数据进行计算即可,但读图时要认真仔细,弄明白坐标轴代表的含义及图例。
如图1可分别读出四个点对应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值,进而求出自然增长率,然后再去判断各点可能代表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推断四个地方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图2中横坐标代表了三个区域,从纵坐标中读出各自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值,再去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进而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因素。
二、反映人口结构及增减趋势的金字塔图阅读金字塔图的基本步骤如下:(1)要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特点;(2)要分析人口增长不同阶段,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人口比重的大小与未来人口增长趋势之间的关系。
如在甲图和乙图所示的金字塔图中,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的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不同阶段所占比重的变化图像呈现出下宽上窄的特征,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所占比重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小,像一个真正的金字塔。
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从未来这种人口结构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预测分析,这种类型的人口模式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
丙图所示的金字塔底部收缩,说明人口结构中15岁以下的儿童、少年的比重小,反映出生育和生育潜力较小;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死亡和死亡率的潜力较大,未来这种人口模式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会呈现相等,甚至出现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
三、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正三角形坐标图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步骤:(1)在正三角形外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所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一、典例引领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1)C (2)B [第(1)小题,C对,读图可知,在2015年欧盟人口结构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重大于同年龄段欧盟籍人口。
而25~50岁人口是劳动力人口的主体部分,说明非欧盟籍劳动力人口比例较大。
A错,该图为人口年龄结构图,不能反映出具体的人口数量。
B错,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D错,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
第(2)小题,B对,由图可知,非欧盟籍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因此其比例持续增大有利于延缓欧盟人口老龄化进程。
A、C错,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以劳动力人口为主,可促进欧盟的经济发展,不会导致收入剧降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但对人均消费影响较小。
D错,欧盟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这一问题。
]二、考点透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甲图乙图丙图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个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还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定类型。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①年轻型(增长型):0~14岁儿童比例在40%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4%以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甲图);②成年型(静止型):0~14岁儿童人口比重占30%~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4%~7%,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乙图);③老年型(缩减型):0~14岁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丙图)。
专题20人口迁移与人口统计图表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够通过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对比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树立趋利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结合春运、产业转移、城镇化等问题,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见象。
4.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考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
[特别提醒]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到高收入的地方工作,以便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考点3. 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8类图表解读系列之六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考图示判读步骤
第一步:读坐标(或图例)。
看横纵坐标代表的要
素及数据。
第二步:看数值。
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
低。
第三步:看变化。
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
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
图中1925年到
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
最快
第四步:看阶段。
根据转折点,确定发展阶段。
一
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
2008年前后,出生率
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
新的阶段。
第一步:做辅助线。
由甲点分别向三个坐标轴数值递增的方向(图中
箭头Ⅰ、Ⅱ、Ⅲ的方向),画坐标轴的平行线并标
上箭头。
如平行于0~14岁坐标轴的线a。
第二步:读取数值。
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处的数值,即本
要素的值。
如a 与15~64岁坐标轴的相交点值
即为15~64岁人口占的比例,约71%。
第三步:确定数据。
读取的三个数值之和为100%,若不是应当加以调
整。
最后得出的这三个数值就是甲表示的各年龄
段人口所占比重。
其结果为:0~14岁:约
22%;15~64岁:约71%;65岁及以上:约7%。
续表常考图示判读步骤
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另外
两边表示同一个变量。
第一步:读出生率和死亡率。
根据直角坐标系图
的判读方法直接读出出生率a线对应的数值和死
亡率b线对应数值。
第二步:做辅助线,读自然增长率。
过Ⅰ点做对角线的平行线(虚线c),与两侧坐标
轴交点即自然增长率。
第三步:确定数据。
这三个数值应符合: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若不符合加以调整。
如图中
Ⅰ点的数值:出生率:约41‰;死亡率:约34‰;自
然增长率:约7‰。
第一步:读构成
直接读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重。
如图5。
第二步: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中年轻型人口处
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
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的信息正好相反。
第三步:析变化
①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5 A处)。
其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
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
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②某年龄段
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5 B处)。
其原因可能是
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男女比例
的明显失调(如图5 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
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
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学以致用】
(1)设问:
人口结构差异→比较a、c两图中相关信息→读构成:少年人口比重差别最大。
(2)设问:
哪种方案合理→定类型:a是老年型,b是成年型,c是年轻型→读构成:具体分析三种方案。
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太小,老龄化严重,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一系列老龄化问题。
b方案少儿人口比重适中、人口增长较合适,符合改善人口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c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过快,会给资源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答案呈现】(1)D(2)B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