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98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
【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部编版初中政治八年级上册《在社会中成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做一个有没有养宠物的小调查,提问:如果有人说你是动物,你能接受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的生物性、社会性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社会化的问题,导入新课讲解。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点拨: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进化。
二、新课讲授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人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并播放“盘点那些被动物养大的人”视屏,从反面验证人的社会化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教师点拨: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二:教师出示图片,说明食物、学习用品、衣服等物品的功能?结合鲁滨逊的故事,提出问题:鲁滨逊能够生存与社会有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社会话题的讨论,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教师点拨: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认识亲社会行为含义,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教师引导:我们亲社会的行为表现在多方面:遵守规则、爱护环境、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彼此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活动四:结合学生参与的研学活动图片谈收获,谈谈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和认知,切实认识到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
教师点拨:培养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任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活动五:教师出示一系列学生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教师点拨: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活动六:教师出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公益活动广告,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向成功人物学习?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对公益活动的探究,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教师总结: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培养亲社会行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板书设计:
二、在社会中成长
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2)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
(3)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教学反思:
《在社会中成长》这一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
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提倡多样化教学,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注意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