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49.11 KB
- 文档页数:2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药敏试验是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药敏试验判断标准的主要内容:1. 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不敏感或耐受。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不受某种抗菌药物抑制或生长速度与对照菌株相比无明显减慢,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耐药。
2. 中介中介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作用处于不敏感与耐药之间。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但生长速度仍高于对照菌株,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中介。
3. 敏感敏感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在药敏试验中,如果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甚至无法生长,则该菌株被认为对这种抗菌药物敏感。
4. 耐药谱耐药谱是指某一菌种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测定某一菌种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帮助医生了解该菌种对哪些抗菌药物有效,哪些无效。
5.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药敏试验结果只能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而不能完全替代临床疗效。
在实际治疗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生理状况、药物耐受性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6. 交叉耐药交叉耐药是指某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这种现象在药敏试验中需要注意,避免误导临床用药。
7. 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动力学特征,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提高药效。
8. 药物配伍禁忌在联合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某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这在药敏试验中需要加以注意,以避免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
总之,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为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需要注意交叉耐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药物配伍禁忌等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药效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4.3 标准比浊管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
比浊管制备方法如下:(1)0.048mol/L BaCl2,(1.175% w/v BaCl2·2H2O)0.5ml,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2SO4(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
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
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 操作步骤5.1 制备接种菌液5.1.1 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
可用光电比浊。
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
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和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
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
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3-05-21T09:52:49.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刘海珠杨燕徐建利[导读] 接种菌量加大可使抑菌圈减小,反之可使抑菌圈扩大。
刘海珠杨燕徐建利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54-02【关键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纸片琼脂扩散法又称K-B法,是将含有一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菌的琼脂平板表面,药物将在培养基中由纸片往周围扩散,且浓度递减。
在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测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判断待测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1]。
该法操作简便、选药灵活,适用于快速生长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
1 实验材料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6.35mm,吸水量20μL的专用药敏纸片,灭菌后,经逐片加样或浸泡的方法使每片的含药量相当于所示浓度。
纸片冷冻干燥后储藏于密封瓶内,-20℃保存。
日常工作用的少量纸片可保存于4℃冰箱内,1周内使用。
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H)培养基是CLSI推荐采用的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7.2~7.4,溶化后倾注平板(琼脂厚度为4 mm)。
使用前应将琼脂平板放入35℃孵育至表面干燥。
药敏试验菌液:浓度应为0.5麦氏比浊标准。
①生长法:挑取已分离纯化的菌落4~5个,接种于3~5mLM-H肉汤中,35℃孵育4h,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至0.5麦氏比浊标准。
②直接调制法:用接种环挑取纯菌落数个,混悬于生理盐水或肉汤中,充分混匀并调整浓度为0.5麦氏比浊标准[1]。
2 实验方法2.1接种以无菌棉拭子蘸取试验菌液,在管内壁旋转挤压除去多余的菌液后,涂布于整个M-H琼脂平板表面,涂布3次,每次旋转平板60°,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1圈。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主要采用三级划分制度:
1. 敏感:当使用常规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有效时,称该细菌对该抗菌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
说明在常规剂量下,药物在血液中的平均浓度超过该细菌MIC的5倍以上。
2. 中敏或中介:仅当使用大剂量的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才有效,或者细菌仅在体内抗菌药物浓缩的体液(如尿液、胆汁)中被抑制时,表示这种细菌对该抗菌药物敏感性低,这种药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感染。
3. 耐药:表示某种抗菌药物对该细菌的MIC等于或高于常规剂量下可获得的抗生素的血液或组织浓度,因此细菌不能被抑制。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4.3标准比浊管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
比浊管制备方法如下:(1)0、048mol/L BaCl2,(1、175% w/v BaCl2·2H2O)0、5ml,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2SO4(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
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
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操作步骤5、1 制备接种菌液5、1、1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
可用光电比浊。
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
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
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的实验方法。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判断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是否敏感、中度敏感或耐药。
以下是药敏试验常用的判断标准:
1. 敏感(S):细菌在该抗生素的作用下能够被有效抑制生长,并不能通过细菌的抗药机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2. 间接敏感/中度敏感(I):细菌在一定浓度下受到该抗生素
的轻度抑制,但在较高浓度下可以继续生长。
这意味着,即使在治疗剂量下,细菌可能仍然能够生存并导致感染。
3. 耐药(R):细菌能够在治疗剂量下生长并繁殖,即使在抗
生素的作用下也无法受到有效抑制。
这意味着该抗生素对该细菌株无效,不能用于治疗感染。
药敏试验的结果对于医生在治疗感染时的选择和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以确保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对抗感染。
然而,具体的判断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和细菌种类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与细节耐药性监测来源:查验医学在线2009-4-15 南网编辑2010-7-6一、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实验(一)纸片琼脂扩散法纸片琼脂扩散法又称Kirby-Bauer实验,是操作最简易、利用最普遍的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1.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
2.培育基和抗菌药物纸片(1)培育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育基是CLSI/NCCLS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实验标准培育基,pH值为~,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
琼脂厚度为4mm。
配制琼脂平板当天利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留,利用前应将平板置35℃孵育箱孵育,使其表面干燥。
(2)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u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浸泡方式使每片含量达到规定所示。
含药纸片密封贮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留,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贮存,且不超过l周。
利用前将贮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l~2h,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3.细菌接种细菌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或细菌液体生长方式。
用麦氏比浊标准的菌液浓度。
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完毕。
接种步骤如下:①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片接种3次,每次旋转60°,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②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min,用纸片分离器或无菌镊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③置35℃孵育箱孵育16~18h后阅读结果,对甲氧西林和万古霉素药敏感实验结果应孵育24h。
药敏试验纸片法的抑菌范围解释标准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抗生素针对病原菌纸片含量ug/片抑菌环直径抗生素针对病原菌纸片含量ug/片抑菌环直径敏感S耐药R 中介1 耐药R 中介1 敏感S性内酰胺类头抱氨苄(先锋W)30 <14 15-17 >18青霉素类头抱唑啉(先锋V)30 <14 15-17 >18氨苄西林10 头抱拉定(先锋W)30 <14 15-17 >18测肠杆菌科细菌<13 14-16 >17 头抱克罗(希刻劳)30 <14 15-17 >18测葡萄求菌<28 -- >29 测嗜血杆菌<16 17-19 >20测肠球菌<16 -- >17 头抱羟唑30 <14 15-17 >18测产单核李斯特<19 -- >20 头抱吡肟(马斯平)30 <14 15-17 >18测嗜血杆菌<18 19-21 >22 测嗜血杆菌-- -- >26测伕溶血性链球菌<18 19-25 >26 测淋病奈瑟菌-- -- >31阿洛西林(Azlocillin )75 头抱克肟(世福素) 5 <15 16-18 >19测铜绿假单胞菌<17 -- >18 测嗜血杆菌-- -- >26羧苄西林100测淋病奈瑟菌-- -- >31测铜绿假单胞菌<13 14-16 >17 头抱美唑30 <12 13-15 >16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9 20-22 >23 头抱哌酮(先锋必)75 <15 16-20 >21美洛西林75 头抱噻肟(凯福隆)30 <14 15-22 >23测铜绿假单胞菌<15 -- >16 测嗜血杆菌-- -- >26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 18-20 >21 测淋病奈瑟菌-- -- >31苯唑西林1测其他链球菌<25 26-27 >28测葡萄球菌<10 11-12 >13 头抱西丁30 <14 15-17 >18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 -- >18 测淋病奈瑟菌<23 24-27 >28测肺炎链球菌-- -- >20 头抱他啶(复达欣)30 <14 15-17 >18青霉素10U 测嗜血杆菌-- -- >26测葡萄球菌<28 -- >29 测淋病奈瑟菌-- -- >31测肠球菌<14 -- >15 头抱唑肟(盖保世灵)30 <14 15-19 >20测产单核李斯特菌<19 -- >20 测嗜血杆菌-- -- >26测淋病奈瑟菌<26 27-46 >47 测淋病奈瑟菌-- -- >38测其他链球菌<19 20-27 >28 头抱三嗪(菌必治)<13 14-20 >21哌拉西林钠(氧哌嗪)100测嗜血杆菌-- -- >26测铜绿假单胞菌<17 -- >18 测淋病奈瑟菌-- -- >31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 18-20 >21 测肺炎链球菌替卡西林75 以外的其他链球菌<25 25-26 >27测铜绿假单胞菌<14 -- >15 头抱肤肟酯(口服)30 <14 15-22 >23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4 15-19 >20 头抱肤肟(西力欣)30 <14 15-22 >23性内酰胺类/ 3内酰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0/10测葡萄球菌<19 -- >20测其他菌<13 14-17 >18测嗜血杆菌<19 -- >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100/10测铜绿假单胞菌<17 -- >18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7 18-20 >21测葡萄球菌<17 -- >18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10/10测革兰氏阴性肠道菌和葡萄球菌<11 12-14 >15测嗜血杆菌<19 -- >2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75/10测铜绿假单胞菌<14 -- >15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14 15-19 >20测葡萄球菌<22 -- >23头抱类(包括头抱菌素,头霉素,碳头抱烯类和氧头抱烯类)头抱噻吩(先锋I)30 <14 15-17 >18抗生素纸片含量抑菌环直径针对病原菌ug/片耐药R 中介敏感S 庆大霉素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120 6 7-9 >10 测其他细菌10 <12 13-14 >15 卡那霉素30 <13 14-17 >18 乙基西梭霉素(奈替米星)30 <12 13-14 >15 链霉素测肠球菌高水平耐药30067-9 >10 测其他细菌10 <11 12-14 >15妥布霉素10 <12 13-14 >15 大观霉素测淋病奈瑟菌100 <14 15-17 >18 新霉素30 <12 13-16 >17 大环内酯类阿齐霉素15 <13 14-17 >18 测嗜血杆菌-- -- >12 测肺炎链球菌以外的其他链球菌<13 14-17 >18 测嗜血杆菌测淋病奈瑟菌<16 17-19 >20>38 氯碳头抱30 <14 15-17 >18 拉氧头抱(噻吗灵)30 <14 15-22 >23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10<13 14-15 >16 单酰胺菌素类氨曲南(单环菌素)30 <15 16-21 >22 测嗜血杆菌-- -- >26 糖肽类壁霉素(替考拉宁)30 <10 11-13 >14 万古霉素30测肠球菌<14 15-16 >17 测其他链球菌-- -- >17 测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910-11 >12 杆菌肽10U <89-12 >13 氨基糖疳类丁胺卡那(阿米卡星)30 <14 15-16 >17 抗生素纸片含量抑菌环直径针对病原菌ug/片耐药R 中介1 敏感S 氟罗沙星 5 <15 16-18 >19测淋病奈瑟菌<27 28-32 >33左旋氧氟沙星 5 <13 14-16 >17测肺炎链球菌<13 14-16 >17洛美沙星18 <10 19-21 >22测淋病奈瑟菌-- -- >36萘啶酸30 <13 14-18 >19诺氟沙星(氟哌酸)10 <12 13-16 17氧氟沙星(奥复星) 5 <12 13-15 >16测淋病奈瑟菌-- -- >31测肺炎链球菌和3-溶血型链球菌<12 13-15 >16氯霉素30 <12 13-17 >18测嗜血杆菌<25 26-28 >29测肺炎链球菌<20 -- >21测其他链球菌<17 18-20 >21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2 <14 15-20 >21克拉霉素15 <13 14-17 >18 测链球菌<15 16-18 >19测嗜血杆菌<10 11-12 >13 呋喃妥因300 <14 15-16 >17测链球菌<16 17-20 >21 呋喃唑酮(痢特灵)300 <14 15-16 >17红霉素15 <13 14-22 >23 利福平 5 <16 17-19 >20测链球菌<15 16-20 >21 测嗜血杆菌<16 17-19 >20麦迪霉素30 <13 14-17 >18 测肺炎链球菌<16 17-18 >19四环素类磷霉素200四环素30 <14 15-18 >19 测肠球菌<12 13-15 >16测嗜血杆菌<25 26-28 >29 磺胺250 或300 <12 13-16 >17 测淋病奈瑟菌<30 31-37 >38 甲氧卞胺嘧啶(TMP ) 5 <10 11-15 >16测链球菌<18 19-22 >23 新生霉素30 <12 13-16 >17多西环素(强力霉素)30 <12 13-15 >16 多粘菌素B 300 <8 8-11 >12 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30 <14 15-18 >19 加替沙星 5喹诺酮类测葡萄球菌<19 20-22 >23环丙沙星 5 <15 16-20 >21 测肠杆菌<14 15-17 >18测嗜血杆菌-- -- >21 嗜血杆菌>18 敏感测淋病奈瑟菌-- -- >36 头抱匹胺75 <15 16-20 >21依诺沙星(氟啶酸)10 <14 15-17 >18 交沙霉素15 <13 14-22 >23测淋病奈瑟菌-- -- >32 氟苯尼考30 <12 13-17 >18测嗜血杆菌<25 26-28 >29测肺炎链球菌<20 -- >21测其他链球菌<17 18-20 >21 抗菌药物名称含量ug/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2 ATCC25923 ATCC27853阿莫西林1019-25 28-36 —舒普深(先锋必/舒巴坦)75/75 28-34 24-33 23-29吉他霉素(柱晶白霉素)15 —22-30 —罗红霉素15 —22-30 —乙酰螺旋霉素30 —22-30 —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250/300 5-23 24-32———复方新诺明SMZ/TMP 3.75/1.25 24-32 24-32 粪链ATCC29212 或33186 24-32吡哌酸30 22-28 ————洁霉素(林可霉素)224-30二性霉素B 30 白念15-25制霉菌素100 白念15-25灭滴灵(甲硝唑 5 >16mm 敏感庆大霉素(高浓度)120 粪肠球菌S> 10mm RC6mm0/129 (二氨基二异丙基喋啶)10 气单胞菌R w 16mm (耐药)邻单胞菌S> 18mm (敏感)弧菌属S 150有抑菌环出现即为敏感奥普托欣(乙基氢化羟基宁) 5 肺炎链球菌+ >15mm 草链—0NPG 80 肺克+ 宋内氏+ 伤寒一鼠伤寒一美罗培南10 18-34 29-37 27-33伊曲霉素8 白念15-2528-36 22-28 22-28恩诺沙星10。
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若只根据是否出现抑菌环而不考虑抑菌环的直径大小来判断细菌是否对抗菌药物敏感的实验方法,其结果是不正确的。
而纸片扩散法试验是应用标准的方法学原理,根据抑菌环直径大小与最低抑菌浓度的相关性,结合临床上已知敏感或耐药菌株的状态,其结果是可靠的。
WHO推荐K-B法,其目的在于技术的简单和可重复性。
本法特别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也可用于快速生长的致病菌,但不适用于其他细菌,如嗜血杆菌、奈瑟菌、专性厌氧菌及酵母样菌等。
无论用哪种方法接种,只要质控菌株的抑菌环在预期范围内,均可按同一解释标准报告结果。
但并非从感染患者分离到的微生物都必须做敏感试验,对于污染、机体共生的正常细菌群和那些与感染无关的细菌,可不必做敏感试验,只有那些被认为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应先分离提纯、鉴定菌种后再做敏感试验。
试验方法:一、试验材料:(一)培养基:Kirby-Bauer法指定用Mueller-Hinton琼脂。
多年大量的有关敏感试验的方法学研究,均采用该培养基;维持细菌正常发育,绝大多数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此培养基不拮抗抗菌药物活性以及商品的批次间差异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培养基。
若检测肺炎链球菌的敏感性时,须在培养基中加5%的脱纤维羊血,制成血平板。
测嗜血杆菌及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时,在培养基中须加入1%血红素和2.5mg/ml辅酶I后应校正pH 7.2〜7.4。
制备MH 琼脂平板应用直径90cm 平皿。
在水平的实验台上倾制。
琼脂厚为4mm,允许误差为土1mm。
琼脂凝固后,应测一下pH。
琼脂于板应放4C 保存,在7日内用完。
若当天不用,用塑料袋密封包装贮藏于冰箱(2-8C)。
每批平板都应抽样,在30-50C下培养24h或更长时间检查是否被感染。
MH 琼脂培养基配方(1L):Beef Extract 2.0g Acid Hydrolysis of Casein 17.5gStarch 1.5g Agar 17.0gFinal PH 7.3 at 25C高压灭菌后立即水浴冷却至45-50 C。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是通过观察纸片上的菌落生长情况来确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判断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敏纸片直径判断:根据菌株在纸片上形成的不同区域,通过测量纸片上菌株周围的清晰区域的直径来判断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一般直径大于一定值(如5mm或者10mm)的菌株被认为对该抗菌药物敏感。
2. 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微量稀释法用于测定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菌株的抑制作用,可以得到最小抑菌浓度。
通常MIC值越低,表示菌株对抗菌药物越敏感。
3.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分级判读:根据纸片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对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进行分级判读。
常用的分级标准有"S"(敏感)、"I"(中度敏感)和"R"(耐药)。
4. 筛选性纸片判断:通过使用特定配方的药物药敏纸片,只能选择性地抑制某一类特定菌株,从而判断该菌株对具体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判断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时,还需要结合具体菌种的抗菌谱进行判断。
同时,对于临床应用中的药物治疗,需
要结合患者病情、药物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药物选择和使用。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判断标准
抗菌药物药敏纸片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那么,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抗菌药物药敏纸片。
它是一种特殊的纸片,上面涂有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
在实验室中,将患者的细菌样本培养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将纸片放在平板上。
如果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那么在纸片周围会形成一个无菌圈,即细菌无法生长。
通过观察纸片周围的圈的大小和数量,就可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那么,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1. 无菌圈的直径:无菌圈的直径是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无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菌药物越敏感。
一般来说,直径大于等于21mm的无
菌圈被认为是敏感的,小于等于14mm的无菌圈被认为是耐
药的。
2. 抗生素浓度:在实验中,纸片上涂抹的抗菌药物的浓度也会影响判断结果。
通常情况下,浓度越高,无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菌药物越敏感。
3. 抗生素类型:不同种类的细菌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敏感性也不同。
因此,在进行抗菌药物药敏纸片实验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抗生素类型。
常见的抗生素类型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
4. 细菌培养时间:细菌培养时间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细菌培养时间越长,无菌圈的直径越大,说明细菌对该抗菌药物越敏感。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抗菌药物药敏纸片的判断结果。
例如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环境条件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抗菌药物药敏纸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观察纸片周围的无菌圈大小和数量,可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然而,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只有准确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才能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