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29
药敏试验方法药敏试验方法:K-B法:1 从孵育了16-24小时的琼脂平板上(血平板),挑出单个菌落,直接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
2 在15分钟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调好的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处旋转并用力挤压几次,以从中挤出过多的菌液。
3 用棉拭子在无菌的M-H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度,每次接种都应保证接种物均匀分布,最后用棉拭子涂抹平板的边缘。
4 将确定好的药敏纸片分贴到平板表面。
每个纸片都应压一下,以保证与平板表面完全接触。
每个纸片中心间距24mm。
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应再移动。
5 贴完纸片后,应在15分钟内放入35度孵箱。
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放入3%-5%的CO2烛缸。
6 孵育24小时以后,测量各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与NCCLS手册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说明:细菌药敏结果的判断以NCCLS为标准,所以药敏试验的每一步都应严格按照NCCLS操作,否则将失去意义。
链球菌、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除铜绿假单孢菌和不动杆菌外的假单孢菌属不用K-B 法.肺炎链球菌胶乳凝集测定法1. 在一干净玻片上分别滴两滴生理盐水。
2. 从冰箱取出鉴定试剂(Slidex pneumo-kit)于室温。
3. 在其中一滴生理盐水上滴加R1试剂,在另外一滴上滴加R2试剂,用搅拌棒混匀。
4. 轻轻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结果。
5. 2分钟内,如R1出现凝集为阳性;如R1和R2均未出现凝集为阴性。
注:R3为阳性对照。
药敏纸片的选择1、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头孢噻肟(CTX)头孢唑林(CZ)头孢他定(CAZ)氨苄西林(AM)哌拉西林(PIP)阿米卡星(AN)头孢噻吩(CF)环丙沙星(CIP)头孢呋辛(CXM)庆大霉素(GM)头孢噻肟/棒酸(CTX/CA)头孢他定/克拉维酸(CAZ/CA)羧苄青霉素(CB)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Z)亚安培南头孢匹肟(FEP)头孢克罗(CEC)2、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妥布霉素(TM)阿米卡星(AN)安曲南(AZT)头孢哌酮(CFP)哌拉西林(PIP)头孢匹肟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头孢他定(CAZ)左旋氧氟沙星(OFL)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OX)青霉素G(P)头孢唑林(CZ)阿米卡星(AN)红霉素(E)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万古霉素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吩(CF)4 、肠球菌氨苄西林(AM)万古霉素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M)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5、除肺炎链球菌外链球菌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万古霉素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克林霉素(CM)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ESBLs的检测MH培养基上贴头孢他定,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棒酸,安曲南。
一、纸片扩散法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
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稀释法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2.1 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
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2.2 肉汤稀释法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四、自动化仪器法一、实验材料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
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二、实验准备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菌株选取:选择适当的病原菌株进行测试,一般使用已知药敏性的参比菌株作为对照。
2. 菌液的制备: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培养至菌量合适后,采用生理盐水调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3. 菌液的稀释:取一定数量的菌悬液,根据草浆法或直接法进行适当稀释,使菌量达到目标细菌的浓度,一般为0.5-2×10^8个CFU/mL。
4. 抗生素的制备:按照制备好的抗生素试纸或试剂盒的说明,将抗生素溶液或药片溶解成合适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5. 稀释菌液的扩散:将已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良好的抗生素稀释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上。
6. 培养基的培养:将涂布了菌液的培养基在合适的温度(通常为35-37)下培养约16-20小时。
7. 结果的解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
感性。
一般,对抗生素敏感细菌培养后,会在培养基上形成清晰的抑菌圈,直径会随着对菌体敏感程度的增加而扩大。
8. 数据记录和分析:记录抗生素的名称、浓度、菌株信息、抗菌圈直径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药敏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可能会因实验目的、试验样本、试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药敏试验前应详细阅读试剂盒或试纸的使用说明,并按照说明书操作。
药敏试验方法:K-B法:1 从孵育了16-24小时的琼脂平板上(血平板),挑出单个菌落,直接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
2 在15分钟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调好的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处旋转并用力挤压几次,以从中挤出过多的菌液。
3 用棉拭子在无菌的M-H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度,每次接种都应保证接种物均匀分布,最后用棉拭子涂抹平板的边缘。
4 将确定好的药敏纸片分贴到平板表面。
每个纸片都应压一下,以保证与平板表面完全接触。
每个纸片中心间距24mm。
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应再移动。
5 贴完纸片后,应在15分钟内放入35度孵箱。
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放入3%-5%的CO2烛缸。
6 孵育24小时以后,测量各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与NCCLS手册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说明:细菌药敏结果的判断以NCCLS为标准,所以药敏试验的每一步都应严格按照NCCLS操作,否则将失去意义。
链球菌、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除铜绿假单孢菌和不动杆菌外的假单孢菌属不用K-B法.肺炎链球菌胶乳凝集测定法1 在一干净玻片上分别滴两滴生理盐水。
2 从冰箱取出鉴定试剂(Slidexpneumo-kit)于室温。
3 在其中一滴生理盐水上滴加R1试剂,在另外一滴上滴加R2试剂,用搅拌棒混匀。
4 轻轻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结果。
5 2分钟内,如R1出现凝集为阳性;如R1和R2均未出现凝集为阴性。
注:R3为阳性对照。
药敏纸片的选择1、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头孢噻肟(CTX)头孢唑林(CZ)头孢他定(CAZ)氨苄西林(AM)哌拉西林(PIP)阿米卡星(AN)头孢噻吩(CF)环丙沙星(CIP)头孢呋辛(CXM)庆大霉素(GM)头孢噻肟/棒酸(CTX/CA)头孢他定/克拉维酸(CAZ/CA)羧苄青霉素(CB)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Z)亚安培南头孢匹肟(FEP)头孢克罗(CEC)2、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妥布霉素(TM)阿米卡星(AN)安曲南(AZT)头孢哌酮(CFP)哌拉西林(PIP)头孢匹肟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头孢他定(CAZ)左旋氧氟沙星(OFL)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OX)青霉素G(P)头孢唑林(CZ)阿米卡星(AN)红霉素(E)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万古霉素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吩(CF)4 、肠球菌氨苄西林(AM)万古霉素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M)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5、除肺炎链球菌外链球菌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万古霉素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克林霉素(CM)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ESBLs的检测MH培养基上贴头孢他定,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棒酸,安曲南。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性。
下面是药敏试验的一般操作方法:1. 菌株的培养与准备:首先,选择要测试的细菌株。
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将菌株从冻存状态中转移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然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继续培养。
2. 制备药物浓度梯度:为了测试细菌对不同浓度药物的敏感性,需要制备一系列药物浓度梯度。
可以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利福平等。
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所需药物的最高浓度。
3. 制备洗涤液:制备1倍洗涤液,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如要进行中药药敏试验,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液。
4.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得到的菌落中选择单个菌落,接种到含有洗涤液的试管或培养皿中。
使用比例约为1:100(菌悬液:洗涤液),均匀混合。
5. 药物与细菌接触: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使用定量器将一定量的药物滴在琼脂平板上。
确定滴药量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的MIC进行调整。
6. 培养与观察结果:将涂有菌悬液和药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孵育,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菌株要求进行调整。
观察培养后的平板上是否出现菌落生长,以及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7.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可以根据菌落的出现与否、数量的多少和生长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对药物敏感。
总结:药敏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性。
操作时需要注意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方法、药物浓度的制备、菌悬液的制备和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方法,以及培养和观察结果等。
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感染病情。
药敏试验简介(1)药敏试验简介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感染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性的实验方法,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有关药敏试验简介的几个方面:1. 药敏试验的原理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将已知浓度和种类的抗生素加入含有目标病菌的培养基中,观察在一定条件下细胞生长和杀菌效果的变化。
根据药物与细菌之间抑制、杀灭等反应的不同情况,可以确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简单地说,药敏试验就是将不同的抗生素添加进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从而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反应情况。
2. 药敏试验的步骤药敏试验包含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单个的病原菌株,并将其保持在适当的培养基中。
接着,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加入进相应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数量和质量。
后面,需要根据生长情况,计算并且解释作用的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抗菌的抑制环直径等等。
最后,根据各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3. 药敏试验的意义药敏试验的意义非常重大。
抗生素的应用不当会导致抗生素的耐药性扩散,病原菌能够抵御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导致其治疗效果降低或失效。
药敏试验可以为医生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扩散。
4. 药敏试验的分类药敏试验主要分为传统的筛选法和自动化的酶发联试验法两种。
前者需要繁琐的历程,其对微生物的散布、环境、培养条件等都会提出种种宽泛的要求;后者则大大减少耗时,更为方便。
现在在医学领域,自动化的酶发联试验法形象化了检测的过程、提高了药敏试验的原准确度和精准性。
药敏试验在临床医学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药敏试验也被医学从业人员广泛运用。
开展药敏试验,能突破医学的局限性和瓶颈,得以精准测试、指导合理用药和提高病人康复率。
欢迎共阅药敏试验操作方法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琼脂法进行,药敏纸片选择中国生物制品鉴定所药敏纸片,试验所选择药物必须包括下列抗生素: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头孢噻吩(CFT),头孢噻肟(CTX),庆大霉素(GEN),萘啶酸(NAL),诺氟沙星(NOR),四环素(TBT),利福平(RFA),复方新喏明(SMZ)。
1 操作方法:(1)将待检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6~18小时,然后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落,悬于3ml生理盐水中,混匀后与菌液比浊管比浊。
以有黑字的白纸为背景,调整浊度与比浊管(0.5麦氏单位)相同。
(2)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壁上挤压去掉多余菌液。
用棉拭子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反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度,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
(3)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再贴纸片。
用无菌镊子取药敏纸片贴在平板表面,纸片一贴就不可再拿起。
每个平板贴5张纸片,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
在菌接种后15分钟内贴完纸片。
(4)将平板反转,孵育18~24小时后取出,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从平板背面测量最接近的整数毫米数并记录(附表5)。
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
有的菌株可出现蔓延生长,进入抑菌环,磺胺药在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生长,这些都不作为抑菌环的边缘。
结果判断依据鉴定所药敏纸片判定标准。
2 注意事项:(1)制备MH琼脂平板应用直径90mm平皿,在水平的实验台上倾注。
琼脂厚为4±0.5mm (约25-30ml培养基),琼脂凝固后塑料包装放4℃保存,在5日内用完,使用前应在37℃培养箱烤干平皿表面水滴。
倾注平皿前应用pH计测pH值是否正确(pH应为7.3)。
pH过低会导致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失效,而青霉素活力增强。
(2) 药敏纸片长期储存应于-20℃,日常使用的小量纸片可放在4℃,但应至于含干燥剂的密封容器内。
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方法
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将已知浓度的不同抗菌药物加入含有病原菌的培养基中,观察不同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简单的分为三类:敏感、耐药、中介敏感。
敏感表示该菌株对该抗生素敏感,在治疗时可以选用该药物。
耐药表示该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极弱或根本不敏感,该药物不能用于治疗;中介敏感表示该菌株对该抗生素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但在高浓度时可能达到治疗效果,可以考虑使用该药物,但需慎重。
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分为漏斗扩散法和肉眼法。
漏斗扩散法是将已培养好的细菌涂布在琼脂板表面,然后在板上分别滴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溶液,将板点置于孵化箱中进行孵化,观察菌落抑制圈的形成情况及直径大小,进而判定菌株的敏感性。
肉眼法又称为布氏法,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
将标准菌液进行1:1000稀释,然后将药物加入
混合液中,观察混合液的浑浊度,如果混合液完全清晰,则表示该菌对该药敏感;如果混合液浑浊度高,则表示不敏感。
药敏试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样品的获取应当准确无误。
其次,病原菌的选择应符合临床实际,可根据标准流程进行;再次,药敏试验的器材应保证无菌并符合检测要求;最后,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处理。
总之,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是临床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药敏试验常用方法及局限性介绍药敏试验(AST),目的是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
当猪场发生细菌性疾病时,在不知道病原菌对哪种抗菌药物敏感时,通过针对病原菌做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是可靠有效的办法。
但有很多养殖朋友迷信药敏试验,认为只要通过药敏试验找到敏感药物,就能药到病除,实际上这也是对药敏试验的一种误解。
药敏试验由于本身的局限性,其结果常常与临床不符,有时临床有疗效但药敏报告是耐药,可有时临床无效但药敏报告是敏感。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两种药敏试验方法及其局限性,望广大朋友对药敏试验有正确的认识。
一、药敏试验的方法目前,被普遍应用的临床药敏试验方法和“抗药”或“敏感”的分界点判定标准是美国临床标准实验室(CLSDl971年提出的。
通常以琼脂或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l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根据药敏分界点(breakpoint)判定标准判断敏感与抗性。
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一种浓度梯度。
不同抗菌药物抑菌圈的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的扩散速率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即抑菌圈越大,MlC越小。
如图中所示,按抑菌圈的大小排列,药物A>药物B>药物C,即接种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是药物A>药物B>药物C。
稀释法是在肉汤或琼脂中将抗菌药物进行一系列(对倍)稀释后,定量接种待检菌,35度孵育24h后观察。
抑制待检菌肉眼可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物对待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如上图,A管中药物浓度最大,细菌菌落最少,G管中药物浓度最小,细菌菌落最多。
二、药敏试验的局限性1、细菌群体组成的异质性对药敏试验的影响未能得到表达。
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它可以评估不同药物对细菌的杀菌效果。
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等,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制备好培养基。
2. 细菌的孵育:将需要测试的细菌株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基的表面上,然后在37C下孵育24小时,使得菌落生长。
3. 制备药物试验片:将需要测试的药物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通常是2倍稀释系列。
将药物溶液滴在试验片上。
4. 放置试验片:将制备好的试验片放置在含有菌落的琼脂培养板上,并轻轻压平,使得药物溶液能够与细菌接触。
5. 孵育试验片:将装有试验片的琼脂培养板置于37C下孵育24小时,使得细菌在药物的作用下生长或者抑制生长。
6. 结果的观察和解读:观察试验片上细菌的生长情况,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判断药物的杀菌效果。
常用的评估标准是观察试验片上出现最低抑菌浓度(MIC)。
7.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试验片上出现的细菌生长情况分析药物的抗菌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敏感性试验只是一种体外实验,并不能完全代表细菌在体内的敏感性。
因此,对于真实应用中的治疗选择,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判断。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实验方法及步骤一、实验背景药物敏感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筛选方法,通过测试不同剂量的药物对细胞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该实验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以用于评估已上市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实验材料1. 细胞培养基:如DMEM、RPMI-1640等;2. 药物:待测药物和对照药物;3. 细胞:如人类肺癌细胞A549等;4. 96孔板:用于培养细胞;5. 静脉注射器:用于给小鼠注射药物。
三、实验步骤1. 细胞培养将细胞按照常规方法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然后将细胞用PBS洗涤2次并离心收集,最后加入适量的培养基中制备单细胞悬液。
2. 药物处理将待测药物按照预定浓度稀释至不同浓度,并加入到96孔板中。
同时,在另一个96孔板中加入对照药物,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 细胞处理将细胞悬液加入到96孔板中,每孔约1万个细胞。
然后将板放入培养箱中,恒温恒湿培养24小时。
4. 细胞增殖检测使用MTT法或CCK-8法等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MTT法:将MTT溶液加入到96孔板中,培养4小时后加入DMSO,并在洗板器上震荡混匀。
最后使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
(2)CCK-8法:将CCK-8溶液加入到96孔板中,培养2小时后使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物的IC50值和治疗指数(TI)。
其中,IC50值表示药物抑制细胞增殖50%所需的最小浓度;TI表示药物的治疗效果与毒性之比。
6. 动物实验如果需要评估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和毒性,可以进行小鼠模型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小鼠注射:将小鼠按照体重分组,然后使用静脉注射器将药物溶液注射到小鼠体内。
(2)观察动态:观察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行为活动和食欲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
(3)取样检测:在实验结束后,取样检测小鼠的血液、肝脏、肾脏等组织,评估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胞污染或交叉感染。
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方法一、药敏试验的概述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简称AST,是指通过对微生物感染株与抗生素药物进行体外相互作用研究,以评价抗生素对细菌的活性和有效浓度。
药敏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研究工作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敏试验的原理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确定抗生素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包括: 1. 纸片法(Disk diffusion method):将已知浓度的抗生素制剂由特定的纸片载体上释放,与培养基中的细菌相互作用。
2. 麦克法(Microbroth dilution method):通过在微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来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3. E测试法(E-test method):通过将具有抗生素梯度的试纸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细菌生长与抑制的交界处,确定MIC。
三、药敏试验的方法1. 药敏试验前的准备•培养细菌:选取目标细菌进行预培养,并利用常规方法进行纯化。
•制备试验培养基:根据需要的培养基配制,包括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
•准备抗生素:选择待测抗生素,制备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试液。
2. 纸片法1.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待测菌株,使其在琼脂表面生长。
2.在琼脂平板表面放置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使其药物逐渐扩散到琼脂中,与菌株相互作用。
3.培养平板在恰当条件下孵育。
4.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测量药物扩散的直径。
3. 麦克法1.在96孔板中,加入逐个减少浓度的抗生素试液,每个孔位加入一定浓度细菌悬液。
2.培养孔板在适宜条件下孵育。
3.观察不同浓度抗生素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确定细菌耐药性。
4. E测试法1.将E-test试纸放置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该药物对细菌的效果。
药敏试验通常使用盘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瓶内稀释法(Broth dilution法)进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盘扩散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将不同抗生素药物浸润到纸盘或平板上,在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培养。
当药物扩散到纸盘周围后,药物会与培养基中的细菌发生反应。
如果细菌对药物敏感,其周围形成抑制圈(即无菌圈),反之则不会。
通过测量抑制圈的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瓶内稀释法需要在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试管中培养细菌。
首先将细菌悬浮液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根据试管中细菌的浑浊程度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如果细菌在低浓度药物中生长较少或不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敏感;反之,如果细菌在高浓度药物中仍有较好的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耐药。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这一实验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