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变化汇总.doc
- 格式:doc
- 大小:1000.55 KB
- 文档页数:3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和控制系统,对建筑内部烟气进行控制和排放的技术。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烟气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化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明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结构特点和火灾风险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在建筑物内设置合理的排烟口和进风口,以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放,减少烟气对人员和建筑物的危害。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规定排烟系统的设备选型和安装要求。
排烟风机、排烟阀门、排烟管道等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
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提高排烟系统的工作效率。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包括排烟系统的控制和监测要求。
排烟系统应配备可靠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排烟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应能够迅速响应并启动工作,及时排放烟气,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顺利进行。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排烟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排烟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排烟系统档案,记录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等情况,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控制和监测、维护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排烟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
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和执行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时,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火灾防控需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安装和维护对于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设计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通风与空调技术规范》等。
设计时需考虑建筑的功能、结构、人员密集程度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有效排烟和防烟。
二、设备选型。
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选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产品,并且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适用性等因素。
排烟风机、防烟门、排烟管道等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安装施工。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安装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安装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也需严格把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维护保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清洁、润滑等工作,确保系统设备的良好状态。
同时,对于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五、应急演练。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应急演练是保障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需要定期组织进行各类演练,包括系统启动、排烟效果检验、人员疏散等内容,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技术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筑业主和管理单位需要及时关注系统技术的更新动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更新,以确保系统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
七、监督检查。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加强对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系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重要消息:2018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将从今天开始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于2018年05月01日联合发布,2018年08月01日实施。
前言▼▼▼▼▼▼▼▼▼▼▼▼▼▼▼▼▼▼▼▼▼▼▼▼▼▼▼▼▼▼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本标准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会同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等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深入调研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和工程应用情况,认真总结了火灾事故教训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吸收了先进的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设计、监理、施工、产品制造、消防监督等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9章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防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系统控制、系统施工,系统调试,系统验收和维护管理等。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科南路69号,邮政编码:61003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防烟系统设计3.1 一般规定3.2 自然通风设施3.3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计算4 排烟系统设计4.1 一般规定4.2 防烟分区4.3 自然排烟设施4.4 机械排烟设施4.5 补风系统4.6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5 系统控制5.1 防烟系统5.2 排烟系统6 系统施工6.1 一般规定6.2 进场检验6.3 风管安装6.4 部件安装6.5 风机安装7 系统调试7.1 一般规定7.2 单机调试7.3 联动调试8 系统验收8.1 —般规定8.2 工程验收9 维护管理附录A不同火灾规模下的机械排烟量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附录C防烟、排烟系统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附录E防烟、排烟系统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附录F防烟、排烟工程验收记录附录G防烟、排烟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 总则1.0.1 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人员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能够遵循规范,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首先,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应包括系统的设计要求。
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特点、人员密集程度、火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排烟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以及排烟风机、排烟管道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同时,还应考虑系统的控制方式、联动设备和应急电源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
其次,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还应包括系统的安装和验收要求。
系统的安装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电气线路可靠,以及系统的各项设备和部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验收时应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另外,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还应包括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系统的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包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洁排烟口和排烟管道、检测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等内容,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责任部门、管理人员、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等,以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运行。
最后,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还应包括系统的使用和维修要求。
系统的使用应由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按照系统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系统在平时能够正常运行。
维修方面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定的维修方案进行维修,以确保系统在需要维修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涉及到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维护、管理、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相关人员在设计、施工、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浅谈建筑防排烟系统新老规范对比摘要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现场人员逃生和消防队救援提供很大的时间保障。
本文详细解读了新出台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1],通过对新老规范对比方法,研究新规范对现在新建建筑的防火要求,并总结防排烟系统在未来建筑消防的领域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对从事消防通风设计人员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防排烟技术规范;消防通风;规范研究无数火灾事实告诉我们建筑防排烟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烟气的蔓延;且排烟迅速及时,对救人、救灾工作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关系到救灾救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消防设施,必须要设计安装好,维护调试好,保证使用期内长期的性能良好状态。
新的防排烟技术规范GB51251-2017(简称新规范)已于2018年8月实施,原GB50016-2014[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老规范)中防排烟部分正文只有四五页,现在正文不含施工部分就有近30页,变化很大。
本文通过新旧规范对比,总结新规范对新建工程的要求变化,以及未来建筑领域,暖通专业在新建建筑的消防系统的重要趋势和要求。
1 新旧规范对比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区分了规范变化。
1.1 防烟分区老规范规定的防烟分区是500平,新规范中防烟分区的面积跟层高有关系,并增加了防烟分区长边的长度要求:净高H≤3m,防烟分区≤500平,长边≤24m;3<凈高H≤6m,防烟分区≤1000平,长边≤36m;净高H>6m,防烟分区≤2000平,长边≤60m;且老规范规定净高大于6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新规范要求净高大于9米不用划分防烟分区。
1.2 挡烟垂壁老规范规定的挡烟垂壁是梁底或者吊顶下不小于500mm高的不燃体。
新规范中强调储烟仓厚度,需满足自然排烟时,2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机械排烟时,10%净高高度且不小于500mm;另外需要满足清晰高度的要求,清晰高度为空间净高减去储烟仓高度,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净高的一半;净高>3m,清晰高度不小于1.6m+0.1x净高。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焦点释疑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终于压轴正式公布!大家一直非常关注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将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哪些影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副总工/研究员李向东老师(文中“笔者”)曾在其个人微信号“木子暖通"中发布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百问”,对新标准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读,得到不少朋友的反馈。
此次,《暖通空调》杂志社特别邀请李老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老师在“百问"中的解读,还是本文的“释疑”,都是仅作为参考。
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知道,即使是规范编制专家的答复,也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工程设计的依据只能是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以规范组名义的书面答复和当地消防局的解释等.加压送风部位标准/规范原文3.1.3。
第1款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
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
释疑:不设防烟系统的意思,就是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系统。
标准/规范原文3。
1。
3。
第2款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无论楼梯间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均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指在走道进入前室的门口上方,设置类似于风幕的送风口,风口长度宜较门宽各超出100mm.“正对前室入口”指针对走道至前室的疏散门门口。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消防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员疏散和建筑内部环境的安全。
为了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保障建筑内部火灾时的人员安全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严谨的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消防设施设计规范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功能和人员疏散情况,合理确定防烟分区、排烟口位置、排烟风机数量及位置等关键参数,确保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各项设施的安装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确保系统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选型和材料选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烟排烟设备和材料,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阶段,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制度,定期对系统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系统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高系统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员安全和建筑内部环境的安全。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设计、施工、设备选用和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内部火灾时的人员安全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得到更好地执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目前为止,GJB 2262-1993《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是中国建筑行业中的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可能会出台2023版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适应新的建筑设计和消防要求。
新版标准可能会涵盖以下内容:
1. 设备选型与安装: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各个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包括烟雾探测器、排烟风机、排烟阀等。
2. 系统设计:新版标准可能会对防烟排烟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进行规范,包括系统组成、系统容量计算、管道布局等。
3. 环境控制: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控制建筑内部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
4. 规范和测试要求:新版标准可能会要求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需要符合一系列的规范和测试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2023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因此以上介绍仅为推测和猜测,具体的标准内容可能还需要等待正式发布。
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或建筑行业协会发布新版标准后进行查询和参考。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1 总则1.0.1为了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保证施工质量,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对于有特殊用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1.0.3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1.0.5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防烟系统smoke protection system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1.2 排烟系统smoke exhaust system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
2.1.3 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mechanical pressurization without air shaft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
2.1.4自然排烟natural smoke exhaust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2.1.5 自然排烟窗(口)natural smoke vent具有排烟作用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可通过自动、手动、温控释放等方式开启。
2.1.6 烟羽流smoke plume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所形成的混合烟气流。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一项重要设施,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气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人员扑救火灾的安全。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消防设计规范。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防烟排烟系统的布局、通风口的设置、排烟通道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
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排烟风机、排烟通道、排烟口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尺寸和连接方式符合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烟效果。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和检修也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是确保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在维护过程中,必须对排烟风机、排烟通道、排烟口等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还包括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应急启动功能。
系统必须具备自动控制和应急启动功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并根据火灾情况进行排烟控制,以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保障人员的安全。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安全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操作都符合规范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排烟效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重要变化汇总(纸质版尚未正式出版)
1、楼梯间能否自然通风,还要看前室风口的位置。
另,当采用顶送风时标准层是否也需要吊顶?
注:指常规可采用自然通风的公建或住宅。
2、独立前室要不要设机械加压送风,还要看前室的开门数。
3、合用前室时,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4、不是什么情况下两个楼梯间都能合用加压送风的。
剪刀楼梯不可以2部合用。
5、加压送风井土建风道内应内衬风管。
6、排烟机房明确需要喷淋系统。
送风机、排烟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
7、对可开启外窗做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8、楼梯间不做防烟系统时,要求前室的开窗面积有变化。
9、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最高部位也有开窗的要求。
10、设有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有开固定窗的要求。
11、楼梯间地上地下部分能否合用加压送风系统,还要看建筑地下部分的功能。
12、送风机进风口与排烟风机出风口,有具体的距离要求,建筑专业请注意。
12、对机械加压送分系统的管道井及排烟管道的管道井隔墙耐火极限及检修门做出了明确规定。
14、对自然排烟窗(口)的一系列规定。
15、对固定窗的设置位置有规定。
16、对固定窗设置和有效面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