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排烟系统--重要图示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1
二、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
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正压。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展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展开二十、系统简介二十一、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二十二、机械防排烟系统二十三、二十四、防排烟系统二十五、机械防排烟系统,都是由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设备组成。
防烟系统设置形式楼梯间正压。
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与防烟分区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十六、自然防排烟系统二十七、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凹廊或前室内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
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方式。
二十八、自然排烟应设于房间的上方,宜设在距顶棚或顶板下800mm以内,其间距以排烟口的下边缘计。
自然进风应设于房间的下方,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下。
其间距以进风口的上边缘计。
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应在30m以内。
自然排烟窗、排烟口中、送风口应设开启方便、灵活的装置。
二十九、工程计算三十、1、先计算图纸中的风机的数量并计算设备支架工程量。
三十一、2、按计算规则计算通风管道工程量。
(如果是镀锌铁皮风管就不需要另计支架工程量,定额中已包含。
)三十二、3、计算排烟风口、防火阀、排烟阀、正压送风口的工程量。
三十三、4、计算防火阀、排烟阀的支架工程量。
三十四、5、注意楼道内的正压送风口及屋顶的排烟风机工程量不能漏算。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烟气,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以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进行图示说明,以便相关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
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
1.1 防烟楼梯间示意图。
防烟楼梯间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
图示中应包括防烟楼梯间的布局、通风口的设置、排烟风机的位置等关键信息,以便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布置。
1.2 排烟风机及管道示意图。
排烟风机及管道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图示中需要包括排烟风机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以及排烟管道的布置方式和材质要求,以便实际施工中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1.3 防烟门及防护舱示意图。
防烟门和防护舱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中的重要设施,其设计和设置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图示中需要清晰展示防烟门的位置、开启方式、密封性能要求,以及防护舱的布置和通风要求,以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地进行安装和调试。
1.4 烟气探测器及控制系统示意图。
烟气探测器和控制系统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智能化管理部分,其设计和设置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图示中需要包括烟气探测器的布置位置、控制系统的连接方式和操作界面,以便工程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系统的控制逻辑和运行状态。
2. 结语。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的编制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工作原理,提高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不断完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消防安全需求。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第十章防烟排烟系统学习要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原理、方式选择、设施设置,开窗有效面积计算方法;机械防、排烟系统的组成、原理,系统选择和主要设计参数及参数计算方法,系统组件及其设置方式;联动控制方式。
火灾烟气危害重。
防排烟系统作用是及时排烟,防止和延缓烟气扩散,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确保人员顺利疏散、安全避难。
同时将火灾现场的烟和热量及时排除,减弱火势的蔓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建筑火灾烟气控制分防烟和排烟两个方面。
防烟采取自然通风和机械加压送风的形式,排烟则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形式。
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的具体方式多样,应结合建筑所处环境条件和建筑自身特点,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第一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设置防烟设施。
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大于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和建筑面积大于300m2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知识点: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第九部分防烟排烟系统系统构成防烟系统:自然通风、机械防烟排烟系统:自然排烟、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适用范围与设置要求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要求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3.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合用前室、共用前室不应小于3.0㎡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m〜1.5m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1.8 避难层的防烟系统可根据建筑构造、设备布置等因素选择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要求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且其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3.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裙房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送风口的设置方式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要求。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