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全国高考1卷、2卷的特点、命题趋势及与山东卷的比较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52
全国课标卷II与山东卷对比分析沂南一中李振永一、试卷结构及题型设置对比二、难度及能力考查角度对比山东卷的命题从2008年起难度逐年降低,到2014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是全国所有高考试题中最简单的一套,因此其难度要低语全国新课标II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题型设置上,全国卷去掉了“单项选择”,摒弃了单纯的语法测试,而增加了“语法填空”题,能力要求提高。
因为单项选择是单句层次上的考查,而语法填空则是语篇层次上的考查,难度自然大大增加。
另外全国卷的补全短文一题是从篇章结构、语篇材料的组织这两个深层次角度上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平常应该有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和深层挖掘的能力;再有就是短文改错题也是从语篇的基础上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正确的语用能力显然是优秀的写作能力的前提。
2.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上,全国卷更体现了多角度、多题型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的特点。
如用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题来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用阅读理解和补全短文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用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题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从整体上看全国卷客观题比重降低,主观题比重增加。
3. 试题顺序上,全国卷的顺序为听力、阅读(听、读能力考查)→完形填空、语法填空(语言知识运用)→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写作能力考查),我们只要稍加研究这一命题顺序就发现其完全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原则,而且非常吻合我们听、说(高考没有考查)读、写能力训练的顺序。
这样的一个试题安排顺序必然也对学生的答题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 从阅读理解的体裁和话题上分析。
山东卷5篇阅读理解只涉及到两种体裁,前三篇都是记叙文,话题分别涉及爱心故事、个人经历和人物传记,后两篇是说明文,话题涉及到了智能牙刷和平板电脑帮助非洲孩子阅读学习的项目;而全国卷4篇阅读理解就涉及到了三种体裁,第一篇是记叙文,第二三篇都是说明文(第二篇为科普类说明文;第三篇为社会文化类说明文),第四篇是指南类的应用文,话题分别涉及到温情故事、环保、美国的外籍保姆以及地铁指示信息,显然全国卷的体裁和话题更加广泛,对相关话题词汇的要求也更高。
2023全国高考数学试卷点评一、试题总体评价202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共分为1卷和2卷,难度适中,题型丰富,考查内容全面,体现了选拔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试题设计合理,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思维。
整体来看,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适度增加,但没有超出考生应有的水平范围。
二、具体试题内容点评1. 单项选择题试卷1和2中的单项选择题设计了一些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题目,考生在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部分题目涉及到不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 计算题试卷中的计算题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题目解决能力和计算技巧。
题目设计更加贴近实际问题,考察考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证明题证明题设计合理,既注重考查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试卷1和2中的证明题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4. 应用题应用题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题目背景丰富多样,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对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试题中的应用题突出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明显。
5. 分析题试卷中的分析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题目背景生动、内容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试题优点1. 全面考查能力:试卷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注重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体现应用性:试题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通联,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提高难度适中:试卷的难度适中,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高考数学全国一二三卷难度状况解读随着高考数学的顺当结束,想必各位考生和家长也对于今年高考数学全国一二三卷的难易程度有所关注。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数学全国一二三卷难度状况,期望大家宠爱!高考数学全国一二三卷难度状况全国I卷主干知识模块考查比例格外稳定,考查形式与挨次机敏多变,高考试题特殊留意回归基础,平稳过渡,在平凡的表面上突出数学素养的考查。
在备考方面,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专家团队认为:新一届高三学生应加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觉、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加强六大核心素养的培育。
全国II卷的数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数学题目越来越机敏。
我们知道,高考数学始终要求较强的规律思维能力,而最近几年高考的着重点也有所转变,题目越来越生活化。
比如很多人可能还记得_年高考数学中,消灭了“一片云”“女神”等等。
很多人一看这些题,以为特殊难,简洁被吓住。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出题的思维变活了。
考生反馈,今年数学题目也是如此,考死公式和定理的时代看来已经过去了。
二是压轴题还是格外难。
高考数学最大的看点,就是压轴题,由于一般就是靠它来拉开分差。
很多考生在进考场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预备,有放弃的想法。
有的考生能完成部分解题环节,就感觉很幸运了。
今年的高考数学题,考生反馈说,自己只是解答了部分,还有人说完全没动笔,没有思路。
看来今年高考数学题又难倒了一片。
全国III卷数学题目其实并不是很难,其中选择题的难度也不是特殊的大,要说花时间较长的选择题就是最终一道选择题,可能计算量略微大一些,但难度其实并不是很大。
然后就是填空题,填空题共4道,每道题5分,总共是_分。
填空题相对选择题的难度可能稍大一些,到底没有蒙的机会,而今年填空题的难度设置的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小,但也有区分能力的题目,比如最终一道填空题,假如不是特殊娴熟的同学,可能会出错或者做不出来。
数学新高考全国1卷难度分析任凭拉住几个考生了解了一下今年数学新高考1卷状况,有的考生反馈今年数学题有几个特点:一是数学题目越来越机敏。
1.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材有文艺论文与史学论文交替轮换的趋势。
2023年,全国Ⅰ卷是文艺论文,全国Ⅱ卷是史学论文;2023年,反往年选名家名篇的特点,选取了非名家的名篇。
这样做,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与另一类选考文本的阅读难度达到平衡,还可以拓宽选材视野。
2023年全国Ⅱ卷从长篇作品中截取一个段落,解决了短篇作品的适用局限问题,扩大了选材范围。
这些信息都表明,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在悄悄全国Ⅰ是史学论文,全国Ⅱ卷是文艺论文。
2023年、2023年的文艺论文,都属于美学论文,且都与学生阅读密切相关;2023年、2023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23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23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综观近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考查的重点是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文言文阅读选材上,二十四史材料仍然是热点,但是,不应忽视二十四史以外的材料,因为属于“典范的文言文,文字较为浅易”的文言材料还有很多。
2023年高考卷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能够体现古代文化涵义的词语”的考查。
高考命题组把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是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
市场上很多高考应试资料,罗列所谓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全面铺开,来个“地毯式”的“扫荡”,极大地增加了考生的负担,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今后的文言文阅读,应会少一些知识性的考查,多一些与现代生活的关联,多一些文化意味。
3.古诗词鉴赏选材上,唐宋诗词仍然是热点。
2023年最大的变化是全国Ⅰ卷的第8题要求比较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这道题同样体现了重视传统文化的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考生应当熟悉。
全国卷古诗词的问题设计的特点是忠于文本内容和考查一般诗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