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911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8
南昌航空大学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力学
考试科目代码:911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180分钟
满分:150分
参考书目:
《材料力学》(第五版),孙训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一、试卷结构:
简答题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7小题,共110分
二、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材料力学基本任务及基本假定、外力及其分类、内力与应力、变形与应变、杆件基本变形。
2、杆件的内力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力、扭矩、剪力、弯矩及相应的内力图。
3、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轴向拉压、扭转和平面弯曲杆件的应力与变形。
4、杆件的强度与刚度
轴向拉压、扭转和平面弯曲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及其应用。
5、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广义胡克定律;强度理论及应用。
6、组合变形杆件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斜弯曲、轴向拉压与弯曲的组合变形、偏心压缩等组合杆件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及其应用。
7、压杆稳定
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及应用;压杆的稳定计算。
8、平面几何性质
静距与形心、惯性矩与惯性半径、惯性积、平行移轴公式等概念及其应用。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0版)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以及材料科学基础三部分内容,其中物理化学部分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部分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部分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部分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部分的考试大纲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乂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而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粉、炳、Helmholtz函数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培、标准燃烧稔、标准摩尔炳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小入/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蜥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7年)《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7年)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五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化学平衡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理解并掌握Van't 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911历史学基础大纲标题:911历史学基础大纲简介:本文将介绍911事件的背景、经过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事件的历史学基础知识。
正文:第一部分:背景介绍1.1世界局势背景在进入911事件的历史学基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世界局势。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恐怖主义威胁也逐渐增加。
1.2美国与中东的关系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强国,与中东地区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地缘政治角力愈发显著。
第二部分:911事件的经过2.1袭击前的准备911事件是由基地组织策划和执行的,但其背后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本节将介绍基地组织的崛起和911事件的策划过程。
2.2袭击当天的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被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了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一架撞击了五角大楼,最后一架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
这一系列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第三部分:911事件的影响3.1全球安全格局的改变911事件彻底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安全格局。
各国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
3.2美国反恐战争的展开作为911事件的主要受害者,美国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反恐战争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
3.3对伊拉克发动战争911事件也成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借口之一,这场战争给伊拉克及整个中东地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911事件的历史意义4.1恐怖主义的全球化911事件被视为恐怖主义的全球化的标志,使恐怖主义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
4.2对航空安全的影响911事件对航空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国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航空运输。
4.3宗教与文化冲突的加剧911事件导致了宗教与文化冲突的加剧,引发了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偏见和歧视。
结论:911事件是当代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无机及分析化学科目代码:911
一、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钟国清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
二、考试内容范围:
要求考生熟悉和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根据这些理论和原理解释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之间的关系规律等。
这些基本内容在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中都有所反映,包括:(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2) 用宏观规律处理化学反应中的四大平衡体系,涉及: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合平衡;(3)物质结构和存在的形式:分子结构、固体结构。
(一)气体、溶液和胶体
1、熟悉道尔顿分压定律;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及等物质的量规则;
3、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4、了解胶体溶液的性质、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二)化学热力学初步
1、了解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相等;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3、掌握焓、焓变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等概念,能运用Hess定律计算反应焓变。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了解有关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理论。
2、熟悉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意义、表示方法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利用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计算ΔrGm并判断反应方向,比较Q 和KΘ的大小判断反应
进行的方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X考研大纲:911岩土钻掘工程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X考研大纲:911岩土钻掘工程学,更多考研资讯我们网站的更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X考研大纲:911岩土钻掘工程学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岩土钻掘工程学》考试大纲题型比例:名词解释约2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40%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破碎机理考试内容岩石的组成和组织特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岩石可钻性及可钻性分级方法,岩石破碎机理和岩石破碎过程。
考试要求1、了解岩石的组成和分类、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2、掌握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含水性和透水性、岩石的强度、硬度、岩石的弹性和塑性、岩石的研磨性等基本概念,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量方法。
3、理解岩石可钻性的概念、岩石可钻性划分的意义、划分方法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4、了解碎岩工具与岩石作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和掌握外载作用下的岩石应力状态、岩石在外载作用下的破碎过程。
二、回转钻进用钻头考试内容硬质合金钻头及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金刚石钻头及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牙轮钻头及其钻进时的孔底碎岩过程、全面钻头。
考试要求1、了解钻探用硬质合金的组成与性能特点,理解硬质合金钻进孔底的碎岩过程及硬质合金的磨损。
2、了解硬质合金钻头的基本类型,理解硬质合金钻头的各个结构要素,掌握钻头结构要素的确定方法及用于不同地层的硬质合金钻头的特点。
3、了解钻探用金刚石的性能特点和要求,理解金刚石钻进孔底的碎岩过程,了解金刚石钻头与扩孔器的基本类型与特点、钻头结构参数形式与特点,理解钻头结构参数、胎体性能与所钻岩石的匹配性。
4、了解牙轮钻头的组成结构,理解牙轮钻进的碎岩机理,理解牙轮钻头结构与地层之间的适应关系。
5、了解全面钻头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参数的确定。
三、回转钻进工艺考试内容钻进效果指标、钻进规程参数对钻进效果的影响、硬质合金钻进工艺、金刚石钻进工艺、钢粒钻进工艺、牙轮钻进工艺。
(3119)《材料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考试内容:1、固态相变原理。
包括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相变晶体学、相变形态学及其它近代相变理论。
2、材料的力学性能。
包括塑性变形,疲劳与断裂、蠕变、持久、组织与性能关系、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与特点等。
3、材料科学基础。
包括晶体学、液态金属结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相图、凝固、扩散、回复与再结晶、表面与界面、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等。
4、材料的现代分析方法和原理。
包括晶体学、X射线衍射学、电子显微分析学、原子探针、纳米压痕、化学分析等。
5、功能材料及物理性能。
包括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光学材料,声、光、电、磁性能及原理。
6、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包括晶体结构及缺陷、熔体和玻璃体、陶瓷相图、扩散、相变、固态反应、烧结)。
7、复合材料学。
包括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以下同)结构与性能、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与特点、复合材料与工艺的优化原理与方法等考题方式: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共出20-30道题,考生从中选做8-10题。
参考书目:1、《材料科学基础》,刘智恩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西安,第2版。
2、《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建民、田民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3、《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4、《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材料的特征检测,第Ⅰ部分,第Ⅱ部分》,E. 利弗森主编,叶恒强等译,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5、《相变原理》,徐祖耀著,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年6、《物理冶金学基础》,J.D.费豪文著,卢光熙、赵子伟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7、《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性能》,乔生儒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西安,1997.8、《功能材料学概论》,马如璋、蒋民华、徐祖雄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年。
9、《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断裂》,H.米格兰比主编,颜鸣皋等译,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911材料综合考试大纲(2011版)《材料综合》满分150分,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三门课程,其中《物理化学》占总分的50%,《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占总分的30%,《材料科学基础》占总分的20%。
特别注意:《材料科学基础》分为三部分,考生可任选其中一部分作答。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2011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及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
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及变化速率规律等物理化学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具有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并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能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问题。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化学热力学基础、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界面现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六部分列出考试内容及要求。
并按深入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一)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解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等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涵义;明了热、功、内能、焓、熵和Gibs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焓、标准燃烧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熟练掌握在物质的p、T、V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求算热、功以及各种热力学状态函数变化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公式应用于特定体系的时候,能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汽压等)进行计算。
掌握熵增原理和吉布斯函数减小原理判据及其应用;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对应系数方程。
(二)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相平衡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势判据及其应用;理解并掌握Clapeyron公式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理想液体混合物和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理解并掌握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过程热力学函数变的计算方法;掌握Raoult定律、Henry定律等相平衡规律的简单计算(如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等);理解相律的意义;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
(三)化学平衡明了热力学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理解并掌握Van't Hoff等温方程及等压方程的含义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和计算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如系统的温度、浓度、压力和惰性气体等)。
(四)界面现象理解(比)表面Gibss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变化的热力学原理;理解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概念,掌握Laplace公式及简单计算;理解分散度对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如蒸气压、凝固点等),掌握Kelvin公式及简单计算;理解润湿、接触角概念,掌握Young方程。
(五)电化学理解电解质溶液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及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掌握可逆电池(包括化学电池及浓差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相关计算;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电极反应;掌握Nernst方程及其应用(如求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平衡常数、pH值、活度等)。
(六)化学动力学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基元反应及反应级数等概念;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及特征,并会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稳定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掌握Arrhennius方程及应用,明了活化能的物理意义。
二、主要参考书目选择以下2套书中任意一套。
《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化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考试大纲(2011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现代研究方法》是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及环境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作为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在材料测试方法中应用最广和最基础的X射线衍射和扫描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本年度的考试内容仅针对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和热分析技术。
(一)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要求考生对晶体学、X射线的产生与基本性质、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粉末与单晶衍射技术等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对常见案例的分析能力。
(二)热分析技术要求考生掌握差热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和热重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所能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选择以下2套书中任意一套。
《现代物理测试技术》梁志德王福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王富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2011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一部分《金属学原理》《金属学原理》是金属材料学科的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平台课之一。
要求考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原子排列与结构(金属及合金相结构、晶体缺陷)、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合金相图与合金凝固、塑性变形与金属强化方法、固态相变原理)、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控制基本原理及其与材料制备成形工艺之间关系。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以下按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固态金属中的扩散、纯金属的凝固、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三元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固态相变九部分列出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能够利用其计算与分析。
注重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联系,注重各章节的联系和综合。
(一)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键与金属的特性金属晶体结构晶体学基础——晶体结构、空间点阵、晶格常数、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晶面间距、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及意义合金相分类及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固溶体与固溶强化(置换式固溶体、间隙式固溶体、有序固溶体)、中间相及分类(二)晶体缺陷点缺陷位错的基本性质、基本类型、几何性质及其运动特点,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与位错反应(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全位错、分位错、层错与扩展位错、位错反应的驱动力及位错反应的条件、面心立方晶体中的典型位错反应),位错与金属的强化机制面缺陷:晶界(晶界的描述、晶界的结构与晶界能、金属材料的细晶强韧化机理、晶界的运动及强化高温结构材料的基本方法(驱动力及影响晶界运动的主要因素)),相界面的结构、晶界及相界的性质(三)固体金属中的扩散扩散现象及其意义,宏观规律,热力学,扩散的微观理论及微观机制,影响扩散的因素(四)纯金属的凝固液态金属与合金的结构与性质金属晶体形核过程热力学分析(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形核率及影响形核率的因素、细化金属晶粒的基本方法)金属晶体的生长(固/液界面结构与晶体生长方式及生长速度、固/液平界面的稳定性与金属晶体凝固形态)金属铸锭典型组织及其形成机制(五)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凝固二元匀晶相图及固溶体二元合金的凝固(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凝固过程的溶质元素再分配及固溶体的非平衡凝固过程分析,组成过冷及对固溶体晶体生长形态与凝固组织的影响)二元共晶相图及二元共晶合金的凝固(二元共晶相图分析及典型合金(亚共晶、共晶、过共晶)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分析、共晶凝固机制及动力学、离异共晶、非平衡共晶、伪共晶)二元包晶相图及凝固(二元包晶相图及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分析、包晶反应特点)Fe-C合金相图及典型成分Fe-C合金凝固过程及凝固组织分析(铁-渗碳体相图的特征温度点、碳含量、转变线、各区域的组织与组成相、冷却过程的分析与相组成和组织组成含量计算)。
(六)三元合金相图直线法则、杠杠定律、重心法则,三元匀晶相图及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三元共晶相图及典型合金凝固过程分析与凝固组织,四相平衡转变及三元相图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三元相图等温截面的特点、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特点)(七)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的塑性、塑性变形及其意义,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特点、多晶体的屈服强度、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后金属和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变化(八)金属的回复与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九)固态相变固态相变分类,扩散型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二、主要参考书目1.胡赓祥等:《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大出版社2.潘金生等:《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3.余永宁:《金属学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第二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晶体与非晶结构特点、表面与界面、化合物相图、扩散与固相反应、烧结等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性能以及制备过程内在联系的本质。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一)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其缺陷了解化合物晶体典型结构类型,明了各类结构的代表性陶瓷及其特性与晶体结构的关系;了解硅酸盐晶体结构特点,明了高岭石、蒙脱石等矿物晶体结构特点;了解化合物晶体的缺陷类型。
掌握点缺陷的表示方法、点缺陷反应方程及其化学平衡;了解固溶体的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二)熔体与玻璃体了解硅酸盐熔体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玻璃的结构和玻璃的通性。
了解玻璃的形成及其条件;理解桥氧离子、非桥氧离子、网络形成离子和网络变性离子的概念及其与性能的关系;(三)表面与界面了解固体表面力、晶体的表面结构。
理解弯曲表面效应与陶瓷烧结过程传质的关系。
了解陶瓷粒子在水介质中的动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陶瓷浆料的流变特性和稳定性。
(四)相平衡与相变掌握陶瓷相图阅读方法,了解相图在陶瓷研究中的作用。
掌握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
(五)扩散与固相反应掌握扩散动力学方程,了解扩散过程的推动力和微观机制,明了影响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主要因素;了解固相反应动力学,明了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六)烧结掌握烧结的概念、驱动力和典型的烧结类型;掌握固态烧结、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驱动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烧结过程中的晶粒生长及其与烧结的关系;掌握影响烧结的主要因素,了解促进烧结的方法。
二、主要参考书目《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重排本)陆佩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三部分《高分子化学及物理》《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是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专业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合成反应、制备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分子运动与性能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高聚物结构与性能的表征和研究手段,具备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高聚物、高聚物的分子设计、控制高聚物产品的性质的方法等方面的初步能力,并能利用聚合物的结构性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高分子材料制造和工艺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