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传统工业区 2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并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一些特点。
(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整顿措施)。
例如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的问题,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来解决。
可以新建或引进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油化工等部门的中小企业。
鲁尔区的环境问题严重,就需要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等的排放。
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就应该发展科技和教育等等这些措施。
【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工业经历了诞生、发展、繁荣、衰落的阶段,同时,一批新兴工业又随即诞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工业区。
请同学们翻到书本68页,阅读新工业区的第一段内容。
然后告诉我,什么是新工业区。
[新课内容]一、新工业区1、概念:什么是新工业区?(……)从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工业区新在哪里呢?(第一,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
第二,地区新,形成于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也就是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场。
第三,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并且是生产过程是分散的。
)2、分布:新工业区分布的代表性地区有哪些?除了书本中的例子,还有日本“硅岛”(九州岛),印度的班加罗尔。
他们和美国硅谷一样,属于高技术工业区。
3、分类:这里要注意一下,新兴工业区并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新兴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一种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比如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第二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区,比如美国“硅谷”、日本的九州岛等。
【过渡】下面我们以意大利的新工区为例,认识一下以传统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特点;2.掌握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产业和发展现状;3.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1.什么是传统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华中、华南、东北地区。
2. 新工业区1.什么是新工业区?2.新工业区的特点;3.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南地区。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差异;2.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 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工业区的经济效益;2.工业区的社会影响;3.工业区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点。
2.讲解(30分钟)首先讲解什么是传统工业区,包括其区域范围、主要产业以及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丰富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对成熟的产业链等方面。
接着讲解什么是新工业区,包括其发展背景和特点等方面;然后介绍中国著名的新工业区,让学生了解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特点以及其发展速度较快等方面。
最后,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差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3.探究(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座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一个小报告。
小组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该工业区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20分钟)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总结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尝试分析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小组报告;2.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记录;3.学生的笔记和学习总结;五、教学反思1.由于本次教学涉及到较多的地域知识和经济专业名词,因此讲解需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和记忆。
4.3-1 传统工业区一、教课目标:知目:1、认识区的区位、衰败的主要原由及其合整顿门路;使学生充足到自然、人文科学中相关地区性的特色。
2、认识区的区位及其衰败的主要原由、合整顿的方式。
能力目:提升学生地理思能力、合剖析能力及解决的能力。
德育目:初步立科学的人地念;提升学生中国国有企改革展的关怀和参加程度;化科学的区位;加新能力的培育。
二、教课要点和点:工区存在的及其合整顿的门路三、教具准:教课挂、自制四、安排:划五、教课方法:比法、剖析法、示法等六、教课程:工系致工集聚,进而促进工地区的形成。
代工生分工愈来愈,部越来越复,工日趋化,自化,各部、各企的系愈来愈宽泛。
全部工地区的形成和展造了有益的条件。
4.3-1 传统工业区一、工区1、德国区、英国中部工区、美国北部工区等。
2、工区的特色共同特色:(1)一般是有煤、源基。
(煤复合体型)(2)以工部(如、煤炭、、机械、化工等)主,以大型骨干企心,逐展起来的工地区。
(3)在本国以致世界工展程中起侧重要作用。
20 世 50 年月,特别是 70年月此后,工区开始衰败,并了期的改造程。
多大型企通工之投入出的系高度集中(由繁华→衰败→改造→⋯⋯)二、区的区位特色:1、丰富的煤炭源。
煤田量大,开采条件好。
从教材( 5.32)可看出河邻近多露天煤田,可自南(河邻近)向北(利珀河邻近)逐开采。
2、离××区近。
本区源乏,但离法国北有名的落林洛林××区近。
(区的最先来自法国,此后来自瑞典等国。
主要荷鹿特丹港通内河运入。
3、充足的水源。
莱茵河及其支流河、利珀河等4、便利的水交通。
水运方面:莱茵河及其支流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大海。
(请同学剖析原由,教师总结与地形、大海性天气的关系)陆上交通:鲁尔区地理地点优胜,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德国邻国多,连结欧洲东西部和南北部的铁路都经过这里)5、广阔的市场。
3.14传统工业区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传统工业区
【考点搜索】
1、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教材分析】
知识纲要
学习目标
1、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重点
鲁尔区的形成,衰落及综合整治
重要图释
1、图5.37鲁尔煤田剖面示意
本图通过剖面图的形式反映了鲁尔区煤田良好的开采条件。
一是煤层厚度大,有利于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率;二是煤层倾角小,便于开采和运输;三是煤层的埋藏深度小,从北向南埋藏深度愈来愈浅,直到出现大范围的露天煤田
2、图5.39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这是一幅矩形的百分比构成变化图,比扇形百分比图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反映地理事物的相对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