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山西省河津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2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下·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法国《费加罗报》为这一________的事件发表文章,称“新的一年,以中国史无前例的壮举开始”。
“鹊桥”相当于架设在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中继站”,是颗小卫星,携带一大一小两个相机,大的可以给月球和地球拍合影,小的专门观察卫星天线的展开情况。
()。
“鹊桥”携带了由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未来将开展在轨科学探测试验,这个低频射电探测仪可以聆听低频的宇宙之声,这些宇宙之声携带着宇宙大爆炸后几亿年时间里的________。
这一科学探测能否破解宇宙的些许奥秘,我们________。
探索月球背面的目的之一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这是天文学家________的目标。
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佳。
非常干净的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是开展最前沿的空间科学领域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举世瞩目一鳞半爪翘首以待魂牵梦萦B . 举世瞩目蛛丝马迹拭目以待梦寐以求C . 举世闻名蛛丝马迹翘首以待梦寐以求D . 举世闻名一鳞半爪拭目以待魂牵梦萦(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举世瞩目一鳞半爪翘首以待魂牵梦萦B . 举世瞩目蛛丝马迹拭目以待梦寐以求C . 举世闻名蛛丝马迹翘首以待梦寐以求D . 举世闻名一鳞半爪拭目以待魂牵梦萦(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鹊桥”在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的同时,也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B . 为了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鹊桥”同时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C . 为了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鹊桥”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D . 在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的同时,“鹊桥”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鹊桥”在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的同时,也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B . 为了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鹊桥”同时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C . 为了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鹊桥”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D . 在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的同时,“鹊桥”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观测目的提供了理想场所。
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查内容:综合)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儒、释、道为主体要素构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邃睿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的哲学性格,深刻地凸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气节所在、精神魂魄所系。
传统哲学对主体的尊重和认知,深刻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主体人格的实现上。
主体的人格性,必然表现为主体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主动追问,对主体功能发挥的自觉追求。
比如儒家的“内圣外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知行合一”等等,都是这种主体人格的集中体现。
经世致用的圣贤人格,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人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模型。
这种理想状态或许很难达致,却可以不断追求。
这种追求,体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人格意识的不断觉醒的过程,体现在实践中则是进取精神在积极入世中高扬的过程,进而最终实现主体人格的动态完善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统哲学的认知意识体现在传统文化中是深厚的自省自律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自反”“反求诸己”,庄子的“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等等,都是儒道对自我本体的认知和探求,这种探求进而体现为对行为和规范的自省,对品德与学识的自觉。
传统文化致力于对社会文明进程中人性本真丧失的批判,致力于对生活世界进步而意义世界蜕变的批判,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大哲学终极命题,不断批判“小我”,成就“大我”;不断批判“自我”,成就“本我”;探求实现“本我”“真我”“大我”之终极路径。
主体与客体在认知上的和谐、在相处中的交融,是中国传统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
主体与客体不是尖锐对立的两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存在,而是一种“和”的“存在”和“存续”。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三上·许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
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
”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二、语音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2020·虹口模拟) 按要求选择。
(1)小明学习遇到困难,老师想写一句话来鼓励他,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 .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B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C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乡村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治理实践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积淀过程。
①而价值整合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功能②任何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总会存在差异③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导向等重要功能④统一的文化熏陶往往能促进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体一致的社会观念A . ③①④②B . ②③①④C . ③①②④D . ④②③①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3. (15分) (2019高三上·临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图书是一种特殊商品,多数出版社一直重视“塑造品牌”,进行“品牌化经营”。
业界流行“睹书思社”的说法,美国著名出版家史密斯·贝利说:“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
”可见,那些能让出版社出名,进而引发读者“睹书思社”的书,就是那些能够体现出版社品位的特色品牌书。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用黑色签字笔(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王珂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
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解它们的区别。
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
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
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量日影记时。
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
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来祭祀的牲口。
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定。
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绳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
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
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
“物不朽者,莫不朽于金石”(蔡邕《铭论》),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替。
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
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
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志等。
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记其祖先功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
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
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
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词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框(kuàng)架召(zhāo)集孱(càn)头数见不鲜(xiān)B.撺(cuān)掇连累(lěi)木讷(nè)咬文嚼(jiáo)字C.晕(yūn)船变徵(zǐ)拮据(jù)一蹴(cù)而就D.棕榈(lǚ)症(zhèng)结彤云(tóng)繁文缛(rù)节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万倾不可估量婆娑桀骜不驯B.団箕正襟危座茎叶树影斑驳C.干禄挥斥方遒莴苣偃苗助长D.锭子指手画脚戮力殒身不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倾-顷,“倾”为“倾斜”之义,“顷”是一量词。
B.座-坐,“危坐”意为“坐得端正”,所以应为“坐”;C.偃-揠,这两个形近字,意思完全不同,“偃”是“倒下”之意,“揠”为“拔”之意,要依义定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踏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要“无所不至....地关心学生、培养学生”。
B.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一推三六五的手段,拒不认错,物我两忘....。
C.老师教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学生们即使这些都做到了,在写作时还不一定就能得心..应手..。
因为写作的基础是生活。
D.刚刚宣布订婚了的莎拉波娃和武贾西奇一起漫步在早上的街头,两人十指紧扣,间.不容发...,无视狗仔追拍。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词中,词人频频以水入词,传情达意,主要是因为水与词的特质相通。
词“以清切婉丽为宗”,水的运用使得这一盛行于秦楼楚馆的文体洗尽铅华,增添了一分清婉、灵动和含蓄。
“诗庄词媚”,词较于诗有更多儿女情长、爱恨相思的描写,文人词更侧重内心对恋情的执着与迷惘,借助水这一意象,既突出恋人的柔情和恋情的纯洁,又显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
婉约词主言情,尚含蓄,涓涓细流恰可将那些要眇之情、凄迷之境娓娓道出,并将其表现得欲露而不露。
即使是豪放词,也宜表达得沉绵深挚。
流水恰可进行一种缓冲,使之于豪壮中更显沉咽缠绵、刚柔并济。
水具有流动性和传递性,视线随着流水放射出去,心中百感也随之生发、释放。
范仲淹的《苏幕遮》由天到地,由黄叶到秋水,接天连地的一江秋水,在带动词人视线移动的同时,更将思乡之情、羁旅之倦吟唱出来。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忧思情感的传递,水又是没有约束性的,象征着情感的一发不可收。
“离思迢迢远,一似长江水。
去不断,来无际。
”(欧阳修《千岁秋》)流水缠绵、源源不绝,激发人绵绵不断的情思,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流动的水连接两地、贯通两心,分离的人可以以水传情,可以思接千里。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江河湖海是词人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家乡、亲人的阻隔;同时,水也可以代指无法逾越的抽象意义上的阻碍或心灵隔阂,如故国、亡人、无法企及的爱情、对往昔的追忆等。
山遥水远,音信难托,水的阻隔性令牵挂、思念无法传递,郁结于心,只有将这份怅惘诉诸流水,“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
几重山,几重水”(张先《碧牡丹》)。
于是,常借助飞翔的大雁、水中的游鱼来逾越流水的阻碍,传递思念,“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秘密★启用前2019届山西省河津二中高三阶段性测评(二)语文试卷 word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3题。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一种“业余精神”传统,即“画画应是文人业余的艺术修养”。
一方面,文人追求一种完整人格,反对职业化艺术;而现实中,很多文人却不得不靠绘画来谋生。
这就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错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上溯到孔子时代。
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应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不应成为擅长某种技能的器具。
这种文化心理逐渐发展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延伸到文学、建筑等领域。
随着财富增多和教育水平提高,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边做官边画画的业余之路走不通了,所以文人开始以绘画等才能谋生,成为职业画家或作家。
但画家如果是职业的,他就很难被主流艺术评价体系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为了救免文人成为职业画家的过错,人们把评价业余画家的标准用在这些职业画家身上。
这给中国绘画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书画交易中,画家不会公开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是不被主流标准所认可的职业画家。
有身份的画家会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并且会刻意将自己和所谓的“画匠”区分开。
而在欧洲,拉斐尔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讨债却可以成为美谈。
其次,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评价标准。
这种标准是基于业余精神影响的艺术标准:要超越实际功能、专注图像之外难以捉摸的文人意趣。
元代以前,中国画也提倡“师法自然”,唐代韩干在马厩中向马学习,北宋范宽在自然中向山水学习。
秘密★启用前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3题。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一种“业余精神”传统,即“画画应是文人业余的艺术修养”。
一方面,文人追求一种完整人格,反对职业化艺术;而现实中,很多文人却不得不靠绘画来谋生。
这就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错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上溯到孔子时代。
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应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不应成为擅长某种技能的器具。
这种文化心理逐渐发展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延伸到文学、建筑等领域。
随着财富增多和教育水平提高,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边做官边画画的业余之路走不通了,所以文人开始以绘画等才能谋生,成为职业画家或作家。
但画家如果是职业的,他就很难被主流艺术评价体系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为了救免文人成为职业画家的过错,人们把评价业余画家的标准用在这些职业画家身上。
这给中国绘画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书画交易中,画家不会公开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是不被主流标准所认可的职业画家。
有身份的画家会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并且会刻意将自己和所谓的“画匠”区分开。
而在欧洲,拉斐尔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讨债却可以成为美谈。
其次,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评价标准。
这种标准是基于业余精神影响的艺术标准:要超越实际功能、专注图像之外难以捉摸的文人意趣。
元代以前,中国画也提倡“师法自然”,唐代韩干在马厩中向马学习,北宋范宽在自然中向山水学习。
山西省河津市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一下·楚雄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用“________”的动作,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用“________”的动作,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3)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二、其他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8高一上·潮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填写适当的文字。
某年大学毕业生要求求职去向调查统计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求职地区的选择有如下特点:________(要求:对比说明,不得使用数字)(2)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令人担忧的结果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3. (15分) (2019高二下·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
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
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
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姚纳就抖动一下缰绳。
河津二中2016级高三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学派衰落成因赵建成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
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 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
2019届山西省河津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8.10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学派衰落成因赵建成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
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 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
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
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
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
乱之上也,治之下也。
”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⑦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
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
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主要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
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人所写的传记都记述详细,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过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道家、法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
B.文章主要就墨子学说过于理想化和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
C.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D.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
B.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C.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
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
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
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
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
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
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
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
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
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
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
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
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
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
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
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
”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
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
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
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
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
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
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
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
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
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
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作铺垫。
B.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D.“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体现了老中医也爱财,这样就写出了老中医性格的复杂和真实。
5.老中医医术高超。
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医术高超的?(6分)6.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起了什么作用?试做简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
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剌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先潜《谈读书》)材料二: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