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的结构和复制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34
高中生物基因知识点总结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功能区域,它们编码着生物体内制作蛋白质的指令。
了解基因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性状,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奥秘。
以下是高中生物中与基因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位于染色体上。
每个基因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称为基因座。
2.基因由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和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的部分)组成。
3.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是蛋白质合成的指令。
二、DNA的结构和复制:1. DNA由磷酸、脱氧核糖和氮碱基组成。
2. DNA的结构为双链螺旋状,两条链由氢键连接,碱基对规则配对(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
3. 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每条DNA链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DNA链。
三、基因转录和翻译:1. 基因转录是指将基因中编码的信息复制成RNA链的过程。
在转录中,DNA的一部分被RNA聚合酶酶解读出来,合成成RNA 链。
2. 这个RNA链称为mRNA(信使RNA),它携带着DNA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
3. 基因翻译是指mRNA中的信息被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中,mRNA被运输到核糖体,通过伴侣RNA和tRNA,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链,最终形成蛋白质。
四、基因突变和突变的影响:1.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单个碱基改变)、插入突变(碱基插入)和缺失突变(碱基缺失)等。
2. 突变可以导致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与功能。
五、遗传的规律和模式: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随机分离定律和显性隐性定律。
这些定律解释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
2. 序列和控制基因:序列基因决定了生物体外观和性状,控制基因决定了序列基因的表达程度。
六、遗传的分子基础:1. 连锁互换:染色体上靠近的基因之间通过交换DNA片段来进行基因重组。
2. Meiosis的重要性:有性生物发生两次减数分裂,保证了染色体数量的减半,为基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机会。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一、DNA的基本概念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具有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按照A-T和C-G的配对原则相互结合,形成碱基对。
二、DNA的结构1. 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反平行的链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互结合,形成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于1953年首次提出。
2. 碱基对:DNA链上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规律排列。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糖-磷酸骨架:DNA链的外部是由糖(脱氧核糖)和磷酸分子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称为糖-磷酸骨架。
三、DNA的复制1. 半保留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产生两份相同的拷贝。
每条新的DNA分子都包含一条原始的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2. 解旋酶: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负责将双螺旋结构分开,形成两条单链。
3. 聚合酶:DNA聚合酶在解旋后的单链上添加相应的碱基,合成新的DNA链。
4. 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从特定的起始点开始,称为复制起始点。
在这些位置,特定的蛋白质识别并解开DNA双螺旋。
四、DNA的转录1. 转录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转换成RNA分子。
这个过程主要由RNA聚合酶完成。
2. 信使RNA(mRNA):转录过程中生成的RNA分子称为信使RNA,它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3. 编码区与非编码区:DNA上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而非编码区则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五、DNA的翻译1. 遗传密码:遗传信息通过三个连续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在mRNA 上编码一个氨基酸。
2. 转运RNA(tRNA):tRNA分子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并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进行配对。
高一生物必修一dna所有知识点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它是生命的基础之一。
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已经成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中,我们将学习DNA的所有知识点,包括DNA的组成结构、复制过程、基因表达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
DNA的组成结构是我们理解DNA的第一步。
每个DNA分子包含两条互补的链,这个结构被称为双螺旋结构。
DNA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核苷酸,它由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氮碱基组成。
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以特定的配对方式连接在一起,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具有特异性。
DNA的复制过程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进行的一个重要过程。
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DNA双链的解旋,这由一种叫做DNA解旋酶的酶催化完成。
解旋后,DNA聚合酶会识别模板链,从5'到3'方向合成新的互补链。
新合成的链被称为新链,原有的链被称为旧链。
DNA复制是一个半保留复制过程,意味着每个新DNA分子包含一个旧链和一个新链。
DNA的复制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通过复制DNA来增加其遗传物质,以便分裂出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同时,复制过程中的错误会导致突变的产生,这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DNA的基因表达是指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成RNA,并最终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DNA的一部分被复制成RNA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链合成新的RNA链。
翻译是指RNA的信息被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这需要核糖体、tRNA和氨基酸的参与。
通过基因表达,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化为生物体的各种功能。
基因突变是DNA序列的改变。
它可以是点突变,即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也可以是插入、删除或重复某些碱基。
基因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表型。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知识点(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核酸(DNA、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实验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一)体内转化:格里菲思细菌转化实验1、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促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
2、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实质:S型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二)体外转化:艾弗里DNA转化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实验处理方式:直接分离。
3、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1)结构:DNA(特征元素:P)蛋白质(外壳)(特征元素:S)(2)生活方式: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3)增殖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2、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3、实验处理方式:同位素标记法4、实验结论:(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因: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基因的本质一、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组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G、C)2、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3、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1)、构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骨架):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T、G与C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特别提醒:每个DNA片段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整个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含氮碱基)二、DNA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3、过程:(1)解旋: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第2讲 DNA 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知识点一 DNA 分子的结构知识点二 DNA 分子的复制DNA 分子的复制⎩⎪⎪⎪⎪⎨⎪⎪⎪⎪⎧对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概念: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按⑧ 原则,合成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过程:解旋→以母链为模板按⑨ 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延伸子链→母链、子链盘绕成○10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的⑪ 和⑫ 的间期,随染色体复制而完成的所需条件:模板:⑬ ;原料:⑭ ;能量:A TP ;酶:⑮ 等结果:1个DNA 分子就形成⑯ 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特点⎩⎪⎨⎪⎧⑰半保留复制:子代DNA =母链+子链准确复制的原因⎩⎪⎨⎪⎧DNA 分子独特的⑱ ,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⑲ 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意义⎩⎪⎨⎪⎧遗传: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⑳ 变异:复制出现差错——○21知识点三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归纳:你是否能用图解的形式表示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及性状的关系?判断正误1.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A、T、G、C 4种)()。
2.(G+C)>(A+T)的DNA分子稳定性低()。
3.T2噬菌体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4.DNA复制的场所不只是细胞核()。
5.DNA复制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6.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只有DNA片段()。
记忆窍门借图记忆“五四三二一”五:五种元素:C、H、O、N、P四: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三:三种物质:○、、▭二: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碱基对有A与T、G与C两种配对方式)一:一种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学习笔记:自我校对:①磷酸②脱氧核糖③脱氧核苷酸④脱氧核苷酸链⑤双螺旋⑥2⑦3⑧碱基互补配对⑨碱基互补配对○10双螺旋结构⑪间期⑫减数第一次分裂前⑬DNA分子的两条链⑭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⑮解旋酶、DNA聚合酶⑯2个⑰边解旋边复制⑱双螺旋结构⑲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⑳连续性○21基因突变○22遗传效应○23多○24遗传信息○25排列顺序○26碱基排列顺序○27特定的排列○28DNA归纳:判断正误:1.√ 2.× 3.× 4.√ 5.×6.×,DNA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基因的本质高考地位:5年8考(2011海南卷,2010江苏卷、广东卷……)1.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信息解读(1)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