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夏季规模奶牛场奶牛疾病的防治对策夏季是奶牛生产的高峰期,也是奶牛易患疾病的季节之一。
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会给奶牛带来很多健康问题,如发热、消化不良、乳房炎等。
做好夏季规模奶牛场奶牛疾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夏季奶牛疾病的防治对策展开讨论。
一、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使奶牛产生热应激,影响牛的产奶量和食欲。
做好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要为奶牛提供凉爽通风的牛舍环境,保持牛舍内温度适宜。
要保持牛舍的干燥,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尿液,及时更换干净的垫料。
还要做好防蚊虫防蝇等害虫的工作,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
二、合理饲养管理夏季是奶牛易患消化不良的季节。
在夏季,饲料易受潮变质,饲料中的维生素也易因高温而失效,所以合理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要提供新鲜干燥的饲料,并且要及时清理饲槽,减少饲料变质的可能。
要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及时更换新鲜的饮水,保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
在夏季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三、做好防疫工作在夏季,奶牛易患上多种疾病,如乳房炎、结核病、肠道疾病等。
做好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要定期给奶牛进行各种疫苗接种,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要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要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减少奶牛接触病原体的可能。
四、科学营养配餐夏季是奶牛高产的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餐必须科学合理。
夏季奶牛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来维持产奶和适应高温的状态。
要根据奶牛不同的生产阶段,科学合理地配餐。
对于高产奶牛,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含量,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
还可以给奶牛适当添加一些酵母、益生菌等营养添加剂,以帮助奶牛更好地消化吸收饲料。
五、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夏季是奶牛易患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尤为重要。
一旦发现奶牛出现异常情况,例如体温异常、食欲不振、乳房肿胀等症状,要及时对其进行观察和处理。
奶牛生产瘫痪的防治作者:马友萍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5年第3期马友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滨湖镇畜牧兽医站,新疆昌吉831100奶牛生产瘫痪是产后奶牛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患牛的主要症状为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意识知觉丧失,体温下降等,低血钙是其病理特征,如治疗不及时,很难痊愈,将被迫淘汰。
1 原因奶牛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因为饲料配合不合理,日常营养缺失,让奶牛不能将钙充分地贮存到骨骼之内,而形成了缺钙的体质。
奶牛生产后分泌乳汁,需要大量补钙,因为没有充足的钙源,导致血钙浓度低,引起生产瘫痪。
奶牛分娩过程中间,其大脑皮层因为兴奋过度而转为抑制状况,分娩之后腹压突然急速下降,其腹腔器官不可避免地被动性充血,导致大量血液充进乳房,从而导致暂时性脑贫血,因为大脑严重缺氧,使得大脑皮质抑制程度加深,而奶牛分泌激素的机能也大幅减弱,所以体内钙平衡难以调节,影响钙的储存与吸收。
2 症状2.1 典型性病程短、发病急是本病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病牛从发病到症状表现出来不超过12 h,反刍、瘤胃蠕动停止,排粪、排尿减少,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乳量明显降低,患畜不愿意走动,后躯左右摇摆,非常不安,或瘫痪卧地,呈典型姿势(四肢曲屈于腹下,头侧弯于胸部,用手强行拉直后松手,仍然弯向一侧,体温下降到35~36 ℃或更低,全身发凉,意识抑制,皮肤及末稍反射消失,知觉丧失,闭目昏睡,呼吸深慢,心跳加快,每分钟达80~120 次,舌、喉头麻痹,出现唾液积聚,呼吸音带啰音,舌外露,有时伴发瘤膨气,死前无任何活动,如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分娩停止。
2.2 非典型性病例所占比例较多,一般症状不是很明显,其特征为伏卧时头颈姿势呈轻度“S”状弯曲,极度不自然,精神沉郁但是不昏睡,体温一般正常或不低于37 ℃,食欲废绝,胃肠运动迟缓,勉强站立,但行动困难,步态摇摆,各种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
3 诊断奶牛发病的时间、临床症状为诊断奶牛生产瘫痪的重要依据。
玉屏风散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王秋菊;杨建省【摘要】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机体的抗病力和生产力,中草药在免疫促进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玉屏风散在免疫药理学方面有广泛的影响.文章就玉屏风散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玉屏风散;免疫;药理学;临床应用【作者】王秋菊;杨建省【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2460;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Q959玉屏风散属补气剂,是益气固表的代表方剂。
全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其功效为益气健脾、固表止汗。
用于治疗气虚肌表不固兼感风寒之自汗症。
三药相合,使邪去则外无所扰而汗止,卫和则腠理固密而邪不复侵,脾健则正气复而内有所据,相须为用,促进疗效。
药理研究已表明,其对免疫系统有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对玉屏风散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玉屏风散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1 玉屏风散对免疫器官的影响1.1 对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影响马卓飞等报道,衰老小鼠表皮郎格罕氏细胞会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内质网改变等,玉屏风散能抑制这些改变,试验组小鼠胸腺小叶结构清晰,皮质明显厚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具有一定的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1]。
毕玉霞等观察玉屏风散煎剂对胸腺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髓质内的淋巴细胞增多,电镜下对照组出现内质网扩张、溶酶体残余增多、上皮样网状细胞退化,试验组中淋巴细胞发育良好,细胞密度增大,上皮样网状细胞亦未见异常,并多见淋巴细胞分裂相[2]。
1.2 对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免疫器官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前者包括胸腺和骨髓(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和淋巴结,免疫器官的发育状况会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水平。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作者:陶启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6期陶启才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奶牛的疾病防治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疾病防治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是检验奶牛养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必须加强对奶牛疾病的防治,确保奶牛健康生长,从而增加牛奶的产量与品质,为养殖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本文围绕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
1、奶牛呼吸系统疾病在饲养奶牛的过程中,由于牛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的粉尘量过大,有害气体和病毒大量聚集,极易引起奶牛呼吸系统感染,导致奶牛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奶牛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奶牛成批死亡。
(1)肺结核病这是一种慢性的传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感染导致。
奶牛感染此病后,多个器官组织都会出现肿大的肉芽,一些结节组织也会出现钙化和坏死的症状。
奶牛会在染病后变得越来越瘦,而且咳嗽不止,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注意清理并保持好牛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
二是应采取提前预防的措施。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对饲养环境的监测,加强牛舍的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清洁,按计划对奶牛进行检疫和防疫,严防传染源输入,控制疫情向外传播。
三是准确治疗。
奶牛一旦感染此病,应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对无治疗价值的舍弃,有治疗价值的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异烟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或添加饲料中喂服。
(2)胸膜肺炎这是一种传染性很高的奶牛常见疾病,病菌主要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
奶牛在染病后的症状主要有,咳嗽不止、日渐消瘦、食欲不振、反刍异常等,体温也会出现升高现象。
但有的病牛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使此病的诊断比较困难。
此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有时也会转化成慢性型。
此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预防工作做好了,可避免此病的发生。
一是必须禁止从疫区引进奶牛。
二是要对奶牛进行严格检疫和免疫接种。
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穆楠桁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2期摘要:就近年来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草药;热应激;奶牛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2-0079-02我国饲养的乳用牛多为荷斯坦奶牛,该品种的奶牛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其体温在38~39.8 ℃左右,产乳的最适宜温度为5~20 ℃,高产奶牛为8~16 ℃。
当外界环境温度超出适宜温度范围时,奶牛需要消化自身能量去调节体温,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长,高温湿热天气易使奶牛产生热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生理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以及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人们通常采用调整日粮、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及使用各种添加剂等方法。
随着我国中草药在兽医临床中的普遍应用,防治奶牛热应激的中草药添加剂也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奶牛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1 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1.1 对采食量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且持续时间长、多雨。
因此,在夏季暑邪常与湿邪合病,困扰脾胃,影响奶牛食欲,导致采食量下降。
王冉等[1]试验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2~25 ℃时奶牛的采食量下降5%,26~30 ℃时下降15%,31~35 ℃时下降30%,36~40 ℃时下降40%,40 ℃以上时,耐热性差的奶牛将停止采食。
李占锋等[2]研究表明,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的热应激奶牛在试验期第4周时的采食量显著提高。
陈以意等[3]通过试验表明,热应激奶牛饲喂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后采食量获得了提高。
1.2 对产奶量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因其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补脾保肝、调和营卫、攻补并用等药效,可以显著改善热应激奶牛的产奶量。
大风降温天气状况下奶牛饲养的注意事项为降低大风降温恶劣天气给奶牛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奶牛养殖户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修整圈舍、防寒保暖加固、检修畜奶牛舍,对损坏的奶牛舍及时修理,做到顶不漏雪、四壁无缝隙、地面加铺垫料、垫草。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通过设置天棚、挂门帘、设挡风障、建塑料暖棚等措施来提高奶牛圈舍的防寒保温性能。
对于开放式牛舍,可以临时在牛舍西侧和北侧吊挂草帘或用玉米秸秆制墙以抵挡风寒,达到保温效果。
对于封闭式牛舍可以在窗户上装订透光性好的塑料膜进行挡风保温。
还可以在每天晚向牛圈地面撒一层碎干草增温。
二、重点部位人工增温奶牛场要及时设置接产室和犊牛养殖舍,采取生火、封闭窗户等办法,保证接产室室温在15℃以上,犊牛养殖舍室温在10℃以上,并准备充足的干燥垫草,在保证室温的同时保证室内干燥,为犊牛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但采用煤炉供暖时,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舍内供暖设备周围要设置防护装置,防止烫伤畜禽。
条件好的可用电热板、红外线灯直接给犊牛供暖,确保舍内适宜温度。
在防寒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防止疫病发生。
通风换气应当选在中午(10:00-14:00)前后气温相对高时进行,换气时间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
三、做好后期保障工作认真检修供水、供电设施,确保水电供应。
四、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抗寒能力一是加大能量饲料的供应。
天气寒冷、气温低,奶牛体内热量和营养消耗增加,采食量也会增加,因此,日粮中要增加一些能量饲料(如玉米、油脂等),以保证能量消耗,提高奶牛机体本身的御寒能力。
应有针对性地加喂一些玉米、油脂、米糠、脱毒菜饼棉饼等含能量高、高蛋白饲料,提高奶牛抗寒抗病能力,防止冻死冻伤。
饲喂的饲料标准一般要比温热季节增加10%-15%。
特别是精饲料要增加15%。
二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可以在夜间加喂一次,避免夜间饥饿,受寒冻伤和发生死亡。
三是不要饲喂冰冻的饲料。
饮水应饮用清洁温水或井水,奶牛场的饮水槽要采取增加热水等措施,饮水要以温水为好。
奶牛多汗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其治疗1 发病特点初产、二胎奶牛基本上不会发生该病,三胎之后的奶牛容易发生,尤其是六胎之后更易发生。
另外,患病奶牛的产奶量都为25—30 kg 左右,且产奶量越高会越早出现发病,同时汗量增多。
一般来说,奶牛通常在泌乳盛期或干乳期之前出现发病,泌乳初期或干乳期不会出现发病。
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即全年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且主要呈散发。
2 病因分析自身因素。
奶牛自身先天不足,产后体质虚弱,或后天饲养不当,长时间出现气血亏损、阴阳俱虚、损伤脏腑,从而引起发病。
老龄的高产奶牛,体质虚弱,脏腑功能降低,或患有重病、久病未治或者误治等,侵入邪气,长时间之后就会损伤脏腑,导致阴阳气血受损,也能够引起发病。
钙、磷比例不合理。
奶牛血钙水平下降,正常情况下每100 mL 血液中含有10~11mg钙,且含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由于生产需要导致供给不足,加上大量泌乳会流失过多血钙。
此时在甲状旁腺、活化型维生素D3以及降钙素的调节下,导致机体动用储存的骨钙,引起骨质疏松,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自身调节功能减弱,从而出汗增多。
奶牛血磷水平下降,正常情况下每100 mL血液中含有4—8 mg的磷,并在肾上腺素、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调节作用下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供给高钙饲料而导致肠道pH值略微降低,缺乏维生素D,并摄取过多的铁、铝、镁等,就会影响磷的吸收,导致血磷水平下降,從而引起低血磷症,造成机体自身免疫力减弱,骨质疏松,循环不畅,并有多汗的症状。
疾病因素。
奶牛循环衰弱,主要是由于生产超负荷或者感染疾病,如急性过劳、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心肌炎以及血吸虫病等,造成机体白体免疫力减弱,发生多汗,都会继发引起该病。
重症濒死期,即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后期都会大汗淋漓,这是示病症状,且预后往往不良。
3 临床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出汗,但对于不同个体,会导致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发生出汗。
玉屏风散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作者:董立强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6期
摘要:中草药对奶牛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奶牛生产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选用玉屏风散,通过测奶牛产奶量与体细胞变化,分析了玉屏风散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玉屏风散;奶牛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S816.75;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6-0069-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需求量大幅增长,奶牛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但我国相对落后的养殖理念及水平制约了奶牛业发展,从而造成奶牛亚健康,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疾病,最终导致奶牛大批淘汰。
研究证明,中草药为主的复合型添加剂对奶牛有一定的防病保健作用。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等组成。
其中黄芪、白术君臣合用,使气旺表实,再配防风走表祛风,以达益气固表,扶正止汗、祛邪御风等功效,研究表明其有增强免疫的功效。
本试验选用玉屏风散与泌乳中期奶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其产奶量与体细胞变化,分析玉屏风散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用动物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500头。
1.1.2 中药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均购于北京同仁堂廊坊药店)组成。
1.1.3 试验器材利拉伐鱼骨式挤奶机,利拉伐体细胞检测仪(DDC)。
1.2 方法
1.2.1 中药方剂的制备将黄芪、白术、防风3味中药按:3:1:1比例称取,粉碎过35目筛。
1.2.2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500头泌乳中期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125头。
Ⅰ-Ⅲ组在全混合日粮基础上分别按高[50g/(d·头)]、中[25g/(天·头)]、低[15 g/(d·头)]3个剂量连续饲喂30 d,Ⅳ组为对照组。
1.2.3 产奶量对比在10、20、30 d分别随机抽取80头奶牛统计量日产奶量。
1.2.4 体细胞数量检测在10、20、30 d分别随机抽取80头奶牛检测综合奶样体细胞数。
1.2.5 数据处理试验数据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屏风散对产奶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高剂量组饲喂玉屏风散10、20、30 d后平均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中、低剂量玉屏风散组在饲喂10 d后检测平均产奶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喂20、30 d后检测平均产奶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中、低剂量组在饲喂20 d后其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饲喂30 d后体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3 讨论
产奶量与体细胞数是奶牛泌乳期盈利的重要指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制剂不仅可提高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体细胞数,预防疾病,还可以通过对脏腑器官的调整促进奶牛胃肠道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使产奶的持续性和饲料效率提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高、中剂量玉屏风散效果较好,以中剂量组经济效益最为合理,证明玉屏风散在奶牛日粮中干物质添加比例以0.1%~0.2%最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