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配方
- 格式:docx
- 大小:12.82 KB
- 文档页数:1
【方剂习读】玉屏风散【方剂习读】玉屏风散《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15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30g)【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证治机理】《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今卫气虚弱,不得温分肉,充肌肤,则腠理空疏而恶风;卫表不固,开阖失司,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卫气虚弱,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则易于感冒。
面色㿠白,舌淡,脉浮虚,均为气虚之象。
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协黄芪以益气固表实卫,为臣药。
二药相合,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风邪不得侵袭。
佐以辛润之防风以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
《本草纲目》曰:“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
”三药相伍,固卫气,实肌腠,兼疏风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方名玉屏风者,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
【配伍特点】甘温为主,辛散为辅,补中有散,散中寓补,相反相成,药简效专。
【运用】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之常用方。
以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鉴别】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治表虚自汗。
然桂枝汤所治之自汗,病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其云表虚,乃与麻黄汤之表实相对而言。
本方证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
二者均有汗出恶风,但桂枝汤证当见发热、鼻鸣、身痛等外感症状。
【方论选录】气虚自汗者,此方主之。
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
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于外,津液不得走泄。
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
白术、黄芪之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
玉屏风散同名方约有3首,现选《丹溪心法》自汗方。
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组成(1两为15克)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口服)咀。
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1、直接服用成药成药玉屏风颗粒,三岁以下,每次半包,每天三次;三岁以上(含成人)每天三次,每次一包,饭前温水冲服。
或自制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甘麦大枣汤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组成: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方论清·徐彬: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
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
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
玉屏风散千古名方
由3味中药材组成的千古名方,主治肿瘤患者气虚表证,亦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出汗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可能是体质差导致,也可能是吃药或治疗导致,这时除了多喝水补充水分外,还可以用药物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出汗是重要的辨证依据,如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
在治疗上常用一个由3味药材组成的名方作为基础方加减,它就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和防风三味药组成,主要适用于气虚表证。
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补脾益肺,培土生金,使肺气充旺,固表实卫,用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培土生金,固表止汗,用为臣药;两药合用,即可补中焦,健脾胃,助运化,使气血生化之源充盛;又能益上焦,补肺金,固肌表,使营阴自敛循常道,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以少量防风走表而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
诸药合用,补中兼疏,寓散于收,托里固表,相反相成,使玄府闭合有度,共奏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
此外,玉屏风散内可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可固表御邪,预防病邪复侵机体,改善肿瘤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在增强机体免疫的同时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长,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的防治肿瘤的理论思想。
#癌症##中医#。
玉屏风散方剂组成
玉屏风散方是一种用于治疗头痛的中成药,它的药方中包含有多种中草药,因此也被
称为复方中草药。
玉屏风散方由以下药物组成:
1、葛根:葛根具有清热解表、降血压、调节血糖、护肝功能、消肿止痛等多种作用。
2、半枝莲:半枝莲当中精油组成的活性物质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也有抗炎、止
痛的功效。
3、桂枝:桂枝富含挥发油成分,具有温里、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的症状。
4、大黄: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头痛症状。
5、附子:附子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流不畅引起的头痛状态。
6、龙胆草:龙胆草具有清热止痛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过热导致的头痛症状。
7、苍术:苍术具有清热止痛、裂结去痹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改
善头痛症状。
以上这些中草药,经过科学配比,独特的功效组合,经处方把常用药物进行复方组合后,就构成了玉屏风散方。
玉屏风散方能够有效治疗头痛,它对祛风除湿、袪热除湿、止
血止痛、清理热毒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发烧头痛,以及关节疼痛、肌肉 10 痛等病症。
但是也要注意,由于药性分量不同,服药前应该详细咨询医生或
药师,不能自行决定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常用方剂』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古代名方)【组成】防风一两(6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12克)【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古籍论】本方证为卫气虚弱,不能固表所致。
表虚腠理不密,容易被风防风邪所袭,卫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自汗恶风。
治疗适宜益气扶正,固表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作用,为臣药。
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邪也不易内侵。
佐以防风走表祛风邪,合芪、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伍少量祛风解表品,使补中寓散。
其中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而相使。
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的患者,用本方能益气固表,扶正祛邪。
方名玉屏风,就是根据其功用有似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得名的。
【点评】1、本方是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除自汗恶风外,以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
若外感自汗,阴虚盗汗,不宜应用。
2、若自汗较重,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功效。
3、对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表阳不固而外感风邪的患者,以及肾小球肾炎容易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的病人,均可加减药物服用。
`总之,本方与桂枝汤都可用于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中的自汗属于卫气虚弱,腠理不固导致;桂枝汤证中的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的以本方功专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玉屏风散的组方
玉屏风散是一种传统中药药方,它以炮制乌头、炙甘草、炒陈皮为主要原料,还加入了附子、川芎等辅料,服用之后可以起到明目祛湿气、消痈转筋的作用。
玉屏风散的组方如下:
乌头:4克;
炙甘草:4克;
甘草:4克;
炒陈皮:3克;
附子:6克;
川芎:6克。
炮制方法:
1.将川芎、附子放入研碎机内研碎,适量加水后形成糊状浆;
2.将乌头、炙甘草、甘草、炒陈皮一起放入碗中,然后把刚才研碎好的浆加入,搅拌均匀;
3.将搅拌好的药材放入药材袋并按压干燥,再放入一碗水中,将药材用勺子搅拌均匀,最后放入凉水冰箱冷却即可服用。
用法用量:
取玉屏风散小匙见缝,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用量为8克,水开后可加入黑糖适量调味饮用。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2014-10-15 17:07:0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中医方剂学七版)[组成]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g)[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方解]本方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
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
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
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
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使用注意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医方类聚》卷150:“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方剂歌诀详解——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歌诀总括】玉屏风散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肺卫气虚、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或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等。
全方药物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
【歌诀详解】本方主治气虚卫表不固之自汗证。
卫气发自胸中,行于脉外,分布于体表,行温养肌肤腠理、调节汗孔开合、防御外邪侵袭之职。
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卫气之输布体表、充养肌肤,全赖肺气的宣发作用。
一旦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于体表,腠理失固,则见恶风怯寒,易为风邪所袭,常患感冒;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则身常自汗。
针对肺卫气虚,腠理失固,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法。
方中黄芪甘温,擅补脾肺之气,俾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表固卫实。
白术甘苦而温,专入脾胃经,为健脾益气要药,协黄芪则培土生金,固表止汗之功益著。
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风邪不易内侵。
配伍少量防风,甘温不燥,药性缓和,走表而祛风散邪,与黄芪、白术相配则补中寓散,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全方诸药配伍,以益气固表药为主,酌配少量解表祛风之品,补中兼疏,寓散于收,相反相成,共奏益气固表止汗、扶正祛邪之功。
表虚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止汗泄;体虚易感风邪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御外邪。
因本方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犹如屏障,珍贵如玉,且为散剂,故以“玉屏风散”名之。
【应用点睛】本方为益气固表,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自汗恶风、易感外邪、舌淡脉虚为使用依据。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发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外受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术后、产后、小儿等因表虚腠理不固所致之自汗症。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30g)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g)【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玉屏风散标准配方比例
玉屏风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风热感冒、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
它的配方比例关系到药效的发挥,下面将介绍玉屏风散的标准配方比例。
玉屏风散的标准配方包括玉屏风、连翘、淡竹叶、桑白皮、甘草。
它们的比例为,玉屏风(30克)、连翘(30克)、淡竹叶(30克)、桑白皮(15克)、甘草(10克)。
首先,玉屏风是玉屏风散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能够
有效治疗风热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其次,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能够协同玉屏风发挥药效。
再者,淡竹叶能够祛风清热、利尿消肿,有助于治疗湿疹等疾病。
此外,桑白皮能够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对于风热感冒、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疗效。
最后,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解毒的作用,能够协调各药之间的作用,增强整个配方的疗效。
根据上述配方比例,制备玉屏风散时,首先将以上药材按照比例配好,然后进
行研磨和混合,最后装入药袋中,每袋10克。
使用时,每次取10克,冲泡成药汤,分2次服用,温开水送服。
总之,玉屏风散的标准配方比例为玉屏风(30克)、连翘(30克)、淡竹叶(30克)、桑白皮(15克)、甘草(10克),合理的比例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药
材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配制,确保药效的稳定和疗效的发挥。
希望本文能够对玉屏风散的配方比例有所帮助,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玉屏风散制作方法
玉屏风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的治疗。
下面是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 风青草(50g):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2. 黄芪(50g):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
3. 金银花(50g):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 荆芥穗(30g):祛风止痛,通鼻窍。
5. 白前(30g):清热止咳,祛痰。
6. 苦参(30g):清热解毒,凉血。
制作过程:
1. 将以上材料洗净,晾干备用。
2. 取一锅清水,加入适量的材料,用慢火慢炖2-3小时。
3. 慢慢将水熬至剩下大约200毫升,过滤出药液。
4. 将药液再次加热至水分慢慢蒸发,浓稠成糊状。
5. 关火,将糊状药液晾凉。
6. 晾凉后,用手将药糊揉成细粉,过筛备用。
7. 将粉末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注意事项:
1. 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火候,避免过热或煮沸,以免破坏药性。
2. 制作时注意卫生,保证材料和器具的清洁。
3. 制作完毕后,药品要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日光直射和潮湿。
4. 使用时,根据医生建议,适量取用,并配合温水或蜂蜜冲服。
玉屏风散是一种中药饮片,因其制作方法繁杂,一般购买时会选择现成的饮片剂型,方便服用。
同时,在使用中药制剂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确保使用剂量正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以上就是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玉屏风散的制法
玉屏风散剂型:散
【历史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方剂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
白术(麸炒)十两黄芪(炙)三十两防风十两以上三味,共重五十两。
【制法】
1.配料:按处方将上药炮制合格,称量配齐。
2.粉碎与混合:上药共轧为细粉,和匀过80~100目细罗。
损耗率5~10%,约装四钱重袋112袋,公差率±2%。
【规格】药粉细腻均匀。
每袋重四钱。
【包装】纸袋装,入盒密封。
【贮藏】置室内阴凉干燥处,勿受潮湿。
【功能】益气和卫,固表止汗。
【主治】营卫不和引起的表虚自汗,容易感冒。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日服二次,温开水或加黄酒冲服。
玉屏风散加减方有哪些?玉屏风散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术茂防,气虑脾弱白术良;黄茂固卫防疏表,汗多易感效益彰。
(一)玉屏风散的组成与功效玉屏风散由白术30克,黄芪、防风各15克组成。
水煎服。
本方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是主治表虚卫阳不固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比白,舌淡苔薄,脉浮虚弱为其辨证之要点。
若外感自汗,阴虚盗汗者,不宜应用。
凡属表虚卫阳不固之外感风邪感冒、自汗、盗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多形性红斑、面瘫、咳嗽、小儿夏季热、紫瘢、带下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若自汗较重者,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功力。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赵清理(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以玉屏风散(黄芪40克,白术、防风各20克),加百合40克,桔梗30克,组成“健身固表散”每服10克。
具有补益脾肺,强卫固表之功效。
主治气虚自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固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本方是赵清理教授运用补益脾肺之法,治疗体虚感冒之经验方。
凡属习惯性感冒,或感冒多次发汗,汗出过多,损伤卫阳,致表卫不固,常自汗出,感冒时作,数月不愈者,皆可以本方治之(摘自《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110页)。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我曾用玉屏风散合附子汤(制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随证加减治疗几例久治难愈的自汗症,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加减方法:①兼盗汗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0~30克、地骨皮、炙鳖甲15克。
②兼心悸气短者,加生龙齿、茯苓各15克,珍珠母、浮小麦各30克。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如属卫气虚、表不固、风邪乘之而频发频止者,我常用玉屏风散,加白芷、辛夷、苍耳子、荆芥穗各9克,细辛3克,再随证加1~2味药,常收满意效果(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第61页)。
王德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鼻塞尤以夜间为甚,流白稠涕,量少,诊断为慢性鼻炎,治宜补肺益气,通散鼻窍,方用玉屏风散(黄芪25克,白术、防风各10克)合苍耳子散(辛夷花、苍耳子、白芷各12克),加升麻、红花各10克,泽泻12克,茯苓、麦冬各15克(摘自《名医治病》第476页)。
玉屏风散治感冒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常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的病症,是中医用于扶正的经典名方之一。
有人对 30例体虚易感冒的小儿应用玉屏风散,经半年多随访发现,小儿呼吸道感染率大为下降,健康状况显著改善,有效率达93%。
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每次口服玉屏风散10毫升,每日1次,连服1个月以上,哮喘发病次数明显减少,其作用显著优于干扰素。
以本方加甘草,每日煎水200毫升分两次服,3个月为1疗程,对106例易患感冒的矽肺病人进行防治观察,3年发病率由40%下降为7.5%,血液中igg明显升高。
62例高原久咳患儿,每日1剂,连服3剂加味玉屏风散,总有效率达92.9%。
本方加味还可用于妇女经期虚寒型、虚热型、气虚型、血虚型感冒,均效果良好。
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255例,治愈 106例,有效率达84.7%,研究结果表明,本方能使体内环核苷酸水平恢复正常,渗出病变明显改善。
肾小球肾炎患者很容易感冒,且因感冒而使病情反复发作。
24例肾炎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服玉屏风散(丸),每日3次,每次6—9克,1个月为1疗程。
经1—2个疗程后,显效23例;其中伴慢性咽炎者18人,明显好转者17人。
以本方加味配合维生素e治疗隐匿性肾炎患者36例,对尿红细胞转阴有效率为90.9%,尿蛋白转阴有效率为83.3%。
33例慢性肾炎患者服用本方加陈皮、连翘、土茯苓、羌活(共研末),每日3次,每次9克(儿童减半),每月服药12—15天,可预防慢性肾炎的复发。
玉屏风散合生脉饮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30例,效果显著,且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以本方合补阳还五汤治疗面神经麻痹者49例,痊愈32例,显效15例。
本方加味治疗病毒性角膜炎28例,每日1剂,服药最多者60剂,最少者10剂,治愈率达96.5%。
本方合桂枝汤加减治疗26例慢性荨麻疹,每日1剂,总有效率为84.7%。
玉屏风散加味还可用于治疗重症失眠、口眼斜、小儿夏季热、小儿厌食、习惯性流产、不育症、慢性结肠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美尼尔氏综合征、过敏性皮炎、多发性红斑、多发性疖肿、汗症等病症。
玉屏风散制作方法玉屏风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由多种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润肺止咳等功效。
以下是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材料准备:1. 石膏30g: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炎症反应。
2. 羌活20g: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 白芷20g:能够祛风湿、止痛,还具有化痰、祛湿的作用。
4. 防风15g:具有祛风湿的作用,能够止痛、化痰。
5. 款冬花15g: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6. 甘草10g:具有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
制作步骤:1. 将石膏、羌活、白芷、防风、款冬花、甘草分别洗净,晾干备用。
2. 先将羌活、白芷、防风、款冬花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控水备用。
3. 将石膏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捞出,控水备用。
4. 将浸泡后的石膏放入研磨机中,加入适量的水,研磨成石膏糊。
5. 将石膏糊过滤掉杂质,倒入锅中加热。
6. 当石膏糊变得稍微浓稠时,将羌活、白芷、防风、款冬花拌入锅中搅拌均匀。
7. 继续加热搅拌,直至糊状物变得光滑,无颗粒状物。
8. 此时加入甘草,继续加热搅拌均匀,直至完全溶解。
9. 关火后,将制好的玉屏风散晾凉。
10. 将晾凉的玉屏风散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以上是制作玉屏风散的详细步骤。
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 材料选择要新鲜,可以选择优质的中药材,以确保品质。
2. 制作过程中要保持卫生,避免杂质进入制剂中。
3. 搅拌均匀是十分重要的,要确保每种药材能够充分溶解。
4. 制作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制剂无异物、无杂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玉屏风散的一种制作方法,不同地方、不同药店可能有稍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建议咨询有经验的中药师或医生。
另外,在使用玉屏风散时,也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遵循剂量和服用频率的要求,避免过量使用。
玉屏风散: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及其神奇功效摘要:本文将介绍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玉屏风散,以及其神奇的功效。
玉屏风散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的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玉屏风散的起源、配方、制作方法、功效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了解这一神奇的中医药方。
玉屏风散,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玉屏风为主要药材的中药方剂。
玉屏风,又称石斛,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玉屏风散起源于古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玉屏风散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材:1. 玉屏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作用,是玉屏风散的主要药材。
2.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清热解毒功效。
3. 薄荷:具有清凉解表、疏散风热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祛风除湿功效。
4.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解毒功效。
5.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消肿止痛功效。
6.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祛风除湿功效。
7. 白芍:具有养血柔肝、镇痛止痉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消肿止痛功效。
8. 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生津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滋阴养血功效。
9. 桂枝:具有温阳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祛风除湿功效。
10.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与玉屏风搭配使用,可以增强玉屏风散的祛湿化痰功效。
玉屏风散的制作方法如下:1. 将上述药材洗净,晾干水分。
2. 将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末。
3. 将研磨好的药材粉末过筛,去除杂质。
4. 将过筛后的药材粉末装入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玉屏风散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玉屏风散中的金银花、薄荷等药材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因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中医小课堂中药白蛋白:玉屏风散
点击链接
中医小课堂 | 中药白蛋白:玉屏风散
点击关注→中医曹达飞 2021-09-30
收录于话题#中医小课堂38个
中药白蛋白: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方解:卫气虚弱。
不能固表,则腠理空疏,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导致表虚自汗,兼见恶风、脉虚等证。
由于表虚气弱,皮毛疏松,则易感风邪而病感冒。
治法当以益气固表止汗为主。
故方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不能内侵,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御风,为佐使药。
且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实系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
对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用之有益气固表、祛邪、止汗的作用。
方名玉屏风散,是取其有益气固表而止汗泄、御风邪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阅读 46
分享收藏2
写留言。
千古名方玉屏风散,只用简单三味药,提高免疫力、防治反复感冒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所用药材只有三味,配伍却非常严密。
但在讲解此方之前,需要先解释一个一定会提到的中医概念——卫气。
卫气最早在《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与营气一起提出,“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心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营卫皆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化于脾胃,行于周身。
营气多分布于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而行于经脉之中,在外则分布于肢节;卫气多分布于外,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而行于脉外,在内则熏于育膜,散于胸腹。
营气行于脉中,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是行于脉外的气,是水谷精微的懔悍部分,性质懔悍槽利,不受脉管的约束,而运行于脉外。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内散于胸腹,以温煦脏腑;在外循行于皮肤分肉之间,以调节胰理之开合,护卫肌表,润泽皮毛,抗御外邪入侵等。
卫气的运行障碍或功能失职,可导致多种复杂的病理变化。
有“卫气为百病母”的说法。
玉屏风散就是针对卫气不足导致的气虚自汗,易感风邪的经典方剂。
配方:防风 30g,黄芪60g,白术60g。
每次服用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不方便熬药的可以去药店购买玉屏风颗粒。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内可大补肺脾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健脾益气;防风,性微温,味甘辛,归膀胱、肝、脾经,走表祛风邪。
白术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二药合用,是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亦不易内侵;黄芪得防风,固表面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补中有散,散中有补;防风合白术御风邪并能走表祛风邪。
卫气不足就是现在常说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现在玉屏风散常用由于治疗自汗,感冒,咳喘,小儿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因外感诱发而反复发作者,慢性荨麻疹以及复发性口疮等。
玉屏风散配方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
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
即取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18克,加生姜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
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3次服用。
“玉屏风散”的成人配方为黄芪12克、白术8克、防风4克,儿童的配方一样,药剂量则减半。
“玉屏风散”主要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果想增强抗病毒的功效,可以选择在“玉屏风散”中加入金银花10克、桑叶6克或者连翘10克一起服用。
对于有轻微咳嗽症状的市民,可以在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的药方中,添加桔梗10克、菊花9克或者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玄参10克来服用。
此外,如果怕煎药麻烦,市民还可以选择购买“玉屏风散”的中成药或中药饮片。
预防甲型流感的中成药还有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
想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来预防甲型流感,费用高不高?据介绍,如果抓取一服普通的“玉屏风散”中药,成人仅需要两元钱。
如果同时配齐药方中所涉及到的中药,费用也不超过5元。
服药避开绿豆汤和萝卜
郭主任提醒说,服中药期间尽量不要食用绿豆和萝卜,辛辣的食物也少吃为妙,该中药最好连续服用半个月为一疗程。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
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
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
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
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
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