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3.33 MB
- 文档页数:60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进步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原料的依赖性减弱:一方面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对原料和动力依赖下降,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3.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4.工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
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5.对市场的依赖加强。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2)科技进步的影响: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知识点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判断知识点3:工业联系与工业分散1.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①相对独立的零部件之间的联系;(2)空间利用上的关系:如开发区。
(3)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2.工业集聚原因3.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4.工业地域(1)形成类型:①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①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只为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①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①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如图)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消耗,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数量,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
为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选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1)运输环节①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或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布局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
《工业的区位选择》讲义一、工业区位的概念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空间联系。
通俗地说,就是工业企业“在哪里建厂”的问题。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1)土地:工业需要一定面积的土地来建设厂房、仓库等设施。
土地的价格、面积和地形等都会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2)水源:工业生产需要有充足且质量合格的水源供应。
对于一些耗水量大的工业,如造纸、化工等,水源的保障更为重要。
(3)原料:接近原料产地可以减少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制糖厂通常靠近甘蔗或甜菜产地。
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产品要接近消费市场,以减少运输费用和降低市场风险。
比如,啤酒厂、家具厂等通常靠近市场布局。
(2)交通: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等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吸引大量工业企业。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工资水平都会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电子装配等,通常倾向于选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4)政策: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引导工业的布局。
(5)技术:高科技产业往往需要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技术密集的地区,以获取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
3、环境因素(1)大气污染: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如钢铁厂、化工厂等,应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或者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水污染:有水污染的工业,如造纸厂、印染厂等,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交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
例如,钢铁工业早期主要靠近煤炭产地和铁矿产地,而现在由于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钢铁工业更多地靠近市场和交通便利的地区。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在加大,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或者搬迁到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练习与解析理论知识回顾在高中地理必修2中,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其中,区位因素指的是影响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如自然资源、交通、劳动力等。
而区位选择则是指工业单位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作出的选择,以达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地点。
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资源因素:如原材料、能源、水资源等。
2.市场因素:即产品销售的市场。
3.交通因素:如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
4.人力资源因素:包括劳动力密度和素质。
工业单位基于以上因素进行区位选择,其主要策略有以下两种:1.资源导向型选择:优先考虑资源配置情况,以原材料和能源为主要考虑因素。
2.市场导向型选择:优先考虑销售市场,以消费者为主要考虑因素。
练习题问题1A公司是一家生产电脑配件的工业公司,该公司希望在中国华南地区建立新的工厂。
请问该公司选择工厂区位时应优先考虑哪些因素?答案1A公司在华南地区建立新工厂时,应优先考虑资源因素,包括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等。
此外,交通因素也需考虑,以便保障生产物流。
最后,公司应在人力资源充足的地区建立工厂。
问题2B公司是一家生产居家用品的工业公司,该公司希望选择一个区位建立新工厂。
请问该公司选择工厂区位时应优先考虑哪些因素?答案2B公司在选择新工厂区位时,应优先考虑市场因素,即要选择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
此外,交通因素也需考虑,以便物流更为便捷。
最后,公司应选择人力资源充足、素质高的地区为新工厂建厂地点。
问题3C公司是一家生产化肥的工业公司,该公司希望选择一个区位建立新工厂。
请问该公司选择工厂区位时应优先考虑哪些因素?答案3C公司在选择新工厂区位时,应优先考虑资源因素,包括原材料和能源。
此外,环保因素也需考虑,以便获得政府批准,符合环保要求。
最后,公司应选择人力资源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为新工厂建厂地点。
解析,不同的工业公司在区位选择时应考虑不同的因素。